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26:物质的变化&质量、密度的测量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26:物质的变化&质量、密度的测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0 14:01:43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26:物质的变化&质量、密度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2·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丝弯折后,只是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钢铁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钢铁生锈,即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铁球下落时,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2022·丽水)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山哈酒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煅烧青瓷、烧制竹炭、酿山哈酒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打磨石雕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C。
3.(2021·宁波)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
C.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将冰块的V排与熔化成水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4)熔化熔化前,冰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值等于它受到的浮力,冰块熔化后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二者比较即可。
【解答】A.冰块吸收热量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不合题意;
B.冰块熔化前,它受到的浮力F浮V排,水面的高度会增大,故B符合题意;
C.冰块漂浮后,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熔化,冰块的重力不断减小,因此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故C不合题意;
D.冰块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为:F=F浮力=ρ水gV排=103kg/m3×10N/kg×(0.08m×0.1m×0.1m)=8N;
冰块熔化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即G=mg=ρ冰gV=0.9×103kg/m3×10N/kg×(0.1m×0.1m×0.1m)=9N;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最大为:9N-8N=1N,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2021·金华)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绍兴)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2)首先根据计算出鸡蛋的密度,再根据浮沉条件计算盐水的密度。
【解答】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
图甲中,鸡蛋在清水里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即小于0.55N,故A错误;
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在盐水中悬浮,则盐水密度等于鸡蛋密度,故B正确;
图丙中,鸡蛋在盐水中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故选B。
6.(2021·嘉兴)事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中相统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压改变时,空气的密度一定不变
B.温度改变时,玻璃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C.位置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D.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声音传播的条件;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1)根据气压和体积的变化关系分析;
(2)根据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分析;
(3)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
(4)根据声速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当气体的质量不变而气压改变时,气体的体积肯定改变,那么空气的密度一定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常温下的玻璃为绝缘体,当温度达到熔融状态时,玻璃会变成导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2021·湖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超过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B.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变
C.月球土壤带回地球后密度变大
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重力的大小;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和温度无关。(2)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3)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
【解答】A、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石头以后,石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月球的引力相当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石头到达地面,受到的重力相对于月球将变大,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月球土壤的质量不变,因此到地球后它的密度也不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因此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21·丽水)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证明了分子间有空腺
C.丙图: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丁图: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随物体浸没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牛顿第一定律;重力的大小;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对各个图片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甲图:无论铁架台怎样倾斜,挂有小球的悬线总是竖直向下,则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正确;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可以类比分子之间的空隙,帮助我们理解,但是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
C.丙图: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但是无法模拟阻力为零时的情形,还得借助科学推理才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故C错误;
D.丁图: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随着深度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则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跟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9.(2020·衢州)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试剂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加热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
【解答】A.倾倒试剂时,试管口略微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让试剂缓慢流入试管,且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称量时要放在玻璃瓶内,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试管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的处,故C错误;
D.在点燃酒精灯时,绝对不能用另一只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否则很容易造成酒精流出发生燃烧事故,故D错误。
故选A。
10.(2020·金华·丽水)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变化,然后根据分析气泡的密度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而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气泡的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蒸发及其现象;内能
【解析】【分析】解释水蒸发致冷时,先描述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差异,再说明哪部分水分子容易跑到空气中,最后说明剩余水分子的速度大小,进而判断剩余水的内能和温度变化。
【解答】关于水蒸发致冷的现象,解释如下: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那么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A。
12.(2019·绍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水的电解
C.过滤泥浆水
D.食物霉变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B、电解水时有新物质氧气和氢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C、过滤只是将液体和固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只有物理变化,正确;
D、食物霉变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19·嘉兴)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千克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水的密度会随着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工具;
(3)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铁锈,因此质量会增加;
(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如果水的密度是1g/cm3,那么1m3的水质量是1kg;但是水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因此1m3的水质量也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而不是质量,故B错误;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增大,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4.(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组成,而一切物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0度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解答】A、塑料难以拉断,说明构成塑料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导致;故A正确;
B、 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运动的;故B错误;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人离洋葱比较远,但依然被刺激到,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错误;
D、 被压缩过程中,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2018·湖州)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生活常识中科学知识点;
【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所以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毫升;故A错误;
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质量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空间位置无关,且酒精与水是任意比例互溶的;所以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故B正确;
C、 常温下,食盐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1g食盐加入到1g水中,食盐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C错误;
D、 食盐溶液中的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银;所以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6.(2018·衢州)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煤油液面升高”是因为煤油的(  )
A.体积变大 B.重力变小 C.质量变大 D.密度变大
【答案】A
【知识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答】A、煤油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故A正确;
B C、温度计是密封的装置,煤油的质量是不变的,G=mg 所以重力也不变;故B C错误;
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7.(2022·湖州) 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答案】(1)分解
(2)吸收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2)在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返回舱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分级,从而生成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分解。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18.(2021·湖州)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变大;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
(2)海水淡化处理技术是指将水中的多余盐分和矿物质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
【解答】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阿拉伯的该装置能够使海水蒸发,由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此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海水蒸发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变大;物理
19.(2020·温州)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有关。
(2)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   。
(3)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答案】(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生物种类 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 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即为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 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有关;
(2) 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3) 茶氨酸(C7H14N2O3)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N:3O=(2×14):(3×16)=7:12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三、实验探究题
20.(2019·衢州)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偏大
(2)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测量值为210g
(3)小明的观点正确,少了10g的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将无法完成某些200克以内的质量值(精度范围内)的称量。(或小江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的砝码,在测量某些用“左物右码”的放置方法无法完成称量的质量值时,可将5g砝码放天平左盘,其他砝码放右盘,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未答“5g砝码放天平左盘”不给分)。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的认识和应用,及称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解答】(1)砝码被磨损,即其真实质量小于其标注的质量,但在读数的过程依然按照砝码上标注的数值进行读取,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2)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100g+50g+20g+20g+10g+5g=205g,游码有5g,所以其可称量的物体总质量一共是205g+5g=210g;
(3)该题答案是不确定,只要合理即可;缺了10g砝码可能会导致最大量程范围内的某些质量无法称量出来,比如15g、35g等;或者可以说小江的正确,缺少的10g可以通过在把5g砝码放在左盘跟物体一起称量组合成10g也可以完成测量;
故答案为:(1)偏大;(2) 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测量值为210g;(3) 小明的观点正确,少了10g的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将无法完成某些200克以内的质量值(精度范围内)的称量。(或小江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的砝码,在测量某些用“左物右码”的放置方法无法完成称量的质量值时,可将5g砝码放天平左盘,其他砝码放右盘,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未答“5g砝码放天平左盘”不给分)。
四、解答题
21.(2022·杭州)小金利用厚度均匀的合金板(厚度为1cm),制作了一个无盖的不漏水的盒子。成品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1440g。(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盒子开口朝上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合金板的密度。
(3)将盒子开口朝上,缓慢放入水中,当盒子上沿与水面齐平时松手(水足够深),盒子稳定后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为   (选填“漂浮”或“沉底”),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答案】(1)解:p盒= =1000Pa
(2)解: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ρ合金= =4.5×103kg/m3
(3)沉底 盒子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ρ水gV浮=1.0×103kg/m3×10N/kg×720×10-6m3=7.2N G盒=m盒g=1.44kg×10N/kg=14.4N F浮【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盒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 计算即可;
(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根据V空=abc计算出空心体积,再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盒子外部的总体积,然后二者相减得到合金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出合金的密度。
(3)当盒子上沿与水面平齐后,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的总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水gV浮 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再与盒子的重力比较,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
【解答】(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
根据V空=abc=10cm×10cm×4cm=400cm3;
盒子的总体积:V=a'b'c'=12cm×12cm×5cm=720cm3;
则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则合金的密度: 。
22.(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
【答案】(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3)质子之间存在排斥力而不分开,肯定有一种力能够将排斥力抵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合理的猜测为: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23.(2021·杭州)已知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木料质量为60kg,体积为0.1m3。问:
(1)此木料的密度为多少
(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在A点和B点共同扛起此本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OB,O为木料的中点。求此时乙对木料的作用力大小。
(3)若在(2)中当乙的作用点从B点向O点靠近时,请列式分析此过程中甲对木料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
【答案】(1)解:ρ= =600 Kg/m3
(2)解:G=mg=60kg×10N/kg=6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得F乙×AB=G
即F乙= =0.5G=300N
(3)解:当乙的作用点向O点靠近时,此时作用点记为B’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得:F×AB’= G×AO
即F乙=G×AO /AB’
因为AB’减小,而G×AO不变,所以F乙变大
而F乙+F甲=G,所以F甲变小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已知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 计算木料的密度;
(2)首先根据G=mg计算出木料的重力,然后将A看做杠杆的支点,木料的重力看做阻力,阻力臂为AO,B点的支持力为动力,动力臂为AB,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乙对木料的作用力。
(3)当乙的作用点向O点靠近时,乙的动力臂逐渐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乙对木料作用力的变化,最后根据二力平衡F乙+F甲=G判断甲对木料作用力的大小即可。
24.(2021·杭州)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
【答案】(1)解: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解:上升;
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
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m石= =5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空桶受到的浮力;
(2)首先比较鹅卵石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水面高度的变化。
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二力平衡G石=F浮总-G桶计算出鹅卵石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1)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鹅卵石原来在水里下沉,那么F浮桶和鹅卵石受到的浮力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
鹅卵石的重力: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鹅卵石的重力 。
25.(2021·温州)常用的密度计使用时需要较多待测液体(如图甲)。小明设计了一台只需少量待液体就能直接测量其密度大小的简易密度仪(如图乙其工作原理为:桶中无液体时,滑片P指向A处;测量时,将待液体加满小桶,装有滑轮和滑片P的滑块向下移动x,弹簧弹力增加F,待滑块稳定后闭合开关S,就能从已标注相应密度值的电流表刻度盘上读出待测液体密度。电源电压U0恒为6伏,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2欧,电流表量程为0~0.6安,小桶的容积为10厘米3,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总长为20厘米,其阻值随长度变化如表。F与x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不计摩擦,桶距底座高度足够)。
电阻丝的长度(厘米) 0 5 10 15 20
电阻丝的阻值(欧姆) 0 10 20 30 40
(1)闭合开关S,滑片P在A点和B点时,电流表示数分别为Ia、Ib,则Ia、Ib的大小关系是   。
(2)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则所测液体密度为多少克/厘米3?
(3)为了方便在电流表的表盘上标注对应的密度值,需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密度与电流的关系并确定量程。
①写出密度ρ与电流I的关系式:ρ=   。
②该密度仪能测量的最大密度为   克/厘米3。
【答案】(1)Ia(2)解:R总= =30欧
R=R总-R0=30欧-12欧=18欧
得:x=9厘米
F=(20-9)厘米×0.02牛/厘米=0.22牛
G= F= ×0.22牛=0.11牛
m= =0.011千克=11克
ρ= =1.1克/厘米3
答:所测液体密度为1.1克/厘米3
(3)ρ=2.6- (克/厘米3);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比较两个电流的大小;
(2)首先根据 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R=R总-R0计算出此时变阻器的阻值,接下来根据“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借助表格数据计算出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
此时弹簧向下移动的距离等于AB的总长度减去接入的长度,再根据丙图“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计算出此时弹簧受到的压力。
对定滑轮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液体重力与弹簧压力的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液体的重力,再借助重力公式 计算出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即可。
(3)①根据(2)中的计算过程推导密度和电流的数量关系式;
②根据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流的最大值,然后代入关系式计算即可。
【解答】(1)闭合开关S,滑片P在A点时,AB与R0串联,总电阻为Ra;滑片在B点时,AB的阻值为零,此时只有R0,总电阻为Rb,那么Ra>Rb。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可知,电流Ia(3)①根据密度公式得到:①;
因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那么得到:
则;
则②;
将②代入①得到:
(kg/m3)=(g/cm3)。
②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则该密度计能测量的最大密度为:=(g/cm3)。
26.(2020·宁波)如图所示,一个内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中盛有深度为60cm的水,水底有一块底面积为50cm2,高6cm的长方体铝块。现用一电动机以恒定不变的输出功率把铝块提出水面并继续提升一段距离。已知铝块浸没在水中时上升速度恒为0.27m/s。铝的密度为2.7×103kg/m3,g取10N/kg,铝块提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绳子自重和摩擦等都不计。求:
(1)铝块的重力。
(2)把铝块提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所需的时间。
(3)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4)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5)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
【答案】(1)解:铝块的体积:V铝=Sh=5×10-3m ×0.06m=3.0×10-4m3
铝块的质量:m铝=ρ铝V铝=2.7×10-3kg/m×3.0×10-4m =0.81kg
铝块的重:G铝=m铝g=0.81kg×10N/kg=8.1N
答:铝块的重力为8.1牛顿
(2)解:铝块的提升距离:s=h0-h=0.6m-0.06m=0.54m
提升铝块需要的时间:t= =2s
答:把铝块提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所需的时间为2秒。
(3)解:铝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铝=1.0×103kg/m3×10N/kg×3.0×10-4m3=3.0N
绳子拉力:F1=G铝-F浮=8.1N-3.0N=5.1N
∵P= =Fv
∴电动机功率:P=F1v1=5.1N×0.27m/s=1.377W
答: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为1.377瓦特。
(4)解:当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时,绳子拉力:F2=G铝=8.1N
此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P=1.377W,
铝块上升速度:v2= =0.17m/s
答: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为0.17米/秒。
(5)解: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p= =300Pa
答: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为300帕斯卡。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V铝=Sh计算出铝块的体积,然后根据计算铝块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铝块的重力;
(2)铝块上升的高度等于水的深度与铝块高度的差,即s=h0-h ,然后根据计算提升铝块需要的时间;
(3)首先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计算出铝块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F1=G铝-F浮计算出铝块受到的拉力,最后根据公式P=F1v1计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4)当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时,它不受浮力,只受重力和拉力,此时根据F2=G铝计算绳子拉力,再根据公式 计算此时铝块上升的速度;
(5)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水对铝块的浮力等于铝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铝块原来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来全部出水,因此压力的变化值正好等于它完全浸没时的浮力,根据公式计算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
27.(2019·温州)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   。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答案】(1)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解:G1=F浮1=ρ水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6×10-6米3=4.26牛
G2=F浮2=ρ水gV排2=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0×10-6米=4.2牛
排出空气的质量m气=G气/g=(G1-G2)/g
=(4.26牛-4.2牛)/10牛/千克=6×10-3千克
排出空气的体积V气=10×500毫升=5000毫升=5×10-3米3
ρ气=m气/V气=6×10-3千克/5×10-3米3=1.2千克/米3
答: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为1.2千克/米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量筒内外水面相平时,水处于静止状态,那么量筒内的气压与量筒外的大气压强相等;
(2)当足球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G=F浮= ρ水gV排分别计算出排气前和排气后足球的重力,而二者之差就是排气的重力,再根据 计算出排气的质量;而排气的体积就是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即500mL,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空气的密度即可。
28.(2018八上·宁波月考)星期天爸爸开车带小科去宁波书城购买科学资料,回来后小科向爸爸请教了有关车的一些问题,并做了记录,内容如表所示。
平均车速 30km/h
等速耗油 9L/100km
油价 7.23 元/L
汽油(93 号)密度 0.75×103kg/m3
你根据小科记录的内容计算:
(1)若小科去宁波书城单程时间为 20min,则小科家离宁波书城的路程大约多少 km?
(2)往返路途中,用掉汽油多少千克?
(3)实际消耗的汽油大于(2)中的计算结果,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解:s=vt=30km/h×(20/60)h=10km
(2)解:m=ρV×2=0.75×103kg/m3×0.9×10-3m3×2=1.35kg
(3)解:红绿灯等待时消耗一定汽油,30km/h 时油耗大于 9L/100km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表格中找到汽车行驶的速度,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s=vt计算小科家离宁波书城的路程;
(2)分析表格可知,汽车行驶100km消耗汽油9L,也就是;因为单程为10km,所以单程消耗的汽油正好是9L的,即;已知汽油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单程消耗的汽油量,再根据计算往返需要的汽油量;
(3)上面计算出的只是理论油耗,在实际驾驶的过程中,汽车不断的加速或减速,通过拥挤路段或者等待红绿灯,都可能盗贼油耗增加。
29.(2018·嘉兴)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一一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站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米,顶宽13米,最大底宽72米,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有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这与水的   (填态变化名称)有关.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好处。
(3)水电站枢纽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泄洪6分钟即可装满一个西湖。若以最大总泄洪量泄洪,6分钟内所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汽化
(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V=42000米3/秒×6×60秒=1.512×107米3
m=ρV=1.0×103千克/米3×1.512×107米3=1.512×1010千克
答:6分钟所泄出水的质量为1.512×1010千克。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压 指水的压强。用容器盛水时,由于水受重力,就有相当于那么多重量的压力,向容器的壁及底面作用。盛在容器中的水,对侧面及底面都有压力作用,对任何方向的面,压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而且深度相同时,压强也相同;液体越深,则压强也越大。
【解答】(1)水电站蓄水之后,水面的面积增大,水的蒸发也会加快;故答案为:汽化;(2)拱坝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水电站开始蓄水之后,水的深度会升高,而水的压强会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下面宽则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则压力效果会小些;故答案为: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V=42000米3/秒×6×60秒=1.512×107米3 m=ρV=1.0×103千克/米3×1.512×107米3=1.512×1010千克;故答案为:1.512×1010千克;
故答案为:(1)汽化;(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1.512×1010千克。
30.(2018·绍兴)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   (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   变化。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   (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②拉伸强度= ,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   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  )
A.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答案】(1)茎;物理;40%
(2)72:5:40;压强
(3)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解答】(1)加工木材主要取用的是木材的木质部,而木质部是茎的一部分;对木材进行压缩后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压缩前木材的质量为: ;而压缩后厚度减少到20%。底面积不变,则体积减小到压缩前的20%;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m(C):m(H):m(O)=12×12×n:10×1×n:16×5×n=72:5:40;由公式可知,材料宽度×材料厚度=材料的底面积;而力与面积之比是压强;故答案为:72:5:40;压强;(3)A、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化学试剂,会造成污染;故A错误;
B、制作之后的材料硬度超过部分金属材料的硬度,所以可以替代部分金属;故B正确;
C、树木对于地球的生态系统作用巨大,不可或缺,因此不能无限制砍伐;故C错误;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72:5:40;压强;(3)B。
31.(2018·温州)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二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重5牛,体积为5×10-3米3。(滑轮和细线的重力、配重的体积及各种摩擦均忽略不计)
(1)用气泵向甲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用了体积为5×10-5米3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他设想将该演示器改进成如图乙所示装置。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3.0千克/米3,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请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1)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2)解:m= = =0.5千克
ρ= = =10×103千克/米3
答: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3)解:F浮1=ρ汽1gV球=1.2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浮2=ρ汽2gV球=3.0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15牛
F1=2×(G球-F浮1)=2×(5牛-0.06牛)=9.88牛
F2=2×(G球-F浮2)=2×(5牛-0.15牛)=9.7牛
△F拉=F1-F2=9.88牛-9.7牛=0.18牛
∵△F拉=0.18牛>0.1牛
∴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密度是指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1)在向装置鼓入空气之前,金属球和配重二力平衡,处于静止状态,如果通入空气后金属球一端上升一段高度,则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故答案为: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1 / 1浙江省2018-2022年科学中考真题汇编26:物质的变化&质量、密度的测量
一、单选题
1.(2022·台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2.(2022·丽水)丽水市拥有众多地方特产,如龙泉青瓷、遂昌竹炭、青田石雕、景宁山哈酒等。下列地方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青瓷 B.烧制竹炭 C.打磨石雕 D.酿山哈酒
3.(2021·宁波)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冰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水面高度始终保持不变
C.冰块漂浮之后,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D.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多增大1.0N
4.(2021·金华)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5.(2021·绍兴)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千克/米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
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6.(2021·嘉兴)事物总是在变与不变中相统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压改变时,空气的密度一定不变
B.温度改变时,玻璃的导电性会发生变化
C.位置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一定不变
D.介质改变时,声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7.(2021·湖州)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了超过2千克的月球岩石及土壤样本,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质量变大
B.月球岩石带回地球后受到的重力不变
C.月球土壤带回地球后密度变大
D.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
8.(2021·丽水)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证明了分子间有空腺
C.丙图: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丁图: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随物体浸没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9.(2020·衢州)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倾倒试剂
B.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加热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10.(2020·金华·丽水)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11.(2019·台州)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12.(2019·绍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比较金属活动性
B.水的电解
C.过滤泥浆水
D.食物霉变
13.(2019·嘉兴)从2019年5月20日起,用普朗克常数定义质量的单位一千克,以代替工作了100多年的国际千克原器(如图)。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千克
B.实验室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减小,故不宜作为标准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4.(2018·绍兴)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分子在不停运动
D 水很难被压缩 分子之间有斥力
A.A B.B
C.C D.D
15.(2018·湖州)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16.(2018·衢州)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时,温度计内煤油液面慢慢升高。“煤油液面升高”是因为煤油的(  )
A.体积变大 B.重力变小 C.质量变大 D.密度变大
二、填空题
17.(2022·湖州) 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   。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18.(2021·湖州)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9.(2020·温州)茶是人类健康的饮品之一,联合国将今年5月21日定为首个“国际茶日”。
(1)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有关。
(2)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这是因为分子   。
(3)茶氨酸(C7H14N2O3)是茶树特有的一种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
20.(2019·衢州)托盘天平是一种精密测量仪器,某实验室天平的配套砝码及横梁标尺如图。
(1)小科发现砝码盒中的砝码已磨损,用这样的砝码称量物体质量,测量结果将   。
(2)小科观察铭牌时,发现该天平的最大测量值为200g,但他认为应为210g。你认为小科产生这种错误想法的原因是    。
(3)小江认为铭牌上最大测量值没有标错,但砝码盒中10g的砝码是多余的,而小明认为砝码盒中所有的砝码都是不可缺少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
四、解答题
21.(2022·杭州)小金利用厚度均匀的合金板(厚度为1cm),制作了一个无盖的不漏水的盒子。成品尺寸如图所示,质量为1440g。(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盒子开口朝上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合金板的密度。
(3)将盒子开口朝上,缓慢放入水中,当盒子上沿与水面齐平时松手(水足够深),盒子稳定后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为   (选填“漂浮”或“沉底”),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2.(2022·湖州)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   。
23.(2021·杭州)已知一根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木料质量为60kg,体积为0.1m3。问:
(1)此木料的密度为多少
(2)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在A点和B点共同扛起此本料并恰好水平,其中AO=OB,O为木料的中点。求此时乙对木料的作用力大小。
(3)若在(2)中当乙的作用点从B点向O点靠近时,请列式分析此过程中甲对木料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
24.(2021·杭州)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水=1.0×103kg/m3)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
25.(2021·温州)常用的密度计使用时需要较多待测液体(如图甲)。小明设计了一台只需少量待液体就能直接测量其密度大小的简易密度仪(如图乙其工作原理为:桶中无液体时,滑片P指向A处;测量时,将待液体加满小桶,装有滑轮和滑片P的滑块向下移动x,弹簧弹力增加F,待滑块稳定后闭合开关S,就能从已标注相应密度值的电流表刻度盘上读出待测液体密度。电源电压U0恒为6伏,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2欧,电流表量程为0~0.6安,小桶的容积为10厘米3,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总长为20厘米,其阻值随长度变化如表。F与x的关系如图丙所示。(不计摩擦,桶距底座高度足够)。
电阻丝的长度(厘米) 0 5 10 15 20
电阻丝的阻值(欧姆) 0 10 20 30 40
(1)闭合开关S,滑片P在A点和B点时,电流表示数分别为Ia、Ib,则Ia、Ib的大小关系是   。
(2)某次测量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则所测液体密度为多少克/厘米3?
(3)为了方便在电流表的表盘上标注对应的密度值,需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密度与电流的关系并确定量程。
①写出密度ρ与电流I的关系式:ρ=   。
②该密度仪能测量的最大密度为   克/厘米3。
26.(2020·宁波)如图所示,一个内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中盛有深度为60cm的水,水底有一块底面积为50cm2,高6cm的长方体铝块。现用一电动机以恒定不变的输出功率把铝块提出水面并继续提升一段距离。已知铝块浸没在水中时上升速度恒为0.27m/s。铝的密度为2.7×103kg/m3,g取10N/kg,铝块提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绳子自重和摩擦等都不计。求:
(1)铝块的重力。
(2)把铝块提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所需的时间。
(3)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4)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5)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
27.(2019·温州)气体的密度与压强有关。为测量实验室内空气的密度,小明在实验室按如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①如图甲,将一打足气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6毫升。
②如图乙,将500毫升装满水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足球中的气体慢慢排入该量筒,同时调整量筒的位置,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共排气10次。
③如图丙,拔除气针和乳胶管,把排气后的足球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420毫升。
(1)图乙中,当量筒内外水面都与500毫升刻度线相平时停止排气,其目的是   。
(2)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
28.(2018八上·宁波月考)星期天爸爸开车带小科去宁波书城购买科学资料,回来后小科向爸爸请教了有关车的一些问题,并做了记录,内容如表所示。
平均车速 30km/h
等速耗油 9L/100km
油价 7.23 元/L
汽油(93 号)密度 0.75×103kg/m3
你根据小科记录的内容计算:
(1)若小科去宁波书城单程时间为 20min,则小科家离宁波书城的路程大约多少 km?
(2)往返路途中,用掉汽油多少千克?
(3)实际消耗的汽油大于(2)中的计算结果,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9.(2018·嘉兴)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一一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站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米,顶宽13米,最大底宽72米,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有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
(1)水电站库区建成后,该地区空气湿度会增大,这与水的   (填态变化名称)有关.
(2)从压强角度分析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好处。
(3)水电站枢纽最大总泄洪量约为42000立方米/秒,泄洪6分钟即可装满一个西湖。若以最大总泄洪量泄洪,6分钟内所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30.(2018·绍兴)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和Na2SO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   (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   变化。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积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   (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12H10O5)n,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②拉伸强度= ,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   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  )
A.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31.(2018·温州)如图甲是小明设计的“空气浮力演示器”将一空心金属球与配重通过细线悬挂在定滑轮上,调节配重质量使二者保持静止,用气泵往玻璃容器内缓慢压入空气,可根据现象证明空气浮力的存在。已知金属球重5牛,体积为5×10-3米3。(滑轮和细线的重力、配重的体积及各种摩擦均忽略不计)
(1)用气泵向甲装置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
(2)制作该演示器中的空心金属球,用了体积为5×10-5米3的金属材料,求该金属材料的密度。
(3)小明想通过最小刻度为0.1牛的弹簧测力计反映空气浮力大小的变化,他设想将该演示器改进成如图乙所示装置。压入空气前,容器内原有的空气密度为1.2千克/米3,现通过气泵向玻璃容器内压入空气,使容器内空气密度增大到3.0千克/米3,能否使演示器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请通过计算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铁丝弯折后,只是形状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钢铁熔化,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钢铁生锈,即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铁球下落时,只是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煅烧青瓷、烧制竹炭、酿山哈酒过程都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打磨石雕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1)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2)将冰块的V排与熔化成水的体积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浮沉条件判断;
(4)熔化熔化前,冰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值等于它受到的浮力,冰块熔化后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二者比较即可。
【解答】A.冰块吸收热量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不合题意;
B.冰块熔化前,它受到的浮力F浮V排,水面的高度会增大,故B符合题意;
C.冰块漂浮后,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由于熔化,冰块的重力不断减小,因此它受到的浮力逐渐减小,故C不合题意;
D.冰块熔化前,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为:F=F浮力=ρ水gV排=103kg/m3×10N/kg×(0.08m×0.1m×0.1m)=8N;
冰块熔化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等于冰块的重力,即G=mg=ρ冰gV=0.9×103kg/m3×10N/kg×(0.1m×0.1m×0.1m)=9N;
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大值最大为:9N-8N=1N,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3)(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2)首先根据计算出鸡蛋的密度,再根据浮沉条件计算盐水的密度。
【解答】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
图甲中,鸡蛋在清水里下沉,则浮力小于重力,即小于0.55N,故A错误;
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在盐水中悬浮,则盐水密度等于鸡蛋密度,故B正确;
图丙中,鸡蛋在盐水中漂浮,则浮力等于重力,故C错误;
根据浮沉条件可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为:F甲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声音传播的条件;导体和绝缘体
【解析】【分析】(1)根据气压和体积的变化关系分析;
(2)根据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分析;
(3)根据质量的特性分析;
(4)根据声速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当气体的质量不变而气压改变时,气体的体积肯定改变,那么空气的密度一定改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 常温下的玻璃为绝缘体,当温度达到熔融状态时,玻璃会变成导体,故B正确不合题意;
C.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重力的大小;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和温度无关。(2)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3)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
【解答】A、宇航员从月球带回一块石头以后,石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含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A不符合题意;
B、由于月球的引力相当于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所以石头到达地面,受到的重力相对于月球将变大,B不符合题意;
C、由于月球土壤的质量不变,因此到地球后它的密度也不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因此月球土壤和地球土壤相比不含空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牛顿第一定律;重力的大小;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对各个图片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
【解答】A.甲图:无论铁架台怎样倾斜,挂有小球的悬线总是竖直向下,则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正确;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可以类比分子之间的空隙,帮助我们理解,但是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空隙,故B错误;
C.丙图: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越远,但是无法模拟阻力为零时的情形,还得借助科学推理才能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故C错误;
D.丁图: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随着深度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则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跟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分析。
【解答】A.倾倒试剂时,试管口略微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让试剂缓慢流入试管,且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称量时要放在玻璃瓶内,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试管夹要夹在距离试管口的处,故C错误;
D.在点燃酒精灯时,绝对不能用另一只燃烧的酒精灯点燃,否则很容易造成酒精流出发生燃烧事故,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首先确定上升过程中气泡的体积变化,然后根据分析气泡的密度变化,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受到浮力的变化。
【解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而质量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气泡的密度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变,气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变大,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蒸发及其现象;内能
【解析】【分析】解释水蒸发致冷时,先描述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差异,再说明哪部分水分子容易跑到空气中,最后说明剩余水分子的速度大小,进而判断剩余水的内能和温度变化。
【解答】关于水蒸发致冷的现象,解释如下:
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
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
④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那么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A。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铁与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新物质铜和硫酸亚铁,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B、电解水时有新物质氧气和氢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C、过滤只是将液体和固体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只有物理变化,正确;
D、食物霉变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1)水的密度会随着状态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弹簧测力计是测力的工具;
(3)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发生反应生成铁锈,因此质量会增加;
(4)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A.如果水的密度是1g/cm3,那么1m3的水质量是1kg;但是水的密度会发生变化,因此1m3的水质量也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而不是质量,故B错误;
C.千克原器因生锈而质量增大,故C错误;
D.物体的质量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组成,而一切物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0度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解答】A、塑料难以拉断,说明构成塑料的分子之间有引力的作用导致;故A正确;
B、 分子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运动的;故B错误;
C、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人离洋葱比较远,但依然被刺激到,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故C错误;
D、 被压缩过程中,难以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斥力;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B
【知识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生活常识中科学知识点;
【解答】A、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所以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的溶液小于2毫升;故A错误;
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质量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空间位置无关,且酒精与水是任意比例互溶的;所以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故B正确;
C、 常温下,食盐的溶解度小于50g;所以1g食盐加入到1g水中,食盐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得到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C错误;
D、 食盐溶液中的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银;所以混合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6.【答案】A
【知识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的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答】A、煤油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故A正确;
B C、温度计是密封的装置,煤油的质量是不变的,G=mg 所以重力也不变;故B C错误;
D、 ,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7.【答案】(1)分解
(2)吸收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2)在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而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返回舱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分级,从而生成新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分解。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18.【答案】变大;物理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
(2)海水淡化处理技术是指将水中的多余盐分和矿物质去除得到淡水的工序。
【解答】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阿拉伯的该装置能够使海水蒸发,由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因此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海水蒸发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变大;物理
19.【答案】(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 复杂,生物种类 越多,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之中;
3、 根据化学式可以计算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之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和之比即为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解答】(1) 茶园是一个生态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除人的作用外,还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能力有关;
(2) 在泡茶过程中,会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是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3) 茶氨酸(C7H14N2O3) 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2N:3O=(2×14):(3×16)=7:12
故答案为:(1)自动调节 (2)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7:12
20.【答案】(1)偏大
(2)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测量值为210g
(3)小明的观点正确,少了10g的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将无法完成某些200克以内的质量值(精度范围内)的称量。(或小江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的砝码,在测量某些用“左物右码”的放置方法无法完成称量的质量值时,可将5g砝码放天平左盘,其他砝码放右盘,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未答“5g砝码放天平左盘”不给分)。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的认识和应用,及称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解答】(1)砝码被磨损,即其真实质量小于其标注的质量,但在读数的过程依然按照砝码上标注的数值进行读取,则会导致读数偏大;
(2)由图可知,砝码的总质量是100g+50g+20g+20g+10g+5g=205g,游码有5g,所以其可称量的物体总质量一共是205g+5g=210g;
(3)该题答案是不确定,只要合理即可;缺了10g砝码可能会导致最大量程范围内的某些质量无法称量出来,比如15g、35g等;或者可以说小江的正确,缺少的10g可以通过在把5g砝码放在左盘跟物体一起称量组合成10g也可以完成测量;
故答案为:(1)偏大;(2) 小科认为砝码的质量之和为205g,标尺最大刻度为5g,所以该天平的测量值为210g;(3) 小明的观点正确,少了10g的砝码,运用其他砝码及游码将无法完成某些200克以内的质量值(精度范围内)的称量。(或小江观点正确,因为少了10g的砝码,在测量某些用“左物右码”的放置方法无法完成称量的质量值时,可将5g砝码放天平左盘,其他砝码放右盘,同样可以完成这些质量值的测量(未答“5g砝码放天平左盘”不给分)。
21.【答案】(1)解:p盒= =1000Pa
(2)解: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ρ合金= =4.5×103kg/m3
(3)沉底 盒子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ρ水gV浮=1.0×103kg/m3×10N/kg×720×10-6m3=7.2N G盒=m盒g=1.44kg×10N/kg=14.4N F浮【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盒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 计算即可;
(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根据V空=abc计算出空心体积,再用同样方法计算出盒子外部的总体积,然后二者相减得到合金的体积,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出合金的密度。
(3)当盒子上沿与水面平齐后,它排开水的体积等于自身的总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水gV浮 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再与盒子的重力比较,从而确定它的运动状态。
【解答】(2)根据图可知,盒子内空心部分为长方体,长和宽为:12cm-2cm=10cm,高为:5cm-1cm=4cm,
根据V空=abc=10cm×10cm×4cm=400cm3;
盒子的总体积:V=a'b'c'=12cm×12cm×5cm=720cm3;
则V合金=V外-V空心=720cm3-400cm3=320cm3;
则合金的密度: 。
22.【答案】(1)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知识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1)根据分子之间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答;
(3)质子之间存在排斥力而不分开,肯定有一种力能够将排斥力抵消,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合理的猜测为: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23.【答案】(1)解:ρ= =600 Kg/m3
(2)解:G=mg=60kg×10N/kg=600N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得F乙×AB=G
即F乙= =0.5G=300N
(3)解:当乙的作用点向O点靠近时,此时作用点记为B’
以A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得:F×AB’= G×AO
即F乙=G×AO /AB’
因为AB’减小,而G×AO不变,所以F乙变大
而F乙+F甲=G,所以F甲变小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解析】【分析】(1)已知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 计算木料的密度;
(2)首先根据G=mg计算出木料的重力,然后将A看做杠杆的支点,木料的重力看做阻力,阻力臂为AO,B点的支持力为动力,动力臂为AB,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计算乙对木料的作用力。
(3)当乙的作用点向O点靠近时,乙的动力臂逐渐减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乙对木料作用力的变化,最后根据二力平衡F乙+F甲=G判断甲对木料作用力的大小即可。
24.【答案】(1)解: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解:上升;
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
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m石= =5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浮沉条件计算出空桶受到的浮力;
(2)首先比较鹅卵石受到的浮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而确定水面高度的变化。
首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桶受到的浮力,再根据二力平衡G石=F浮总-G桶计算出鹅卵石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1)因为空桶漂浮在水面,所以F浮=G桶=10N;
(2)鹅卵石原来在水里下沉,那么F浮桶和鹅卵石受到的浮力F浮总=ρ液gV排=1×103Kg/m3×10N/kg×6×10-3m3=60N;
鹅卵石的重力:G石=F浮总-G桶=60N-10N=50N;
鹅卵石的重力 。
25.【答案】(1)Ia(2)解:R总= =30欧
R=R总-R0=30欧-12欧=18欧
得:x=9厘米
F=(20-9)厘米×0.02牛/厘米=0.22牛
G= F= ×0.22牛=0.11牛
m= =0.011千克=11克
ρ= =1.1克/厘米3
答:所测液体密度为1.1克/厘米3
(3)ρ=2.6- (克/厘米3);2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比较两个电流的大小;
(2)首先根据 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R=R总-R0计算出此时变阻器的阻值,接下来根据“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借助表格数据计算出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长度。
此时弹簧向下移动的距离等于AB的总长度减去接入的长度,再根据丙图“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计算出此时弹簧受到的压力。
对定滑轮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液体重力与弹簧压力的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液体的重力,再借助重力公式 计算出液体的质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即可。
(3)①根据(2)中的计算过程推导密度和电流的数量关系式;
②根据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流的最大值,然后代入关系式计算即可。
【解答】(1)闭合开关S,滑片P在A点时,AB与R0串联,总电阻为Ra;滑片在B点时,AB的阻值为零,此时只有R0,总电阻为Rb,那么Ra>Rb。根据“电流与电阻的反比关系”可知,电流Ia(3)①根据密度公式得到:①;
因为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那么得到:
则;
则②;
将②代入①得到:
(kg/m3)=(g/cm3)。
②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则该密度计能测量的最大密度为:=(g/cm3)。
26.【答案】(1)解:铝块的体积:V铝=Sh=5×10-3m ×0.06m=3.0×10-4m3
铝块的质量:m铝=ρ铝V铝=2.7×10-3kg/m×3.0×10-4m =0.81kg
铝块的重:G铝=m铝g=0.81kg×10N/kg=8.1N
答:铝块的重力为8.1牛顿
(2)解:铝块的提升距离:s=h0-h=0.6m-0.06m=0.54m
提升铝块需要的时间:t= =2s
答:把铝块提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所需的时间为2秒。
(3)解:铝块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ρ水gV铝=1.0×103kg/m3×10N/kg×3.0×10-4m3=3.0N
绳子拉力:F1=G铝-F浮=8.1N-3.0N=5.1N
∵P= =Fv
∴电动机功率:P=F1v1=5.1N×0.27m/s=1.377W
答: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为1.377瓦特。
(4)解:当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时,绳子拉力:F2=G铝=8.1N
此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P=1.377W,
铝块上升速度:v2= =0.17m/s
答: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为0.17米/秒。
(5)解: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p= =300Pa
答: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为300帕斯卡。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V铝=Sh计算出铝块的体积,然后根据计算铝块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铝块的重力;
(2)铝块上升的高度等于水的深度与铝块高度的差,即s=h0-h ,然后根据计算提升铝块需要的时间;
(3)首先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计算出铝块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F1=G铝-F浮计算出铝块受到的拉力,最后根据公式P=F1v1计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4)当铝块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时,它不受浮力,只受重力和拉力,此时根据F2=G铝计算绳子拉力,再根据公式 计算此时铝块上升的速度;
(5)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知,水对铝块的浮力等于铝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铝块原来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来全部出水,因此压力的变化值正好等于它完全浸没时的浮力,根据公式计算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
27.【答案】(1)使量筒内的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2)解:G1=F浮1=ρ水gV排1=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6×10-6米3=4.26牛
G2=F浮2=ρ水gV排2=1×103千克/米3×10牛/千克×420×10-6米=4.2牛
排出空气的质量m气=G气/g=(G1-G2)/g
=(4.26牛-4.2牛)/10牛/千克=6×10-3千克
排出空气的体积V气=10×500毫升=5000毫升=5×10-3米3
ρ气=m气/V气=6×10-3千克/5×10-3米3=1.2千克/米3
答:实验室中空气的密度为1.2千克/米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量筒内外水面相平时,水处于静止状态,那么量筒内的气压与量筒外的大气压强相等;
(2)当足球漂浮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据G=F浮= ρ水gV排分别计算出排气前和排气后足球的重力,而二者之差就是排气的重力,再根据 计算出排气的质量;而排气的体积就是量筒内水面所对的刻度,即500mL,最后根据公式 计算空气的密度即可。
28.【答案】(1)解:s=vt=30km/h×(20/60)h=10km
(2)解:m=ρV×2=0.75×103kg/m3×0.9×10-3m3×2=1.35kg
(3)解:红绿灯等待时消耗一定汽油,30km/h 时油耗大于 9L/100km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从表格中找到汽车行驶的速度,已知汽车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s=vt计算小科家离宁波书城的路程;
(2)分析表格可知,汽车行驶100km消耗汽油9L,也就是;因为单程为10km,所以单程消耗的汽油正好是9L的,即;已知汽油的密度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单程消耗的汽油量,再根据计算往返需要的汽油量;
(3)上面计算出的只是理论油耗,在实际驾驶的过程中,汽车不断的加速或减速,通过拥挤路段或者等待红绿灯,都可能盗贼油耗增加。
29.【答案】(1)汽化
(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3)V=42000米3/秒×6×60秒=1.512×107米3
m=ρV=1.0×103千克/米3×1.512×107米3=1.512×1010千克
答:6分钟所泄出水的质量为1.512×1010千克。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水压 指水的压强。用容器盛水时,由于水受重力,就有相当于那么多重量的压力,向容器的壁及底面作用。盛在容器中的水,对侧面及底面都有压力作用,对任何方向的面,压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而且深度相同时,压强也相同;液体越深,则压强也越大。
【解答】(1)水电站蓄水之后,水面的面积增大,水的蒸发也会加快;故答案为:汽化;(2)拱坝筑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水电站开始蓄水之后,水的深度会升高,而水的压强会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下面宽则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则压力效果会小些;故答案为: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V=42000米3/秒×6×60秒=1.512×107米3 m=ρV=1.0×103千克/米3×1.512×107米3=1.512×1010千克;故答案为:1.512×1010千克;
故答案为:(1)汽化;(2)从坝体对地基的作用看,坝体上窄下宽,可以增大地基的受力面积,减少坝体对地基的压强,从水对坝体的作用看,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水碓大坝下部的压强较大,对大坝上部的压强小。所以,大坝通常筑成上窄下宽的形状。(3)1.512×1010千克。
30.【答案】(1)茎;物理;40%
(2)72:5:40;压强
(3)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解答】(1)加工木材主要取用的是木材的木质部,而木质部是茎的一部分;对木材进行压缩后没有新物质的产生,所以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压缩前木材的质量为: ;而压缩后厚度减少到20%。底面积不变,则体积减小到压缩前的20%;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m(C):m(H):m(O)=12×12×n:10×1×n:16×5×n=72:5:40;由公式可知,材料宽度×材料厚度=材料的底面积;而力与面积之比是压强;故答案为:72:5:40;压强;(3)A、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化学试剂,会造成污染;故A错误;
B、制作之后的材料硬度超过部分金属材料的硬度,所以可以替代部分金属;故B正确;
C、树木对于地球的生态系统作用巨大,不可或缺,因此不能无限制砍伐;故C错误;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茎;物理变化;40%;(2)72:5:40;压强;(3)B。
31.【答案】(1)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2)解:m= = =0.5千克
ρ= = =10×103千克/米3
答:该金属材料的密度为10×103千克/米3。
(3)解:F浮1=ρ汽1gV球=1.2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06牛
F浮2=ρ汽2gV球=3.0千克/米3×10牛/千克×5×10-3米3=0.15牛
F1=2×(G球-F浮1)=2×(5牛-0.06牛)=9.88牛
F2=2×(G球-F浮2)=2×(5牛-0.15牛)=9.7牛
△F拉=F1-F2=9.88牛-9.7牛=0.18牛
∵△F拉=0.18牛>0.1牛
∴能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值大于0.1牛。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密度是指物质每单位体积内的质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液体的重量,这一结果后被称为阿基米德原理。
【解答】(1)在向装置鼓入空气之前,金属球和配重二力平衡,处于静止状态,如果通入空气后金属球一端上升一段高度,则说明金属球受到空气的浮力;故答案为:金属球上升(配重下降).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