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乞 丐
屠格涅夫
1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2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3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4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5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抖颤着。
6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7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8“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①啊,兄弟。”
9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黄伟经 译)
①施舍:出于怜悯或积德思想,把财物送给穷人或寺庙。
(二)
白菜汤
屠格涅夫
1一个农家的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二十岁的青年是全村庄里最好的工人。
2农妇的不幸遭遇被地主太太知道了。太太便在那儿子下葬的那一天去探问他的母亲。
3那母亲在家里。
4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5她的脸颊很消瘦,颜色很暗,眼睛红肿着……然而她的身子却挺得笔直,像在教堂里一样。
6“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
7这时候太太记起来了,几年前她死掉了九岁的小女儿以后,她很悲痛,她不肯住到彼得堡郊外美丽的别墅去,她宁愿在城里度过整个夏天。然而这个女人却还继续在喝她的白菜汤。
8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9“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安静地说,悲哀的眼泪又沿着她憔悴的脸颊流出来,“自然我的日子也完了,我活活地给人把心挖了去。然而汤是不该糟蹋的,里面放有盐呢。”
10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巴金 译)
(三)
乞 丐
屠格涅夫
1我从街上走过……一个衰弱不堪的穷苦老人拦住了我。
2红肿的、含泪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劣破烂的衣衫,龌龊的伤口……哦,贫困已经把这个不幸的生灵啃噬到多么不像样的地步!
3他向我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他在呻吟,他在哼哼唧唧地求援。
4我摸索着身上所有的衣袋……没摸到钱包,没摸到表,甚至没摸到一块手绢……我什么东西也没带上。
5而乞丐在等待……他伸出的手衰弱无力的摆动着,颤抖着。
6我不知怎样才好,窘极了,我便紧紧地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边一无所有呢,兄弟。”
7乞丐那双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两片青色的嘴唇浅浅一笑——他也紧紧地捏了捏我冰冷的手指。
8“哪里的话,兄弟,”他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①啊,老弟。”
9我懂了,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 (王智量 译)
周济:在物质上给以帮助。
(四)
菜 汤
屠格涅夫
1一个守寡的农妇,死掉了二十岁的独生子,失去了村里最好的劳动力。
2一个贵妇人——同村的地主太太,得悉农妇很伤心,在殡葬那天去看望她。
3贵妇人见她在家。
4她站在茅屋中间的桌子前面,用右手(左手无力地耷拉着)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从熏黑的陶罐里舀取稀薄的菜汤,一勺一勺喝进肚里。
5农妇的脸又瘦又黑,眼睛红肿……但她象在教堂里似的,虔诚地、笔直地站着。
6“天啊!”贵妇人心里想,“在这种时候,她还能吃东西……他们这些人心肠真硬!”
7贵妇人立即想起,几年前她死了才九岁的女儿,就悲痛得无心去彼得堡郊区租一幢漂亮的别墅避暑,宁愿整个夏天就住在城里!可这农妇还有心思继续喝菜汤呢。
8贵妇人终于忍不住了。
9“塔姬扬娜!”她说道,“哎呀!我感到奇怪!难道你不疼爱你的儿子?为什么你的胃口还这么好呢?你怎么还能喝得下这菜汤呢?”
10“我的瓦西亚死了,”妇人低声说,痛苦的眼泪沿着她凹陷的脸颊流淌下来。“就是说,我的日子也到头了,就象是活活地被人摘了心肝一样。可是菜汤不能糟蹋呀,要知道里面是放了盐的呵。”
11贵妇人只是耸耸肩膀,就走开了。她当然觉得买盐很便宜。 (张守仁 译)
课件17张PPT。俄国·屠格涅夫《乞丐》、《白菜汤》比较阅读
——2013年台州语文学业考试同异结合具体语句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
——《乞丐》
“呵,天呀!”太太想道,“她在这种时候还能够吃东西!她们这种人真是心肠硬,全都是一样!”
太太到底忍不住了。“达地安娜,”她说,“啊呀,你真叫我吃惊!难道你真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太太只是耸了耸肩,就走开了。在她看来,盐是不值钱的东西。
——《白菜汤》
贵妇人见她在家。
她站在茅屋中间的桌子前面,用右手(左手无力地耷拉着)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从熏黑的陶罐里舀取稀薄的菜汤,一勺一勺喝进肚里。
(张守仁 译)
那母亲在家里。
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巴金 译)
句中加点词“吞下”和“喝进”,你认为
哪一个翻译得更好。请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吞下”翻译得更好。因为“吞下”写出了农妇很吃力但很努力地咽白菜汤的情景,这更能表现她失子后的悲伤和对放了盐的白菜汤的珍惜。
示例二:我认为“喝进”翻译得更好。因为这句话是以贵妇人的视角来写的,她无法真正理解农妇当时的悲伤和真实的生活状态,所以她眼中的农妇是从容地“喝进”白菜汤。
——2013年台州语文学业考试参考答案小组讨论:
假如你是命题老师,你还会抓住
两篇文章中哪些不同的翻译细节来命
题呢?
你又会如何设置参考答案呢?
一种读物或一篇文章,如果孤立地阅读,有时候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但如果把它
和同类的读物进行一番比较,同中求异,读
物中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了。
——叶圣陶2013年台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5.选文中的乞丐和农妇都很不幸,他们的不幸分别表
现在哪里?请简要回答。(4分)
6.《乞丐》中“我”称乞丐为“兄弟”,《白菜汤》
中地主太太在心里暗称农妇为“她们这种人”,这
两个称呼分别表达了“我”和地主太太怎样的感情?
(4分)内容情感2013年台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7.下面是同一个句子的不同译文,阅读后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①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
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②(他)两片青色的嘴唇浅浅一笑——他也紧紧地捏了
捏我冰冷的手指。(王智量 译)
(请任选一句说说加点部分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①她站在小屋的中央,在一张桌子前面,伸着右手,不
慌不忙地从一只漆黑的锅底舀起稀薄的白菜汤来,一调
羹一调羹地吞下肚里去,她的左手无力地垂在腰间。
②贵妇人见她站在茅屋中间的桌子前面,用右手(左手无
力地耷拉着)不慌不忙、从从容容地从熏黑的陶罐底里舀
取稀薄的菜汤,一勺一勺喝进肚里。(张守仁 译)
(句中加点词“吞下”和“喝进”,你认为哪一个翻译得
更好。请结合上下文谈谈理由。)
细
节2013年台州市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8.《乞丐》中的“我”能与乞丐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白菜汤》中的地主太太却无法理解农妇喝白菜汤的
行为。有人批评地主太太缺乏同情心,但也有人提
出不同看法。你的意见如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
理由。(4分)
评析 当我们选中文章后,先是仔细研读,真正读懂文章。然后选择文章中的关键点,比如内容、人物、细节 、情感等再进行命制。而试题的答案也是来自于对文章真实的理解。
——命题老师的话 比较,阅读的方法
读懂,阅读的核心你的问题使我心情非常激动。(人教版)
你提出的问题使我忐忑不安。(沪教版)
——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一封信》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年月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作者删)。我说:“走大路。”
——莫怀戚《散步》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表现亲情的。有诗歌、散文、小说……
——七年级第五单元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