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诫子书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2.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前准备
1.搜集查阅有关诸葛亮生平的资料。
2.大声朗读课文,最好熟读成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远志向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他就是诸葛亮(生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辈的谆谆教诲。
二、整体感知
(一)解题。
1.《诫子书》 即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2.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汉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合作探究
(一)书读百遍。
1.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的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在自己读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问题也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3.找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学生认真听,做出点评。屏幕出示一些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一些句子的朗读节奏。
4.学生齐读全文。
说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课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之一。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并有效地利用,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
5.学生熟读成诵。
(二)说文解字。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语言串释课文,不必逐字逐句地翻译,能译出大意即可。遇到困难时可与同学交流探讨,然后教师请同学来说,注意指出错误或强调重点难点句的翻译。教师要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法,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和原文的风格特点。
学生试译—质疑问难—教师点拨—通译明意。
四、拓展延伸
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除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还有《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毛泽东家书》等,都体现了家风的魅力,希望同学们课下找到有关书籍读一读。
五、达标检测
1.请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
(2)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3)年与时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3.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六、课堂小结
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之一。熟读,才能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从而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和文言句式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接受古代哲人睿智思想的熏陶。
七、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