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章 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情景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2.2022年10月10日,中国男团斩获世乒赛冠军,实现10连冠!如图1所示,运动员将球竖直向上抛出,若乒乓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的所有力突然消失,乒乓球将 ( )
图1
A.静止在空中 B.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向下做加速运动
3.下列实例中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
4.如图2所示,用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图2
A.每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在速度相同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前进得越远
C.推理得出,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D.该实验可以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5.如图3所示,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3
A.天花板对线的拉力和吊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天花板对线的拉力和吊灯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吊灯对线的拉力和线对吊灯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线对吊灯的拉力和吊灯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6.小明和小刚是两个初三学生,小明的质量为60 kg,小刚的质量为70 kg。在上体育课时,小明和小刚匀速爬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B.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较大
C.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D.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较小
7.(传统文化)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如图4所示,小华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打滑,他用较重的镇纸压住白纸。在向右匀速行笔书写“一”字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4
A.毛笔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B.手对毛笔水平方向作用力大于毛笔受到的摩擦力
C.镇纸保持静止,所以不受摩擦力
D.若没有镇纸,白纸可能向左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8.如图5-甲所示,用尺子快速将下面的棋子击出,棋子的____________改变,上面的棋子不会飞出而是落到正下方,是由于它们具有________。如图5-乙所示,若用尺子缓慢击打下面的棋子,紧挨的棋子也会移动,因为它们受到________的作用。
图5
9.超载的大货车紧急刹车时,车头可能受到所载货物的严重冲击而变形,这是由于________具有惯性;超载会使货车的惯性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降低灵活性,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驾乘汽车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在________(选填“急停”或“急加速”)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
10.雨天路面有水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变________,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水时________(选填“长”或“短”);擦黑板时用力按黑板擦是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的。
11.用钢丝绳悬挂一个重为100 N的物体,当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为________N;当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当物体以3 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6所示,用50 N的力F1将重30 N的物体A垂直压在墙上,物体A匀速下滑,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N。物体B重25 N,在15 N的水平推力F2的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N;若将F2增大到20 N,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图6
三、作图题:本题9分。
13.(1)如图7所示,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另一个力F2。
图7
(2)如图8所示,“冰墩墩”在水平冰面上匀速滑行,请画出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
图8
(3)如图9所示,木块沿斜面上滑,请画出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及木块对斜面的压力。
图9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4小题12分,第15小题14分,共26分。
14.图10-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情景。
图10
(1)实验中,小华通过调整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则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两个滑轮的位置没有在同一高度,如图10-乙所示,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此实验。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红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图10-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都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红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15.为了探究“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
图11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________________,此时,物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发现,当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物块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在实验中小明改变物块A的重力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
次数 1 2 3 4 5 6
压力/N 2.0 3.0 4.0 5.0 6.0 7.0
测力计示数/N 0.8 1.2 1.6 2.0 2.4 2.8
(4)若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控制________不变。
(5)小明在老师指导下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1-乙所示,他水平向左拉动长木板,当木块A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 N,则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N,方向____________(选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五、综合能力题:本题14分。
16.小明和小华在观看自行车比赛时,发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12-甲所示。
图12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华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明觉得小华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_的原因。运动员骑车转弯时,受到的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平衡力。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呢?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和小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明和小华一起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一。他们先把半径为0.5 m的半圆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 N,接着让质量为30 g的小钢球分别从弧面上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12-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0.5 0.4 0.3
压力传感器的最大示数/N 1.90 1.78 1.66
到达最低点时,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球,该实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自行车转弯半径相同时,速度越________,使自行车转弯的力越大。
(4)若要验证猜想二,需对上述实验进行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①要让同一小钢球从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处自由滚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结合上述探究和生活实际,又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还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于是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究……
第八章 单元测试卷
1.A 2.A 3.A 4.D 5.D 6.C 7.C
8.运动状态 惯性 摩擦力
9.货物 变大 急停
10.小 长 增大压力
11.100 不变 不变
12.30 15 15
13.(1)如答图1所示 (2)如答图2所示
答图1 答图2
(3)如答图3所示
答图3
14.(1)钩码的数量
(2)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
(3)将小卡片剪开 (4)能 (5)A
15.(1)匀速直线运动 等于 (2)无关 (3)大
(4)压力大小 (5)等于 水平向左
16.(1)运动状态 不是
(3)A 大
(4)①相同 ②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
(5)人和自行车的总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