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必修下
中外历史纲要
第10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本单元时间轴
工业革命的背景
1
工业革命(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是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工厂大机器生产阶段的一个飞跃,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之后向欧洲大陆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一 工业革命的概念
他国劣势
荷兰
先天不足
法国
战乱不断
德国
四分五裂
美国
尚未独立
西、葡 封建统治
意大利
经济衰落
二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二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在18世纪逐渐完善。……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后在英国确立起来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从1717年起,国王不在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内阁中逐渐产生了主持会议的首席大臣,后来称为首相。于是国王“统而不治”,只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英国成为资产阶级议会君主制的典型国家。……在比较稳定的政治局势里,从过去那浸透了谋利欲望而又不以经商为耻的英国社会上层,到充满清教进取精神的中下层商人和手工业者,都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 政治条件
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国内政局稳定。
二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2. 经济条件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形成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
材料二 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提高土地的收益,英国涌现出一大批农业改革家,如汤森德勋爵推广了四圈轮作制;苏格兰人安德鲁米克尔发明了一款可以使用多种动力的脱拉机,解放了人力。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
——刘金源《农业革命与18世纪英国经济转型》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美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自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成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这种现象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②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⑤牺牲了农民的利益,积累了原始资本,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圈地运动的影响。
二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3. 对外扩张
材料一 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的投资。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在1698至1775年这一时期,(英国)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600%之间。1698年,英国约15%的海运贸易是与其殖民地进行的,但是到1775年,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3%。
材料三 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45年期间,海外掠得的财富分给政府的部分就有1200多万英镑。
——姚介厚,李鹏程《西欧文明》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二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4. 科技和人才条件
①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②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 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1687年牛顿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自然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成为“工业的直正科学的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二 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英国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保护专利,鼓励发明。
5. 政策
材料一 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制定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专利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6. 市场条件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殖民主义扩张使得跨国界甚至跨洲际的贸易成为可能,商品市场空前扩大,并逐渐演变为国际市场……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进程
2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原因: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2)过程:1764年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1733年
“飞梭”
1765年
珍妮纺纱机
1768年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骡机
1785年
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珍妮纺纱机
事情要从1764年里的一天说起,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 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珍妮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年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为了纪念自己的妻子,机器被他取名为“珍妮机”。
(1)原因:为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
(2)标志: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3)影响: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2.管理领域:工厂出现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
纺织工人开始与农业脱离,专门从事纺纱和织布,以工资为惟一的生活来源。……1771年他(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座纺织工厂,用水力作为织机的动力。这是建立近代机器大工厂的开端。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
(1)过程:1782年,瓦特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2)作用: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3)意义: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3.动力领域: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87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712年纽科门蒸汽机
①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蒸汽动力的出现,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催生了工业城市。
③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④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谈一谈瓦特改良蒸汽机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瓦特
(1)原因:动力技术的革新。
(2)表现:19世纪初,汽船(1807,富尔顿)、火车(1825,斯蒂芬森)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斯蒂芬森 火车
[美]富尔顿 汽船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4.交通领域:交通工具的革命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5.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蒸汽机的推广和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就更加需要数量多、精度高和规格统一的机器。刨床、镟床、汽锤、镗床等工作母机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30—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工业繁盛的曼彻斯特
◎蒸汽时代的英国矿山
(1)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6.扩展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19世纪50、6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完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层出不穷的技术发明同样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王世德《中国通史》(第二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背景
①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条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③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奠定了基础。
(1)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866年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2.主要成果
◎[美]爱迪生
◎[德]西门子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内燃机
◎[美]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2.主要成果
(3)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1880-1900年间,英国的钢产量从37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德国从150万吨増加至740万吨。美国从1875年的40万吨激增至1900年的1000万吨,一战前夕更高达2350万吨,令人瞠目。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美]贝尔与电话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2.主要成果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
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新旧产业迅速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导
石油开采业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1)科技关系: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受到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2)产生发展: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
(3)中心: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4)影响因素: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
◎手工工场
◎机器工厂
◎垄断大企业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3.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范围
部门
技术来源
能源
时代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以英国为中心逐渐影响他国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轻工业为主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重工业部门
工场手工业积累的经验技术
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家研究的运用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煤炭
电力、石油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工业革命的影响
3
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给实现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一 生产力的大发展
1.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一次工业革命)
2.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出现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
(1)原因:技术日益复杂、投资不断扩大、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
(2)影响: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1863年,约翰·洛克菲勒同别人合资,在克利夫兰开办了一家炼油厂。两年后,他独占了这家工厂,又吞并了许多中小炼油厂。到1869年,这家工厂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炼油厂。1870年,洛克菲勒组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他勾结铁路部门控制运价,打击竞争对手。美孚公司发展很快,1880年,它提炼的石油占全美的95%。垄断了美国石油工业。现今,美孚通过其关联公司在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拥有8.6万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1.4万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家。
二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生产关系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垄断组织的特点:
大企业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取更大利润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垄断的内容包括垄断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市场。
垄断组织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经营模式上,一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变革
生产关系
(1)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2)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工业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
巩固统治地位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国改革
迅速崛起
对立
三 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1.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2.中间阶层
工业资产阶级
1.城市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的大批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2.生活改善: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四 社会生活的变化
3.文化素养: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4.女性教育: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5.人口问题: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报纸销售)增长率高达600%。……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
——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
四 社会生活的变化
1.问题: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解决措施: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一: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二: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
五 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
(1)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殖民掠夺
全球航路的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开始交融
殖民扩张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世界市场逐步扩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武力侵略商品输出
美国、德国崛起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六 世界格局的变化
1.原因
2.结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经济结构
突出国家
世界市场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迅猛提高
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开始从分散走向集中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开始工业化,农业比重减少
重工业取代轻纺业成为主导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美德发展迅速,超过英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课堂小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工厂出现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动力革命
“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建立
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随堂练习
1.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
随堂练习
2.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 )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
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
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
随堂练习
3.“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这一经济形态( )
A.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欧美各国
B.使世界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统一整体
D.使人类历史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
随堂练习
4.阅读下面的英国农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变化表。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A.英国农业生产严重萎缩
B.世界形成初步的国际分工
C.英国劳动力向海外转移
D.圈地运动使农民涌入城市
年份 比重(%)
1840 22.7
1860 18.7
1890 10.2
1900 8.4
随堂练习
5.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世界市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到海外抢占市场
D.在世界走向整体化中人类生活得到改善
随堂练习
6.史料一: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官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史料二:工业革命后,其(资本主义)扩张是建立在占据工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之上。英国依靠其商品和重炮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日不落”的庞大殖民帝国……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随堂练习
请回答:
(1)根据史料一,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对整体世界的影响。
(1)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观念缺乏资产阶级盲目开发,破坏环境。
(2)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亚非拉国家沦为欧美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原料产地和劳动力供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