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卡2页。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他试题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题框内,不得超越题框区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内环境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稳态是指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C.细胞直接与血浆、组织液、淋巴进行物质交换
D.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
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在内环境中产生的,所以在内环境中可以找到
B.人体在剧烈运动后产生乳酸,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C.健康人体内环境能保持稳态,故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体一定健康
D.肺部毛细血管血浆蛋白外渗可以造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肺部积水
3.下列能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C.淋巴因子和神经递质的合成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在“望梅止渴”这种非条件反射中,唾液腺属于效应器
C.刚进入寒冷环境时发生的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一种条件反射
D.某人抽血时看见针,因害怕被针刺而缩手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起作用
B.乙烯在果实的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C.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的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
D.脱落酸具有催化作用,从而促进器官脱落
6.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属于第一营养级
B.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越多
C.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既是第三营养级,又是次级消费者
D.一只狼捕获了一只兔,该狼就获得了这只兔能量的10%-20%
7.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
A.种群处于稳定期 B.蜜蜂种群中雄少雌多
C.种群出生率超过死亡率 D.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
8.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物种组成 B.集群分布 C.空间结构 D.种间关系
9.一块弃耕农田经过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杂草地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B.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干扰可改变该群落演替的方向
C.在该杂草地中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
10.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采用逐个计数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制片前不轻轻震荡试管一定会导致实验数据偏小
C.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但需做重复实验
D.该实验中培养液的体积、温度、时间都是无关变量
11.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核心体温迅速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热射病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B.热射病患者因温度过高,酶活性升高导致代谢紊乱
C.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有助于缓解热射病患者症状
D.高温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大脑皮层兴奋
12.研究小组为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影响,先完成了一项预实验,将龙牙楤插条浸入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2,4-D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结果不能体现2,4-D对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B.对照组生根数较少是因为该组浸泡液中2,4-D 溶液低
C.不同浓度2,4-D处理插条生根数目可能相同
D.该实验中处理插条应在遮光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13.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是自养生物
B.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组成成分
C.结核杆菌是细菌,但属于消费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仍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据《广志》)
D.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15.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可以参与并调节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胰液素
C.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能合成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脱落
D.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16.胰岛B细胞内K 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与神经细胞一样,都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下图是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对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过程。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图中CO 和H O生成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B.细胞外葡萄糖浓度升高会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C.细胞内ATP增多会使胰岛B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D.Ca2+大量内流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1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每次在铃声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见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B.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18.下图表示人体的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
B.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b、c、d
C.d可在细胞内、外起作用,甚至可以在体外起作用
D.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快速产生d
19.利用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样细胞在胰腺组织中也可转化为骨髓干细胞
B.骨髓干细胞和胰岛样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相同
C.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
D.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20.生物体内具有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被称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信息分子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中都起作用
B.生物体内所有的信息分子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C.神经递质只能与神经元表面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
D.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信息分子
21.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利用葡萄糖
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C.胰岛素与脂肪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
D.肝脏的细胞膜上有肾上腺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22.下列说法中属于种群特征的有
①邛海中不同水深分布有不同的鱼类 ②某西部偏远地区男女比例达到1.5:1
③高速公路边坡上狗尾草散乱分布 ④2022年某城市出生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8.02‰
⑤某人工林中所有的动植物植物有30余种
⑥深圳每年春节期间返乡的外来务工人员高达600万,占外来人员总数的3/4
A.①②④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23.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猫头鹰、食草鸟、蜘蛛、蟾蜍
B.该食物网中有食虫鸟和蜘蛛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若让猫头鹰增重G,至少要消耗草25G
D.该食物网中猫头鹰占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24.分析能量流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辐射到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产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顶级消费者储存的能量包括:被分解者利用和未被利用两部分
D.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
25.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一共有3条食物链,丁是三级消费者
B.④增多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C.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甲乙的种间关系
D.无机环境中的CO 只能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26.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是
A.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B.人工控制农作物光周期,使农作物早熟、高产
C.施用过量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D.农场中生物间的化学信息传递沿食物链进行传递
27.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与a呈正相关,与b呈负相关
C.北极苔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强
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2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
B.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不是独立进行的
D.参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29.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能量传递效率在植物与动物之间为10%,动物与动物之间为20%,那么人每增加1Kg体重,约消耗植物( )Kg
A.800 B.280 C.80 D.28
30.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表示促进或增加,“-”表示抑制或减少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⑤,进而影响种群数量
C.“二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调整⑥
D.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②会下降
31.2019-2020年的澳洲山火对人类和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火地区上的所有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过火地区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物种被替代主要是植物之间竞争的结果
C.过火后的森林和过量砍伐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D.火灾过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32.分布在热带稀树灌丛或稀树草丛中的梅花雀,雌雄个体在灌丛中活动的空间不一样,雌性个体偏好上层活动,雄性个体偏好下层活动。对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与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B.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不利于它们繁殖后代
C.雌雄雀活动空间的差异可能是对光照需求不同引起的
D.热带地区四季温度较高,梅花雀所在的群落没有时间结构
33.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视,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D.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34.为调查树林中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60只鸟,其中黄鹂12只,做标记后均放回树林,第二年捕获了60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6只,没有标记的黄鹂8只。则此地区黄鹂的种群个体大约为
A.16只 B.28只 C.36只 D.48只
3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J”型增长曲线中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均恒定不变
B.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C.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D.种群数量的变化就是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3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B.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C.邛海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斗争
37.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改造地球,人口可以不断增长
B.人口剧增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
C.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所以我国人口的K值为15亿
D.如果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人口密度一定不变
38.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调查农田中有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
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
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
39.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
B.生物的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植物由于花期不同使得种间杂交不能完成的现象属于生殖隔离
4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
B.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反对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2分)新冠肺炎是由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时,症状之一是肺部呈现毛玻璃样浑浊,严重者出现“白肺”。专家建议,民众外出时要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不要揉眼睛、扣鼻子、摸嘴巴,注意适量运动,保持平稳情绪,不要恐慌。回答下列问题:
(1)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都有可能感染2019-nCoV,原因是上述行为可能使2019-nCoV更容易突破人体免疫系统的第______道防线进入体液。
(2)2019-nCoV突破机体的前两道防线后,第三道防线的“部队”会通过特殊的方式保证针对该种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其中体液免疫主要依靠两个信号来实现,这两个信号的来源是______、______,而细胞免疫则依靠______来实现。
(3)“白肺”出现的原因是病毒通过呼吸道侵入肺部细胞,______对这些被感染的细胞进行攻击,使其裂解死亡,造成肺部纤维化。专家建议给这些重症患者注射糖皮质激素以降低其免疫力,以缓解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破坏。
(4)目前接种2019-nCoV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方法,疫苗在免疫反应中相当于______,其作用是进入体内诱导产生______,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42.(8分)下图中,图甲表示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研究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和赤霉素均是植物体内产生,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______作用的微量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由图甲可知,a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合成具有______作用,b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作用。
(3)据图乙可知,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实验结果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具有______作用。
43.(9分)回答下列与酵母菌培养有关的问题。
(1)将一定量的酵母菌菌种接种到装有10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培养瓶中进行培养,每天定时采用______的方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后发现,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种群的数量每天都增加n倍,则t天后种群数量可以用数学模型Nt=______表示。
(2)若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培养瓶中该酵母菌的总数达到a,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整体呈现为______形。在这一段时间内,由于______(填“生物因素”)加剧,种群数量增加的阻力会越来越大。
(3)若在10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
44.(11分)下图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示意图,A、B、C、D代表生物群落,箭头代表循环过程,请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图中缺少的箭头。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输入生物圈的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X是指______,其被A吸收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4)B、C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X含量过多造成温室效应,请列举两条“低碳”、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至少答2点,一点1分)。
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ADBDA 6-10:CDBBD 11-15:CCCBC 16-20:CCACA
21-25:DCACC 26-30:DCCCD 31-35:BABBB 36-40:CB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一(1分)
(2)病原体与B细胞的直接接触 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效应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3)效应T细胞(1分)
(4)抗原 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2.(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调节 有机物
(2)促进 抑制
(3)生长素(赤霉素)的浓度、生长素(赤霉素)的体积,温度等(2分)(答对1点给1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协同(2分)
43.(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抽样检测(2分) N (1+n)t(2分)
(2)S 种内斗争
(3)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2分)
44.(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见图
(2)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
(3)CO (1分) 不需要
(4)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重要作用。
(5)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其他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