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句子默写、名著阅读
一、句子默写(共0分)
1.(2022·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默写(请用正楷书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其五)]
(3)峰峦如聚,__________________ ,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君子为政,要与民同乐,更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范仲淹也曾在《岳阳楼记》中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言壮语。
(7)每当危难时刻,医护工作者选择一次次逆行出征,他们“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人间大爱。(《礼记·大道之行也》)
(8)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这是人生的乐事。在《论语·学而》中,孔子也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毕业前夕,班级召开了“面向未来”主题班会。请你引用所学的古代诗文,完成班主任老师的毕业寄语。
相识犹在昨天,离别却又在即,但也不必太过伤感,因为“(1)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个班级,“博学而笃志,(2)______”(《论语》),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共同收获过成长的欢乐。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既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也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3)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你们生逢一个顺风顺水的时代。将来,希望你们坚守“(4)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的正义人格;也希望你们心系百姓,拥有“(5)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博大胸襟,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无须气馁,要坚信“(6)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最后,让我们一起逐花而行,赴一场山花的盛会,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3.(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5)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登亭台楼阁,言志抒怀。欧阳修宴饮醉翁亭,笑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在此而意在彼;陈子昂驻足幽州台,吟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天地之广,抒孤独之悲;崔颢置身黄鹤楼,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日暮怀归的思乡愁情;陈与义夜访小阁,遥思“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追昔抚今,抒发落寞孤寂的情怀。
二、情景默写(共0分)
4.(2022·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睢》)
(2)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人们划船漫游江上,停宿北固山下,望着滔滔江水,不禁会想起“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的诗句。(王湾《次北固山下》)
(4)当人生失意苦闷彷徨时,我们会不禁感慨“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5)经典诗文,总能给人精神的启迪:“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的美妙景色,使人留连;(崔颢(《黄鹤楼》)“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的奇异风光,让人沉静;(岑参(白雪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给人鼓舞;(李商隐《无题》)“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催人奋进。(王安石《登飞来峰》)
三、综合性学习(共0分)
5.(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某中学文学社举办“革命文学”专题读书会,邀请到老校友、当地知名作家李先生参加本次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文学社同学想用一副对联作为海报宣传语,现在已拟好上联,请拟出下联。
上联:阅读文学名著
下联:____________
(2)【任务二】读书会上,主持人邀请李先生上台发言,说了下面一段话,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亲爱的同学们,德高望重的李先生带着深厚的关爱和殷切的期望光顾读书会现场,为我们讲析经典,答疑解惑。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先生发表拙见。
第一处:将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
第二处:将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
(3)【任务三】从《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推荐给大家,并写出推荐理由。
我推荐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0分)
6.(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班级组织“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完成阅读卡。
名著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问题
《简·爱》 关注人物 我不是只鸟儿,也没有落进罗网。我是个自由自在的人,有我的独立意志,我现在就运用它,决心要离开你。 分析所给语段中“我”的人物性格:(1)______
《红星照耀中国》 关注情节 红军从金沙江迅速北移到四川境内→刘伯承与彝族部落歃血为盟→先锋队强渡安顺场→_________→强渡大渡河取得胜利。 请将(2)处情节补充完整 。
《儒林外史》 关注语言 他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太学,益发喜极。 赏析所给语段的讽刺手法:(3)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在河之洲 问君何能尔 波涛如怒 无可奈何花落去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独子其子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洲、庇、俱。
2. 海内存知己 切问而近思 潮平两岸阔 冰霜正惨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易错字有:己、忧、沧。
3. 水何澹澹 长风破浪会有时 留取丹心照汗青 化作春泥更护花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澹、醉、暮、愁”等字词容易写错。
4. 窈窕淑女 奉命于危难之间 潮平两岸阔 学诗谩有惊人句 芳草萋萋鹦鹉洲 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窈窕、谩、萋萋、炬。
5.(1)示例:品味别样人生
(2) 光顾 莅临 拙见 高见
(3) 我推荐《红星照耀中国》
这本书里红军经历了过草地、爬雪山、强渡大黄河,被围追堵截,饥寒交迫,但是最终仍然顺利会师,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终将会战胜困难。
【详解】(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动词“阅读”可对“品味”,偏正短语“文学名著”可对“别样人生”。
示例:下联:感悟百味人生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
光顾:敬辞,称顾客或客人来到。这里不符合语境,不能用于读书会,应改为“莅临”。
拙见:谦辞,称自己的见解。这里不能用于别人,可改为“高见”。
(3)本题考查推荐语。
任选一部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即可。如《红星照耀中国》里的长征精神,《红岩》中江姐和许云峰等革命者的坚定信念,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示例:我推荐《红岩》
推荐理由:这本书里的江姐和许云峰等革命者在那潮湿腐臭的白公馆、渣滓洞,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着馊味的残羹冷炙,强忍着旧脓新伤带来的阵阵裂痛。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与反动派斗争到底,黑暗世界里,他们最先觉醒,觉醒年代里,他们用躯体和热情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道路,但只要有信念,只要愿意相信光明会到来,那么黑暗终究会过去。
6. 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独立 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 运用刻画人物心理和语言的细节描写,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为追求功名人性发生扭曲和蜕变的知识分子。
【详解】①考查人物性格。要联系选文的“我不是鸟;没有罗网捕捉我;我是个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我现在就要运用我的独立意志离开你”等句中的“独立意志的自由人”“独立意志”等关键词即可概括出简 爱的人生追求是自由、平等和独立。
②考查学生梳理文本并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这部分的情节写的是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形。联系原著内容,从“率领红军先锋部队进入彝族境内的是指挥员刘伯承,他熟悉这个部落民族,而且能够说几句彝族话。他同彝族的总首领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可概括出刘伯承与彝族部落歃血为盟;联系“先锋部队由彝族战士带路,通过狭隘的山间羊肠小道,悄悄地到了大渡河南岸安顺场镇”可概括出:红军悄悄地到了大渡河南岸安顺场镇,安顺场的渡船无法及时让红军过江,红军需要从泸定桥上的过江,于是先锋队强渡安顺场。联系“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在奔腾的河流上,紧紧地抓住铁索一步一抓的爬向前进”可概括出: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联系“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可概括出:强渡大渡河取得胜利。据此可知补充的情节应为: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
③考查分析作品特点或特色的能力。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这部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匡超人原来是一个孝顺的、勤奋刻苦、淳朴本分,有担当的人,但后来却变得成自私、冷漠、无情的人。 小说通过对比,以辛辣的笔触讽刺了在科举制度下为追求功名人性发生扭曲和蜕变的知识分子。内容中呈现的是匡超人逼迫娘子回乡一事,是通过不和谐的人事进行委婉地讽刺,通过对匡超人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这里通过描写匡超人的心理和语言描写,讽刺了匡超人在科举制度下人性发生的扭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