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5作文
一、作文
1.(2020·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作文
艾青有一首小诗《盼望》: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出发”和“到达”,你更盼望哪一个呢?
请任选其中一个词语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2021·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作文。
三年前的你,刚刚掀开初中的帷幕,带着稚嫩,怀着憧憬……
两月后的你,挥别熟稔无比的师友,将要开启新的人生航程……
如果时空可以穿梭,面对“三年前的你”或“两月后的你”,此刻“坐在考场的你”会说些什么呢?请在两个“自己”中任选一个作为写信的对象,结合三年来的初中生活,给自己写一封信。
请先将题目“写给 (三年前/两月后)的自己”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署名一律用“小语”。
3.(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一个句子,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或者语气助词,往往表达不同的意思和情感。它们可能会引发你不同的感受,让你回想起不同的经历。比如:
①你来了。 ②你来吗? ③你来啦!
请在上面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为文章开头,独立成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范文
我盼望到达
若说出发如初开花朵的青涩,到达则是果实成熟的甘甜;若说出发是清晨朝阳的朝气,到达则是落山时斜阳的淡漠;若说出发是野花的春意浓浓,到达则是落英的秋光闪动。
出发即是到达,到达即为出发。即便说出发是到达的基础,我却更热衷于到达。
凡有出发都时刻梦想着到达。始皇帝的威仪却也震古铄今,但秦二世的昏庸与压榨,使得“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而郑和终于到达了西欧,终于用中国的丝绸与陶瓷换回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与文明;诸葛亮与周瑜的联手抗曹,结果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深圳这一标志中国改革开放的快艇,终于驶到了彼岸,到处是一片生机,当年的荒山野岭,换来了现在的高楼林立,绿茵如毯。
书声琅琅,墨香晕染,多少学子寒窗苦读。十多年,像是一场噩梦,又像是一阵回味无穷的醉梦。如饮茶,慢斟细饮,清心明志;如饮酒,壮志豪情。而这一种痛苦却又幸福的过程,何尝又不是一种出发?这一切的出发,都只是为了将来的“金榜题名”时。如莘莘学子,都如此热烈地盼望着,能够到达学海那遥不可及的彼岸,这又何尝不是一次盼望?
溪流潺潺,汩汩奔流,多少小溪终于汇成大海。从源头开始出发,一生似是无尽的奔跑、奔跑。从出发开始,便在无穷尽的过程中,追寻着大海的到达点。待最终到达,便终于能缓下流速。到达了彼方,这或许就是溪流一生的使命,也为宿命吧。正是这种奔跑,如此执着地奔跑,如此疯狂地盼望着奔跑,才能够支持着到达大海。
少男少女,前路迷惘,却也都热切地盼望着,盼望着到达那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的彼岸。一颗年轻的心有着年轻的念想,都会盼望着到达。拨开未知的迷雾,斩断前路的荆棘,携上那颗饱含着希望的心,一起渴望着到达。
到达,是硕果,是幸福,更是希望。盼望到达,更是盼望得到。
【详解】这道作文题目可以看做是话题作文。要写好这篇话题作文,就要认真阅读并准确理解这首诗的深刻意蕴,尤其要深入理解“出发”和“到达”这些关键词句的象征意义。从“出发”和“到达”两个词中选择一个来写作。作者描述两个海员: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它们塑造的是一个热爱生活、勇于进取的完美的艺术形象。如果你喜欢起锚时那洁白的浪花,你就必然会盼望到达彼岸,期盼明天新的“出发”;如果你喜欢抛锚时那铁链的喧哗,那么你也一定盼望明天出发,去迎接新的“喧哗”。“出发”,可理解为事情的开始,对目标的追求,准备面临的考验等;“到达”,可理解为事情的结束,理想的实现,成功的喜悦等。“出发”,是朝阳,是萌芽,是蓓蕾,是春之浩荡,是月出东山,是呱呱落地的婴儿,其哭声也清脆,其力量也宏大。“到达”是硕果,是圆月,是眼泪,是幸福的酒杯,是闪亮的金杯,是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国旗和嘹亮而弘大的义勇军进行曲。
怎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面对挫折,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心理去对待,不能缩手缩脚。我们要学会利用挫折,把它当成砥砺自己的磨刀石,使我们意志坚强、信念坚定、头脑聪慧。以至斩尽荆棘、踢开礁石,达到成功之巅。故古人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可以写自己“出发”或“到达”的经历,也可以发表自己对“出发”或“到达”的看法。
2.例文:
写给三年前的自己
你好,晨儿,我记得三年年大家都是这么称呼你的,那时的你还在拼命的学习,目标是那么坚定,就是想考上重点高中,虽然身心疲惫,讨厌那时忙碌又充满压力的生活,想尽快逃离毫无归属感的环境,但你一直都在坚持努力。告诉你个好消息,三年后你如愿以偿的考上了重点高中,现在正身在异乡,每每想到过去,都为那时的你感到骄傲。
你说不甘心一辈子困在小城里,不想过碌碌无为的生活,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远方,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现在的我眼界更加开阔了,见识到更大的世界,不会轻易被骗,见到新奇的东西不会激动到跳起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离开父母后变得更加独立了。以后我还想见识更大的世界,追求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以此证明你当初的努力是值得的,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你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收获,想到即将就要离开校园,投入未知的环境,你开始焦虑,开始自卑,努力的寻找出路,想让自己忙碌起来,可迷茫又使你总觉得自己只是碌碌无为。三年的虚度,快节奏的生活,把你变得更加急于求成,明知世事艰辛,没有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成功,却还是觉得自己太差劲。一半准备着平淡,一半还怀着对未来的期待,做着两手准备,但不管怎样,只有脚踏实地,像一棵树,树根深深扎进土壤,努力向四周开枝散叶,使自己的内心日渐粗壮和丰满。一点一点的成长,不被焦虑击垮,也不急于求成,未来本就是迷茫的,你也不需要因为必须要在一片迷雾中摸索而感到焦虑,青春本就是不断的试错,如果一眼看得到前方,就不会有惊喜可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过好现在的每一天,不虚度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才是真理。
最后送你一句话,“请赐予我胸怀,让我接受无法改变的事;请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能够改变的事;请赐予我智慧,让我能够分辨这两者。”能做到的就努力去做,做不到的也不勉强,人生结束的时候,不会因为没有尽力去做而怀有悔恨,便好。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半命题”的形式。
分析引导语:三年之前,你刚刚走进初中的校门,开始一段新的人生与学习旅程。两个月后的你就要迈进高中的校门,与那些初中的师友离别,开始高中的生活。引导语起到了创设情境,激发情思与写作欲望的作用。
分析半命题:有两个补题选择:三年前或两月后。
写给三年前的自己:运用第二人称,先回忆自己刚刚迈进初中时的激动与对未来的憧憬之情。然后再回忆自己初中三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对于初中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接着表述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考试过后,还有两个月就要升入高中,开始另一段成长和学习的旅程,坐在考场上,既有紧张,又有期待。自己一定会好好考试,努力发挥,争取考入理想的高中,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
写给两月后的自己:运用第二人称,首先写自己坐在考场里,此时此刻的心情,紧张而又充满了期待。然后畅想自己升入高中后的生活,自己一定会比初中时还要刻苦,还要努力,为了三年后的高考做好准备,为自己美好的将来努力拼搏。最后表达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与强烈信心。
3.范文:
你终于来了
你来了。
你终于来了,带着我们长久不能谋面将要褪色的友谊,带着融化冰雪的感动。
记得去年寒假,和我住一个小镇的好哥们儿去了四川。突然间少了兄弟,有些孤独、失落,每天都发短信问他何时回来,而他的回答都是事情没忙完。终于在那天早上,他打电话来,说已经上火车了,估计明天就到宜昌。我心中要时燃起了希望,只要他回家了,见面就不远了。
第二天我很早就起了床,打扫庭院,购买水果,准备迎接好哥们驾到。等待着那蜗牛般的时钟缓缓走到12点时,我终于按捺不住拿起手机,拨通了他的电话,
“伙计,到家了没有?”“刚到一会儿。”“那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过几天吧,父母有安排,先要给亲戚拜年,其实我也想早点见你,可是……”“那好吧,来时要提前给我打电话。”“嗯。”我失望地放下电话走出门去,刺骨的寒风肆无忌惮地迎面刮来。天上乌云密布,没有一丝阳光,我那燃起的希望早已熄灭了大半。
此后几天的等待,让我倍受煎熬,时常在窗前凝望,看有没有好哥们熟悉的身影。
那天清早,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我立马接了电话:“小飞,我今天下午就来,准备迎接我啊!”寒暄几句后,我挂了电话,软绵绵的身体顿时充满了能量。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还让父母准备好饭菜,相聚的期盼如烈火般熊熊燃烧。
等待的时间总是感觉漫长,我呆呆望着时钟,总感觉这钟坏了,走得太慢。终于到了下午,可这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鹅毛大雪,地上一不久就铺上了层银毯。想着他到我家有一段山路,积雪了看不见路,容易摔倒,我只好发短息给他:“天冷,雪大,路险,算了,别来了。”放下手机,失落地望着窗外那好像盖在我心头的雪,相聚的希望算是彻底被雪水浇灭了。
到了傍晚,大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火炉旁的我依然觉到冷。我又给他发了短信:“天冷了,多穿点。别出门,小心在外面感冒了。”我刚放下手机,就收到回信:“你要是知道关心我,就快来给我开门,外面好冷啊!”我半信半疑地去开门,天呀,那久违的人影出现了!
我冲出门,把他扯进了屋。走到火炉旁,无限感慨地说:“你来了,你终于来了!”拍拍他身上的积雪,也拍掉了郁积在心头的积雪。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作文的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结合题目进行分析,题干中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标点符合和语气词,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和情感,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感受回想自身经历进行写作。对比三个句子,句中有一个关键词“你”,“你”的内涵理解是比较丰富的,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景、情、理等。写作时可以关注社会发展、时事热点、身边人事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成长所获,进而对“你”的指代对象和意义内涵进行挖掘。另一个关键词是三句中的“来” 可理解为“到来”,写作时要写出有意义的“到来”,值得书写的“到来”,如初中课本中经典的“到来”:莎莉文老师的到来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一生,紫藤萝瀑布的到来激励了宗璞的前进的脚步,迅哥儿的到来,双喜、阿发欢呼雀跃……如此多经典的“到来”,写作时都可以参考以作为自己创作的启发。
第二,选材构思。明确可以创作的内容后要注意三个情境的区别,是“了”“吗”“啦”三个字,更是“。”“?”“!”三个标点符号。助词和标点符号背后提示了文章开头的三种不同的情绪。“你来了。”是陈述语气,平淡中可含蓄委婉的深情;“你来吗?”是疑问语气,可以是关心期待;“你来啦!”情绪高昂,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在选材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回忆,选取能与其情感吻合的素材进行写作。选取素材后要注意在写作时需要交代清楚是什么人、事、物等触发了这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又让自己有怎样的感触,进而升华主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