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课 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型 新授 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组长
核心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了解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2.史料实证:通过分析相关材料,了解一五计划的意义;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唯物史观: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始改变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历史解释: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家国情怀: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学习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 练习题
教 学 程 序 学 习 中 的 困 惑
一、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 3.时间: — 年。 4.基本任务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到1957底,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主要成就(“一桥”“二铁”“三工”“四厂”) (1)工业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第一汽车制造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四厂”)。 (2)交通运输业 新建 、 等铁路30余条(“二铁”);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三公”);1957年, 大桥建成(“一桥”)。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时间、地点: 年9月、北京。 (2)内容 ①文献:通过了《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的宪法。 ②选举领导人: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 为国务院总理。 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水调歌头 游泳》。 水调歌头 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6月在武汉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出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了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那么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三、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讨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 % ,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 % ,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 % ,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 。 ——萧国亮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具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产生的主要作用。 答:(1)特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轻工业。 (2)作用: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改变了我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有利于我国国防力量的增强;相应地发展轻工业,有利于我国日用品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等。 材料二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部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 ——央视纪录片《复兴之路》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描述的是哪一个时期的史实 举例说明新中国新工业的发展。 (2)分析该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 答:(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成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苏联的大力援助等。 材料三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搜集资料,看看最近一次的“两会”有哪些热点议题和主要活动。结合这些资料,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答:(1)2022年两会聚焦于房价、就业、脱贫、教育、医疗、三农、反腐、食品安全、金融证券、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2022年全国两会主要活动:全国人大主要是审议议案、审查报告及草案。全国政协是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四、精讲点拨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1952年产量比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钢135万吨754%46.2%煤6 649万吨105%7.4%棉花130.4万吨193.3%53%粮食1.639亿吨49%79.3%发电72.6亿千瓦68.1%21.9%原油44万吨272%
教师提问:史料1中的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材料2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中国 1952年产量印度 1950年产量美国 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千克4千克538.3千克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 949千瓦时
教师提问:史料2中的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材料3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3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怎样?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水平低,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本课时中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学生回答:时间:1953-1957年底。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4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回答“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总结: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教师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教师概括:一桥二铁三公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宝成、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期间的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回答:意义是: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 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 材料2 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教师提问:“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并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小组内充分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归纳:人民政权得到巩固;“一五计划”的实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苏联的大力援助等。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师过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21和22页上的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内容:①文献: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领导人: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 1954年《宪法》有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人参与宪法草案的讨论,民主党派代表558人,占45.52%,少数民族的代表177名,占14.4%。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教师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了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3.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2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教师提问: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法律程序,由选民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并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 教师提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百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建设的初步经验。五四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广大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五、板书设计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1953-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主要成就:重工业、交通运输业。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意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六、当堂测试
1.右图为“1953—1957年国家某重点工业基地示意图”。观察地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B ①我国由农业弱国发展为工业强国 ②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东北 ③该基地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④“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⑤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2.如图所反映的会议通过的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该“文献”是( )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B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4.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D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5.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未停止探索复兴道路的步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C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6.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标志着我国( )C A.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同步发展。材料主要说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A 改善了人民生活 B. 完善了工业布局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忽视了经济规律 8.《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材料说明( )D A.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 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 D.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9.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C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0.审纪兰代表参加了建国以来全部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符合她第--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的是( )B A.听到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B.参与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激动于习近平阐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11.材料: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根据材料,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 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等。 (2)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 (2)答:民族独立是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和于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等。
教学反思: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教师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之间的区别,消除学生在认识上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