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3 21: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云南临沧·模拟预测)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2.(2022·云南玉溪·统考一模)下列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②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③决定以北平为首都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2·云南曲靖·统考一模)下图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初步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形成了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宣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4.(2022·云南·模拟预测)下列发生在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2022·云南红河·统考二模)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情境发生在( )
A.1921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80年
6.(2022·云南红河·统考二模)下面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 B.标志着新中国成立
C.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D.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7.(2022·云南昆明·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中学校考一模)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如下图)这标志着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B.中国大陆实现了完全的统一
C.中国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2022·云南曲靖·统考模拟预测)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一事件标志着(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C.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9.(2022·云南昭通·统考二模)小历同学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整理所学内容,其中搭配错误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左宗棠——和平解放西藏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彭德怀——百团大战
10.(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电影《长津湖》上映后广受好评,让观众真切感受了那段热血沸腾、保家卫国的历史。志愿军勇士们的英勇斗争和敢于牺牲(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历史 B.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 D.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11.(2022·云南昆明·一模)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灼烧的剧痛坚持在潜伏地点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确保了整个战役的胜利。这里的“他”是
A.陈化成 B.聂士成 C.邱少云 D.黄继光
12.(2022·云南昭通·统考一模)“七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可长津湖之页无法翻越。战士们用年轻的生命守住了长津湖,守住了上甘岭,守住了共和国的安宁与和平,更守住了他们身后亿万的苍生。”这段文字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意义在于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C.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提升了我国的战略威慑力量
13.(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1950年,毛泽东曾说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就是保家卫国”“”处所指的战争是(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越南战争
14.(2022·云南文山·统考二模)下图信息有误的一项是( )
抗美援朝 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结束标志: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 影响:取得了民族独立,实现了国家统一
A.时间 B.结束标志 C.精神 D.影响
15.(2022·云南普洱·统考模拟预测)下列有关我国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6.(2022·云南昆明·模拟预测)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7.(2022·云南昆明·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
A.推行土地改革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走集体化道路
18.(2022·云南玉溪·统考一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可见,1950年土地改革是( )
A.废除土地私有制度,实现土地集体化的社会变革
B.实现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的重大历史事件
C.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
D.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
19.(2022·云南·模拟预测)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摧毁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人民政权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抗美援朝
20.(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段文字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1.(2022·云南昆明·统考一模)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 )
A.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
B.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
C.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
22.(2022·云南文山·统考一模)下表反映了1950~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变化。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进行
C.西藏和平解放 D.“一五”计划的实施
23.(2022·云南丽江·统考二模)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1952年底,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于(  )
A.分到了土地 B.参加了开国大典 C.参加了解放战争 D.打败了美帝国主义
24.(2022·云南玉溪·统考三模)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建国1949年增长26.9%。材料中这一变化得益于(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二、综合题
25.(2022·云南曲靖·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蝤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这场反击英国侵略的战争,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而结束。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十几所学校的青年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齐集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什么?该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什么重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的巴黎和会上“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什么爱国运动?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次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人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请你概括中国近代史发展历程的主要特点。
26.(2022·云南曲靖·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掀起一场旨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1)材料所述的是哪场运动?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疆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2)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面是哪场革命?
材料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简史》
(3)这条“正确道路”指的是哪条路?
材料四: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4)“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谈谈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由此可见,这里的“工作”是指创建新中国。故A符合题意;实现祖国统一是我国一直在努力完成的任务。故B不符合题意;进行土地改革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恢复国民经济与1949年9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作了准备,与会代表的工作指的是为创建新中国作准备。
2.C
【详解】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①④C项正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不是国歌。②错误;会议决定北平改名为北京,设为首都,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中国人民政协协商会议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B项正确;20世纪50年的抗美援朝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宣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独立的是开国大典。选项C符合题意;1898年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排除;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B排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排除。故选C。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B项。
6.B
【详解】图片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B项正确;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排除A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排除C项;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故A符合题意;开国大典举行的时候,中国大陆还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排除B;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中国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排除C;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故选A。
8.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A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排除A项;土地改革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排除C项;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5 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因此搭配错误的是“左宗棠——和平解放西藏”,B项符合题意;ACD项搭配都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故选B项。
10.D
【详解】电影《长津湖》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斗争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巩固了人民政权,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历史,排除A项;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B项;抗美援朝战争是反抗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最终被烈火活活烧死,C正确;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A排除;聂士成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B排除;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而牺牲,D排除。故选C。
12.A
【详解】根据材料“……守住了共和国的安宁与和平,更守住了他们身后亿万的苍生”可知,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为新生的人民政权提供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A项正确;打败了美国侵略者是抗美援朝的结果,不是意义,排除B项;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提升了我国的战略威慑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美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后,毛泽东果断拍板: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于是彭德怀率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间是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解放战争从1946年开始到1949年建国前夕,越南战争从1955年起到1975年,ABD项时间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C项。
1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在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D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时间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53年7月,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B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抗美援朝精神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C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运动主要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项正确;BCD中的说法都符合土地改革的内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1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和土地改革无关,故答案选C。
17.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掀起了土地改革,A项正确;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掀起“大跃进运”运动以及走集体道路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非为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根据材料“……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所以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社会变革,D项正确;1950年的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度,排除A项;1949年实现了民族解放和主权独立,排除B项;祖国大陆统一的事件是西藏和平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故A符合题意;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A
【详解】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士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开始土地改革,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故选A项。
2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因此,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B项正确;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不符合史实,A项排除;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B项排除;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但是分土地并不是“按功行赏”,D项排除。故选C项。
故选:C。
22.B
【详解】依据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可知反映了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获得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50-1952年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得到解放,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项正确;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结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但不是这一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不符合题意,而且一五计划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
23.A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1952年底,中国农民的幸福感”,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了解放战争、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952年底,中国农民的幸福感”是解题的关键,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24.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建国1949年增长26.9%”可知,是土改改革的开展。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B项正确;抗美援朝是保护国家安全,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实施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局面,排除C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5.(1)战争:鸦片战争。
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运动:五四运动。
特点: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广泛的群众性;爱国性。
(3)事件: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无数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依然保持着。
2.民族资本有了某些发展,但它的力量很软弱。
3.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中国的太上皇。
4.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5.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程度和不自由,在世界上是少见的。
【解析】(1)
战争:据材料“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蝤律率军舰40余艘,士兵400名,开进广州海口,发动侵略战争”可知,这是发生在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影响: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
运动:据材料“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五四运动。
特点:据材料“斗争于北京发生,蔓延到全国各地-.表现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意志,使反动势力张皇失措……”可知,不达目的不罢休,表明了运动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据材料“运动(与以往的爱国运动)就大不相同。它所牵动的社会面非常之广,不仅有学生、工人、商人、市民、士兵,还有乡镇的农民群众等”可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据材料“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这引发了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慨”可知,运动的爱国性。
(3)
事件:据材料“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
意义:据所学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无数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等方面回答。
(4)
据所学可从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依然保持着;民族资本有了某些发展,但它的力量很软弱;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中国的太上皇;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程度和不自由,在世界上是少见的等方面回答。
26.(1)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辛亥革命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正真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振兴。
【详解】(1)运动:根据“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掀起一场旨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得出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得出该场革命是辛亥革命。
(3)根据材料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得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材料四“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意义即可,得出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中国正真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5)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而中国共产党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最终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可以谈谈认识,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振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