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学案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能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观点,概括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体会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
2.能够依据多种史料,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并形成客观的评价。
二、预习检查
检测1:参照课件并结合教材,请从时间维度或者空间维度叙述一战的进程。
检测2:请完成下面表格。
(从左到右) 1919年1月 英国、法国、美国 《凡尔赛条约》 殖民地被瓜分 欧洲、西亚和非洲 凡尔赛体系。
(下一行表从左到右)1921年11月 美国 《九国公约》 共同支配中国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华盛顿体系。
三、学习探究
(一)秩序的破坏:帝国主义的一战
【重点研习任务一】探究一战根源
【情境切入】
观看一战视频。让我们走进一战,探究一战的根源。
【自主学习】
问题1:围绕“帝国主义”这一核心词,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思路引领:(1)从帝国主义的形成、对外政策、实力对比、两大集团和导火线等方面进行概括。(2)重点解读教材第83页第二则“史料阅读”的材料,深度理解“帝国主义”一词。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对外扩张、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欧洲形成两大对峙的帝国主义军事军事政治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两大集团利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推波助澜,导致国际局势迅速恶化,一战最终爆发。
【目标检测】
1. 关于一战,有人认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有人认为是民族主义泛滥而造成的,而主流的观点认为是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的结果。1914年以前,“经济竞争”和“争夺殖民地”最为激烈的国家是( B )
A.英国和美国 B.英国和德国
C.法国和德国 D.美国和日本
(二)秩序的重建:凡-华国际体系
【重点研习任务二】评价凡-华体系
【情境切入】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里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它真的永久和平吗?来,我们一看究竟。
【探究学习】
材料一: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一﹣[苏]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
材料二: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材料三: 国联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德国和土耳其把所属的前殖民地和属地交给国联,由国联委托受任国进行统治。……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是战胜国帝国主义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一种新的较为隐蔽的形式,是变相维护殖民体系的一种手段。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问题2: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的和平是“火山口上的和平”?
思路引领:(1)提炼凡-华体系的中的矛盾和国联的相关内容。(2)用足教材86-87页的多种史料,并结合史实做到论从史出。
(1)激化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德国遭到不公平待遇,力图“复仇”;
(2)未能解决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日本在海军发展上受到压制,急于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3)强行处置战败国海外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制度加剧了西方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4)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的矛盾,造成以国家利益为根源的意识形态对立;
(5)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缺乏有效机制制止侵略,保卫和平;
总之,凡尔赛—华盛顿体是战胜国在宰割战败国和相互妥协基础上安排的战后国际体系,暂时调整了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创设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但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争夺世界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目标检测】
2.“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你认为“割牛头”和“挤牛奶”的分别是( C )
A. 美国和英法 B苏联和美英 C法国和英美 D英国和美法
3.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日本归还其在山东攫取的权益给中国的真实意图是( D )
A .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 .利用中国牵制日本,以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
C .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总结提升
【追问历史、生成智慧】 人类如何走出“平衡-失衡;战争-秩序”的怪圈?
追问1:依据教材最后一段,一战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②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追问2:放在大历史坐标下,看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500年前后-20世纪初,欧洲的中心地位牢牢确立:一战开始改变欧洲的中心地位;二战最终终结欧洲的中心地位。
追问3:怎样的秩序才能保卫人类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贡献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总书记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知识总结、建立体系】 绘制本课思维导图,或者建构本课知识体系。
四、作业设计(二选一):
1.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起新的国际秩序,这个新秩序被称为什么?用不超过200字对此名词进行解释。
点拨提示:名词解释要求简明扼要地说清楚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国家(人物)内容、结果及影响等。
一战后,以英、法、美为主的战胜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的统治秩序,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也属于该体系的一部分。这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极力维护自身利益,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它极不公正和极不正常,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2.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从哪些方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请课后查找资料进一步探究,写出200字左右的小论文。
点拨提示:可以考虑经济、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
答案要点提示:
(1)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①飞机:实用阶段;②汽车:取代马车;③化工技术发展;④生产管理革新。
(2)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干预经济,有效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
(3)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主义和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4)客观上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答案必须成文。
五、资料拓展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2.民族自决:指外国奴役和统治下的民族和人民可以自己决定或经过民族独立战争取得本地区的独立,组成新的国家,并对其领土拥有主权 。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国联实行所谓的“全体一致”原则,即要求国联所做决议需要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否则决议无效。因此,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和平方面并没有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5.委任管理制:凡是从前德国、土耳其等同盟国的领土,因为民族弱小,尚未开化而不能自主,应归国际联盟负监护人的责任。国际联盟得委任所谓“先进国”去代为管理,以谋各地的安宁和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