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4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4春)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备课集锦(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精选)(打包4套)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01 15:47:04

文档简介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基础达标
1.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的皇帝是( )
A.辽太祖 B.辽太宗
C.元昊 D.成吉思汗
5.岳飞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中“佞”臣应指( )
A.李林甫 B.秦桧
C.杨国忠 D.魏忠贤
能力提升
4.关于辽对金战争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是正义战争,后期是非正义战争
B.前期是非正义战争,后期是正义战争
C.正义战争
D.非正义战争
5.两宋时期,对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重大贡献的政权有( )
知识空间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死,七岁的恭帝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掌握了军权。翌年正月初,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开封。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知识空间
历史故事
杨亿,字大年,北宋淳化进士,任翰林学士,文学家。今福建省建瓯人。相传,北宋仁宗年间,有一天,丞相寇准同几位大臣在池边游玩。寇准见太阳倒映在水中,波光闪闪,十分好看,触景生情,胸中涌出一句上联:
“水底日为天上日。”
杨亿听了之后,略加思索,便吟出了下联:
“眼中人是面前人。”
寇准听罢,连声称妙。
这句下联不仅与上联虚实辉映,面且表达了杨亿对老丞相寇准的敬意。
①辽 ②西夏 ③元 ④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杨家将的事迹在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不难找到。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结合本节课内容,搜集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和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久传不衰?
拓展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2 岳飞接到班师的诏书,悲愤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请回答:
(1)材料1中金军为什么有如此之说?
(2)宋高宗为什么让岳飞班师?
(3)你对岳飞抗金有何看法?
2. 阅读下列材料:
岳飞死在大理寺监狱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尸体背出监狱,葬在杭州西湖边的山上。而当时正值临近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的将祭祀天和祖宗的供品用来祭祀他们敬重的岳元帅。一千多年来,岳王墓前的香火不断,时时有人来拜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而在岳王墓前的这对跪像,已经换了多次,原因是人们来到这个地方时,不断拿砖头瓦块砸它,以表达人们对它的愤恨,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岳飞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2)“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佞臣”是指谁?
(3)从岳飞和“佞臣”受到人们不同的对待来看,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学习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
2、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认识民族友好、
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学习难点:正确性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50页概括契丹势力不断强大的原因
2、阅读教材50—52页在课本上标出并记住契丹(辽)、北宋、西夏各政权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
3、列举宋辽、宋夏和与战的事例、议和的内容及影响
4、阅读教材53—54页,标记并记住金、南宋的建立民族、时间、人物、都城,辽、北宋灭亡的共同原因及时间
5、讲述岳飞抗金的故事(可与同学交流)
6、简述宋金议和的时间、内容、影响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 ……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
①结合课本51页的两种观点,你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②岳飞抗金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什么?你怎样看待岳飞?
③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试举一例。
(三)拓展延伸
1、宋辽、宋夏、宋金之间的战争与后来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是同一类性质的战争吗?你如何看待本课所学习的民族之间的战争的性质?
2、你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的并立有何看法?
(四)系统总结
1、方法归类:学习民族关系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2、网络建构
   辽
民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族  北宋
政       交战   议和        和平、民族友好、
权  西夏                  民族融合是历史
并  金                   发展的主流 
立      郾城之战  宋金议和
   南宋   
(五)巩固训练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
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的诗句,其中“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     、      。
3、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吗?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此事发生在      年。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
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
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5、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划定双方的边界      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6、阅读下列材料: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回答:⑴文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
⑵哪一事件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7、对比课本52、54页两幅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主流是什么?
⑵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几个?列举它们关系的事例各一个。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宋与金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六)当堂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程目标】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真正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能力目标: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本课的重难点:
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导入: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入本课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认识,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辽宋西夏的并立(板书)
(2)契丹国的建立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2)杯酒释兵权:用设酒宴的方法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
3、西夏的建立
4、北宋与辽的和战
(1)宋初,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宋真宗时,辽宋澶渊之盟:辽撤兵,宋朝给辽岁币。
学生思考:我们应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教师先提问给予学生思考)
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5、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宋与西夏的和议:①元昊向宋称臣;②宋给西夏岁币;③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二、金与南宋的对峙
1、金的建立
2、金灭辽和北宋
3、南宋的建立
4、岳飞抗金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宋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岳飞抗金的评价:“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在朝廷下令班师回朝时,如果你是岳飞你会怎么办?”“岳飞的事迹能够流传至今,这是为什么?”是否为民族英雄?
5、绍兴和议
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思?就是并存相对而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小结:
作业: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课件28张PPT。9.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辽、宋、西夏的和战金和南宋的对峙复 习 巩 固小 结小 结辽、宋、西夏的和战契丹兴起和陈桥兵变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 五代十国1、五代——占据中原的五个朝代梁晋汉周唐2、十国
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
荆南(南平)、前蜀(后蜀)、北汉 五代十国周世宗(柴荣) 契丹的兴起契丹人饮马图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学会了种庄稼、冶铁、建房屋、有了农耕生活。北宋的建 立时间
960赵匡胤
东京陈 桥
兵 变杯酒释兵权以开封
为东京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因而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第一个阶段: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第二个阶段:
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辽、宋、夏的和战辽、宋的和战 北宋
(960—1127年)澶渊之盟澶州大战(1004),澶渊之盟(1005)
澶渊之盟内容:
辽撤兵,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西夏的崛起时间:11世纪前期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西夏的建立党项族杰出首领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 北宋
(960—1127年)宋夏和议西夏与宋的关系:辽、宋、夏的和战 北宋
(960—1127年)澶渊之盟宋夏和议金和南宋的对峙金的强大时间:12世纪初民族:女真族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金和南宋的对峙 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
南宋的建立1、金灭辽、北宋(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2、南宋建立1127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3、宋金对峙郾城大捷 
 
宋 岳飞(1103~1142)
南宋宰相秦桧力主和,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将岳飞召还,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岳飞。
岳飞的軍队被称为「岳家君」,
金兵非常害怕「岳家軍」,人們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軍难」。
杭州西湖的岳飞墓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妇跪像 1141年宋金和议①南宋向金称臣;②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
保机上京澶渊之盟西夏11世纪
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 12世纪
初期 女真族阿骨打中都宋金议和宋夏议和 1141年宋金和议
的内容有哪些?①南宋向金称臣;②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学习反馈1、为什么宋高宗不想宗泽、岳飞收复北方?3、为什么说岳飞只能称为抗金名将
而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2、岳飞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