第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9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4 17:13:51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趣味视频欣赏:外国人眼中的唐朝
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目标】
日本: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东汉时期开始,日本就已经派遣使者往来中国。
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2.日本派遣唐使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大唐是个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应该常去学习)
1.概念明晰;结合材料,遣唐使指什么?
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日本遣唐使团来华的影响
把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街,公元759年中国唐朝高僧鉴真所建。
①鉴真为何要东渡日本?
②东渡过程是否顺利?
③鉴真有何贡献?
鉴真(688—763),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晚年受日僧礼请,6次东渡日本,754年终抵奈良。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第1次,遭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第2次,突遇风暴,触礁搁浅,被渔民所救。
第3次,因官府出面阻止,未能成行。
第4次,因弟子好心阻拦,未果。
第5次,遭遇台风;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第6次,66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
鉴真六次东渡
带去大量书籍文物
带去大量的药方
帮助辨别药物
设计唐招提寺
鉴真东渡的贡献
鉴真东渡
影响:传授佛经,传播中国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具有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他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A
B
想一想,鉴真六次东渡,不远万里传播文化,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朝鲜:唐朝与新罗
唐与新罗的交往
背景:
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
唐初,朝鲜半岛上的高丽、百济和新罗与中国都有往来。675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后.直到唐末,始終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两国互遣使节,不断从陆海两路往来。
音乐: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如:唐朝宫廷中的《高丽乐》
交往的表现
文化: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经济: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制度:新罗仿唐建立制度
科技: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成就
特点:双向交流
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唐风洋溢东亚地
印度(天竺):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时间:唐太宗时期
经过:经过4年跋涉到达天竺,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玄奘战胜五天竺佛学者,取得无上荣誉,标志着中国佛学已经超越天竺。”
——范文澜
玄奘西行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
天竺
山谷积雪,寒风惨烈,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虔诚的信仰
坚定的意志
玄奘西行
玄奘回国后专心致志地翻译佛经。历时近四年终于将号称镇国之典的600卷的《大般若经》翻译完成,此时他已65岁,已经察觉到身体的衰弱。他多么想在晚年译出更多的佛学经典传于后世。但不惧英雄末路,惟惧英雄白头,之后不久一代高僧玄奘圆寂。在他回国的19年间,共译经75部,1335卷。
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
《西游记》里徐少华扮演的唐僧
学习历史应注意
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可以虚构夸张。要区别看待历史和影视作品,也不能把小说当历史。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对外国人来说,唐朝统治下的中国比其他任何时期都开放。思想自由在宗教问题上表现得最明显。帝国疆土的扩大,陆上和海上商路的重新开放,致使许多外国宗教思想和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中佛教的情况尤其如此。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总结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强大的综合国力
开放的对外政策
发达的中外交通
查看成就
唐与新罗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双向交流,兼容并包
合作探究: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唐朝时期,外国商人取得入境通行证即可“往来通流,自为贸易”,同时,唐朝政府还对这些外商进行钱粮方面的补贴。并且规定官员不得无故刁难外国商旅。
——《唐律疏议》选编
想来
1.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先进
让来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能来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遣唐使
经过:6次东渡,754年抵达日本
时间:唐玄宗时期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时间:唐太宗时期
经过:到达天竺,带回佛经
影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含义: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
目的: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课堂小结
壹 总结摘要
中考真题
1.(2022·北京市·6)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A
2.(2022·广西百色·2)“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到达天竺,访遍名寺研习佛法;学成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材料评述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B
3.(2022·广西北部湾·3)唐朝时,一位高僧前后用了12年,历经各种磨难抵达日本,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高僧这段曲折经历相关的史实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D
4.(2022·河南省·6)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阊阖: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
A.政治制度 B.经济状况
C.对外关系 D.社会风气
C
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文字尽量言简意赅,简单说明即可,注意版面美观度,请在此处添加具体内容。
产品介绍

5.(2022·湖南湘潭·3)某同学搜集了玄奘、鉴真、遣唐使、崔致远等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是(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A.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B.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唐朝发达的科学与技术
C
6.(2022年湖南衡阳)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唐朝外交的第一手史料是( )
A.诸葛亮《出师表》 B.李斯《泰山石刻》
C.司马迁《史记》 D.《大唐西域记》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