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学习完内环境的知识后,总结了尿素在人体内的来源和去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抗体、血红蛋白和激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内的氨基酸都来源于食物中蛋白质的水解
C.人体内的尿素来源于氨基酸的代谢,此过程发生在细胞内
D.尿素经尿道排出,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当我们摸到很烫的东西时会迅速缩手,但医生从我们指尖采血时却不缩手。下列关于不自觉缩手和主动不缩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自觉缩手是条件反射,主动不缩手是非条件反射
B.参与不自觉缩手的神经细胞少于主动不缩手的神经细胞
C.不自觉缩手与脊髓有关,主动不缩手与脊髓无关
D.非条件反射的数量和条件反射的数量都是无限的
3.霍奇金循环是指神经纤维膜上某处受到刺激后发生膜电位的变化后加强Na+的内流,最终产生动作电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发生的电位变化是指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该循环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会使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
C.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发生Na+内流涉及通道蛋白构象的改变
D.若突触前神经元有Na+内流,可能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Cl-内流
4.一个健康人进食半小时后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表示血糖浓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c表示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曲线b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
B.若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通过及时补充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缓解
C.当血糖含量过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量增加
D.某些糖尿病患者进食0.5小时后,曲线b也会出现上升的现象0.5小时
5.成年人排尿过程中,尿液会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由于肌肉收缩而促进排尿
B.尿液刺激会使尿道上的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递到神经中枢
C.该反射过程由自主神经参与构成,不受意识支配
D.成年人的“憋尿”行为表明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6.如图表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TH)的过程。图中①过程表示甲状腺球蛋白经碘化后储存于滤泡腔中,储备量能保证机体长达50~120天的代谢需求。②③过程表示当机体需要甲状腺激素时,滤泡细胞会回收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并水解产生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发挥相应生理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球蛋白加工并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需要内质网的参与
B.②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参与
C.临床上服用抗甲状腺类药物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滤泡上皮细胞能促进TH的产生
7.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某些神经元也能分泌肾上腺素,且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均有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多数又被突触前膜回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和高能化合物
B.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降低机体的反应能力
C.肾上腺素可通过突触前膜的回收,实现多次重复利用
D.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较多,是因为其空间结构复杂
8.免疫调节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调节主要由免疫系统来完成。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及吞噬细胞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C.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D.淋巴细胞活化的必需条件是蛋白质类抗原与膜上受体结合
9.如图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①②表示过程,X表示某种免疫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原体可能是新冠病毒,X表示辅助性T细胞
B.细胞X所分泌的物质可以裂解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
C.①②属于激活B细胞的两个信号,均需与B细胞直接接触
D.二次免疫时,能够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只有浆细胞
10.2022年9月,广东启动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项目使用的疫苗为国产二价HPV疫苗,可预防高危型HPV16和HPV18两个亚型的感染。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环状双链DNA病毒,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SARS病毒相比,HPV基因的突变率较低
B.初次接种二价HPV疫苗,会刺激一个B细胞分化出多种浆细胞
C.HPV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
D.初次接种HPV疫苗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疫苗接种可以增强免疫效果
11.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其运输方向的实验。图甲中a表示顶芽,图乙中初始时,琼脂块①和②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图甲中b处生长素的浓度小于a处生长素的浓度
B.若去除图甲的顶芽,b处侧芽生长加快,说明顶芽产生了生长素
C.图乙中处理后的琼脂块①和②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可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
D.若将图乙中的云母片去除,则琼脂块①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琼脂块②中的生长素浓度
12.在我国宋元时期某著作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气”是指乙婚,木瓜果实中含有大量该物质
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C.乙烯可以直接参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细胞伸长等活动
D.乙烯只在成熟的果实中合成,促进开花及叶、花、果实的脱落
13.下列关于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在温带地区可以根据年轮大致推测出树木的年龄
B.位于细胞膜上的光镦色素感知光信号被激活,影响基因的表达
C.有些植物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有利于躲过恶劣的环境
D.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与重力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有关
14.丹顶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等地。每年的4月~4月中旬到达东北繁殖地,11月~11月中旬到达江苏盐城越冬地。下列对丹顶鹤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其种群数量时,若所做的标记容易脱落,则可能会造成调查值偏大
B.对盐城的丹顶鹤年龄结构进行调查可以预测繁殖地丹顶鹤的种群密度
C.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15.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重复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B.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可以影响其K值的大小
C.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D.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
16.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粮食仓库里常见的两种害虫,生态学家将两种害虫放入同一盛满面粉的容器中,记录两种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的两种害虫的起始数量需要保持相同
B.后期赤拟谷盗种群数量不再增加是受到种间竞争的影响
C.杂拟谷盗受到种群密度制约的影响大于赤拟谷盗对其的影响
D.赤拟谷盗种群数量稳定时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17.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和空间时会出现激烈的种间竞争现象。而且两个物种越相似,生态位重叠的就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这种理论被称为高斯假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位指的是某物种在环境中的空间位置 B.两个物种利用同一资源,说明生态位完全相同
C.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生态位发生分化 D.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该地区物种丰富度减少
18.下列关于不同群落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仙人掌的气孔在白天开放,能适应干旱环境 B.草原上生活着较多的两栖类生物和水生生物
C.只要是森林,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完全相同 D.草原上难以见到乔木与其寒、旱的环境有关
19.某山区由于人为的乱砍滥伐,导致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后来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该地区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均会引起群落的次生演替 B.乱砍滥伐和封山育林使群落朝着不同方向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物种入侵难度相同 D.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如初
20.如图表示某地区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所有动物都只占据一个营养级
B.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图中缺少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若该地区麻雀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蝗虫数量会增多,鹰的数量会减少
D.狐狸与鹰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狐狸与田鼠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21.如图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单位:kJ/(m2·a)]。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12.5kJ/(m2·a)的能量仅包括了生产分解者者的枯枝败叶
B.植食性动物呼吸量与其同化量比值高于肉食性动物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各个营养级同化量之和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22.火烧常被认为是草原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与生态健康的重要干扰因子,并日益受到重视,是与草原同生同灭的环境要素。草地的不同利用管理方式中,以火烧的影响最为显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火烧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温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碳素循环
B.火烧会使土壤表面碳化增加,加速火烧迹地的干燥,有利于阳性植物的生长
C.火烧会使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利用
D.火烧后的草原生态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3.棉铃虫是棉田常见的害虫,喷洒高效农药可以迅速杀死棉铃虫,但同时也会杀死棉铃虫的天敌。于是研究者采用放养其天敌——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
B.农药可以杀死棉铃虫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C.利用喷洒农药的方法杀死棉铃虫可能会造成棉铃虫的再次爆发
D.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4.2023年1月3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官网最新发布的通知:纪念通过《生物安全议定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条约20周年。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其直接价值B.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漫长的协同进化的结果
25.桑基鱼塘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而创造的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桑基鱼塘所应用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池塘养鱼要考虑不同鱼种的关系和鱼的数量,主要遵循循环原理
B.蚕粪、桑叶进入鱼塘,经分解者作用后被植物利用,主要遵循整体原理
C.桑基鱼塘在设计时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比例,主要遵循协调原理
D.桑基鱼塘建设中利用种群的互利共存关系,构建复杂群落,体现了自生原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如图表示人体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A、B表示参与调节的器官或腺体。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激素甲是胰岛素,则腺体A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为__________,在调节血糖方面与该激素相抗衡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若某人患有大脖子病,是由于机体内激素丙含量__________(填“过多”或“过少”)导致,食用碘盐能够有效缓解该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乙为__________。医生建议感冒发烧的患者多喝水,从而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患者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加,有利于排出代谢废物。简述多喝水导致尿量增加的调节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过程中,下丘脑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7.(10分)树突状细胞(简称DC)属于识别病原体侵入的第二道防线,能够结合抗原并发挥吞噬作用。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DC开始移向淋巴器官,激活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如图表示免疫调节部分示意图,A~H表示相关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B的名称是_________,在免疫反应中细胞B可由_________(填名称)增殖分化而来。将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的血清注射到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体内,有助于患者康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为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E与F接触后会激活F细胞内的溶酶体,从而导致F裂解死亡,这种死亡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凋亡。图中的抗体若结合到自身正常细胞上,造成自身细胞被破坏,引发疾病,这类疾病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2用荧光标记,采用一种单细胞活体成像技术追踪这两个因子在肿瘤内的活动情况,其中肿瘤也用荧光进行了标记。PD-1抗体可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提高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活体成像结果显示,向小鼠体内注射PD-1抗体一天后,肿瘤中表达干扰素γ的细胞数量增加6倍,其中最多的就是具有肿瘤杀伤功能的杀伤性T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12的细胞数量增加12倍,这些细胞在形态上很像树突状细胞,且具有运动能力。为进一步通过实验确认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2是使T细胞获得杀灭肿瘤细胞的必需因子。请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0分)为探究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对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天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表:
测定项目 施用生长素浓度(10-6mol/L)
0 10 20 30 40 未知浓度(a)
主根长度(相对值) 1 1.1 1.4 1.2 0.6 未测定
侧根数目(个) 6.1 8.2 10.3 5.8 5.5 8.5
实验二:已知ERF蛋白(一种胞内蛋白)能影响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实验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分别处理野生型、ERF缺失突变体和ERF过表达突变体三组拟南芥的种子,统计种子萌发率,如图1所示,并进一步检测ERF缺失突变体种子中ABA2结果如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发挥作用时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生长素在胚芽鞘单方向运输的方式称为_________,植物呼吸作用减弱,该运输方式同样会受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生长素浓度为30×10-6mol/L时,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主根伸长,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侧根生长。由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对侧根生长影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1可知ERF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了拟南芥种子对外源ABA的敏感性,结合图2说明图1中ERF缺失突变体种子萌发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下表表示云南东川区三个不同林地中植物物种数的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群落 坡度(°) 植物种数(种)
桉树人工林样地群落 样地1 15 15
样地2 25 12
云南松林样地群落 样地3 15 20
样地4 31 22
松栎混交林样地群落 样地5 18 26
样地6 10 19
注:被调查的样地的面积是20m×20m
(1)估计三个样地群落的植物物种数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若桉树人工林群落的两个样地中某物种的数量分别为600、586,则该种群的密度约为_________株/m2(保留1位小数)。
(2)表格中植物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_________群落,可以通过比较样地中植物物种数多少比较该地区物种丰富度大小,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区分不同群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受到大规模害虫侵袭时,影响最大的可能是__________群落。请从群落角度分析建立人工生态林应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30.(10分)如图是某生态学家对一块玉米田进行的能量流动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渠道是____________,图中体现出的能量转化形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种群固定的太阳能占太阳摄入总能量的___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已知该研究者是先计算出葡萄糖的含量,再折合成能量,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种植玉米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除草,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米螟的初孵幼虫先取食玉米嫩叶的叶肉,二龄幼虫集中在心叶内为害,3~4龄幼虫咬食其他坚硬组织,玉米螟与玉米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若在该玉米田中同时种植甘薯,与单一种植玉米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商开大联考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 血红蛋白储存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人体内的氨基酸部分来自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部分由人体内自身合成,B错误;氨基酸的代谢发生在细胞内,C正确;尿道中液体不属于内环境,此过程无法体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错误。
2.B 根据题意分析,摸到很烫的东西时会迅速缩手是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医生从指尖采血时主动不缩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条件反射,A错误;主动不缩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反射弧中的神经元较多,兴奋传递需要的时间长,不自觉缩手不经过大脑皮层,所以参与不自觉缩手的神经细胞少于主动不缩手的,B正确;非条件反射与脊髓活动有关,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活动有关,也要脊髓参与,主动不缩手体现了大脑皮层对脊髓功能的调控,C错误;在个体生命活动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无限的,D错误。
3.D 图中发生的电位变化是指由于Na+内流引起的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不一定指膜电位的翻转,A错误;图中所指的是神经元上某位点发生电位变化的过程,不是指突触间兴奋的传递,B错误;Na+内流需要借助的是Na+信道,是信道蛋白,不会发生通道蛋白构象的改变,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有Na+内流,可能会释放神经递质,但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C1-内流,D正确。
4.A 饭后胰岛素分泌增加,饭后较长时间,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曲线b表示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曲线c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A错误;若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可通过及时补充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缓解,B正确;当血糖含量过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的量增加,C正确;若该患者是2型糖尿病,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进食0.5小时后,曲线b会出现上升的现象,D正确。
5.C 当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会使膀胱肌肉收缩从而促进排尿,A正确;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尿液刺激会使尿道上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到脊髓神经中枢,B正确;排尿反射由自主神经系统参与构成,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错误;成年人的“憋尿”,行为表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从而说明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D正确。
6.D 甲状腺球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经过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加工后分泌到滤泡腔中,A正确;②过程表示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回收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过胞吞作用,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根据题意,甲状腺滤泡腔内储存的甲状腺球蛋白可以供50~120天的代谢所需,所以临床上服用抗甲状腺类药物要发挥作用需要等到储存的甲状腺激素代谢完毕以后才能见效,C正确;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7.C 肾上腺素作为信息分子,只具有调节功能,不能提供能量,不属于高能化合物,A错误;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急激素,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人心率加速、警觉性提高,B错误;据题干信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均有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多数又被突触前膜回收”可知,肾上腺素可通过突触前膜回收,实现多次重复利用,C正确;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较多,是因为多种细胞膜上有其受体,D错误。
8.D 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均参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B正确;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从而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故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C正确;淋巴细胞活化条件是抗原刺激,但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D错误。
9.B 图中的病原体可能是某种病毒,如新冠病毒,X表示辅助性T细胞,A正确;细胞X所分泌的物质为细胞因子,可以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靶细胞的裂解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B错误;①指的是病原体直接被B细胞接触,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一个信号,②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正确;不管是初次免疫还是二次免疫,机体产生抗体的细胞都只有浆细胞,D正确。
10.A SARS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更易突变,与其相比HPV的突变率较低,A正确;一个B细胞只能分化出一种浆细胞,B错误;HPV对人体来说是一种抗原,感染的宫颈细胞会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但抗原不能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C错误;初次接种疫苗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疫苗会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导致不能产生足够多的新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减弱第二次免疫效果,D错误。
11.D 由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正常情况下b处生长素浓度大于a处,A错误;若去除图甲的顶芽,则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会运输到b处,解除生长素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b处侧芽生长加快,但该实验操作不能说明顶芽产生了生长素,B错误;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经图乙处理后的琼脂块①和②中生长素浓度相同,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不能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C错误;若将图乙中的云母片去除,由于单侧光照的影响,则琼脂块①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琼脂块②中的生长素浓度,D正确。
12.B 文中的“气”是指乙烯,属于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微少,A错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含量会影响乙烯的合成,B正确;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细胞分化等实现的,C错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但是成熟的果实中合成量更多,D错误。
13.B 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细胞分裂快,秋冬两季细胞分裂慢,会在树干上形成深浅不同的色素带,称为年轮,可以根据年轮数推测出季节转换数,从而推测出树木的年龄,A正确;光敏色素位于细胞内,而不是细胞膜上,B错误;有些植物需要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有利于躲过恶劣环境,比如如果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那么可能会因为气温过低而不能正常结果,C正确;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与重力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有关,从而引起生长的不均衡,D正确。
14.C 对丹顶鹤一般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根据“标记数/种群数量=重捕时标记数/重捕总数”这个公式,如果调查期间标志物脱落,会导致种群数量偏大,即种群密度偏大,A正确;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密度大小,B正确;根据题意,丹顶鹤是候鸟,11月份迁入盐城,则直接影响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C错误;气温升高导致11月份盐城丹顶鹤数量减少,属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D正确。
15.B 重复实验有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性,A正确;增加初始接种量会提前达到K值,但不会使K值变大,B错误;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正确;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D正确。
16.A 研究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种间竞争情况,两种害虫的起始数量应保持相同,A正确;结合图示,后期杂拟谷盗的数量逐渐下降,说明赤拟谷盗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B错误;图中无法判断后期杂拟谷盗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主要是受到种群密度制约的影响还是赤拟谷盗对其的影响,C错误;赤拟谷盗种群数量稳定时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为0,D错误。
17.C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者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仅仅包括环境中的空间位置,A、B错误;种间竞争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C正确;生态位的分化会导致生物利用不同资源,减少竞争,使物种丰富度增加,D错误。
18.D 仙人掌的气孔在夜晚开放,是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种特征,A错误;草原大多属于干旱环境,故两栖类生物和水生生物分布并不多,B错误;世界上分布着不同的森林,如赤道两边的落叶阔叶林,中国北部的针叶林,不同的森林生活的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不同,C错误;草原上难以见到乔木与其寒、旱的环境有关,D正确。
19.C 乱砍滥伐会出现逆行性演替,封山育林会引起进行性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A、B正确;群落演替的早期,物种比较容易入侵,后期群落达到稳定时,物种很难侵入,C错误;封山育林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会恢复到乱砍滥伐前的状态,D正确。
20.D 该食物网中草属于生产者,鹰占据第三和第四两个营养级,A错误;图中还缺少分解者,B错误;若该地区麻雀的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蝗虫数量会增多,鹰可以捕食其他动物,其数量基本不变,C错误;狐狸与鹰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狐狸与田鼠之间只有捕食关系,D正确。
21.D 图中12.5kJ/(m2·a)的数值是指生产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生产者的枯枝败叶和植食性动物的粪便,A错误;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呼吸量和同化量的比值分别是18.8/62.8≈30%和7.5/12.6≈60%,B错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大于各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结合题意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6/62.8≈20%,D正确。
22.C 火烧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温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碳素循环,A正确;火烧会使土壤表面碳化增加,加速火烧迹地的干燥,有利于阳性植物的生长,B正确;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实现反复利用,C错误;火烧后的草地生态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状态,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正确。
23.B 喷洒农药和放养赤眼蜂控制棉铃虫分别属于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A正确;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直接将害虫杀死,并没有体现种间关系,B错误;喷洒农药会同时将棉铃虫和其天敌杀死,棉铃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很容易再次爆发,C正确;放养赤眼蜂可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利用的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种间关系,这种方法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
24.A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其直接价值,A错误;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B正确;人类活动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C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漫长的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25.D 池塘养鱼要考虑不同鱼种的关系和鱼的数量,主要遵循协调原理,A错误;蚕粪、桑叶进人鱼塘,经分解者作用后被植物利用,主要遵循循环原理,B错误;桑基鱼塘在设计时要考虑栽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比例,主要遵循整体原理,C错误;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主要遵循自生原理,D正确。
26.(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答两点即可)
(2)过少 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其合成需要碘的参与,食用碘盐能够增加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合理即可,2分)
(3)抗利尿激素 大量饮水使得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加(合理即可,2分)
(4)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分泌激素(答两点即可,2分)
27.(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浆细胞 B细胞、记忆B细胞(少答不给分)康复者的血清中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该抗体与新型冠状病毒结合后会使病毒失活(合理即可,2分)
(2)属于自身免疫病
(3)实验思路:将患肿瘤的小鼠分为三组,甲组仅注射PD-1抗体,乙组去除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后注射PD-1抗体,丙组去除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后注射PD-1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2,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情况(2分)预期结果:甲组和丙组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情况明显好于乙组(2分)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由自身产生、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起调节作用、微量高效(合理即可,答两点)
(2)极性运输 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当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ATP不足会影响到极性运输(2分)
(3)促进 抑制 在一定范围内,低浓度促进侧根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提高 ERF缺失突变体种子中缺少ERF,脱落酸合成酶的量减少,种子中脱落酸含量减少,种子的萌发率增大(合理即可,2分)
29.(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记名计算法 1.5(2分)
(2)松栎混交林(2分)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一般情况下,植物种类丰富,动物种类也会丰富,微生物的种类也会丰富(2分)群落的物种组成
(3)桉树人工林 不用单一的树种建造人工林,选择多个树种混合栽培;考虑不同植物生长所占据的生态位,尽量增加群落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合理即可,答一点,2分)
30.(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0分)
(1)生态系统能量的吸收、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分) 5.0
(2)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利的部分
(3)捕食 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等(合理即可,答两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