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7 09:4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北 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又称亚撒哈拉地区,泛指撒哈拉大沙漠中部以南的非洲,它的居民仍以黑色人种占主要部分。
古代这部分地区曾先后形成加纳、博尔努、贝宁、马里、加奥、阿克苏姆等国,创造了独特的非洲文明。
古代非洲文明
非洲文明的传播者:班图人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它是班图尼格罗人的简称,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少部分信仰基督教。在逐渐南迁的过程中,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班图人的迁徙路线
班图人迁徙绵延千年之久,足迹踏遍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地区,传播了先进的文化技术,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组织的产生,对非洲古代史的演变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首先,班图民族迁徙推进了铁器文化的传播。其次,迁徙促进班图人从原始的氏族社会向国家社会过渡。再者,班图人的迁徙奠定了现今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

古代非洲
1、非洲文明的开端
(2)主要居民:
(1)地位:
(3)文明成果:
②畜牧业:
③冶铁业:
①农业:
驯养牛,引进绵羊和山羊等;
掌握了冶铁技术。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
④范围:
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班图人
材料:班图人的迁徙奠定了今撒哈拉以南非洲民族分布的基本割据。黑非洲民族的形成及分布,其渊源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班图人的迁徙。
——何芳川,宁骚《非洲通史·古代卷》

古代非洲
2、非洲王国的兴起
东非
材料1:中国、罗马、波斯、阿克苏姆、是3世纪时世界四大强国。 ——基督教作家马尼
◆阿克苏姆王国
材料2:现存的大量遗迹展现了阿克苏姆王国曾在公元1-8 世纪拥有的宏伟的城市建筑、繁荣的商业、独创的文字、宗教信仰及其发展变化,阿克苏姆因此享有埃塞俄比亚的“基石”“文明的摇篮”和“城市之母”的美誉。
——潘华琼《阿克苏姆 埃塞俄比亚的基石》
①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②鼎盛: 4世纪,地区奴隶制强国

古代非洲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①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②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③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伊斯兰教的传入。
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非洲东海岸,地理位置优越;
①位置:
②经济:
③宗教:
(2)条件:
(3)兴盛:
东非
(1)时间:
10-15世纪
材料:更高阶段的外来因素——阿拉伯穆斯林文明同更高阶段的当地因素——东非班图文明相结合,遂造成历史上著名的东非海岸城邦的产生、发展和繁荣。——何芳川《古代东非沿海的城邦》
印度波斯中国
非洲
瓷器、纺织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古代非洲
◆加纳、马里、桑海
西非
a.黄金丰富
b.控制商路和黄金交易。
c.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①经济状况:
②马里
a.经济:外贸兴盛;城市繁荣
b.文化: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c.政治:13世纪,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廷巴克图
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尔河中游北岸,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从公元14世纪中叶起,相继成为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重要都市,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那些能工巧匠更是在这里大显身手,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地之一。
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科兰尼克桑科雷伊斯兰大学,该大学属于历史上最早建造的几个大学之一,总共有20000个学生学习法律 、医学和文学等不同的科目。
延巴克图遗址

古代非洲
◆加纳、马里、桑海
西非
③桑海
b.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c.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重要力量。
d.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a.兴衰:攻灭马里,确立在西非霸主,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衰落。
材料:在古城附近及今津巴布韦
东部山区的英汤加,都发现古代的梯
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大津巴布韦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这类牲畜骨头在其他遗址中也有发现;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
——摘编自艾周昌主编《非洲黑人文明》

古代非洲
◆津巴布韦
南非
思考: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大津巴布韦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
有成熟的灌溉系统;农业生产发展;畜牧业比较发达;商品贸易特别是对外贸易比较活跃;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现象。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大津巴布韦遗迹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
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
东非
西非
南非
阿克苏姆
摩加迪沙等
加纳、
马里
桑海
津巴布韦
公元前后兴起
8世纪鼎盛
10—15世纪
8—16世纪
11世纪末建立
14—15世纪鼎盛
信仰伊斯兰教;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信仰伊斯兰教;城市和文化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巨石建筑群
【课堂小结】
一 古代非洲文明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古代非洲
探究
材料1: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 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
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大约
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肯尼亚出土的中国瓷器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9世纪,表明早在晚唐时期,中国商品就已经抵达这一地区;发掘出的永乐官窑瓷器,基本确定了郑和到访非洲的事实;肯尼亚马林迪古王国的创建年代为9—10世纪,比英国学者之前认定的14世纪向前推进了四五个世纪。——秦大树《北京大学肯尼亚考古行动——出土中国瓷器调研篇》
▲中国瓷器
发现于肯尼亚曼布鲁伊村的一处伊斯兰墓园,这些瓷器被镶嵌在墓柱之上。(图片引自丁雨:《中国瓷器与东非柱墓》)
结合材料和所学,以“中非交往”为题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中非之间的和平交往历史悠久
在西方殖民者到达非洲之前,中国同非洲就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唐朝人杜环留下了中国人到达非洲的明确记载,郑和下西洋把中非交往推向高潮。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运往非洲,这些物品加强了中非人民的友谊,并直接把中国文化远播到非洲的土地上。郑和的船队也载着非洲的物产归来,同时把非洲的文化带回中华国土。随同带来的有麒麟和花福鹿,即非洲的长颈鹿和斑马,这是中国罕见的动物。
近代中非同样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压迫,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在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中非友谊更加牢固。
美洲文明的缔造者——印第安人
灿烂的农业成就:
培植出玉米、马铃薯、烟叶、番茄、南瓜、草莓、菠萝和花生。
二、古代美洲文明
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玛雅
阿兹特克
印加
时间: 14-16世纪
区域范围:今墨西哥地区
时间:前10世纪-15世纪中叶衰落。
区域范围: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时间: 13—16世纪.
区域范围:秘鲁的库斯科地区
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旧大陆的古代文化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埃及的尼罗河等,美洲却发源于盆地。……他们是在没有大牲畜、没有使用车轮、不知道铁器, 而且处在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绝的鼓励的条件下发展起具有独特风格的 文化……今天人类生活的许多必需品,如马铃薯、玉米、可可等几十种经济作物等都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培植的。 ——摘编自林被旬、董经胜《拉丁美洲史》、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1、古代美洲印第安人
2、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
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
1、美洲土著主要为印第安人
3、美洲文明代表: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1、玛雅文明
材料1:黄色和白色的玉米造成了人的肉体;人的胞膊两腿用玉米团做成,唯有玉米进入了我们祖先的肌体。 ——中美洲印第安民族史诗《波尔 乌》
材料2:玛雅人在高台上建造方形或长方形底座的平顶金字塔……许多金字塔是国王墓,有些金字塔既有国王墓又有神庙。神庙建在金字塔最高一级平顶上。神庙是神圣的地方,仅对国王和祭司开放。—— 【美】鲁巴尔卡巴《玛雅诸帝国》
自主学习
古代美洲文明

1、玛雅文明
①农业和手工业
②政治统治:
③城市和建筑:
④特色文化:
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
建立和众多的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为平民
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发明独特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20进制,
“零”的概念
(1)时间:
约公元前1500年形成 15世纪中期衰落
(2)成就:
材料:阿兹特克人的势
力建立在持久备战的基础上。
所有男人 都要携带武器;国家军火库始终备有武器,供需要
时使用。 凭借有效的军事机器,阿兹特克人从其臣民那里
榨取到数量 惊人的贡物。……但在整个帝国范围并没有建
立起统一的行 政管理制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
由他们自己管 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
——林被画 董经胜《拉丁美洲史》
古代美洲文明

2、阿兹特克文明
特诺奇提特兰
鹰战士、虎战士、祭司
浮动园地
自主学习
阿兹特克文明
太阳金字塔
浮动园地
吐出长舌的蛇形唇饰
“浮动园地”即在用芦苇编成的芦筏上堆积泥土,浮在水面,然后在这新造的土地上种植作物和果树,利用树根来巩固这些人造浮动园圃。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代美洲文明

2、阿兹特克文明
①政治统治
②农业:
③城市建设: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农业是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湖中岛上,水渠和道路纵横。
(1)时间:
(2)成就:
14世纪兴起 16世纪进入暴盛时期
古代美洲文明

3、印加文明
材料:帝国的统治方法包括:土地、矿藏和牲 畜归国家所有;废默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 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 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信仰国教, 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商。 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 世界上最成功的的极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印加皇帝的权力 远大于其他美洲文明首领
古代美洲文明

3、印加文明
(1)兴起与发展:
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
②13世纪,逐渐崛起。
③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
(2)政治统治
①它的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②四大政区,贵族充任长官,按人口多少设置官员。
③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
④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
⑤政府还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以防止他们反抗。
(3)特点:
高度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补充:文化上,印加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一套书写文字的系统;利用绳结记录法来代替文字,这就是所谓的“奇普”。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主要是由花岗岩建成。经专家们测量,这成千上万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来自于600米以下的山谷里,那些巨大的石块很明显留有像人们切奶酪一样切割的痕迹。石块之间没有灰浆,没有水泥,更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但却拼得天衣无缝、牢固无比。还有城中的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印加文明
区域 文明 时间 成就
中美 玛雅文明 5-16世纪 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国家;城市建筑精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精美的陶器; 独特的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零”
阿兹特克文明 14-16世纪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经济基础是 农业“浮动园地”;特诺奇蒂特兰城
南美 印加文明 12-16世纪 国王集权、划区设官、土地国有、详细人口调查;完善的道路系统
特点 印第安人在没有受到任何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立发明业,在手工业和贸易发展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1: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2: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3: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代美洲文明

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美洲文明走向衰亡的原因及启示。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疾病、瘟疫等灾害
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启示: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合作探究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这一地理环境还有助于说明,欧洲人侵入非洲较其侵入美洲,在时间选择上何以存在着反常的差别……在美洲被开发、被殖民化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非洲仍是一块“黑暗的大陆”。到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非洲还只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几个不重要的地区为人们所知晓。甚至到1900年时,大约还有四分之一大陆未被开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作者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历史的影响,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试说明理由。
史料阐述了地理环境对非洲的影响,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影响着非洲历史,尼罗河、沿海海岸影响着非洲历史,欧洲人的入侵影响着非洲历史,是有道理的。
参考答案:
同意作者的看法。
理由:撒哈拉沙漠是一个大屏障,但历史上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的人相互影响更加明显,并且西非和北非之间也有频繁的贸易活动。尼罗河上游巨大的沼泽地,平直的海岸线。也是非洲难以接近,相比较美洲大陆被知晓被开发要晚得多。
课堂小结
古代非洲文明
东非:
西非:加纳、马里、桑海
南非:大津巴布韦
公元前后——阿克苏姆王国
桑给巴尔、
蒙巴萨、
摩加迪沙
班图人
印加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第安人
10-15世纪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