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比例检测卷(A卷 基础卷)六年级数学下册(A3卷)北师大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比例检测卷(A卷 基础卷)六年级数学下册(A3卷)北师大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2-26 09: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单元比例检测卷(A卷˙基础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2分
班级: 姓名: 成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区域,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卷面(2分)。我能做到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一、知识空格填一填。(每空1分,共17分)
1.在一个比例中,已知两个外项之积为1,其中一个外项是最小的质数。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
2.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 ),如果,那么( )。
3.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 )。
4.从6,24,30,18和7.5中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5.一幅图的( )距离和( )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一幅地图上,图上2厘米表示实际16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6.一般情况下,人的脚长与身高的比是1∶7,小张的脚长25cm,他的身高是( )m。
7.—个半径是4厘米的圆,按2∶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按( )的比缩小,缩小后的圆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
8.乐乐把一座高12m的小山丘画在图上高6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如果把6m长的旗杆画在这幅图上,应画( )cm;这幅图上15cm长的公路,实际长( )m。
9.甲、乙各走一段路,他们速度比,路程比是,那么他们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
10.体育室有60个篮球,按人数分配给甲、乙两班。已知甲班有42人,乙班有48人,甲班可分得篮球( )个。
二、是非曲直辩一辩。(对的画√,错的画X,每题2分,共10分)
11.已知,那么。( )
12.正方形的边长按1∶2的比缩小,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也按1∶2的比缩小。( )
13.在一幅平面图上,图上距离是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是6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 )
14.一个比例的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8。( )
15.在比例3∶5=9∶15中,如果将等号左边的比的后项加20,那么等号右边的比的后项应加上60,才能保证比例仍然成立。( )
三、众说纷纭选一选。(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6.能与4∶5组成比例的是( )。
A.5∶4 B. C. D.10∶8
17.在2∶5中,如果比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A.6 B.9 C.12 D.15
18.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是4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
A.4∶5 B.5∶4 C.8∶1 D.1∶8
19.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均不为0),则甲∶乙=( )。
A.9∶8 B.8∶9 C.6∶2 D.1∶2
20.调制蜂蜜水,蜂蜜与水的质量比是3∶7,丽丽有蜂蜜360克,都用来调制蜂蜜水,需要( )克水。
A.840 B.740 C.770 D.700
四、巧思妙想算一算。(共22分)
21.(本题4分)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22.(本题6分)应用比例内项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1)和 (2)和 (3)和
23.(本题12分)解方程。
= 0.75∶x=3∶28 ∶=∶x
五、手工作坊。(共6分)
24.(本题6分)请将下图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1∶3。
六、解决问题。(共35分)
25.(本题5分)如图,已知超市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2000米。
(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公园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 )米。
(3)少年宫在学校北偏东50°方向1200米处,在图中标出少年宫的位置。
26.(本题6分)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的比是3∶5,淘气收集36张邮票,笑笑收集多少张邮票?
27.(本题6分)同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比是9∶10,一块体积80立方分米的冰,化成水后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用比例解)
28.(本题6分)给一间小型会议室铺地砖,用面积0.09m2的方砖铺地,正好需要100块,如果改用边长0.2m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29.(本题6分)下图是欢欢设计的冰激凌盒。如果按图中的比例尺制作成成品,成品的容积是多少?(材料厚度忽略不计)
30.(本题6分)两地相距96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与乙车速度的比是9∶7,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答案解析部分
一、知识空格填一填。
1.
【分析】由于一个外项是最小的质数,最小的质数是2,两个外项之积是1,则一个数乘2等于1,则另一个外项=1÷2。
【详解】最小的质数是2;
1÷2=
【点睛】此题考查比例的认识以及最小的质数,要注意最小的质数是2。
2. 两个外项的积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如果,那么5b=4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运用。
3. 4∶5 4∶3
【分析】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据此可以推出Y∶X的值;等式两边同时乘4,化简后,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如果,那么,
如果,则,那么;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逆运用,需熟练掌握。
4.6∶24=7.5∶30
【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据此解答。
【详解】6∶24=
7.5∶30=
6×30=180
24×7.5=180
所以6∶24=7.5∶30。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的意义,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5. 图上 实际 1∶8000000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再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160千米=16000000厘米
2∶16000000
=(2÷2)∶(16000000÷2)
=1∶8000000
一幅画的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一幅地图上,图上2厘米表示160千米。这份地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利用比例尺的意义进行解答。
6.1.75
【分析】设小张的身高是x厘米,根据人的脚长和身高的比是1∶7,可得比例1∶7=25∶x,解比例即可。
【详解】解:设小张的身高是x厘米
1∶7=25∶x
1×x=7×25
x=175
175厘米=1.75米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中的数量关系,判断出脚长和身高成比例,设出未知数并组成比例,解比例求解即可。
7. 200.96 1∶4
【分析】(1)半径确定圆的半径大小,根据题干,放大后的圆的半径为:2×4=8厘米,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解答。(2)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原来圆的面积,再求出原来的圆的面积与缩小后的圆的面积之比,面积之比等于半径平方之比,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详解】(1)2×4=8(厘米),
3.14×8×8
=3.14×64
=200.96(平方厘米)
(2)3.14∶(3.14×4 )=1∶16,因为1∶16=1 ∶4 ,根据面积之比等于半径平方之比,所以按1∶4的比缩小。
【点睛】熟练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面积之间的关系。
8. 1∶200 3 30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答即可。
【详解】12m=1200cm
比例尺:6cm∶1200cm
6∶1200=1∶200
6m=600cm
×600=3(cm)
15cm÷=3000(cm)
3000cm=30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及运用,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9.28∶9
【分析】已知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7∶3,又路程÷速度=时间,所以他们所需的时间比为:(7÷3)∶(3÷4)。
【详解】(7÷3)∶(3÷4)
=∶
=28∶9
【点睛】本题关键是通过路程和速度的关系求出他们的时间比。
10.28
【分析】按照甲乙两班的人数进行分配,首先求得两班的的总人数,进而分别求出甲班占了总数的几分几分,最后求出甲班可以分得篮球个数。
【详解】42+48=90(人)
42÷90=
60×=28(个)
【点睛】此题属于按比例分配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分配的总量是多少,再看此总量是按什么比例进行分配的,再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进行解答。
二、是非曲直辩一辩。
11.√
【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即mn=48,相同的两个数之差是0。
【详解】因为
所以mn=6×8=48
mn-48=48-48=0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基本性质。
12.×
【分析】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按1∶2的比缩小,可以假设原来边长为a,则缩小后的边长为a,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公式:正方形周长=4×边长,将数值代入公式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假设正方形原来边长为a,则缩小后的边长为a,
原来的周长为:4×a=4a,缩小后的周长为:4×a=2a,
4a÷2a=2,则周长按1∶2的比缩小;
原来的面积为:a×a=a2,缩小后的面积为:a×a=a2
a2÷a2=4,则面积按1∶4的比缩小;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需要熟练掌握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其周长和面积公式。
13.×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先将实际距离的单位米转化成厘米,再将数据代入求出比例尺,最后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
6米=600厘米
比例尺为:
3∶600=1∶200
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公式,同时在求解之前看清楚单位是否统一。
14.×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已知内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即4,用两个内项的积除以其中一个外项是,即可求得另一个外项,据此判断。
【详解】最小的合数是4
4÷=16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加20,可知第一个比的后项由5变成25,那么变化后的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25×9=225,用两个内项的积225除以第一个比的前项,得出变化后的第二个比的后项,即可确定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几即可判断。
【详解】变化后的第一个比的后项:5+20=25
变化后的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25×9=225
变化后的第二个比的后项:225÷3=75
所以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75-15=60
所以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60,比例才能成立,故原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变化后的第一个比的后项、这时的两内项的积,以及变化后的第二个比的后项,进一步计算即可得解。
三、众说纷纭选一选。
16.B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求出每个比的比值,找出和题中比值相等的选项即可。
【详解】4∶5=4÷5=0.8
A.5∶4=5÷4=1.25,错误;
B.=0.4÷=0.8,正确;
C.=÷=×=0.25,错误;
D.10∶8=10÷8=1.25,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熟练掌握比例的意义。
17.D
【分析】比的前项加上6是(2+6),即8,相当于前项乘(8÷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后项也要乘4,5×4=20,相当于5+15。
【详解】在2∶5中,如果比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15。
故答案为:D
【点睛】此题是考查比的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把前项加的数转化成乘几,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后项也乘几,再转化成后项加几。
18.C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直接求得这张图纸的比例尺。
【详解】4厘米=40毫米
40∶5=8∶1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了比例尺的概念,表示比例尺的时候,注意统一单位长度。
19.A
【分析】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甲、乙两数均不为0),得出甲数×=乙数×(甲、乙两数均不为0),再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的性质,求出甲数∶乙数的值。
【详解】甲数×=乙数×
甲数∶乙数=∶
=(×12)∶(×12)
=9∶8
故答案为:A
【点睛】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的性质进行解答。
20.A
【分析】设360克蜂蜜需要加水克,根据蜂蜜与水的质量比是3∶7,列比例解答即可求出加水的克数,据此回答即可。
【详解】解:设360克蜂蜜需要加水克。
360∶=3∶7
3=2520
=840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是考查比和比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蜂蜜与水的质量比是3∶7,其中蜂蜜用了360克,列比例求出加水的克数。
四、巧思妙想算一算。
21.0.6∶0.3=10∶5,0.3∶0.6=5∶10;∶=y∶x,(答案不唯一)
【分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0.6和5作为外项,0.3和10作为内项,即可写出一个比例;把0.6和5作为内项,0.3和10作为外项,写出另一个比例;
(2)把和x作为外项,和y作为内项,即可写出比例;把和x作为内项,和y作为外项,写出另一个比例。
【详解】根据可以写出比例:0.6∶0.3=10∶5,0.3∶0.6=5∶10;
根据可以写出比例:∶=y∶x,。
22.(1)可以;
(2)可以;
(3)不可以
【分析】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写出这个比例式。
【详解】(1)因为,所以和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2)因为,所以和可以组成比例,组成的比例是。
(3)因为,所以和不可以组成比例。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构造比例的能力。
23.x=42;x=7;x=
【分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化为方程,12x=7×72,再化简方程,12x=504,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12即可;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化为方程,3x=0.75×28,再化简方程,3x=21,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即可;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化为方程,x=×,再化简方程,x=,然后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即可。
【详解】(1)=
解:12x=7×72
12x=504
12x÷12=504÷12
x=42
(2)0.75∶x=3∶28
解:3x=0.75×28
3x=21
3x÷3=21÷3
x=7
(3)∶=∶x
解:x=×
x=
×x=×
x=
五、手工作坊。
24.见详解
【分析】把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缩小到原来的 ,画图即可。
【详解】作图如下:
【点睛】此题考查了图形的放缩,注意缩小时对应的每条边都缩小到原来的。缩小后的图形形状与原来图形的形状是相同的。
六、解决问题。
25.(1)1∶50000
(2)750
(3)见详解
【分析】(1)由于超市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实际距离是2000米,由于1米=100厘米,大单位换小单位乘进率,即2000米=200000厘米,根据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2)测量得到公园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根据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3)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根据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即可找出少年宫的位置。
【详解】(1)2000米=200000厘米,图上距离是4厘米
比例尺:4厘米∶200000厘米
=(4÷4)∶(200000÷4)
=1∶50000
(2)公园到学校的图上距离是1.5厘米
1.5÷=75000(厘米)
75000厘米=750米
则公园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750米。
(3)1200米=120000厘米
120000×=2.4(厘米)
如下图所示:
【点睛】本题主要学会找准方向,并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6.60张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淘气收集36张邮票,淘气和笑笑收集的邮票张数比是3∶5,设:笑笑收集x张邮票,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列出比例的式子,即:3∶5=36∶x,解比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笑笑收集x张邮票
3∶5=36∶x
3x=36×5
3x=180
x=180÷3
x=60
答:笑笑收集60张邮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应用,关键是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成比例关系的量进行解答。
27.72立方分米
【分析】设化成水后的体积是x立方分米,根据同质量的水和冰的体积比是9∶1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解:设化成水后的体积是x立方分米
x∶80=9∶10
10x=80×9
x=720÷10
x=72
答:化成水后的体积是72立方分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应用,写比例时不要将位置写反了。
28.225块
【分析】由题意可知,会议室的面积是一定的,一块方砖的面积和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可列等量关系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需要x块。
0.09×100=0.2×0.2×x
0.04x=9
x=225
答:需要225块方砖。
【点睛】本题考查用比例解决问题,列出等量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29.84.78立方厘米
【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取出冰激凌的底面直径和高的实际长度,再根据圆锥体的体积公式:体积=底面积×高×,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冰激凌的底面直径:

=1×6
=6(厘米)
冰激凌的高:
1.5÷
=1.5×6
=9(厘米)
3.14×(6÷2)2×9×
=3.14×9×9×
=28.26×9×
=254.34×
=84.78(立方厘米)
答:成品的容积是84.78立方厘米。
【点睛】利用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之间的换算,以及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解答。
30.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甲、乙两辆汽车的速度和;甲、乙汽车的速度比是9∶7,甲车的速度占甲、乙两车速度和的,乙车占甲、乙两车速度和的,据此求出甲、乙两车的速度。
【详解】960÷6=160(千米)
甲车速度:160×
=160×
=90(千米)
乙车速度:160×
=160×
=70(千米)
答: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例分配问题、行程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