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必修下
中外历史纲要
第12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西方列强对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课堂导入
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棉花产业爆炸性的增长,高潮时期,82%的原棉来自“棉花王国”美国。巨大的利润刺激了黑人奴隶进口的惊人增长。
当时美国的每一根棉纺线,都能拧出非洲黑人奴隶殷红的鲜血。
美国黑奴被强迫在棉花地里采摘
本单元时间轴
课堂导入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拉丁美洲原是印第安人劳动生息的地方。自1492年西班牙、葡萄牙的冒险家踏上拉丁美洲以后,很快就沦为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十六世纪末,英、法、荷等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去了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南美洲大陆边缘和中美洲地峡的少数地区。
一 西班牙在拉美的殖民情况
1.殖民过程 :
①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②到16世纪中叶,已经把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
2.殖民政策: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国王任命总督和高级官吏,并派人监督总督,总督代表国王在辖区内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西班牙竟然规定,它正在生产的产品,殖民地一律不准生产。例如在新西班牙就不准种植葡萄、大麻、亚麻、橄榄等作物,后又禁止养蚕并砍光桑树。殖民地各地区之间不准通商,只能与宗主国通商。……葡萄牙在巴西则禁止建立手工工场,只允许小生产存在。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圣多明各(今多米尼加首都),意为“神圣的星期日”,拉丁美洲国家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1496年,哥伦布的弟弟巴塞多缪·哥伦布来到此地,发现这里地理位置显要,便兴建了一座市镇,因为动工兴建城市的那天恰巧是星期日,因此得名。是西方殖民者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之后成为“新大陆”上西班牙殖民地的总督辖区所在地。
戈雷岛上相继修建了共39坐堡垒。历史上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人死于岛上。(戈雷岛,是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
——宋盈《探秘西非奴隶岛》
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300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万人,最后只剩下200人。
外国征服者出现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总共不少于7000万,也许还要多,一个半世纪以后就减少到总共只有350万。
◎增肥室
◎惩罚室
◎不归门
◎戈雷岛奴隶堡
二 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情况
1.殖民过程:紧随西班牙侵入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
2.殖民政策:设立总督制度,国王任命总督治理巴西,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西班牙占有的殖民地最多,并将其划分为4个总督区:新西班牙、秘鲁、新格拉纳达和拉普拉塔。后来又设立了五个自治都督府,即从总督区划出的委内瑞拉、智利以及危地马拉、古巴和波多黎各。葡萄牙的殖民地是占拉丁美洲面积约3/7的巴西。原设13个都督府,后并为一个总督区。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3.格局:到18世纪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下,其中绝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小部分土地被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4.影响:
①掠夺财富: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
②黑奴贸易: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致使其大量死亡。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他们从非洲贩入黑人奴隶,开展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
③限制发展:为保证殖民者的利益,宗主国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从性质上看, 葡、西早期殖民扩张是封建性的。从结果上看,两国都建立了封建性的庞大帝国。同时,掠夺的财富并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而是在向欧洲其他国家购买封建统治阶级享乐的奢侈品时流往欧洲其他国家。
◎哥伦布签约
恩格斯指出,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久已绝迹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奴隶的基础。
在这艘严重超载的运奴船上,黑人就像排列在书架上的书一样,每个人所占空间不到一个棺材大。他们吃着劣质的食物,呼吸着污浊的空气,恶劣的条件很容易使人患病,患病死的人或得了流行病的人就要被扔入大海,活着到达目的地的黑人就被卖做奴隶。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高达300%。(死亡航线)
◎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银矿
◎美洲的棉花种植园
海外需要蔗糖,应运而生的甘蔗种植园是由种植园主获得赢利的欲望为推动力的企业,是为欧洲逐步使其国际化的蔗糖市场服务的。但是从种植园的内部结构来看,它的一些主要特点是封建性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它自给自足。另一方面,它使用奴隶。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世界最著名的银矿——波托西银矿,鼎盛时期,其产量占全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1545~1824年近300年间,殖民者共从这里攫取了2.5万吨白银,有800万印第安人死于繁重的劳役之中,被称作“地狱的入口”。
殖民掠夺分别给美洲、欧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文化:今天的加勒比海诸国只有黑人、白人和黑白混血人种,这一地区的真正主人印第安人已经悉数灭绝。
经济: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加剧了拉丁美洲的贫困。拉丁美洲殖民地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的形成,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
政治:被迫沦为殖民地。
文化: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随移民大批涌入,传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语取代印第安语,成为普遍使用。
美
洲
殖民掠夺分别给美洲、欧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经济: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大量黄金涌入,引起“价格革命”。
政治:促进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
欧
洲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殖民主义者疯狂的掠夺、榨取殖民地人民的过程,他们通过掠夺和榨取,加速了欧洲国家的原始积累的过程,养肥了西欧的资本主义,从而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近代史编》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
一 15-16世纪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1.初期殖民方式: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2.葡萄牙:到16世纪中叶,葡萄牙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3.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15-16世纪西、葡殖民活动示意图
·商站
亚 洲
时间 殖民国家 殖民地范围 殖民方式
15-16世纪中叶 西班牙
葡萄牙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在亚洲建立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菲律宾
直接统治,掠夺财富
澳门
二 南亚:英国对印度的征服与掠夺
17世纪初,英国人来到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掠夺、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对印度的剥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
另外,英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渔利;或者直接进行武力侵略。到19实际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在英国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聚宝盆的地位从此确定,被誉为“帝国皇冠上最珍贵的明珠”。
——摘编自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
◎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
◎东印度公司的茶园
◎英国镇压印度起义人民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续发生。
英国人修建铁路和兴修水利,为印度现代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英国在印度开办了近代教育推行英语教育,英语成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禁止社会恶俗,立法制止杀婴儿祭拜恒河河神的风俗和寡妇殉夫火葬风俗、废除残存的奴隶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 下》
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侵略以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印度就变成了殖民地的封建的半封建的印度。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三 东南亚:荷、英、法、美汇聚东南亚
1.荷兰: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巴达维亚殖民地,后来占领了整个印度尼西亚。
2.英国: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3.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4.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尼西亚掠夺了大量财富。1602-1782年仅公司股东们分得的红利即达2.33亿盾(荷兰币名),相当于原股本的36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英国把印度变为殖民地后,继续侵略南亚其他地区。1886年英国把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此举基本完成了对南亚的征服。英属印度统辖的范围几乎覆盖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部分东南亚地区,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四 西亚:英、法、俄在西亚的势力范围
1.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2.俄国和英国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还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英国……在1800-1841年间,先后4次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随后,法国、美国、奥地利等国也援例同伊朗签订了类似条约。……伊朗门户被打开后,外国特别是英国的廉价商品便潮水般的涌入伊朗。在19世纪30年代,从英国输入的纺织品几乎占伊朗全部进口总值的90%。
五 东亚:中、朝两国遭受侵略
1.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朝鲜: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帝国主义者争夺的最大一块骨头还是中国,无论哪个强国对这块骨头都想咬上一口。
早在1792年,英国就派使节马戛尔尼出使中国,要求开放港口和商埠,并按照西方近代国际法观念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1808年,英国兵船进犯中国东南沿海,被中国水师击退。英国政府支持并庇护本国商人向中国非法走私鸦片,牟取暴利,并以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厉行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由此揭开了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奴役中国的序幕。随后,其他列强纷纷效仿。1844年美国与法国通过迫使中国政府签署《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不仅获得了同英国一样的特权,还攫取了更多利益。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扩大了在华权益。从1859年开始,英国人开始作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掌中国海关大权69年,为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和干预中国内政提供了方便。1897年法国强迫清政府同意“永不将海南岛让与任何他国”。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与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兼顾中国。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基本内容是:(1)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2)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3)各国对进入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的港口税,他国使用自己所修筑或经营控制的铁路运输货物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商品的运费。
美国的这一政策,是在承认和维护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中的特殊利益和既得权利的前提下,保证各国机会均等、利益均沾,到1900年2月,各列强国家先后表示赞同。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的阶段,列强取得表面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奥斯曼帝国、伊朗半殖民地化加深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日本吞并朝鲜
英国控制印度、缅甸、马来亚
美国控制菲律宾
荷兰占领印度尼西亚
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
法国控制印度支那地区
亚洲为什么俄国和日本没有成为殖民地?
俄国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在1868年进行了明治维新,两国分别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加强了本国实力,并积极的对外扩展,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势力和国家经济实力几乎同步增长,积极向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建立特务机关,培植亲日势力,以武力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并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为20世纪上半叶对中、朝的全面征服打下了基础。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
与17、18世纪相比,19世纪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18世纪中后期,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蚕食土地,抢掠财富,扩大殖民地。1757年,克莱武指挥英国殖民军队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让部下抢劫,他自己一人就从当地土王的金库中抢夺了价值23万英镑的金银财宝。事后他曾说:“我出入于只为我敞开的金库……此刻,我对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奇。”英国议会因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的贡献”对他予以表彰。据统计,1757—1815年间,英国从印度攫取的财富不下10亿英镑。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1页
材料二:……农村村社赖以存在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到19世纪中叶农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国价格低廉的工业产品很快占领了印度市场,传统的手工业部门被冲垮,印度也由棉纺织品的输出国变为输入国。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方式变化:直接掠夺到商品输出。
原因:17、18世纪时殖民侵略以寻求黄金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侵略殖民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为主。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3
一 19世纪中叶以前
1.从15世纪开始,西方列强就侵入非洲。
2.到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3.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4.工业革命后,他们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到18世纪晚期,尽管欧洲人在非洲沿岸的活动已有300多年,但他们对内陆仍一无所知。在当时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非洲内陆几乎是一片空白,只画着几条道听途说来的大河和几个未经确定的国家的名称。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上一些动物或人像。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在欧洲的蓬勃进行,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成为一种强大的经济动因,推动着工业资产阶级以新的狂热向世界各个角落进军。了解非洲内陆的市场、原料供应情况,以及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等,已经成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迫切需要。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二 工业革命后
1.北非:英法争斗
(1)英国: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还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2)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就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2.内陆扩展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1859-1869年法国殖民公司投资,利用埃及人力开凿了苏伊士运河。
1882年,英国侵略了埃及,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
法国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以埃及为基地对苏丹实行武力扩张。
19世纪—20世纪
◎斯坦利探险刚果
在非洲,到18世纪初,法国人已在马达加斯加岛、戈雷岛和塞内加尔河河口安家,英国人则在冈比亚和黄金海岸落户。非洲沿海的这些殖民点起了经营黄金、象牙、蜂蜡和奴隶交易的贸易站的作用;其中,奴隶占极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西印度群岛产糖殖民地的发展增加了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之后。不过,非洲很少受到18世纪英、法竞争的影响。争夺这块大陆的真正的斗争直到19和20世纪才来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非洲内陆探险:欧洲冒险家(英国利文斯顿、原籍英国入美国籍后又回英国的斯坦利)深入非洲内陆探险,一方面使外界开始了解非洲;另一方面,为欧洲殖民国家进一步侵占非洲开辟了道路。
◎利文斯顿非洲探险
3.扩大侵略: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1)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地。
(2)法国:希望把法国的殖民地从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东非的索马里。
(3)德国:希望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列强的侵略方案
英国的计划被称为“2C 计划”,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是纵贯非洲的殖民帝国方案。
法国“2S计划”,由塞内加尔向东部非洲的索马里扩张,企图建立横贯非洲的法属殖民帝国,因而推行“塞内加尔——索马里计划”。
德国的方案是把要连接东非和西南非洲的属地,建立斜断非洲大陆的殖民帝国。
◎英国殖民者在非洲的野心
最近,英、法、葡萄牙和比利时争夺在刚果河的利益,这置我们的侵略计划于何地!!!
尊敬的皇帝陛下,葡萄牙和比利时不足为虑,关键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实力不容小觑,他的2C计划和法国的2S计划,野心昭昭。
德意志大帝国也不是吃素的,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卡尔·本茨在加紧研制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德意志,无人能敌! 这两个国家,在北非称王称霸还不满足,现在跑到赤道胡作非为,可恶。
1884年,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在柏林会议之前的一次对话。并进行思考。
这些年,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传教士和商人到非洲腹地进行地理考察,看来是探察到通道了。
首相说来听听。
哦? 首相有何高见?
陛下,只要我们占领了殖民地,就能垄断殖民地市场,保护资本投放场所和充足的原料来源。
陛下,您何不提出召开国际会议,抢先一步提出划分势力范围,连接在东非和西非的属地,垄断非洲大陆。
太好了,马上执行!
三 柏林会议
1.背景:在抢夺殖民地过程中,列强冲突加剧。
2.目的: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
3.召开: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
4.内容:
①有效占领”: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
②“地图上作业”:各国可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
5.影响: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70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直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俾斯麦出席柏林会议
1884柏林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欧美列强第一次在远离非洲的柏林,在地图上划定了他们各自在热带非洲地理上的界限。
会议期间为各自利益讨论、协商,为了避免各国在非洲的争夺中兵刃相见,柏林会议还着重讨论了“有效占领”的问题。最后柏林会议瓜分结果产生了一份总决议书。规定:签字国凡占领非洲领土时需要分别通知其他签字国,而且还要保证对所占领土有足够统治权力,否则不算有效占领。
漫画反映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对刚果的血腥殖民统治。
◎15个国家104天的柏林会议
英、德、法在东非存在着尖锐的对立。经过1886年、1890年、1894年3次取得协议,才最后将各自霸占殖民地的疆界确定下来。德国取得坦葛尼喀(后称德属东非),英国获得肯尼亚(当时称英属东非)和乌干达,法国则得到在马达加斯加的“权益”。1896年法国宣布吞并马达加斯加岛。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据统计,非洲的国界44%都由经线或纬线划分,30%的国界是用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划分,仅26%的国界是自然边界。划分的这种随意性严重损害了非洲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还酿成非洲国家间此起彼伏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在研究了尼日利亚东南沿海靠近喀麦隆边境的克罗斯河流域后,英国学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众多,却“支离破碎”、“相当混乱”,这是“欧洲人的残暴造成的”,是“分割边界”的结果。
——金点强 王守望《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列强瓜分非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4
西方国家殖民世界进程图(1492-1914)
一 形成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1)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3)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3.结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914年欧洲部分列强占有的殖民地统计表
国家 占有的殖民地数/个 殖民地人口/人
英国 55 3.9亿
法国 29 6235万
德国 10 1307万
比利时 1 1500万
葡萄牙 8 968万
荷兰 8 3741万
意大利 4 139万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指被资本主义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本殖民地和附庸国。
◎英国殖民地范围
◎法国殖民地范围
◎德国殖民地范围
◎美国殖民地范围
从15世纪新航路开辟起,世界资本主义经历了几百年的扩张,到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9世纪晚期,非洲瓜分完毕;20世纪初,亚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状态。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二 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是同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联系在一起的。
2.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要求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纺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印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三 影响
1.国际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2.世界联系: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世界格局: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由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极不合理的状态。
4.斗争高涨: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犯下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填写表格并思考:推动各国侵略方式、经济主张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时期 侵略方式 经济主张 典型事件 殖民阶段
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暴力掠夺、不平等贸易
重商主义
黑奴贸易、东印度公司
早期殖民
时期
商品输出为主;武力侵略
自由主义
经济思想
开放印度贸易;解散东印度公司
殖民体系
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为主;瓜分狂潮
垄断
柏林会议
瓜分中国
殖民体系
最终形成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早期殖民扩张)15世纪末——18世纪晚期,殖民扩张的目的掠夺金银财富,以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主。扩张方式是暴力方式进行掠夺;后果是开辟和加强了新旧大陆之间、亚欧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后来世界市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殖民扩张的目的是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扩张方式为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重要影响是亚洲各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形成。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扩张的目的和方式,以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思考: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的阶段的特征。
近代不同殖民国家侵略扩张的特点。
①葡萄牙: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利用武力垄断商路,通过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财富。
②西班牙:占领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夺财富,并在当地建立农业大庄园,以供应欧洲市场。
③荷兰:殖民扩张几乎和英国同时进行,以政府为后盾,通过发展远洋贸易进行贸易垄断;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主要方向为亚洲和北美。
④英国:政府鼓励“海盗式”掠夺,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开始树立海上霸权并由此开始在海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8世纪下半叶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⑤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扩张较晚,但是进展迅速;德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一战。
⑥日本和俄国: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了明治维新,实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巨大;俄国因为自身经济实力较弱更偏重于对领土的渴求。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列强在非洲的扩张
列强在非洲的争夺
西班牙在拉美的统治
葡萄牙在拉美的统治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葡、西、英、荷、法在亚洲的殖民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列强扩张与争夺加剧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东方从属于西方
殖民时代已经过去,
未来,人类社会将何去何从?
《帝国的年代:1875—1914》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贾士蘅译,中信出版集团
《全球通史》下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 梁赤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棉花帝国》
[美]斯文·贝克特著,徐轶杰 杨燕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版
《棉的全球史》
[意]乔吉奥·列略著,刘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推荐阅读】
随堂练习
1.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航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件。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
A.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随堂练习
2.如图是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这种人口分布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洲开发吸引了移民涌入
B.葡西两国最早开辟新航路
C.欧洲殖民者的探险与掠夺
D.葡西率先开展了黑奴贸易
随堂练习
3. 17世纪以来,当欧洲近代国家对特权、专制主义、教权主义、金银货币输出这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理性的思辨时,这些理论和制度在西班牙以及西属拉美地区却得到了加强。西班牙的这些做法导致了( )
A.世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的转移
B.商业革命在欧洲范围内的扩展
C.殖民扩张争夺的格局发生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形成
随堂练习
4.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拉丁美洲相比,亚洲( )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随堂练习
5.18世纪60—80年代,印度商人被排斥在收购手工业商品活动的范围。东印度公司规定,印度织布工人在未完成公司订货之前,不得为其他人和其他市场工作。这表明印度纺织业( )
A.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B.得到了东印度公司的支持
C.因英国的排挤走向萧条
D.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随堂练习
6.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历史背景相同
B.地理环境相同
C.世代友好交往
D.殖民扩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