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3 21: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15年后,各地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2.(2022·云南德宏·校考模拟预测)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3.(2022·云南红河·校考模拟预测)不懈的探索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之一。下列探索中的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和科学②维新变法③自强和求富④三民主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陈独秀将新文化运动中的两大口号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大口号是( )
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共和 C.自由与平等 D.民主与法制
5.(2022·云南德宏·校考一模)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新“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讲话要听从,太太出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上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6.(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图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 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
7.(2022·云南曲靖·统考模拟预测)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2022·云南曲靖·统考一模)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其中“新的革命力量”是指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爱国学生 D.知识分子
9.(2022·云南丽江·统考二模)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 革命文化 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新的革命斗争”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10.(2022·云南红河·统考二模)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 )
A.近代史的开端 B.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1.(2022·云南昆明·一模)“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誓死不认。”(5月13日《南京上新河全体国民要求严惩国贼拒签和约电》)这一电文可以佐证(  )
①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②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③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2·云南·统考模拟预测)2019年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00周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起点,它标志着中国
A.近代史的开端
B.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动的兴起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3.(2022·云南曲靖·统考二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2022·云南昭通·统考二模)与下图息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发起时间:1919年5月4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初步胜利: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重大意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义和团运动 B.公车上书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5.(2022·云南临沧·统考二模)“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思想。下列史实与结论逻辑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新文化运动 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五四运动 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A.A B.B C.C D.D
16.(2022·云南德宏·统考模拟预测)下图是中国近代发生于1919年的一场政治运动的纪念章。该纪念章是纪念(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北伐战争
C.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
17.(2022·云南文山·统考一模)1919年爆发了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场运动是( )
A.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8.(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下列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意义的是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D.光明前途、灯塔指引
19.(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其中将“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运动
C.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一二 九”运动
20.(2022·云南昆明·统考二模)翻开《谢觉哉日记》,1921年6月29日有这样一行字:“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00000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其中“大事”是指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重庆谈判
二、综合题
2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一部民族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幅漫画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1)材料一中的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三次列强侵华事件?请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指出第一幅漫画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这一重大历史活动过程有什么特点?
(3)材料三中清政府收到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指的是哪一条约?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
(4)通过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22.图片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企业创办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该创办者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什么?
(2)图2中人物领导了什么变法?图3起义成功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图4中杂志的创办者是谁?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的思想是什么?
(4)纵观中国近代化历程,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3.(2022秋·云南临沧·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作品 主要思想(内容)
《神曲》 作品不是根据教会的标准,而是根据作者的意志和道德标准,来区分现实中不同人物的善恶,加以褒贬。专横跋扈的教皇被放在地狱中,接受严酷的刑罚,作者崇敬的人在天堂里享受幸福。
《蒙娜丽莎》 作品不同于中古时期以神为题材的传统,歌颂了人自身的美丽,呼唤人性的觉醒,歌颂了生命的可爱之处。
《哈姆雷特》 作品中称赞人是“了不起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和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岳麓书社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材料三: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也由此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在陈独秀的带领下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大旗的运动也很快在中国传播。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指出三部作品关注的共同点。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重要的历史文献?这部文献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大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A项正确;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但并不是兴起的标志,排除B项;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新文化运动的表现,但并不是兴起的标志,排除CD项。故选A项。
2.B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这句话反映的核心内容是男女平等、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主张建立“独立的人格”“平等人权”,提倡男女平等、恋爱自由,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选项C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选项D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详解】
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清朝洋务派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变法图强,1905年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革命政党同盟会,并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著名的三民主义,1915年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因此这些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③②④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与科学,A项正确;“德先生”、“赛先生”和共和、自由、平等以及法制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三从四德”的变化体现了对封建旧道德旧文化的批判,B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排除A项;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胡适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1915年”“《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可知,以《新青年》为阵地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工人阶级支援五四运动,使五四运动从北京转到上海,A项正确;1895年维新变法,与《新青年》无关,排除C项;北伐战争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宜传和铺垫作用,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A项正确;由此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因此,BCD项与题干“新的革命力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的革命斗争即新民主主义革命,D项正确;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以后的革命与资产阶级无关,排除A项;五四运动之前的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也叫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排除D项。
10.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排除A项,公车上书,标志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排除B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后,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中国政治历史舞台并发挥着重大作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根据材料内容“外交失败,皆由少数卖国贼所为。……山东问题,关系我国命脉,鲁亡国亡。乞电巴黎专使力争。”“宁可退出和会,否则暂死不认。”可知,这一电文可以佐证一战后凡尔赛体系的不合理性,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②④从题干材料无法得出,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正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选项D符合题意;近代史的开端是鸦片战争;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是公车上书;《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是新文化动的兴起标志。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爱国学生们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以“天下一家,同享太平”“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为口号,排除A项;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图示“1919年5月4日、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五四运动,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排除A项;公车上书发生在1895年,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排除B项;一二·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依据题干时间点“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排除A项;1926年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B项;1898年光绪帝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展戊戌变法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C项正确;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发生在1923年,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爆发在1898年,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排除B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遵义会议,排除B项;C项反映的是古田会议,排除C项;D项反映的是中共七大,排除D项。故选A项。
19.C
【详解】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1900年,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B项;D项是1935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选A项。
21.(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3)《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第一幅漫画“南京条约”、“道光朝之辱”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年间,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因此,第一幅图是指1840—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根据材料一中第二幅漫画“吉野号、致远号”“甲午大海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爆发后,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因此第二幅图是指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一中第三幅漫画“洋人的朝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第三幅图是指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前期中国为“重建文化自信心”,在物质层面上,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制度层面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了建立民主政治的尝试;在精神层面上,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也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洋务运动中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体现了这一过程具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20世纪到来之际”、“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至1901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西逃,列强进入北京,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因此,“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指的是《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本题为开放试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屈辱的列强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等。
22.(1)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陈独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4)中国走封建改良道路行不通,走资本主义道路也行不通
【详解】(1)根据图1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因此江南制造总局是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创办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
(2)根据图2中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图3起义成功后,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根据图4中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因此该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但是探索之路艰难曲折,它告诉我们,中国走改良道路或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23.(1)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或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2)《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解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当时的思想家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神曲》、《蒙娜丽莎》、《哈姆雷特》”可知,这就是文艺复兴,它们均提倡人文主义。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可知,这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这场在陈独秀的带领下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大旗的运动也很快在中国传播”可知,这就是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