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3 22:2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907年
后梁
923年
后唐
936年
后晋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53年
换了
15帝
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
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16年
3帝
13年
4帝
12年
2帝
3年
2帝1王
9年
3帝
947年
后汉
951年
后周
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
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南方相对稳定,经济
得到一定发展。
五代十国形势图
1.北宋的建立
时间: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陈桥驿兵变
(“黄袍加身”)
都城:东京(开封--汴梁)
“黄袍加身”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随后,周恭帝禅位。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方是强大的辽国,还有得到辽国支持的北汉,南方是多个割据的小政权。你觉得宋太祖会先从什么方向进攻
先南后北
北宋统一南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李煜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局部统一。
2、局部统一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等少数民族政权。
3 、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A、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3、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兵权、行政权、财政权
①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中央
地方
① 取消了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
③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② 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归中央
③ 知州三年一换
④ 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② 任用文官担任州县长官
①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增设多职分割宰相权利(分割民政、军政和财权)
宋朝中央官制图
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说说在宋代,节度使的权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军权 财权 民政 人事调度
五代十国 有大军指挥调度权 拥有辖区的财政权力 拥有辖区的民政处理权力 可以自主任命下面官员
北宋 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 下派文官做知州和通判,掌管民政、司法 人事调度权全部归属中央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措施 影响及评价
军 事
中 央
地 方
防止武将专权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统调分离,控制军队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由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文臣任知州,实行轮换制;设通判限制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收缴地方财税权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但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但造成官僚机构臃肿
加强中央集权,但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
(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2)分化事权,内外相制。“分权”是宋太祖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不仅分武将的权,也分文官的权,避免任何一个官职、官员权力过重。
(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有利于镇压地方和农民反抗,但造成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VS
唐朝武将
宋代文臣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目的: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1、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2、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措施:
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措施: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科举取士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6人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祖誓碑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范仲淹
包拯
宋朝名臣
据材料,小组讨论:如何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积极、消极)?
合作探究
材料一: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稳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四:本朝鉴于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材料三: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军队战斗力下降,边防空虚,成为宋朝在对辽、西夏等战争中屡败的原因之一。
997-1022
1063-1067
材料五:
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时间 岁入 岁出 状况
太宗 22,245,800 近半 余大半
真宗 150850100 126775200 余24074900
仁宗 126251964 无余 无余
英宗 116,138,405 131864452 亏15726047
北宋财政收支表(单位 缗)
积贫
冗官
冗兵
126万
宋初军队
宋中军队
20万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影响
积极作用:
政治: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好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作用:战斗力下降减弱。官吏冗余,行政效率低下,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形成了“冗官”“冗费”“冗兵”的局面。
材料: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鉴于诏条部东十事》
材料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官僚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江西临川人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仁宗时入朝主张变法,但未被接受。直到年轻的宋神宗即位后,才起用王安石为宰相,主持变法革新。
四、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
(1021-1086)
读材料,说说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材料三 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
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
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
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
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奏报
材料二 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
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
官僚机构膨胀,行政效率低下。
强干弱枝,屡战屡败,扩充军队。
官俸、军费和战争赔款,财政危机。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经济
军事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
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丁为保丁;保丁
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促进农业发展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变法目的
募役法
方田
均税法
农田
水利法
保甲法
变法结果
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
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
几乎全部被废除。
据变法内容,说说哪些条款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政治上对立
生活中仰慕
保守派司马光
改革派王安石
君子之争
本课小结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与局部统一
宋太祖加强
中央集权
加强兵权(“兵”)
加强行政权(“权”)
加强财政权(“财”)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重文轻武
王安石变法
1.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据统计,中国皇帝共有400多位。其中,赵匡胤登上皇位的方式是( )
A. 嫡长子继承 B. 外戚夺权
C. 朝中大将夺权 D. 宦官专权
C
课堂练习
2.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
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制的完善 B. 理学的兴起
C. 事权的分割 D. 租佃制的发展
C
3.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
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研究其原因应该是( )
①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
②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
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
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