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涿郡有一个商人乘船通过运河到江都做生意,不需要经过的是哪一段运河?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2.右图是隋朝时期的某一个皇帝,下列说法与他不相符的是
A.他在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
B.他在588年灭陈,统一南北
C.他在位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D.他多次游览江都,耗费大量民力财力
3.史料记载:隋炀帝时,造舟船数万艘,多次巡游江都。第一次巡游江都时,随行的船只数千艘,同行的后妃宫女、僧侣道士、官吏士兵共计20余万人,仅挽船的就有8万多人。这段材料充分印证了
A.隋朝人口众多
B.隋朝国力强盛
C.隋炀帝滥用民力,奢侈无度
D.大运河巩固了南北统治
4.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后,以后历朝相继沿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B.科举制使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人才拓宽了道路
C.科举制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D.科举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
5.在唐朝科举制中,进士科的难度最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也是读书人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唐朝诗人孟郊在50岁时才考中进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即赋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根据唐朝科举制度,孟郊要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主要考什么内容?
①诗赋 ②政论 ③儒家经典 ④四书五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6.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就是筒车,它的主要作用是
A.交通 B.灌溉 C.犁田 D.磨米
7.在唐朝时期,特别是在盛世时代,明臣辈出,各领风骚,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唐玄宗时代的名臣的是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姚崇 ④张九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8.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帝国之一。它的西边到什么地方?
A.大海 B.咸海
C.南海 D.库页岛
9.唐朝政府非常注重改进和加强民族关系,特别是在唐太宗时期更为突出,唐太宗就曾经因为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反映的是唐朝与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鲜卑 B.突厥 C.吐蕃 D.南绍
10.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在广州设置了市舶司。市舶司主要管理
A.对外贸易 B.民族关系
C.交通运输 D.市场秩序
11.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政策,当时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其中,从贞观年间开始的200多年内,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庞大,居各国之首的国家是
A.大食 B.天竺 C.日本 D.新罗
12.唐朝政府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在中外友好交往中,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有鉴真、玄裝等人。关于这两个人的共同点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矢志不移,六次东渡日本,传授大唐文化
C.不畏艰难险阻,西游天竺取经
D.为传播大唐文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右图是我国古代一个著名的建筑,下列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建于一千多年前
B.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
C.它由唐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修建
D.它是隋唐时期杰出的科学技术成就
14.唐朝时期政治大一统,经济高度繁荣,生活丰富多彩,加上国内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外来文化的大量传入,为唐代文化的高度发展,特别是诗歌的繁荣提供了重要条件,科举考试注重诗赋,直接促进了以诗会友、吟诗酬唱的风尚。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空前繁荣,流传下来的的诗歌有近
A.2万首 B.3万首
C.4万首 D.5万首
15.石窟艺术在我国古代闻名天下,缘于佛教,如果要去探访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应该去我国的哪一地方?
A.甘肃敦煌 B.河南洛阳
C. 山西大同 D.四川成都
得分 评卷员
二、解答题(第16小题10分,17小题11分,18小题共9分,共30分)
16.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肉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
材料二 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
诚如圣旨。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 “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贞观之年,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要表明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分)唐太宗得出这样结论的原因是什么?(1分)他因此进行了怎样的施政方针?(1分)
(2)材料二的“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他是谁?(1分)材料中的“舟”和“水”分别借代什么?(2分)
(3)材料三描述了唐太宗怎么做?(1分)反映了他怎样的胸怀?(1分)
(4)材料一、二、三和材料四有什么内在的联系?(1分)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1分)
17.隋朝时期,我国实现了国家统一,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创立,对后世影响深远,
也为后世打下了繁荣的基础。请回答:
(1)隋朝在哪一年建立?(1分)定都在哪里?(1分)
(2)隋朝在哪一年灭掉了陈朝,完成国家的统一(1分)?意义是什么?(1分)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是什么?请举出其中一个。(1分)
(3)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南北各到什么地方?(2分)运河的开凿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4)强盛一时的隋朝成为一个短命王朝,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1分)
18.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请回答:
(1)960年,谁通过了一场什么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北宋?(2分)
(2)宋元时期,契丹、党项、女真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3分)
(3)我国经济重心在什么时候由黄河转移到长江流域?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元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分别管理吐蕃和澎湖列岛、琉球(今台湾)?(2分)
17.(11分)
(1)581年(1分) 长安(1分)
(2)589年(1分)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1分) 隋朝同陈朝相比,无论是国力、疆土、吏治等都要好得多;陈朝腐败,偏安江南等等(1分。意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