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3 22:2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五代十国形势图陈桥
陈桥兵变
北宋建立
王安石变法
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
复习巩固
导入辽、西夏与北宋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开封北宋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史料实证;通过文字史料的实证,探究北宋政治的特点及利弊,强化论从史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思辨能力。 3、历史解释;设计辽和西夏宋建立简表,学习采用表格方式表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较辽和西夏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的关系以及汉化过程,培养归纳和比较能力。培养学生对比辨析、以史为鉴的学习能力。4、时空观念;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的时空观。,5、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都为中
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
积极的贡献。各民族的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1.民族:
2.建立者:
3.建立时间:
4.都城: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一)契丹族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相关链接
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辽南塔
1.民族:
2.建立者:
3.建立时间:
4.都城:
党项族
元昊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二)党项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符牌
历代西夏帝王的陵墓
建立时间:10世纪初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
建立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宋、辽、西夏的建立简表
西

都城:兴庆
建立者:元昊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
想一想辽和西夏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
分别完成了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有利于民族融合,边疆的局部统一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建和巩固奠定了基础。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澶渊之盟
宋太宗即位之后,对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逼近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宋真宗勉强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
背景: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寇准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在澶州打退辽军。
第二年(1005年),宋辽在澶州订立和议:
辽军撤回;
北宋给辽“岁币”。
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内容: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对于北宋来说,有政治屈辱、经济掠夺之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也赢得了政治安定。
辽则大获其利,军事上撤退,政治上赢得主动,经济上得到实惠。
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则有利于民族和平共处,相互交流,促进了双方的发展和民族融合。
辽宋关系
战争
第一阶段:宋伐辽(宋太宗北伐)
目的:夺取幽云十六州
结果:激战后失败,太宗受伤
影响:由攻转守
第二阶段:辽攻宋
目的:南下掠夺财富
时间:1004年
影响:双方议和对峙
议和——澶渊之盟
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也叫“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是五代后唐将领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的总称,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北部一带。燕指幽州,云指云州。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当上后晋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
战争
议和
西夏:屡屡获胜,民不聊生
内容:西夏对宋称臣
宋给西夏岁币,重开边境贸易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北宋、辽和西夏的关系
探史明理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 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2.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给双方带来什么影响?
加重了双方百姓的负担;
使人民蒙受了屠杀和焚掠等空前的战争灾难;
造成国库空虚,严重影响互市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
激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阶级矛盾。
3.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
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的正常
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人民反对战争;
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4.怎样评价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负担;
使南北贯通,互市不绝,有利于经济贸易往来;
促进了民族融合。
政权名称 建族时间 建立民族 杰出首领 都城 重大事件

北宋
西夏
5.完成表格。
916年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汴京
庆历和议
1038年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课堂习题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A
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采取的主要政策是( )
A.防御 B.进攻 C.和亲 D.投降
3.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②北宋政府牺
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③客观上维持了
长久和平 ④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5、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