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故乡明》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月是故乡明》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9:5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先生 (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
作者简介

徘徊  烟波浩渺 篝火 萌动 晶莹澄澈
风光旖旎  瑞士 莱芒湖 无边无垠
碧波万顷 巍峨雄奇 燕园 点缀  
pái huái   
miǎo  
chéng chè
yǐ nǐ
qǐng
é
zhuì
yín
gōu
méng
ruì
lái
yān
燕园
读一读

yān( )( )
yàn( )( )
燕( )园里飞来一群小燕( )子,叽叽喳喳的,非常热闹。
yān
yàn
燕山
燕园
燕子
飞燕
重点词语
徘徊 浩渺 篝火 萌动
澄澈 旖旎 瑞士 无垠
万顷 巍峨 点缀
良辰美景
近义词
反义词
孤单——孤独 陪衬——衬托
徘徊——踌躇 无垠——无际
不可胜数——不计其数
澄澈——浑浊 无垠——有限
巍峨——低矮 广阔——狭窄
不可胜数——屈指可数
读一读
词语解释
【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
气概豪迈。
【烟波浩渺】
形容水面烟雾笼罩、广阔无边的样子。
【乐此不疲】
形容对某事特别喜爱而沉浸其中。
【相映成趣】
指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离乡背井】
指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
比一比,再组词
澈( ) 瑞( )
撤( ) 端( )
垠( ) 峨( )
狠( ) 蛾( )
清澈
祥瑞
撤退
端正
无垠
巍峨
狠毒
飞蛾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
(1)开篇点题,抒发对故乡月亮的喜爱之情。
第二部分:
(2~4)以“日”为线索,对故乡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三部分:
(5、6)离开故乡后,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第四部分:
(7)照应前文,将思乡情感推向高潮。
结构梳理
开篇点题
照应前文
对故乡与童
年的回忆
离开家乡后的生活
月亮
思乡
阅读第一自然段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突出故乡和月亮,点题,总领全文
1.作者的故乡没有山,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中写山?
2.课文题目是《月是故乡明》,写童年趣事的部分是否多余?
内容详解
学习第二、三部分:
写山的意图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道山为何物。我曾幻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样啊!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由古代诗人写月亮需要山水陪衬,提及故乡无山,自然过渡到故乡的水和回忆。
过渡
作者要写的是故乡的月,为什么又写童年趣事?这是不是多余?
不多余。作者虽早年离家,但对故乡的记忆颇深,那些童年趣事都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而这些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都跟月亮有关。因此这样写不仅不多余,反而更能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作者为什么描写他乡的月亮?
4.作者如此想念家乡,为什么不常回家看看?
5.“小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学习第二、三部分:
作者描写在其他地方所见的月亮的用意是
别的月亮虽美,“我”最爱的却是故乡的月亮。
“我”对故乡的月亮情有独钟。
“我”对故乡的爱和思念
对比烘托作用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小” 平凡、可爱
“小”——“大” 对故乡深厚而独特的情感
对比
默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作者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分别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再写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这样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古典诗词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对比他国他处的月亮,突出对故乡月亮的怀想,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课文主题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