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7 09:3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3课 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本课件借鉴了布洛赫倡导 “研究历史,重在理解,而非评判”,“在我看来,历史的意义在于理解,在时间中完成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的思路,认为理解历史必须在历史与现实的思辨中不断穿行。唯有透过历史触摸现实的肌肤,在历史中不忘当下,在现实中联系历史,才能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会,思考我们自身的生活。“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2.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3课《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讲述了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具有以下特点:时间跨度较大。处于承上启下。本课教材内容多。立意深刻:本课将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历程以近代和现代分别呈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学生情况分析此学段为高二年级内容。经过初中及高一中国通史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比较熟悉历史事件,已有一定的涉及和积累,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与深度学习,深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本课以“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为主题,从宏观角度综合分析其特征、背景,对学生来讲具有挑战性。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出示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的时空轴,认识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体会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2.通过出示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解读中国共和制探索的艰难性与复杂性,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 通过出示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性质与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理解民国时期初建共和制和新中国建立共和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增强对国家制度建设的认同感,树立制度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原因,中共在根据地的制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民国时期政治制度探索历程的艰难性与复杂性,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课堂导入】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两者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何种制度?中国建立共和制的历程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放在历史时空下的思考 探究问题:在近现代中国,中国人民建立共和制经历了哪些曲折历程?其结果如何?如何认识这一过程?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共和制度的筚路蓝缕(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孙中山:可怜购得假共和(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初-12月)1.自主学习:设置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是如何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有何制度建设?2.合作探究: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由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组成)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问题1:提取材料信息,并据此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原则。(二)袁世凯:共和制度中的帝制(北洋军阀时期:1912年——1927年)1.自主学习: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2:阅读教材14页和15页,概括北洋军阀时期共和宪政退步的史实?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状况如何?2.合作探究:材料一:民初的政党政治是资产阶级寻求中国早期政治民主化途径的伟大尝试…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具体而言,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都是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资产阶级政治精英对政党理念的主观认识与实践,以及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代议制民主建立所准备的条件的不足,也是造成此次民主政治移植失败的不可忽视的两个因素。 ——整编自《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问题2:阅读上述材料,回答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北洋政府时期实行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三)蒋介石:共和制度的异变与蜕变(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1.自主学习:设置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训政和宪政状况如何?如何评价?为什么说国民党实施的“训政”“宪政”在实质上仍然是国民党的一党专政?2.合作探究:出示下列历史图片问题3:为什么说国民党实施的“训政”“宪政”在实质上仍然是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知识小结: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小结 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三、共和制度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与建设) (一)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自主学习:设置问题情境问题4: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何制度探索?(二)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1.自主学习:问题情境问题5: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何制度探索?2.合作探究: 什么是“三三制”?有何意义与作用?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大行政区制”1.自主学习: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何制度探索?2.合作探究:阅读下面材料与图片,回答问题:问题6: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知识小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制度探索与建设)(表2) 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四、共和制度的发展完善(新中国成立后---今) (一)民主的思量——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建设(1949年—1978年)1.自主学习: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有何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如何建立和发展的?有何意义?2.合作探究:出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图片。问题7:材料一、二各反映了中国政治体制的什么变化?指出变化的历史作用。(二)民主的存量——改革开放后的制度建设(1978年—2002)1.自主学习:问题情境结合教材18页,19页的内容,概括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是如何完善的?有何意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如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三)民主的增量——当前国家治理能力建设(2002年—今)1.自主学习:问题情境结合教材18页,19页的内容,概括当前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和发展历程是这样的? 有什么意义?2.合作探究:概括当前国家治理能力建设完善和发展有什么意义? 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画出知识框架,并作出说明。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课堂小结 教学评价设计: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道路与政治制度,受到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历史传统、阶级力量、民族心理等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共和制度发展、演变历史,实质也是历史(意识形态、政治理念、制度设计)与社会现实(历史传承、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之间的博弈、争竞过程。民初革命党人的政党民主政治,败给了掌握实权的军阀独裁割据之现实。国民党改组后的宪政民主理想,被难以走出的训政独裁现实打败。而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在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中,与历史、现实不停激荡,自我调适。直至1949年,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现实相结合,而在此后的建设过程中,历史限制与社会现实的争竞并未停歇。 记忆,练习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丰富,概念性强,又涉及国体和政体这些概念,学习难度较大。但对本课学习较为有利的是学生对本课知识已有一定的涉及和积累,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积淀作用。另外,本课以“寻路共和: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作为贯穿整课的教学立意,以 “共和制度的筚路蓝缕(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共和制度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制度探索与建设)”、“共和制度的发展完善(新中国成立后---今)”三个环节分别展开,线索清晰,重难点突出,导入新颖代入感强,设计问题紧扣教学立意,将史实描述与一定的历史解释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从历史限制与社会现实现实之间的关系出发进行思考:了解近代以来共和制取代君主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艰巨性和独特性,有利于学生理性认识祖国近现代史政治制度曲折发展,增强对祖国政治选择的认同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懈努力的理想。 另外,在实施教学后,发现此课跨度大,综合性强,以专题形式编排,因缺乏横向时代背景的烘托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存在很大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分析历史问题的环节耗时较长,教学时间紧张,难以在课堂上充分拓展。建议两节课完成教学任务。经过教学实践,建议搜集一些视频资料,能增加历史形象感且有助于理解时代背景,适当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