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番荔枝(林檎)
美食·雅事
你知道食物名称背后的故事吗?
胡椒
番茄(西红柿)
Chinese cabbage
洋葱
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石声汉《试论我国从西域引入的植物与张骞的关系》
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
依据下图和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前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橐(tuó)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以及罗马的玻璃器和西域的乐舞、杂技也都源源而来。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技术,可能还有凿井技术传到西域。
特点:
(1)交流范围有限,集中在亚、非、欧洲之间,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
(2)交流物种较少;只有少量跨洲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近代以来全球性的物种交融
——美食·雅事
教学目标:
1.结合《中外历史纲要》相关内容,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各地之间食物物种交流的不同。
2.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地图和课本“学思之窗”、“史料阅读”,概述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世界双向流通的表现。
3.依据史料、课本的“历史纵横”和“探究与拓展”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社会经济、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树立全球经济发展多元一体的国际视野,认识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观察下图,结合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新特点?
材料: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特点:欧洲人主导;各地食物物种的长期双向交流交融(全球性传播和和融合);人类命运与共。
第一组:概述美洲食物物种在欧洲传播的表现。
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8和P9“学习聚焦”
民以食为天——美食
第二组:概述美洲食物物种在中国传播的表现。
第三组:概述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传播的推广。
16世纪英国人绘制的马铃薯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材料: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 克罗斯比将其称为“ 哥伦布大交换”, 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瑞士有了巧克力……
——查尔斯·曼恩著《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请依据材料,结合教材的内容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食物在欧洲传播的表现?
第一组: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在欧洲的传播
①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
②玉米、马铃薯和番茄起初都是作为观赏植物,16世纪中期后,才作为食物得到推广;甘薯传播比较缓慢。
③这些食物经欧洲的殖民扩张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地。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请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下列材料,概述明朝后玉米在中国传播的表现?
第二组: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
玉蜀黍重出西土,种者亦罕。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又如玉蜀黍一种,于古无征,今遍种矣。
——[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西北、西南、东南沿海)传入中国。清朝前期,全国各地多有种植;鸦片战争前,已遍布全国。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请阅读教材P8的“学思之窗”和P8、9的“史料阅读”梳理明中后期美洲其它食物在中国传播的表现?
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番茄和辣椒起初都作为观赏作物;后才作为食物被推广。
第二组: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物种在中国的传播
清朝嘉庆年间,番椒(辣椒)传入四川,在烹调中与当地特产的花椒有机结合,形成麻辣兼备的格局,从而促进了川菜的最终成熟定型。这表明清代中期的四川
A.经济文化呈现兼容性特征
B.长途贩运贸易蓬勃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被彻底废弃
D.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自我检测
A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第三组:新航路开辟后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材料: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 克罗斯比将其称为“ 哥伦布大交换”, 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
请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材料,概述旧大陆物种在美洲推广的表现?
——查尔斯·曼恩著《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有粮食、蔬菜、水果、经济类作物,丰富当地的饮食;牲畜家禽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全球性经济贸易的发展;人口的大规模迁徙。
二.表现:
1.美洲物种的外传:
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在欧洲
2)在中国
笔记
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从中国输入西欧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茶叶丰收推动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重视外贸,鼓励出口
D.地球变暖加速茶饮业发展
小试牛刀
B
学法指导:
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
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工业、商业);
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变化;
交通和科技的发展;
人口的迁徙……
而社会生活的变化反之也推动社会原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嬗变。就近代以来,这种变化具有全球性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风貌。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整体性发展变迁直观的反映。
美食·美事
——辩证认识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依据课本P12 “问题探究”的材料,结合表1和图片,概括食物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吃马铃薯的人》
改变了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深刻影响人类的饮食习惯。
美食·美事
阅读课本P10“历史纵横”咖啡和咖啡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辩证认识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推动了当地经济(特别商业)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粮食的丰富削弱社会阶层的差别,促进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美食·美事
——辩证认识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课本P12“史料阅读”归纳物种的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材料: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物种多样性减少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的重要原因。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生态灾难,现已成为全球问题。
非洲蜗牛
人类过度开发自然和新物种的入侵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全球性经济贸易的发展;人口的大规模迁徙。
二.表现:
1.美洲物种的外传
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笔记
三.影响:
1.积极:
2.消极:引发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促进了全球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社会生活;
密切了世界经贸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冲击传统的社会阶层,有利于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
材料: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历史核心素养评估
结合明清时期的史实,简评材料的观点。
作业: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近现代食物的大量生产推动食物保存、运输与安全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这些我们将在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物安全》进行学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结语: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交流交融、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