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红楼春趣》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红楼春趣》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8: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 认读“恰、屉”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
2. 默读课文,运用已经学习的名著阅读方法品味语言,初步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
3. 大致了解故事内容,体会红楼春趣,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今天,我们将随着林黛玉一起走进贾府,请同学们翻开课文
《红楼春趣》。
作品介绍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作者介绍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 ,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出生于江宁,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解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题目为编者所加。
时间、地点、事件
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想一想文中讲了什么“趣”事?
字词学习
恰似 屉子 嫣红 忌讳 晦气
敦实 宝钗 敞地 晴雯 袭人
豁喇喇
找出课文中难懂的句子,猜一猜它的意思。
窗屉子:窗户上糊冷布或铁纱等用的木框子。
丫鬟:旧称年轻的女仆。
小器:即小气,吝啬。
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放晦气:旧时民俗,放风筝时故意剪断扯线,
让风筝飞走,认为可以放走坏运气。
籰(yuè)子:绕丝、纱、线等的工具。
兴头:因高兴或感兴趣而产生的劲头。
横竖:反正。
精致:精巧细致。
梳理思路
第一段(1):众人因拾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
第二段(2-4):丫头们拿出了各种放风筝的工具;宝琴放了个大蝙蝠风筝;宝钗放了一连七个大雁的风筝;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又急又恼。
第三段(5):黛玉放风筝时,众人都说能把病根儿都带走。大家都把风筝放飞了。
理清人物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
谁是中心人物?为什么?
宝玉和黛玉,因为描写他们的文字最多。
人物关系:
宝玉: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贾母的孙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黛玉:林如海和贾政的妹妹贾敏之女,宝玉的表妹。聪慧无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幼年丧母,体弱多病,身世可怜。
宝钗:薛姨妈之女,宝玉的表姐。
宝琴:薛宝钗的堂妹。
探春:贾政与赵姨娘之女,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
紫鹃:林黛玉的丫鬟。
品读课文
他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如何?
放风筝的寓意是什么?
你对文中那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 巴不得一声儿, 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 也有搬高凳去的, 也有捆剪子股的, 也有拨籰子的。
小丫头们兴高采烈地准备着放风筝的工具。从中体会到她们听说要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说:“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风劲过来时, 黛玉接过风筝来放, 感受放风筝的乐趣, 却丌舍得放走风筝。 李纨劝她说放风筝也是放晦气。 亍是紫鹃绞断风筝线, 也放走了晦气。
三个风筝绞在一起, 众人一齐收线, 结果风筝线断, 飘飘飖飖飞去, 热闹非凡, 十分有趣。
寓意
原来在古代,风筝代表了不好的东西,疾病、不好的运气等,放风筝也就是把这些不好的东西全都放走,代表了人们一种美好的祝愿。
文中各种风筝的寓意:
蝴蝶风筝: 美丽和爱情的象征
螃蟹风筝: 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蝙蝠风筝: 寓意遍福
七雁风筝: 寓意弃雁
凤凰风筝: 寓意高贵吉祥
品读课文
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
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初步交流宝玉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 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
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爱女性。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几次“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黛玉聪慧、多愁善感。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 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绢子垫着手”是怕线割伤了手,“将籰子一松”动作娴熟。“风力紧”之时放风筝是最困难的,这时候黛玉却动作娴熟,说明黛玉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与上文“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呼应。
情感主旨
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第七十回,略有改动。文章描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