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6 08:2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汽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2.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3. 2017年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 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4.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5.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C. “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
D. “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6.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实践“人民来制定宪法”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 “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 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C.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8. “到1957年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的八年是一个大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下列成就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A.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C. 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 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指的是(  )
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一年的展望。如表中的社论关键词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1954年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工业
1955年 合作 农村 计划 改造
1956年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五年计划
A. 实现国家独立 B. 进行三大改造 C. 文化繁荣发展 D. 对外政策转变
11. 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不少成功和曲折,下列历史史实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三大改造 ②改革开放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
12. 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些富裕户曾经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这里的“社“指的是(  )
A. 供销社 B. 合作社 C. 人民公社 D. 出版社
13. 如图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
A. 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 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实行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14.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5.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6.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 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18. “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 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 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 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9. 在建设的那些日子里,他身患重病也顾不上去医院;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了腿,他拄着双拐继续指挥;他用自己的身体做搅拌机,并成功制服了油田井喷。房东心疼地说:“你可真是个铁人啊!”文中的“他”是(  )
A. 焦裕禄 B. 雷锋 C. 王进喜 D. 黄继光
20. “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以前,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A. “一五”计划期间 B.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涵。
材料二 看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2)美国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史实是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材料一是什么文件的内容?这个文件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东北有个大庆市,她的别名叫石油王;东北有个英雄城,她的别名叫“鞍钢”;东北有个汽车厂,她的别名叫“解放”;东北有个新大连,她的别名叫时代窗…… ——改编于互联网上的两段歌谣
(4)从材料四中找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
材料五 到1956年底,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了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5)根据材料五概括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具体措施。
22. 三大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半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材料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但是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了多次斗争。
——改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材料三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为了“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 阅读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怎样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 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于什么时候完成?你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 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后,中国进入了什么社会阶段?
(2) 中共八大是在哪一年召开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3)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我国工农业生产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4) 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想?
24. 回首几十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一分析,改变当时经济状况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材料二 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年份 项目 粮 棉 钢 煤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6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7%
(2)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3)图1的报道是否真实,请说明理由。图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25.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探索】
【工业化的起步】
材料一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35.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状况?针对材料一的状况,材料二中,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取得成就是什么?
【公有制的确立】
材料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改造中,我国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探索中的成就与失误】
材料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后,面对充满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中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部编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探索时期中共的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大失误分别是什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事件: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5)农业、手工业实现合作化或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
22.【答案】【小题1】农业;农业合作化。
【小题2】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本身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赎买政策。
【小题3】时间:1956年。
评价:(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3.【答案】【小题1】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题2】1956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小题3】失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
【小题4】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实事求是;要从国情出发等。
24.【答案】(1)经济状况: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我国编制并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
(3)不真实。因为当时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浮夸风盛行。图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4)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不能盲目调整生产关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5.【答案】(1)状况: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两组数据都反映出工业基础差)。措施:实行“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2)方式:农业生产合作化、手工业生产合作化、公私合营。作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3)关系: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础,“一五”为三大改造创造了物质条件,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促进。
(4)经济领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政治领域:文化大革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