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4.1《望海潮》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4.1《望海潮》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0: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望海潮
柳永
了解作者生平及其词作的风格,了解写作背景
赏析诗歌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点染等表现手法
理解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乐章集》。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 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柳词内容有三类:
1.描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望海潮》最为有名。
2.描写男女情爱。这类词中有表现下层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风波》,有写妓女悲苦和她们对轻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写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爱情生活的,如《迷仙引》。
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词作的另一重要内容。
他在扩大词境、发展慢词、丰富词作表现手法上都有杰出贡献。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便去拜会孙何。怎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 《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
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写作背景
——词的起源
——词的分类
——词牌名
相关文常
词的起源
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 、“诗余” 、“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词的分类
(1)按字数的多少: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2)按段落的多少:
单调 、双调 、三叠 、四叠等(词的段落称为“阙”或“片”)
(3)按作家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词牌名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同时属于长调慢词,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
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有:柳永的《望海潮》、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
柳永之后宋代的《望海潮》词作内容可分为歌颂升平、酬和朝寿、吟咏江南风物、伤春归思、写男女艳情、抒怀泄愤这几类。
慢词,主要是从个体值上来说的。和体制短小的小令相比,慢词的篇幅较大,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两百字。
慢词的出现改变了小令统一天下的局面,体制的扩大相应的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课文赏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柳永
望 海 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三、课文赏析
这句诗的描写具有新意。
新意在哪?
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
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
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
而下片,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从市井生活入手描写
这一句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
1.“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
2. 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
3.“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4.“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
5.“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1.这句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由市内说到郊外。从自然景观上入手。
2.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1)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
(2)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3.“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 “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4.“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
5.“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茂密如云的林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6.“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7.修辞:
比喻:云树,也可理解远远望去,沿堤的树林枝繁叶茂,浓密如云,也可理解成高耸入云。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夸张:天堑无涯:把钱塘江比作天堑,形容其波涛汹涌,不可逾越,无涯极言其无边无际。
拟人:怒涛:一“怒”字赋予人的形态,使人联想到须发俱张,横眉立目的狂暴之态,形象生动。
8.化静为动,“卷”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其它字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绕”字,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高耸入云。
思考:
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卷”是“翻卷”的意思,“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
“卷”可以形象地表现出钱塘潮排山倒海的气势、浪花飞溅的情态。
而“推”的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珠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人们争相比着奢华。
从百姓生活上入手
1.就“繁华”二字展开,进一步写杭州的繁华。
2.“竞豪奢”,一词道出了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3.“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比阔气的情景。
4.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5.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上阙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上片小结
东南形胜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钱塘自古繁华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生活富足
都市繁盛
景色壮观
总写
分写
特点
感知
在词的上阙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对这幅美丽画卷进行描写的,作者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从地理位置上
2、从历史传统上
3、从自然景观上
4、从市井面貌上
5、从百姓生活上
惊叹
赞美
写作手法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詞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
一种表现手法“点染”,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
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
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
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 用一句话,一个词来
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
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一气而下。
赏析链接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




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气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铺陈: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工于铺陈,一句一景,富有层次感。
乐府民歌《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器鞭。”
“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下阙: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
1.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2.“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
3.“叠”,写湖岸,山峰重叠。
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所以说“清嘉”。
4.“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
5.“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
6.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红花绿叶,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7.“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
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8.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是美的,因而游人不绝。下面便开始描述杭人游乐的情景。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1.“羌管弄晴”,写白天,写笛声。
2.“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
3.“菱歌泛夜”,写夜晚,写歌声。“泛夜”二字,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景。
4.“嬉嬉钓叟莲娃”是就前面二句总而言之,说明这是杭州百姓在游湖,是民人之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1.“千骑拥高牙”以下,写杭州官员的游乐。
2.“千骑拥高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写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下面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
①“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
统治阶级经常携带酒宴游湖。开怀畅饮,已经写出了饮宴的欢乐。
②“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
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1.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说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任职的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2.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指朝廷。
3.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
因景明情
下片小结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叠 (水碧山青)
三秋桂子(山上)
十里荷花(水中)
百姓生活愉悦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
长官生活休闲
千骑(仪仗队的气派、威风)
乘醉
吟赏
互文
(宴酣之乐)
(山水之乐)
下阕极力描写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
整体感知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人民安定、富庶的生活,那么诗人是从哪些方面对这幅美丽画卷进行描写的,作者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
1、从地理位置上
2、从历史传统上
3、从自然景观上
4、从市井面貌上
5、从百姓生活上
6、从杭州官员的游乐上
惊叹
赞美
艳羡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一气而下。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本诗的艺术特点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
白描写景,清新自然;
对仗工整,音律谐婉,
刚柔相济,语意妥帖。
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课堂小结
柳永的艺术成就
1、丰富词调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 ,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雅俗并陈
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敦煌曲子词,也多是民间词,到了文人手中后,渐渐被用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这一类词抒发的是士不遇的感情,这本身就属于“雅”的范畴;在创作手法上,柳永还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雅”的特色,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
3、表现手法
①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其《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尽情地抒发了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②语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副词“恁”、“怎”、“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③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风波·自春来》不加掩饰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愿望,写景状物,运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细。
④结构巧妙
同时,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望海潮》中的“ , ,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中的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居民众多房屋错落的一句是: 。
4.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
, , 。
5.《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 。
6.《望海潮》词中的 , ,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重湖叠巘清嘉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