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海水“制碱” 第2课时 课件(共39张PPT内嵌视频)--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海水“制碱” 第2课时 课件(共39张PPT内嵌视频)--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23 22: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 2 课时
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相应的反应现象,会熟练书写纯碱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2.通过分析图表,能认识盐的结构特点,能理解某些盐的水溶性,能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能说出盐的化学性质和化学方程式
导入新课
在家中蒸馒头时,当面团发酵后变酸,向其中加入纯碱后蒸出的馒头疏松多空,这是为什么?
二、纯碱的性质
取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试管中,加少量蒸馏水振荡;再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现象: 。
结论碳酸钠 (难、易)溶于水,溶液呈 性。
(1)Na2CO3溶液显____性,pH ___7。
全部溶解,溶液颜色变红

1.与指示剂的作用

实验探究8-4 纯碱的性质
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2)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2.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
取少量碳酸钠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观察现象。
现象:
有大量气泡生成,燃着木条熄灭。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H2SO4 + Na2CO3 = Na2SO4 + H2O + CO2↑
思考: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现象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碳酸钠可以与 或者 反应。
H2SO4
HCl
通过查找资料:你了解到哪些物质中含有碳酸盐?
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7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
方法总结
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此固体含有碳酸根或者碳酸氢根离子。
检验原理:
组成里含有碳酸根或者碳酸氢根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试剂: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检验方法:
Na2CO3+2HCl===2NaCl+CO2↑+H2O
Ca(OH)2+CO2 = CaCO3↓+H2O
3、如何实验证明这瓶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钠?
1、如何实验证明这瓶氢氧化钠已变质?
2、怎样除去杂质?
归纳总结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方法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2NaOH+CO2====Na2CO3+H2O。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试 剂
现 象
酸(稀盐酸或稀硫酸)
产生气泡
碱[Ca(OH)2或B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盐(CaCl2或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3)探究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程度
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现象
结论
a.取部分样品溶于水,加过量BaCl2或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除去NaOH中的Na2CO3
产生白色沉淀
b.取a所得滤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检验是否
存在NaOH
溶液变红
部分
变质
溶液不
变红
全部
变质
反思
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3.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
(工业制取烧碱)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碳酸钠可以与 反应。
Ca(OH)2
4.与氯化钡的反应
Na2CO3 + BaCl2 = BaCO3↓+ 2NaCl
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有白色沉淀生成
现象:
实验结论:碳酸钠可以与 反应。
BaCl2
小结:纯碱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碳酸钠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Na2CO3 + 2HCl=2NaCl+H2O+CO2↑
Na2CO3 + H2SO4=Na2SO4+H2O+CO2↑
3.碳酸钠与碱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Na2CO3 + Ca(OH)2=CaCO3 ↓+2NaOH
4.碳酸钠与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Na2CO3 +BaCl2=BaCO3 ↓+2NaCl
酸+碱——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一般都是复分解反应
1.什么是复分解反应?
2.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哪些因素?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
提出问题:
A
+
C
=
B
A
B
D
C
D
+
1、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酸、碱、盐、氧化物
注意:两交换,价不变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②反应物:
一般来说,反应物都需可溶于水,但是,当有酸参与反应时,可不溶于水。
简记为:有酸可不溶,无酸需全溶
注意:AgCl、BaSO4除外,不能被酸溶解
或有气体(↑)
有 H2O
或有沉淀(↓)
①生成物中
Ca2+、OH-
H+、SO4 2 -
Ca2+、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Ca(OH)2+ H2SO4——
CaSO4+2H2O
——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Ca2+、OH-
Na+、CO3 2 -
Na+、OH-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Ca(OH)2+ Na2CO3——
2NaOH+
——
CaCO3↓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H+、SO42-
Na+、CO3 2 -
Na+、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H2SO4 + Na2CO3——
Na2SO4+ + H2O
——
CO2↑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变化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H2SO4 + KNO3 ——
K2SO4 + HNO3
×
H+、SO42-
K+、NO3-
H+、NO3-
K+、SO42-
反应前
反应后
溶液中离子种类数量没有改变
无新物质产生
不反应
Na+
OH-
H+
Cl-
H2O
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
看图探究
结论:
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实质是 H+和OH-反应
实质:
不参与:
Cl-和Na+
看图探究
Na+
Na+
CO32-
Cl-
H+
Cl-
H+
H2O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结论:
有co2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实质是CO32-和H+
反应
CO2
实质:
不参与:
Cl-和Na+
CO2
看图探究
Ba2+
SO42-
Cl-
Cl-
Na+
Na+
BaSO4
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结论:
有BaSO4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实质是
Ba2+和SO42-反应
实质:
不参与:
Cl-和Na+
酸、碱、盐所电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的过程。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912C8C85-51F0-491E-9774-3900AFEF0FD7}反应类型
反应物需要满足条件
生成物需要满足条件
酸+碱
一种可溶即可
(一般是酸可溶)
至少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气体生成
③有水生成
酸+盐
盐可溶或者难溶,
酸必须可溶
碱+盐
两者都可溶
盐+盐
金属氧化物+酸
酸可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哪些离子之间能产生沉淀、气体、水呢?
1.产生水的:
2.产生气体的:
3、产生沉淀的
H+ + OH- →
H2O
(1) 2H+ + CO32- →
(2) H+ + HCO3- →
H2O + CO2↑
H2O + CO2↑
(3) NH4+ + OH- →
NH3↑+ H2O
Cu (OH)2↓
BaSO4 ↓
Fe(OH)3 ↓
(3) Fe3+ + 3OH- →
(5) Ba2+ + SO42- →
(7) Ca2+ + CO32- →
(6) Ba2+ +CO32- →
CaCO3 ↓
(1) Mg2+ + 2OH- →
Mg(OH)2↓
(2) Cu2+ + 2OH-→
(4) Ag+ + Cl- →
AgCl ↓
BaCO3 ↓
(9) Al3+ + 3OH- →
Al(OH)3 ↓
Zn(OH)2↓
(10) Zn2+ + 2OH-→
(8) 2Ag+ +CO32- →
Ag2CO3 ↓
不能共存的离子
规律总结
常见的七种沉淀
不能共存的离子对
BaSO4
BaCO3
AgCl
CaCO3
Mg(OH)2
Cu(OH)2
Fe(OH)3
白色
蓝色
红褐色
不溶于酸
能溶于酸
生成水而不共存:H+和OH-
生成气体而不共存:H+和CO32-、H+和HCO3-、NH4+和OH-
生成沉淀而不共存:CO32-和Ca2+、 Ba2+、 Mg2+、 Ag+, Ag+和Cl-、 Ba2+和SO42-
1.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1) NaCl+CaOH2 __________。
?
不能反应
(2) K2CO3+CaCl2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aCl2+K2CO3????????????CaCO3↓+2KCl
?
(3) Na2SO4+BaCl2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Cl2+Na2SO4????????????BaSO4↓+2NaCl
?
(4) BaSO4+Na2CO3 __________。
?
不能反应
(5) HCl+BaCO3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aCO3+2HCl????????????BaCl2+H2O+CO2↑
?
(6) AgNO3+KCl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KCl+AgNO3????????????KNO3+AgCl↓
?
酸、碱和盐的溶解性
(1)常见的酸都可溶。
(2)常见的碱类只溶“钾、钠、氨、钙、钡”。即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氢氧化钙(微溶)、氢氧化钡可溶于水,其他的碱大多数不溶于水。
(3)常见盐的溶解性有如下规律:钾盐、钠盐、氨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碳酸盐大多数难溶于水,氯化银和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酸类易溶除硅酸
碱溶钾、钠、氨、钙、钡
钾、钠、氨盐、硝酸盐
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难溶钡和铅
碳酸盐很简单
能溶只有钾、钠、铵
钾钠铵硝均可溶
氯中只有银不溶
硫酸钡外都会溶
碳酸能溶钾钠铵
碱溶铵钠钾钡钙
常见的酸都要溶
课 堂 达 标
1.将某种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这种固体肯定不是下列哪种物质( )
A.锌粒 B.纯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C
2.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 )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 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CaCO3和HCl溶液
B
3.(2022·济宁)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对这四种离子的判
断,正确的是( )
A. K+Cu2+SO42?NO3?
B. H+Ca2+Cl?OH?
C. Fe3+Na+OH?SO42?
D. H+Ag+CO32?NO3?
?
A
3.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u2+、H+、SO42-、Cl- B.Ba2+、Na+、Cl-、NO3-
C.K+、Ca2+、OH-、CO32- D.Na+、H+、 CO32- 、 NO3-
B
4.下列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A.向H2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B.向Mg(NO3)2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C.将浓硫酸加入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
D.将(NH4)2SO4和熟石灰混合研磨
B
5.不用其他试剂,仅仅利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就可以区别下列四种物质的溶液:①CuSO4;②MgCl2;③KOH;④NaNO3。则正确的鉴别顺序是( )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③④
C
6.下图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某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能够实现转化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转化③、④、⑤都是与同种物质反应生成CaCl2,则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HCl)
CO2+Ca(OH)2==CaCO3↓+H2O
分解反应
7.将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溶液混合(溶液中的原有的水分子忽略不写):
(1)A组发生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 。
实质是反应物1中的 (填粒子符号,下同)与反应物2中的______结合形成 。
(2)B组发生化学变化,且B组反应物1是盐的水溶液,反应物2是碱的水溶液,则B组中反应物1是 (填名称,下同),反应物2是 ;
(3)C组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原因是(微观角度解释):

编号
反应物1
反应物2
混合后存在的粒子
A
稀盐酸(H+、Cl-)
氢氧化钾溶液(K+、OH-)
K+、Cl-、H2O
B


Na+、SO42-、Cu(OH)2↓
C
氯化钠溶液(Na+、Cl-)
稀硫酸(H+、SO42-)
H+、SO42- 、Na+、Cl-
HCl+KOH=KCl +H2O
H+
OH-
H2O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前后,溶液中的离子没有结合成新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