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玩偶之家(节选)》(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玩偶之家(节选)》(第一课时)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7: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 |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内探心灵
外立自我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
千丝理一脉,处处见繁花
——《玩偶之家》第一课时教学
单元课时安排
课段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任务
第一课段 研读 《玩偶之家》 第一课时 千丝理一脉,处处见繁花
第二课时 妙手设突转,无声起惊雷
第三课时 梦醒终反抗,何处续黄粱
第二课段 研读四首诗歌 第四课时 卡片破壁垒,解惑入诗境
第五课时 品象中真情,听时代心声
第六课时 组合见情动,静默显和谐
第七课时 色彩现伟力,呐喊自由情
第八课时 体式任舒卷,自我价值明
第三课段 学习撰写申论 第九课时 各臻其美,体悟道与术;
文化自信,论说中国美
《玩偶之家》主题价值
追寻“突转”缘由
悟读
其“道”
精读
单元任务框架
《玩偶之家》艺术手法
《致大海》
《迷娘》(之一)
《致大海》和《自己之歌》
《迷娘》和《树和天空》
把握“突转”内核
探究“突转”根源
精选反抗宣言
探究反抗原因
续写反抗结局
悟情找关键
前往品意象
作品应时代
整合诗歌意象
梳理意象组合
把握情感流动
用声音与大海深情话别
用心体会对自由的呐喊
用理性总结象征的意义
感知诗韵自由
领略博大胸怀
比读中外诗歌
总结其“术”
外立
自我
内探
心灵
文化
引进来
文化
走出去


研读
精读
导读
外国戏剧
外国诗歌
导读
研读
【导读情境】
为纪念“五四运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戏剧《玩偶之家》,校园戏剧社的同学们对首都艺术剧院的曲目选择产生了兴趣,假如你也是戏剧社的成员,请打开原著,完成全剧阅读,穿越百年,走进易卜生笔下的“玩偶之家”。
01
概括故事梗概,制作剧情预告单
活动一
02
梳理人物关系,分享人物初印象
活动二
03
探寻中国反响,关键词条见文章
活动三
活动一:
概括故事梗概,
制作剧情预告单
1.完成全剧阅读后,围绕主人公娜拉,简要概括三幕戏剧的主要内容,并尝试为三幕戏剧制作剧情预告单。
突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首先提出“突转”概念。突转是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方向发展,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简而言之,突转就是笔锋陡然一转,情节发生剧变。
发现:“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活 动 一
第一幕:圣诞节就要到了,海尔茂和娜拉夫妇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因为新年伊始,海尔茂就要到银行担任经理,以前当律师时收入不稳定的那种日子就要结束了。这时,娜拉的旧友林丹太太来访。在和林丹太太的交谈中,娜拉兴奋地告诉了林丹太太一件事:她和海尔茂婚后不久,海尔茂便得了重病,为了让丈夫到意大利疗养,她私自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因父亲也病危,她便伪造父亲的签名签署了借据。海尔茂的病总算在意大利治好了。回到家里,为了还清债务,娜拉费尽心机节省家用,甚至在夜晚偷偷干一些抄写工作。但她并不感到辛苦,相反却感到骄傲,因为自己做了一件对丈夫有帮助的事。
1.完成全剧阅读后,围绕主人公娜拉,简要概括三幕戏剧的主要内容,并尝试为三幕戏剧制作剧情预告单。
突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首先提出“突转”概念。突转是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方向发展,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简而言之,突转就是笔锋陡然一转,情节发生剧变。
发现:“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活 动 一
第二幕:老朋友阮克医生爱慕着娜拉,但将不久于人世,在阮克医生向她表达爱意的时候,娜拉选择了拒绝。这时柯洛克斯泰突然来访,娜拉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原来柯洛克斯泰是海尔茂即将出任经理的那家银行的职员,这家银行正在进行人事调整,柯洛克斯泰很可能被解雇,他便以借据来要挟娜拉设法为他保全在银行中的职位,否则就要把娜拉的犯罪行为告诉海尔茂。娜拉不得已只好向丈夫求情不要解雇他。但丈夫反而发出通令解雇了柯洛克斯泰。气急败坏的柯洛克斯泰随即就给海尔茂写了一封揭露真相的信件。娜拉情急之下向林丹太太求助,林丹太太为此事去找柯洛克斯泰,结果这对老情人旧情复燃,充满幸福感的柯洛克斯泰决定再写一封信,并且退还那张借据。
1.完成全剧阅读后,围绕主人公娜拉,简要概括三幕戏剧的主要内容,并尝试为三幕戏剧制作剧情预告单。
突转: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首先提出“突转”概念。突转是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方向发展,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简而言之,突转就是笔锋陡然一转,情节发生剧变。
发现:“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
活 动 一
第三幕:海尔茂按每天的惯例下楼取信,娜拉急中生智用化装舞会缠住了他。午夜归来,娜拉想说明一切已为时太晚,海尔茂还是取回了那封信。海尔茂读完信后勃然大怒,将娜拉刻薄地辱骂了一番。恰在此时门铃响了,有人送来一封信,是柯洛克斯泰的信和返还的那张借据。海尔茂见自己的名誉已经保住,立刻改变面目,对娜拉又温柔起来。目睹此情此景,娜拉感慨万千,她看清了自己像玩偶一样被人摆布的可怜处境,并终于意识到她应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毅然决定离开那个“玩偶之家”。
1.完成全剧阅读后,围绕主人公娜拉,简要概括三幕戏剧的主要内容,并尝试为三幕戏剧制作剧情预告单。
活 动 一
戏剧幕序 主要出场人物 精彩剧情预告
第一幕 娜拉、海尔茂、林丹太太 因为升职,海尔茂夫妇沉浸在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喜悦之中,但妻子娜拉的笑颜之中却隐着一丝忧愁,直到旧友林丹太太的到来……
第二幕 娜拉、阮克医生、海柯洛克斯泰 阮克医生的爱慕表达,让娜拉摇摆犹疑;海柯洛克斯泰的追逼,让娜拉无措彷徨,这位天真可爱的小妇人,又该何去何从?
1.完成全剧阅读后,围绕主人公娜拉,简要概括三幕戏剧的主要内容,并尝试为三幕戏剧制作剧情预告单。
活 动 一
戏剧幕序 主要出场人物 精彩剧情预告
第三幕 海柯洛克斯泰、林丹太太、娜拉、海尔茂 前一秒浓情蜜意,后一秒雷霆大怒,转而又是饶恕甜蜜,海茂尔的阴晴不定与热烈示爱,娜拉将选择如何应对?
活动二:
梳理人物关系,
分享人物初印象
2.全剧篇幅5.8万字,分为三幕,内容简洁不繁复,剧情紧凑具有张力,这得益于戏剧人物的塑造,剧中人物也不多,但关系略显交错复杂,尝试梳理剧中人物关系,并画出人物关系图。
活 动 二
海尔茂
海柯洛克斯泰
林丹太太
阮克医生
娜拉
(夫妻)
(旧情人)
(老朋友)
(同学)
(同学)
(同事)
3.梳理完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之后,你对哪位戏剧人物的印象最为深刻,简要谈谈你对他(她)的初印象。
活 动 二
娜拉——美丽、活泼、真诚、勇敢、善良、富有同情心。识破海尔茂虚伪、自私自利的面目后,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人格不独立的可悲状况,对于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道德、法律和宗教产生怀疑并进行谴责,毅然离家出走。
3.梳理完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之后,你对哪位戏剧人物的印象最为深刻,简要谈谈你对他(她)的初印象。
活 动 二
海尔茂——是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者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其传统观念的维护者。他实质上是一个极自私、冷酷、虚伪的伪君子,是一个一切都以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个人主义者。
活动三:
探寻中国反响,
关键词条见文章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戏剧作品有很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为什么会选择一个外国戏剧作为致敬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话剧院也在5月复排了国语改编版的《玩偶之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到底有何艺术魅力,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值得中国文艺界百年回味?
活 动 三
活 动 三
词条拟定 易卜生 现代戏剧之父 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活 动 三
词条拟定 易卜生 现代戏剧之父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帝王将相或豪杰佳人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1868—1891年,易卜生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
活 动 三
词条拟定 玩偶之家 创作背景 女权运动
易卜生的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同时他在药店当学徒受人歧视。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他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89年,他给女权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
活 动 三
词条拟定 玩偶之家 创作背景 女权运动
随后,他们发动的强大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1879年《玩偶之家》的首演,给欧洲社会带来如同暴风雨一般猛烈的震撼,这部剧尖锐地提出了家庭中妇女地位的问题,给当时欧洲保守而又伪善的社会道德一记响亮的耳光,成为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
活 动 三
词条拟定 鲁迅 胡适 玩偶之家
鲁迅是最早介绍易卜生的,在留学日本发表的文章《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中称赞他的社会批判精神。《玩偶之家》被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杂志“易卜生专号”发表了罗家伦和胡适翻译的第一个《玩偶之家》中文译本,以及胡适的文章《易卜生主义》。1919年3月,胡适发表《终身大事》,作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话剧文学剧本,是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直接模仿。1923年,北平女子师范学校演出了《玩偶之家》。之后,鲁迅应邀在该校做了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提出娜拉出走后根本没有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
活 动 三
词条拟定 新文化运动 娜拉文学
《玩偶之家》的译介在这样一个“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时代”横空出世,顺应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文化革命需求,由此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和再生,特别是鲁迅和胡适等五四文坛巨擘参与其中,推波助澜,更是形成了五四文坛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戏剧如如夏衍的《秋瑾传》、胡适的《终身大事》,小说如鲁迅的《伤逝》、谢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等。陈平原在《娜拉在中国》一文中指出:“世界上不知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创作了如此众多的娜拉型剧本。中国人把娜拉迎进家门后, 进行新的创造, 使她在中国复活和再生。这里有从沉睡中醒来的娜拉, 也有从追求个性解放到投身社会革命的娜拉。”中国式的“娜拉文学”一时蔚成风气。
活 动 三
词条拟定 五四运动 娜拉热 女性觉醒与反抗
《玩偶之家》的广泛传播,不仅使“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创作活跃起来, 还传播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 使得中国女性开始主动在实践中颠覆“男性霸权”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为争取两性平等而积极努力。
继胡适创作《终身大事》后,剧坛还有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侯曜的《弃妇》,郭沫若的《卓文君》,张闻天的《青春的梦》,欧阳予倩的《泼妇》等。许多报纸、杂志刊登了《离婚自由论》(夏梅)、《姐妹们起来哟》(邓颖超)等倡导女性解放的作品。除了歌颂“娜拉”反抗主义精神的作品,还有一部分持审慎态度的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以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和短篇小说《伤逝》为代表。阮玲玉的电影作品《小玩意》、《新女性》、《神女》等,也揭示了获得自我解放的女子无法在社会立足的悲剧。
您的欣赏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