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3张PPT)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必修下
中外历史纲要
第8课
课程标准: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本单元时间轴
课堂导入
14—16世纪,欧洲处于“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布克哈特
文艺复兴
1
文艺复兴(意大利语:Rinascere):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复兴”的原意为“再生”。(思想解放运动)
一 概念
为什么是意大利?
新思想是什么?
为什么是文艺复兴?
中世纪并非千年的历史断链,也并非通体黑暗。从历史发展的内在衍生性角度来讲,它更是不可或缺的时代,文艺复兴绝非骤兴,更是历史沉淀的结果。但是我们仅仅是从历史发展的逻辑角度找到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但若是从特殊时空来看,为什么最早兴起于意大利?
◎意大利佛罗伦萨
材料一:13—15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为新文化、新思想的滋生和繁荣提供了沃土,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
材料二: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首先是由于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材料三: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世界历史》
二 背景
1.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发。
二 背景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2.古希腊民主政治时期,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标题文字添加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标题文字添加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二 背景
材料一:神学阴影笼罩下的欧洲,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终身劳苦。人只有抑制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材料二:教会有自己的法律和法庭,可以对任何教徒,甚至包括皇帝和国王进行审判(即权废立国王、凌驾各国君主之上任意干涉各国内政)。罗马教廷成为中欧和西欧一切宗教事务和教义问题的最高裁判机构。
材料三:教会占用大量土地和资产,还征收什一税,是西欧最大封建主。
材料四:教会控制西欧的思想文化,垄断教育,禁绝“异端”思想,天主教神学思想在整个西欧中古社会占统治地位。 这样教会利用强大的政治、经济、精神力量在西欧实行独裁黑暗统治。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3.中世纪:天主教会与人性的湮没。
二 背景
材料一: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一方面,王权希望依靠基督教为自己的统治披上合法的外衣,而教会也希望依靠强大的蛮族国王来壮大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在最高权力的拥有问题上,教皇与封建君主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明争暗斗。
材料二:(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三:中世纪教会以上帝的代理自居,要求每个人无条件服从,教会说的一切就等于上帝说的一切,服从上帝就体现为服从教会。……教会统治了人的思想,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和禁欲主义,宣扬“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基督教教义含有明显反商意识,也禁止商业文化带来的世俗享乐和物质追求。
4.二元社会:教权与王权——既勾结又抗争。
王权用宗教重建秩序
教会用王权固化权威
科学是神学的脚本
哲学是神学的奴仆
艺术是神学的工具
文学是神学的婢女
神性蔽遮人性
5.黑死病(Black Death or Great Dying)
二 背景
材料一:14世纪中期黑死病肆虐欧洲,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内,光欧洲就有近3千万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3年里,黑死病蹂躏整个欧洲大陆。如果再算上以后300年的数次鼠疫暴发,欧洲有近一半人因黑死病丧生,全球有近3亿人失去生命。1348年德国编年史学家吕贝克记载死亡了90000人,最高一天的死亡数字高达1500人!佛罗伦萨至少二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在以后近300年的时间里,黑死病就像梦魇一样,时时折磨着那些劫后余生的欧洲人。
材料二:“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另一方面, 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6. 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二 背景
材料一:“古代和中世纪之间不存在断裂,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更不存在断裂;因为只有文艺复兴,……才意识到:尽管中世纪到了成熟的程度,却把这样的‘断裂’发展到了夸张的地步。”
——加林《中世纪与文艺复兴》
材料二:拜占庭(东罗马帝国)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他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一:他们依靠从商业、银行和工业活动中获得的财富,能够雇用大批诗人,学者和艺术家…通过这些人,资产阶级得以抒发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
——坚尼 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材料二:佛罗伦萨当时的统治音柯西莫 美第奇说:"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是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
材料三: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藏品达十三万件的乌菲奇美术馆,是他们家的办公室。佛罗伦萨最大的美术馆碧提宫,也是他们家的宫殿之一……
材料四:当我们漫步世界艺术馆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当我们的眼睛掠过马萨乔、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达·芬奇、拉菲尔、德拉瑞亚、米开朗基罗、提香、曼坦尼亚等等如雷贯耳的名字,或许应该了解,还有一个名字在这些文艺复兴巨匠的身后闪光,那就是——美第奇家族,修建教堂及公共设施,奖掖文化,网罗并资助艺术家,收藏图书、手稿并对公众开放,广泛涉及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佛罗伦萨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诗歌、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均有突出成就,历史、哲学、政治理论等的研究也居于意大利各邦前列。
二 背景
7. 美第奇家族:对人才和艺术的重视
二 背景
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佛罗伦萨就不能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
二 背景
1.根本原因:14、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发展。
2.政治: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教会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3.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4.文化基础:意大利有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从东方汲取大量文化养料;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5.地理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中海贸易的特殊地位。
6.人才基础: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7.直接原因:黑死病的影响,使人们对宗教信仰进行反思与怀疑。
较早接受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中国古代文明,便于文化传播。
三 实质
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穿越千年的对话。
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反封建、反基督教神权统治)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
阿基米德
拉斐尔
四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一切的;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人是上帝的奴仆和羔羊,只能服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
提倡神性;倡导苦修苦行,绝对禁欲;以出身、门第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
倡导追求来世的幸福。
主张愚民政策,摧残科学文化。
活泼生动
充满人性
僵硬呆板
冰冷干瘪
◎中世纪圣母壁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斯廷圣母壁画
五 成就
01
文学三杰
14世纪
02
美术三杰
15世纪
03
莎士比亚
15世纪后期
文艺复兴先驱
代表作《神曲》采用梦幻文学形式,描写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遇到各类古今人物的过程。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
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
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你再不用期望我的言语或手势;你的意志已经自由、正直和健全,不照它的指示行动是一种错误;我现在给你加上冠冕来自作主宰。
——[意]但丁《神曲》
1.文学三杰:但丁
1. 文学三杰:薄伽丘
代表作短篇小说《十日谈》,这部故事集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全书共包括100个故事,描写了佛罗伦萨的10名贵族青年男女因躲避黑死病到乡间别墅居住的10内所讲的故事。故事中揭露和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腐朽糜烂的生活,他们的卑鄙、虚伪和残暴,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赞美了现世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了商人、手工业者的智慧和勇敢,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禁欲主义的反抗。
薄迦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出身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富商家庭。幼时收到良好教育,立志作诗,7岁时便有"小诗人"之称。青年时代曾在那不勒斯学习商业和法律,并得以出入宫廷,结识了王公贵族和人文主义者。1349年后返回佛罗伦萨,1350年与诗人彼得拉克结为挚友,并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
故事一:巴黎丝绸商杨诺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三番五次苦劝他的犹太朋友抛弃犹太教,改信天主教。那位犹太教徒表示,他要先到罗马去考察一番再说,看看上帝派到世上的代表(教皇)究竟怎样。结果,他在罗马教皇的宫廷里看到这样一番景象:那些所谓的圣徒们,从上到下,个个诲淫诲盗,贪得无厌,爱钱如命,买卖圣职,无耻之极。这些见闻使那个严肃的犹太人得出结:罗马乃藏污纳垢之所,天主教会定会因其腐败而垮台。
故事二:一位父亲丧妻后带着两岁的儿子隐居山间,皈依天主教。儿子十八岁时,父亲第一次带他去佛罗伦萨城,儿子见到了皇宫、街道、车马等许多新鲜的事物。前面走来了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问:“这是什么 ”父亲怕儿子起邪念,骗到:“它们叫绿鹅,是祸水,不可接近。”儿子默然,走了很久冷不丁的说:“父亲,如果你爱我的话,看在主的份上,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它们是多么美丽可爱啊!”
代表作《歌集》最早提出“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1. 文学三杰:彼特拉克
我见她如此姣美地走过,我的灵魂战栗,不敢飞向她;她发出阵阵叹息,像在保卫自己,她是爱情之敌,也是我的冤家。哦,如果我没错儿,我在她高扬而阴郁的眉间,看到一丝怜悯的光芒,使我那颗忧伤的心豁然开朗。
——《歌集》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企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得拉克
达·芬奇(1452—1519)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于绘画之中,认为艺术要表达和歌颂人的丰富情感,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2. 美术三杰: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1475—1564)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雕塑专注于人体,体现了人物的意志和精神气质,代表作《大卫》、《摩西》。
2. 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1483-1520),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手法主义的代表人物,也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
2. 美术三杰:拉斐尔
◎ 《抱子圣母》
拉斐尔
◎ 《宝座上的圣母》
(局部)乔托
◎ 《宝座上的圣母》
(局部)奇马布埃
国家 人物 代表作
法国 拉伯雷 《巨人传》
德意志 伊拉斯谟 《愚人颂》
西班牙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英国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早期文艺复兴代表几乎都是意大利人,但当莎士比亚出现时,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空间转移到了英国。
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个特定时间发生文艺复兴空间的转移呢?
五 拓展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从事创作20多年,写出37个剧本和150多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等多种题材,有“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四大悲剧的诞生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的剧作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理念,不仅在欧洲文坛上享有最高声誉,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3.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讲述丹麦王子为父亲复仇的故事。当父亡母嫁, 哈姆雷特是失魂的,当老国王的灵魂告诉了他真相后,他的世界无疑是崩溃的,接下来的任务是复仇,急切地复仇。他有机会在国王独自祷告时杀死国王,他却没有。他装疯卖傻远离挚爱,因为他已经决心向死而生,不要连累她。他最后复仇成功,也没有在弥留苟延之际声明自己为父报仇,而是指责国王“败坏纲常、嗜杀贪淫”。
六 影响
材料一:文艺复兴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对神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的认识上来,开始把人与神提到了并重的地位。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现,日以继夜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我们的城市陷入如此深重的苦难和困扰,以至令人敬畏的法律和天条的权威开始土崩瓦解。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拉斐尔,意大利著名的天才画师;弗纳利娜,罗马一位面包店掌柜的女儿。因为隔着围墙的偷偷一瞥,拉斐尔便难以自拔,情种深陷情劫。拉斐尔一生绘画了许多“圣母”,这些“圣母”的原型几乎都以他的情妇弗纳利娜创作,两人亲密的偷情生活,加重了拉斐尔的病情,天才画师享年37岁。
六 影响
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积极:
①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②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
③思想: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④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消极:
①个人:对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欲望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②阶层:局限于资产阶级和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宗教改革
2
一 背景
材料一:按照天主教教义,圣人直接升天堂,恶人直接下地狱。不好不坏的普通人后要经过一道清洁程序(炼狱),灵魂变干净之后才能升入天堂。
……
花小钱买赎罪券,地下的亲人可以减刑。花大钱买赎罪券,亲人可以立即停止炼狱,升入天堂。
……
把你的硬币往箱子里一扔,“叮当”一声,烧亲人的烈火立即降温一半。
再扔一个“叮当”,亲人的头从火里出来了。
再扔一个“叮当”,亲人的胸部从火里出来了。
再扔十个“叮当”,亲人全身从火里出来了。
不扔“叮当”,你死去的母亲正在烧呢,你死去的父亲正在哭号。你这个冷血的家伙,你对你的至亲不闻不问,你还是人吗?
——马瑞民(著)《正德十六年欧洲那些事儿》
宗教改革的导火索——赎罪券是什么东西?
一 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本原因)
2.天主教会的专制腐朽统治和经济搜刮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经济的发展。
4.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
5.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直接原因)
材料二:首先,从14世纪就开始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一直以宣扬人文主义为宗旨,而人文主义是与教会的神权主义相对立的。其次,中世纪后半叶西欧政治上的一体化,到了15世纪实际上已不复存在,各国的民族意识已经形成而且迅速地得到加强。最后,德国传统的神秘主义思想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从14世纪起就流传于德国民间的神秘思想认为,个人只要有坚定而虔诚的信仰,无需教会的权威作中介,便能直接获得上帝的恩宠和启示。
——刘文荣《西方文化史》
挑战教皇的权威
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第20条:当教皇说赦免一切惩罚时,并不真的指所有的惩罚,而仅仅是指他本人所施于人的惩罚。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
第83条: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就教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索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第81条: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为转移。
因信称义
简化教仪
否定教阶
民族教会
1.兴起: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2.内容:
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3.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九十五条论纲》
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内容
①“因信称义”(核心思想)
② “圣经”至上
③简化宗教仪式
④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⑤建立廉俭教会
⑥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
⑦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否定罗马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教会从属于国家,王权高于教权
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教会
马丁·路德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权——人文主义色彩。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间接对话、得救
上帝
教徒(信仰上帝)
直接对话、得救
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三 其他国家
继德意志之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产生于瑞士,并传布于苏格兰、荷兰等地,为尼德兰革命和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尔文教宣称人因信仰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泉源。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新贵族支持下于1533年宣布,英国教会不再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他促使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规定英国教会不再受制于罗马教皇,以英国国王为教会的最高首脑,将英国圣公会立为国教。
自我救赎之路
瓦勒度
卫斯理
威克里夫
胡 斯
马丁 路德
慈运理
加尔文
马丁 路德不是第一个,
亦不是最后一个!
四 影响
四 影响
教皇
新兴资产阶级
国王
市民
Ⅰ
Ⅱ
Ⅲ
Ⅳ
保护路德免受教皇迫害,因路德教利于加强王权,和民族国家的形成。
宣布路德为异端,进行审判,发出逮捕令,开除他的教籍!因为他挑战我的权威。
热烈欢迎。因为他使我获得精神自由和救赎自主权。
纷纷加入新教,拥护马丁路德!因为他的主张利于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情景融入
选择下列任意角色,谈谈你对马丁·路德的看法?
四 影响
教皇
新兴资产阶级
国王
市民
Ⅰ
Ⅱ
Ⅲ
Ⅳ
情景融入
选择下列任意角色,谈谈你对马丁·路德的看法?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
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僧侣们可以婚配、可以还俗。
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1.政治上:打击西欧以罗马天主教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新教没收教会财产,提倡的勤劳节俭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了新教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思想上: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4.文化上: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 影响
材料一: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材料二: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比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
①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
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②性质:
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③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
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④影响:
都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
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诠释和理解,但是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有很大的进步,它将“人文精神”进一步弘扬。
②文艺复兴的范畴在思想领域,否定神学思想。宗教改革在上层建筑领域,否定教会的绝对权威。
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起源地
领域
群众 基础
形式
实质
对待宗教态度
意大利
文学艺术
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持和解
思想解放运动
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社会上层、知识分子
德意志
宗教
群众基础广泛
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思想政治社会运动
进行宗教改革但没有抛弃宗教神学
近代科学的兴起
3
一 概况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2.兴起: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3.概念: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试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从方法、理念和内涵来看,它自古希腊迄17世纪欧洲仍然是一个前后相续的大传统。而且,现代科学之出现虽然受到外部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技术等等)影响,但最主要动力仍然是内在的,即来自这个传统本身。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大自然和自然定律都在黑暗中躲藏,上帝说,让牛顿问世!于是一切都有了光明。
——英国诗人 蒲伯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识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
人物 成就 备注
哥白尼(波兰) 提出“日心说” 成就: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牛顿(英国) 万有引力定律 成就:确立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标志。
布鲁诺(意大利) 坚定维护“日心说” 结果:被罗马教廷宣称为“异教徒”,烧死于罗马。
伽利略(意大利) 观测证实“日心说” 结果:“近代科学之父”。将“实验”方法引入自然科学,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
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进步再促进思想进一步的解放
其他领域: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伽利略
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达尔文
生物进化论
开普勒
发现行星运动
三大定律
维萨留斯
血液循环论
三 影响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教会宗教
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
◎伏尔泰(著)《牛顿的哲学原理》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进行
左侧这幅画描述的是法国科普作家夏特莱夫人拿着镜子将光从牛顿反射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书桌上的情景,这束光从牛顿到夏特莱,再到伏尔泰存在什么寓意呢?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启蒙运动
4
材料一:“宗教改革”后,旧教和新教的斗争厮杀甚至战争,在各个国家都有,特别在法国尤其严重。十七八世纪的欧洲,神学还占据着相当的地位。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续篇”。 ……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积累的必然结果。
——齐思和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齐思和等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路易十四:“朕即国家”。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一 概况
一 概况
1.背景:
①思想: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概念:“启蒙”的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1)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2)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3)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法)
伏尔泰(法)
卢梭(法)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洛克(英)
二 过程
◎(英)洛克
三 代表人物及思想
“全体的福利受到应得的注意,其立法权属于若干人,他们定期集会,掌握有由他们或者同他人制定法律的权力”。
“在一切场合,只要政府存在,立法权就是最高的权力,因为谁能对另一个人订立法律就必须在他之上。……社会任何成员或者社会的任何部分所有其他一切权力,都是从他获得的和隶属它的。”
——《政府论》
主张限制“公权”,最早提出分权学说
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英)休谟
◎ (英)休谟
价格流转学说(price-specie-flow doctrine)由 大卫·休谟(David Hume) 提出,主要批判的是重商主义(the mercantilists)观点。
三 代表人物及思想
1
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三 代表人物及思想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任完全自由,让它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监督私人产业、知道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社会于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英)亚当斯密
三 代表人物及思想
2.代表人物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17世纪
英国
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18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①君主立宪制。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批判天主教会;②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①社会契约;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③人民主权,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共和制。
洛克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君主立宪制。
德国康德
“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英国亚当 斯密
18世纪
后期
三 影响
材料一:“在北美,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政府中,国王就是法律”。
—— (美)托马斯·潘恩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第五条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
——(法)《人权宣言》
①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材料三: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家,千万之人,骨暴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变革频仍,迄无安息,漩入回渊,不知所极。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材料四:……吾幸夫吾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万法精理》、弥勒约翰《自由之理》、《法国革命史》、美国《独立檄文》等书译而读之也。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夫卢梭诸大哲之微言大义,为起死回生之灵药,返魄还魂之主方,金丹换骨,刀圭奏效,法、美文明之胚胎,皆基于是。我祖国今日病矣,死矣,岂不欲食灵 药、投宝方而生乎 若其欲之,则吾请执卢梭请大哲之宝旌,以招展于我神州上。……嗟呼!嗟乎!革命!革命!
——邹容《革命军》1903年
②成为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三 影响
三 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2)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材料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如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发生。(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
(3)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
课堂小结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近代科学的兴起
启蒙运动
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其他:亚当·斯密、康德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
宗教改革
路德新教、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随堂练习
1.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
A.人文主义
B.反对宗教信仰
C.抨击封建制度
D.复古主义
随堂练习
2.教皇代理人在致教皇的信中写道:“每一块石头和每一棵树都喊出路德的名字。”这句话表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A.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B.使欧洲出现宗教信仰危机
C.彻底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统治
D.为启蒙运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随堂练习
3.牛顿学说表明,存在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孟德斯鸠受此影响,在研究“法”时,希望确定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这说明近代科学的发展( )
A.对社会科学的进步意义重大
B.导致人治被法治所取代
C.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法则
随堂练习
4.启蒙运动时期,一位推动者这样归纳自己的诉求:“我希望看到最后一个国王被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给绞死。”(约翰·赫斯特《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表明他反对( )
A.因信称义
B.天赋人权
C.君权神授
D.崇尚科学
随堂练习
5.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启蒙思想( )
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
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
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