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统编教材中文言文系列的第二篇,是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这篇课文是统编版教材三下第3单元的第1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方面: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习作方面:把图画中的内容写清楚。
《守株待兔》节选自《韩非子·五蠹》,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寓言故事:宋国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手里的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结果他再也没有得到野兔,田地也荒芜了,被宋国人笑话。
课文篇幅短小,仅39个字,但情节完整,寓意深刻,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劳动,抱着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学生对于这个寓言故事比较熟悉,课文还配有插图,画面直观地呈现了农夫“释其耒而守株”的场景。课文一旁还配有注释。借助注释,图文对照,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故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文言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步积累文言文的语感,课文大意不求精确理解,课文朗读时读出正确停顿即可。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接触过文言文《司马光》,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知晓了一些学习的方法。教学时,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领会寓意。自读自悟是本课教学所体现的主要特点,运用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字源等方法,认识“耒、耕、宋、冀”4个生字,会写“耕”字。
2.多种形式朗读,聚焦“因释其耒而守株”,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3.创设情境,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了解寓言内容,感悟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出节奏,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了解寓言内容,感悟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道具耒,树桩。
导入:谜语导入,走进文言文。
孩子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吧。
1.猜谜:有一好跃之物,白毛红目,短尾长耳。
学生读,说答案。追问:结合谜语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关键词:好跃、白毛红目、短尾长耳。简洁,这就是文言文。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司马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2.出示课题。学生和老师一起书空。
守、株、待都是要学写的字,写时提醒要注意的点。
3.齐读课题。
活动一: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自由试读课文。
2.听读评读。
谁来挑战读一读。说说你觉得难读的或者容易读错的字。
(1)重点指导读音并区别:“冀”与“翼”,多音字“为”。
哪些字比较难读?《燕子》中我们认识了“翼”,还记得读什么?这两个字怎么区分?“为”是多音字。(让孩子说)
(2)句子停顿重点:因释其耒而守株。
有没有最困难的句子?学生各种读,但是不否定,可以让他们自己辩一辩。出示这个句子的意思,让孩子明白怎样停顿。再次指导读好这一句。“耒”字教学。孩子自己说,借助注释来理解,借助课文插图,可以让他们在图上指一指。出示“耒”的字形演变,老师说。
学习“耕”。
耕的字源,让学生猜猜这个是什么字。学生说猜的依据。耕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耕地、耕田、耕者……)耕者是什么意思呢?农夫或者耕田的人。者,就是……的人。有学问的人,我们可以叫他——学者。看书读报阅读的人,我们可以叫他——读者。有智慧的人,我们可以叫他——智者。
指导读好全文。个别读,加停顿号读,去标点读。
还可以这样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 )折颈而死。( )因释其来而守株,(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
师生合作读。
活动二:同桌活动,深入领会。
故事不仅可以读,还可以演呢。三月是我们学校的阅读节,王老师想把这个故事变成剧本表演出来。剧本一共有四个场景。第一场是耕者,其他三场谁能帮帮老师想一想。同桌互相讨论。
1.剧情细分。(预设板书:耕者、兔死、待兔、人笑)
活动要求:用简短的词语细分剧情。请生说,并让生上台板书。
2.第一场《耕者》:辨读拟画本。(见下图)
第一场 耕者
时间:
地点:
人物:
道具:
剧情概要:
第一场我们得知道这些信息,你能说一说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反馈)你能结合这些信息来说一说我们第一场的内容吗?请你演一演。
3.第二场(兔死):“走”字纷议演。
学生观察他怎么演的,说一说演得怎么样,再演一演。
先说剧情,再演。谁来演一演?(角色:兔子)预设:快速奔跑,一头撞到树桩。(问:他这么演像吗?说理由。解决:走的意思是跑。)预设:一边跑,一边回头看。(问:你为什么回头看呀?——有猎人或者老虎狮子……很危险,所以要快点跑。)慌不择路
在我们的古诗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儿童急走追黄蝶,走马观花、飞禽走兽
4.第三场《待兔》:思想微探秘。
想象说话。
兔子死了,耕者白捡了一只大肥兔子,从此以后呀,这个耕者——放课文插图守株待兔。你瞧他的嘴角上扬,想到什么啊,笑得这么开心呀?(采访说)
第二天,所有人都去田里努力劳动了,只有他还是守在树桩旁……农夫,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呀?
第三天,刮起了大风,农夫依旧守着树桩……农夫,你为什么还不走呀?
第31天,田里都长满了杂草……农夫,你怎么还在这里呀?
5.第四场《人笑》:“笑”声分境演。
耕者在笑,宋国人也在笑,他们分别笑些什么呢 会说些什么?
小组讨论,组内自己演一演。选一组演一演。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学生说时辨别是批评,是劝告,是嘲笑……问:这事一传十,十传百,你还想对他说什么?(选不一样的,再来两个孩子。)
农夫,听了大家的劝告,嘲笑和批评,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啊?你有什么相对自己说,想告诉后人的呢?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啊?(预设:不要存侥幸心理,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事件。 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未来。)
那宋人听说了这件事是怎样评价这个耕者的呢?
出示:议耕者
甲:吾闻有一耕者甚奇。
乙:愿闻其详。
甲:一日,一兔触株而死;其逐日守株,冀复得兔。
丙:痴也。
1.理解:老师读,学生说意思。一个“痴”字包含了千言万语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则寓言故事。
后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一字诗》,请一起来读一读吧。
一字诗
一田一耒一耕者,
一株一触一兔折。
一得一释一守株,
一人一事笑一国。
总结:一人一事笑一国,笑千古啊。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生活的道理。希望我们不要像这位农夫一样心存侥幸,想着不劳而获,把偶然当必然事件,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哦!
板书:
守株待兔
耕者 兔死 守株 人笑
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