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写作规划(第4单元)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单元写作规划(第4单元)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4-02 13: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单 元 写 作 规 划 四【知识解读】
诗歌(包括歌词)是人们内心深处灵魂的吟唱,是梦幻对现实的超越,它们总是能激发人们思维的火花,拨响人们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几年来,诗歌类材料备受高考作文命题者的青睐。准确领悟“诗家语”
王安石称诗歌的语言为“诗家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这些变形,包括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技巧点拨】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品语义
要读懂诗歌类材料,首先要学会品语义,把握“诗家语”的一些特殊性:诗歌常对语言进行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含蓄美。2.抓意象,抓关键
诗歌是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诗歌语言的含蓄美,也多体现在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中。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审题时,我们可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联想、体会,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和寓意。这一步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诗中有什么意象,二是这个意象有什么深层意义或象征意义,可采用相似联想进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诗中含有多个意象,要注意分清几个意象孰轻孰重,防止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如果诗歌内容庞杂繁复,我们应该找出并理解它的关键语句,把握关键信息,以便准确把握主旨。
3.析主旨
顺诗中关键语句之“藤”,摸命题者的意图之“瓜”,分析它们包含了怎样的是非、善恶、褒贬等观念,并据此来立意,确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针对较难理解、较复杂的诗歌材料而给出的审题步骤,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对于浅显简单的诗歌而言,往往一两步就可以到位。 沐阳光,润人生
一圈圈涟漪,漾开了人生的韵致。人生的漫长征途里,总有春日鸟啼,夏之蝉鸣,秋日雁归,冬之梅怒。而惟以一双明眸,一颗慧心,才能纳天地之精华,融万物之灵秀,正得失,鉴是非。承认人无完人——完善自我。 在阳光中,阴影无疑是显眼的,正如一滴墨色于一面洁白的墙壁的鲜明对比。也唯有如此,才辨得清黑白是非。与阳光下行走,会被窥见自身的不完善。尽管自身的缺点被照耀得清晰,但是让明丽之色挥去暗淡的光影,任一捧清泉映照内心的尘埃,于自己,是明朗和温暖的。所谓“见贤思齐”不过是看清了美好的品质并心向往之。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人性向善,正如喜欢寒冷中极欢腾的火光。承认不是所有的花朵都能结出硕果——正视失败所带来的磨难、难堪,有勇气继续走进阳光。纵使自己不是完美的,纵使自己依旧是丑小鸭般的卑微着,但谁阻碍得了对美好的追求呢?
于阳光下晒了一身的晦暗,于清潭波光中辨明自己的污浊,而后完善自己,并微笑着对待自己的阴翳,洗涤它,朗照它,使其清新明净。承认人生的缺陷与不完美——积极乐观。在阳光中,亦能使自己被看得清晰,阳光明媚,人性美好,阳光是生活的底色,仿若星子陪衬天空。自己的灼灼光芒,温暖着他人,只要内心纯洁美好,就如花开晕香般,所到之处,即如泉水浸岩,叮咚清脆,荡涤心间。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为的是看看太阳和蔚蓝的原野;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和连绵的群山。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为的是看太阳,而一旦天光熄灭,我也仍将歌唱。我要歌颂太阳,直到人生的最美时光!
固然有美中不足,固然达不到至善至美,但美好的品质不能被阴影遮掩,正如一个纯真的微笑足以拂去晦暗的心情,不畏惧光明,尽管它凸显我们晦暗的一面;不逃避高大,尽管它印证我们渺小的一面,青青河畔之草,于苍茫天空下谱写“绵绵思远道”的思情。这举止,近乎微茫,但情意,却已在浩渺天空下被播洒。
朵朵花儿绽放,颜色纷繁,于阳光下各具情态,那样鲜活的生命,谁会在乎它的花朵是否沾染过泥淖?丑小鸭灰色的过去,又如何掩盖得了白天鹅的瑰丽?
岁月积淀,品质凝结,日臻完善自我,沐阳光,采撷其温暖,糅合成内心的绵软的情感。心灵愈宽广,生活的土壤愈丰腴,而有些我们不能改变的,正如玉的斑点,便任其随时光流逝罢了。我只要在阳光中,懂得自己存在着,并以昂扬的情感喷薄着,便可以凝细流于百川,锻造出海纳百川的气度,铺张开波澜壮阔的人生。
点评: 本文读懂悟透了材料中的小诗,着眼于人生完美与缺陷并存,阳光与阴影同在,要人们勇于“沐阳光,润人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锻造海纳百川的气度,铺张波澜壮阔的人生。立意高远,兼正反对比,文笔优美,颇有感染力。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点拨】
这则材料是一首现代散文诗,读起来简单易懂,但其意象却颇具象征性。“脚印”并非仅仅指脚在地上踩踏出的痕迹,更是指人生历程。“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是用童年时代“捡拾野果”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指代整个的青少年时代,这句诗的意思是回顾青少年时代的人生历程;与此相对应,下一句“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意思是回顾中老年时代为生活为事业而忙忙碌碌的人生历程。“有朝一日”说的是将来,即等到总有一天我们老了的时候。整首诗的字面意思是:当我们老了的时候,总有一天会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如果认识到这一层,还只能算是看懂了一半,因为它留给我们思索的言外之意尚未发掘出来:我们应该把握今天,把握人生中的每一天,让生命实现价值,让人生充实而有意义,这样,我们才不会“老大徒伤悲”。
写这篇作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审题失误。有的同学没有理解“脚印”的象征意义,以留在沙滩或沙漠上的脚印为线索编一个故事;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有朝一日”,现在就开始回顾自己走过的坎坎坷坷,表达一种悔恨或遗憾;有的同学则没有注意“我们”,不写自己却写“母亲”或其他人。【实战练笔】
题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