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专题训练----内容的相同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①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②,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③。
【注】①写作背景: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②万兜鍪: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③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1.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辛弃疾写于同时期的一首词。请结合具体诗句,列举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海州①道中二首
[宋]张耒
其一
孤舟夜行秋水广,秋风满帆不摇浆。荒田寂寂无人声,水边跳鱼翻水响。
河边守罾②茅作屋,罾头月明人夜宿。船中客觉天未明,谁家鞭牛登陇声。
其二
秋野苍苍秋日黄,黄蒿满田苍耳长。草虫咿咿鸣复咽,一秋雨多水满辙。
渡头鸣舂村径斜,悠悠小蝶飞豆花。逃屋③无人草满家,累累秋蔓悬寒瓜。
【注释】①海州:在今江苏北部近海一带,②罾:鱼网。③逃屋:指逃亡者原来住的房屋。
这两首诗的写作内容有何相同点?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①。
注释:①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4.《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都是写蜀道,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②烧刍狗③,陌上行人看石麟④。
华表⑤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⑦,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诗人贬任偏远地区的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牧竖:牧童。③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做祭品。④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⑤华表:指路的路牌。⑥才:隐约。⑦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
5.本诗作于杜甫写《春望》后。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感遇(其十一)
陈子昂
吾爱鬼谷子①,青溪②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择:①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智见卓绝。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
6.“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祸”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磨灭成尘埃。”这是陈子昂的《感遇(其三十五)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感遇(其十一)》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子夜吴歌(其四)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①。
注释: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此泛指边地。
7.“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李白的《子夜吴歌》(其三)。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李白的这两首《子夜吴歌》在内容上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①用典的内容相同,都提到了三国时的英雄孙权。《永遇乐》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词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生子当如孙仲谋”,用这些词句来赞颂孙权。②都写到了历史的风云变换、物是人非。如《永遇乐》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本词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两首词均通过对三国时的英雄孙权的赞美,即兴抒怀,借古讽今,讥讽南宋朝廷无能而屈辱求和,抒发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
2、相同点:写出了舟行所见所闻的北宋后期江苏北部近海地区农村的画面。把对农村的诗意的美的感受和它的萧条荒废一同写出。
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4.相同点:《蜀道难》和《送友人》都描绘了蜀道的高险,都有诗人对入蜀友人的关怀。
5.相同点:都写春景的荒芜和破败、凄凉。
6.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的经世之志、报国之情。
7.相同点:两诗都是写妻子为远方的丈夫准备征衣,主人公都是关爱征夫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