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关于我国湿润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3.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 ?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 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
4.下列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5.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 B.森林普查??????
C.交通定位导航?????? ?D.确定某点高程?
右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边界有实有虚
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各区域的特征差异较大
9.实时获取丙区域植被生长状况的信息,所应用的现代
技术主要是( )
A.GIS技术 B.RS技术
C.GPS技术 D.“数字地球”技术
读右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11.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示。据此回答12~13题。
12.最可能形成该地这种生态特征的人类活动是( )
A.滥采矿产 B.滥垦耕地
C.滥伐森林 D.过度放牧
13.该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云贵高原 B.江南丘陵
C.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读右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铁路干线的名称是( )
A.兰新线 B.兰青线 C.包兰线 D.京包线
15.图中沙障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宁夏平原的农田
B.保护铁路畅通无阻
C.调节气候 D.减少水土流失
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河流含沙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例d表示含沙量最小 ②图中各区域边界明确
③含沙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④甲处可能形成地上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影响乙地含沙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降水强度
③河流结冰期的长短 ④土地利用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18—19题。
18.“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溶蚀作用
19.“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开山取石
C.过度放牧 D.风化作用
20.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是( )
A.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
B.东南亚、非洲、南美洲
C.亚欧大陆北部、阿拉斯加、加拿大北部
D.太平洋诸岛、西印度群岛、马达加斯加岛
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很广的雨林,回答第21—23题。
21.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22.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23.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24.下列能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的是( )?
①风能 ②生物能 ③天然气 ④核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25.关于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 )
A.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石油为主
B.目前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消费都以煤炭为主
C.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D.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世界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26—29题。
26.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29.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井矿巷道的建设 D.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0.下列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做法是( )?
A.排土场的水土保持? B.采空区的回填、复垦?
C.矿区与河道之间建“隔离护坝”? D.矿区废弃物排放至城市外缘
?正阳高中2013—2014学年上期二年级第一次素质检测
地 理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目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40分)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8分)
(2)我国西北地区最显著地自然特征是_________。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___________,自然景观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4分)
(4)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3分)
32.读右图,回答问题
(1)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十分优越,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请在图中填出黄河,陕西省,河南省的大概位置(3分)
(3)山西省进行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提
高晋煤外运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为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山西省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运输为
主、_______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主要向东运
输有三条铁路线,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和焦—兖—日线。(4分)
(5)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有人认为山西省煤炭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走的是德国“鲁尔区”发展的老路,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并简述你的理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