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然界的电现象(课件+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4.1自然界的电现象(课件+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04-02 10:51:01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电就在我们的周围
思考、讨论:
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在干燥的季节, 在脱衣服的时候,有时能够听到“噼哩啪啦”的轻微响声;有时,衣服上还迸发出小火花,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这是静电现象
一、静电现象
摩擦过的物体会带上静电,这种现象称为静电现象。
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或排斥轻小物体。
聚集于物体上的电荷,叫静电。
试一试:
梳子、塑料壳的圆珠笔等学习用品在发头上摩擦几下了能产生静电。带静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物体因摩擦而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一)摩擦起电
物体带上静电,实际是物体的一种起电现象。
为什么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后会使它们带电呢
这与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有关。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
不同物质原子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不同,当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对核外电子束缚相对较弱的物质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而获得电子的另一种物质就带负电。
A、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出电荷,只是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过程中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总是等量、异种。电荷的总量没有发生改变,电荷始终是守恒的。
B、摩擦起电的实质
1、用锯条去断一块泡沫塑料块。
现象:
锯条上沾有许多泡沫颗粒
2、用绸布摩擦塑料细丝。
现象:
细丝一根根飞散开来
观察与比较:
同样是摩擦起电,为什么现象不同?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两种电荷
实验中:
锯条摩擦塑料泡沫块时,这两种不同物体带上了异种电荷,使泡沫与锯条相互吸引而贴在一起;
塑料细丝与绸布摩擦后,细丝与绸布带的是异种电荷,但每根塑料细丝受到摩擦后带的电荷是同种的,它们相互排斥而使细丝飞散开来。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除了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外,还能采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呢?
想一想
她的头发为什么会向上扬起?
金属球上的电荷
接触
头发带同种电荷
转移
(二)接触起电
我们已经知道:摩擦和接触两种方法都能使物体带上电荷。当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发生作用。
观察:
连续摇动韦氏起电机的手柄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韦氏起电机
当连续摇动起电机的手柄时,两带电球之间出现发光又发声现象。
火花放电就是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光和发声。
现象:
这种现象叫做火花放电。
一)火花放电
火花放电是自然界中很常见的一种放电现象。
闪电就属于大气中的一种火花放电现象。
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活动
把韦氏起电机的一个带电球与绝缘的、一侧有尖端的导体相连接,靠近尖端放一点燃的蜡烛,观察烛焰呈什么形状?
形状像被风吹过时一样
尖端放电,指由于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在其尖端特别集中,电荷从尖端处逐渐释放与空气中的异种电荷发生电中和的现象。
特点:缓慢。
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
二)尖端放电
1
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剧烈的电中和现象。(发光、发声现象)
2
比较缓慢的局部电中和现象。
(尖端处电荷集中)
火花放电
尖端放电
放电现象的实质:
大气中两种电荷的中和现象
闪 电
强对流天气、空气垂直运动剧烈
由于云层之间的摩擦
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产生闪电
为了避免闪电对房舍的破坏,人们常用利用什么装置?
避雷针的工作原理:尖端放电。
避雷针是针状金属物,装在房屋建筑物的顶端,并通过粗导线与大地相连,当带电云层接近时,大地中的异钟电荷被吸引到尖端,并由尖端释放到空气中,与云层中的电荷中和,达到避雷的目的。
避 雷 针
1、 物体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接触起电是指采用与带电体—— 的方法使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了
电荷
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
接触
同种
2.自然界中存在 种电荷,即——————和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异种电荷互相 。
3.自然界中存在的放电现象有——————和 。闪电是 放电,避雷针的工作原理是 放电。
两种
正电荷
负电荷
排斥
吸引
火花放电
尖端放电
火花
尖端
4.有甲、乙、丙三个彼此绝缘的带电小球。当甲、乙两球靠近时表现为相互吸引,当甲、丙两球靠近时表现为相互排斥。若乙球带正电荷,试分析甲、丙三球的带电情况。



5.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
A
6.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 )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没有电子
C.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
电荷总数相等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
荷数相等
C
7.在干燥的天气里,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越梳头发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
A.头发丧失了水分后变得蓬松
B.由于摩擦起电,头发带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由于太阳照射和摩擦产生的热时头发膨胀
D.由于梳子的机械分离使各根头发彼此分开
B
思考
你在加油站看到过运输汽油的槽罐车吗?留意观察当它输油时,它的车架底部有一条铁质导杆与地面相接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运送汽油的油罐车在运送汽油的过程中,因为油的不断流动,与大地绝缘的油筒内壁发生长时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积聚,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火花放电容易酿成火灾.在车架底部安装一根与地面接触的铁链,这些积聚的电荷能通过铁链导入大地.
一、静电现象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3、接触起电
正 电荷
负电荷
起电类型 起电方式 带电原因 所带电荷


点 摩擦起电 相互摩擦 电子得失 异种电荷
接触起电 接触带电体 电荷转移 同种电荷
相同点 都能使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上电
4、两种起电方式比较:
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1、火花放电(剧烈)
2、尖端放电(缓慢)
电 中 和
自然界的电现象
电的世界
接触起电
电荷守恒
摩擦起电
火花放电
尖端放电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
但是,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
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带电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富兰克林与闪电
知识拓展
静电危害多
第一种危害来源于带电体的互相作用。
在飞机机体与空气、水气、灰尘等微粒摩擦时会使飞机带电,如果不采取措施,将会严重干扰飞机无线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飞机变成聋子和瞎子;
在印刷厂里,纸页之间的静电会使纸页粘合在一起,难以分开,给印刷带来麻烦;
在制药厂里,由于静电吸引尘埃,会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的纯度;
在放电视时荧屏表面的静电容易吸附灰尘和油污,形成一层尘埃的薄膜,使图像的清晰程度和亮度降低;
就在混纺衣服上常见而又不易拍掉的灰尘,也是静电捣的鬼。
第二大危害,是有可能因静电火花点燃某些易燃物体而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
静电好处也不少
静电现象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同时静电也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大方便。
一、农业上利用静电喷药和静电育种   
应用高压静电使雾滴充电,带电的雾滴在静电场作用下,快速、均匀飞向并吸附在作物上,减少了雾滴漂移,提高了农药在作物茎叶正反面、隐蔽部位的沉积率,增加了药物与病虫害接触的机会,减少了药液损失,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而静电场具有生物效应,能够引起生物遗传因子的明显变化,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二、纺织、印染工业利用静电纺纱   静电纺纱是利用静电感应原理,使纤维带电,从而定向、凝聚、排列、伸直,并由加捻机构加捻成纱的一种纺纱方法。
三、生活上还有静电复印机、静电除尘机等利用静电为人们服务。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静电除尘
静电复印机
知识拓展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4.1 自然界的电现象
导学案
一、要点梳理
一)静电现象
1、带电体的性质:具有吸引_______的性质。
2、带电粒子的电性:质子带___电,电子带____电。
3、摩擦起电:用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____的过程。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____到另一个物体上。物体____电子带上了正电,另一物体_____电子带上了____量的负电。
5、静电:_____于物体上的电荷。
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电荷相互_____,_____电荷相互______。
7、接触起电:与带电体接触使原来————的物体带上————电荷。
二)大气中的放电现象
1、放电:带电体失去——————的现象。
2、火花放电:————量的正负电荷发生————的电中和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和发——。
3、尖端放电:由于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分布——————,在其————特别集中,电荷从尖端处逐渐释放与空气中的————电荷发生电中和的现象。21教育网
4、闪电属于————现象,避雷针则是————的一种应用。
二、温馨提示
1、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是因为物体内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电性相互抵消的结果。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3、摩擦起电时,两个物体带上异种电荷,接触起电时,两物体所带电荷同性。
4、火花放电和尖端放电都是电中和现象,但剧烈程度不同。
5、静电有弊也有利。
6、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可能:
a.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
b.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7、两个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
a.都带正电;
b.都带负电。
三、解题指导
[例1] 如图所示,有a、b、c、d四个小球带等量的电荷,已知a球带正电,则b带————电,c带————电,d带——————电。21cnjy.com
[解析] 物体相互排斥时,物体带同种电荷。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相互吸引时,物体带异种电荷,或带电的物体吸引不带电的物体。因为a、b、c、d四个带等量电荷的小球,已知a球带正电;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b球相互排斥,b和c相互排斥,c和d相互排斥,则b、c、d球都带正电。21·cn·jy·com
[答案] 正 正 正。
[例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解析] 根据摩擦起电现象分析,两种不同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A、用毛皮摩擦过得橡胶棒带电,所以能吸引轻小的物体,不符合题意;B、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的劈叭声,不符合题意;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带有电能吸引轻小物体,不符合题意;D、在磁铁上摩擦过的钢针被磁化后,具有磁性能把铁屑吸引起来,符合题意.www.21-cn-jy.com
[答案] D
四、同步训练
1、在自然界中,我们的身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如雨后彩虹是________现象,,闪电是————-现象,冬天北方下雪是——————现象。(填“力”、“热”、“电”或“光”)
2、将两个带异种的靠近,产生的现象是两个相互———— ;如果两个带电相互排斥,则它们一定带——————种。2·1·c·n·j·y
3、摩擦起电说明(  )
A.原子由带电的部分组成
B.原子体积很小
C.分于是由原于组成的
D.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
4、两个轻小带电物体相互排斥,则( )
A.两个物体必定带同种电荷
B.两个物体必定带异种电荷
C.有一个物体带正电
D.有一个物体带负电
5、下列现象不属于的是(  )
A.用干净的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能竖起且一根一根分开
B.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衣时,会在毛刷上吸出许多细微脏物
D.一阵风吹过后,墙角堆了一些灰尘
6、如图所示,两个带电球,大球的电量大于小球的电量,
可以肯定( )
A.两球都带正电
B.两球都带负电
C.大球受到的静电力大于小球受到的静电力
D.两球受到的静电力大小相等
7、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具有____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 甲、乙两个性质不同的物体,相互摩 ( http: / / www.21cnjy.com )擦之后,甲带上了正电荷,乙带上了负电荷,由此可知这两种物体中,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甲比乙强 B、乙比甲强 C、一样强 D、不同确定
9、如图是用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小的,被吸引发生弯曲的现象,这是因
为气球带了——————;用手捏气球时气球会变瘪.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10、与塑料尺摩擦,由于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
结果是(  )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11、与橡胶棒摩擦后,带正电,这是因为(  )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D.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12、物体中的电子因受原子核的束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弱,跑到另一个物体上去,使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其中的负电荷多于正电荷,因而显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其中的正电荷多于负电荷,因而显出带正电,由此物体所带的电称为“静电”,当其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现象,静电往往会带来一些不便或危害.下列做法不利于消除静电的是(  )
A.在机器设备上增加接地线
B.在地毯中夹杂0.05mm-0.07mm的不锈钢导电纤维
C.使用空气干燥机降低空气湿度
D.在干燥的季节尽量穿纯棉衣服
第6题
第9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