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综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综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9: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综合
一、选择题
1.(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把这次吞下的脏物归还给被掠(lüě)夺的中国。
B.北雁南飞,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像,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qǐng)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
D.反动派挑拔离间,卑鄙(bì)无耻,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2.(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壶口瀑布_____________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的垂空水幕,_____________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的咆哮洪流。
②南国的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_____________。
③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_____________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A.不是 而是 威风凛凛 如约而至
B.不是 而是 咄咄逼人 不期而至
C.不仅是 而且是 咄咄逼人 如约而至
D.不仅是 而且是 威风凛凛 不期而至
3.(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阅读中国建筑类文章,使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和杰出创造力。
B.也许是因为杜小康太困了的缘故,杜雍和居然没有能够将他叫醒。
C.日常聊天时的讲述也要注意内容合适和言语得体,避免不要引起误解。
D.一个人是否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亲属之间的表现。
4.(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①只须记住一条
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③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
④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
⑤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
A.⑤②①③④ B.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④③⑤
5.(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请你选出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写此词。
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引用典故,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作者以冯唐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
C.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场面,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融叙事、用典、言志为一体,由“狂”字贯穿全篇,委婉表达词人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全词用语刚劲,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
6.(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或七律,例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七律。
D.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在人间》等。
7.(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我可爱的家乡。 ②夜晚来临,月光如水。
③夏日清晨,薄雾轻笼,山色空濛。 ④大伙都会搬着竹椅子、木凳子、草席子,聚集起来乘凉。
⑤葫芦峪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⑥傍晚时分,霞飞漫天,炊烟袅袅。
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⑤③⑥②④①
8.(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兴(xìng)味 荤(hūn)菜 顷(qǐng)刻 否(pǐ)极泰来
B.选聘(pìn) 狩(shòu)猎 盘桓(huán) 金戈(gé)铁马
C.吝啬(sè) 鲜妍(yán) 锵(qiāng)然 囫(hú)囵吞枣
D.露(lù)宿 应和(hè) 诘难(nàn) 殚(dān)精竭虑
9.(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门槛 派谴 附庸风雅 鹦鹉学舌
B.怠漫 逞能 墨守成规 草长莺飞
C.坍塌 序幕 销声匿迹 虎视眈眈
D.歌谣 追溯 故弄悬虚 画龙点睛
10.(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以熊猫、灯笼为原形设计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在赛会期间赢得了海内外众多粉丝的喜爱。
B.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C.袁隆平的心中装着广袤无垠的神州大地,也装着十几亿的炎黄子孙,而他称自己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那一个。
D.明珠湖、文萃湖、汇智湖三个自然生态湖相映成趣,锦绣川、未来畔、风尚洲、同乐溪等多个主题公园引人入胜。
11.(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谁能否认,杨利伟的“太空一日”,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也是社会价值的实现;
②“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诚哉斯言,英雄是时代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
③他们不仅志存高远,更甘于奉献,无所保留,他们就是时代的脊梁,他们就是时代的楷模!
④时代洪流静狂都是常态,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片非矛盾对立,英雄可在追求家国理想中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实现之时常常也有利于国家。
⑤谁又能否认,老将苏炳添以9秒83刷新了亚洲纪录,既突破了自我,又振奋了时代精神。
⑥时代洪流或静或狂,英雄自是勇立潮头,乘风踏浪,奋楫笃行,指引着人们的精神航向。
A.⑤⑥①④③② B.①③②⑤⑥④ C.②⑥④①⑤③ D.③⑤②④①⑥
12.(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豪放词。
B.茅盾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
C.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D.《谈创造性思维》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随笔。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中华文化A浩如烟海。
不必说古人称谓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也不必说古人名号的多样称呼,如:以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谥号称人,范仲淹又称“范文正公”;以官职称人,杜甫又称“杜工部”。
单是历代文学名著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就如浩瀚星空,B熠熠生辉,如:英雄史诗般的小说《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xǔ xǔ rú shēng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都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鲁智深粗中有细、侠肝义胆,林冲安分守己、C循规蹈矩,武松有仇必复、有恩必报……这些丰富的文化知识和D络绎不绝的优秀作品吸引着众多的读者。
13.请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xǔ xǔ rúshēng( )
14.请给加点字注音
谥号( ) 浩瀚( )
15.请选出材料中画线的四个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浩如烟海 B.熠熠生辉 C.循规蹈矩 D.络绎不绝
16.材料中列举了《水浒传》中的三个人物,请你再写出这部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名字并概括与之相关的一处情节。
人物________________ 情节___________
(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①有利于各族群众不断加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心相印、情相融,使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逐步由空间嵌入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嵌入,形成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17.材料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将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出来。
18.材料中①②③三个句子语序不当,请你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A.②③①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19.(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班级开展了主题为“品绿水青山,抒豪情壮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品绿水青山】
①那拉提草原,冰雪逐渐消融,山谷xiá长,山清水秀,一幢幢特色民居若隐若现。一朵朵野百合,在高山雪地的映衬下,迎着微凉的春风轻轻摇曳;舞姿婷婷袅袅;那纤细的腰肢,柔弱而坚强。
②伊犁杏花沟,______的山谷里,野杏林______。山谷的青翠与杏花的粉黛______,粉红缀枝,香风漫漫。这些杏花铺天盖地而来,仿佛为草原铺上了一层花毯。杏花暖香袭人,在浅红之上施了一层薄薄的胭脂,宛如姑娘的笑靥。那是春天的语言,是生命的zhàn放。
③春光易逝,花开有时,但若因此以为新疆的花季是短暂的,那就大错特错了。______气候变化多样,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从天山南麓依次往北看,几个月都会在花海中徜徉。
④湛蓝天宇,雄鹰展翅,大美新疆,陌上花正开。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xiá长 zhàn放
(2)给文中加点的汉字注音。
纤细 新疆
(3)给第①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
【赏经典语言】
(4)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上文第②段空缺处,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恬静 疏密相间 相映成趣
B.幽静 随处可见 相映成画
C.安静 参差披拂 争先恐后
D.寂静 井然有序 遥相呼应
(5)在上文第③段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该句语意连贯完整。
【抒豪情壮志】
(6)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小明同学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陌上杏花暖 下联:______。
(7)请你为保护绿水青山写一条标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掠(lüě)夺——lüè,脏物——赃物;
B.景像——景象;
D.挑拔离间——挑拨离间,卑鄙(bì)——bǐ;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与成语辨析。
“从高处落下”与“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是表示相反意思,故第一、二空应该用表示转折的连词“不是……而是……”;
威风凛凛:意思是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恐惧。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含贬义。
结合语境,这里表示北风来势汹汹,与南国雨的“柔和”相反,故用“咄咄逼人”;
如约而至:指按着约定准时到达。
不期而至:没有预料地到来。
结合语境,这里表示微风没有预料地到来,故用“不期而至”;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去“通过”“使”其中一个;
B.句式杂糅,可将“因为”“的缘故”删去其中一个;
C.否定不当,可删去“不要”;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排序。
阅读所给5句话,第一句应是提出自己的观点:⑤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那具体要怎么做呢?然后是①只须记住一条:那就是“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④句中“这一点”指的是“尊重的态度”,所以紧跟其后,最后是③句“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前面“如果”与横线后文“那么”构成假设关系,语句衔接恰当。所以顺序为:⑤①②④③;
故选B。
5.B
【详解】B.“作者以冯唐自许”有误,应为:作者以魏尚自许。
故选B。
6.A
【详解】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C.《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五律;
D.《在人间》的作者是高尔基;
故选A。
7.D
【详解】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分析整个语段可知,文段的内容是介绍“我”的家乡葫芦峪的。分析各个句子,从①中的“这”可知这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对整个语段其总结作用,据此可知应排在最后。据此可排除AC。⑤是领起句,引出“葫芦峪”这个地方。据此可知⑤应排在第一位。据此可排除B。③⑥②④按时间顺序排列,先写清晨,即③;然后写傍晚时分,即⑥;最后写夜晚来临,即②;④写夜晚来临人们做的事情,据此可知语段的正确排序应为:⑤③⑥②④①。
故选D。
8.B
【详解】B.金戈(gé)铁马——gē;
故选B。
9.C
【详解】A.派谴——派遣;
B.怠漫——怠慢;
D.故弄悬虚——故弄玄虚;
故选C。
10.A
【详解】A.原形:原来的形状,本来面目(贬义)。句中指的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的原型,没有贬义的感彩。故与语境不相符;
B.附丽:依附,附着。“意象”和“意旨”依附于“语言”。与语境相符合,使用正确;
C.广袤无垠: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比喻非常广阔。句中用来形容“神州大地”。与语境相符合,使用正确;
D.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句中形容三个自然生态湖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与语境相符合,使用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通读四个句子,这些语句都是围绕“时代的脊梁,时代的楷模”展开的。根据“英雄是时代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可知,第②句为总起句,应该先说;根据第⑥句“时代洪流或静或狂,英雄自是勇立潮头”紧承②句的“时代”,同时引出下面的“英雄”,即第④句“英雄可在追求家国理想中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价值实现之时常常也有利于国家”,根据“谁能否认”“谁又能否认”可知,①在前⑤在后,根据“他们就是时代的脊梁,他们就是时代的楷模”可知,此句为总结句,应该在结尾。
所以,正确顺序应该为:②⑥④①⑤③。故选C。
12.D
【详解】D.《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
故选D。
13.栩栩如生 14. shì hàn 15.D 16. 示例:李逵 劫法场救宋江
【解析】13.xǔ xǔ rúshēng——栩栩如生,意为: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14.谥——shì,谥号: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一般为褒扬之词。瀚——hàn,浩瀚:水势深广,比喻广大、繁多。
15.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使用正确;B.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使用正确;C.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轻举妄动。现多形容一举一动拘守旧框框,不敢稍有变动。使用正确;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不能用来形容“优秀作品”,用错对象;故选D。
16.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开放类试题,根据自己对于《水浒传》的了解作答即可。如:吴用,智取生辰纲。
17.病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
正确句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C
【解析】17.考查病句修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国家”。
18.考查排序。分析这三句话中的三个“有利于”可以发现,②句中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民族团结形态上的表述。①句中的“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③句中的“形成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了条件关系,只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形成密不可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排序为:②①③。故选C。
19.(1)狭;绽
(2)xiān;jiāng
(3)示例:美丽的那拉提草原
(4)B
(5)由于
(6)示例:平原万象新
(7)示例:山水连接你和我,生态保护靠大家。
【解析】(1)
狭长:读音为,xiá cháng;意思为,既窄又长。
绽放:读音为,zhàn fàng;意思为,开放。
(2)
纤细:读音为,xiān xì;意思为,非常细。
新疆:读音为,xīn jiāng;意思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3)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文章第①段主要描写的是那拉提草原上春暖花开的景物,有狭长的山谷、特色民居、随风摇曳的野百合,尽显那拉提草原的美丽,据此可以拟定标题为:美丽的那拉提草原。
(4)
恬静:指恬淡、安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
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
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寂静:指没有声音;安静,很静。
第②段第一空表示山谷的环境清幽,并不单单指没有声音,所以使用“幽静”更恰当。
疏密相间:松紧有度,形容事情安排得有条有理。
随处可见:在哪个地方都能见到,指事情非常普通,常见。
参差披拂:长短高低不齐,随风飘动。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次序,一点也不混乱。
第二空表示野杏林在山谷里非常常见,到处都是,所以使用“随处可见”更恰当。
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相映成画:相互衬托着,显得像一幅画卷。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遥相呼应: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
第三空表示山谷里的青翠和粉黛两种颜色相互衬托,如画卷一般美好,所以使用“相映成画”更恰当。
故选B。
(5)
本题考查补充恰当的关联词语。“新疆的花由南到北次第开放”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多样”,所以空格处应补充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故可填“由于”。
(6)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先观察上联,“陌上”点出地点,“杏花”点出事物名称,“暖”点出特点,是“名词+名词+形容词”的结构,据此拟写下联即可。如:湖边柳色新。
(7)
本题考查拟写标语。标语内容要与保护绿水青山相关,同时要朗朗上口,有号召性。
例如:鲜花还需绿叶扶,山水更需大家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