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第1节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第1节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4 12:26:13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第1节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护耳朵,保护听力,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耳机的音量不要太大、防止耳朵进水等;
【解答】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以免引起中耳炎,影响听觉,正确;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听力损害,造成耳聋,正确;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者捂耳闭口,这是为了保护鼓膜,错误;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影响听觉,正确;
故答案为:D.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
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的形成过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有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导大脑,在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产生相应的感觉;
【解答】A. 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正确;
B.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B错误;
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正确;
D. 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正确;
故答案为:B.
3.“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人的感觉有冷觉,热觉,听觉,味觉,视觉,触觉等;
【解答】 闻韶音是指听声音,属于人的听觉;“知肉味” ,是指品尝肉的味道,属于味觉;
故答案为:C.
4.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其原因是(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根据味觉产生的过程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中唾液,刺激味觉细胞,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神经传到大脑, 经过分析,我们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所以题目中小张接下来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是因为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故答案为:C.
5.感觉的形成是在(  )
A.大脑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神经末梢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中,感受器官中的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可以使是各种神经末梢;
【解答】大脑皮层分布着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即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有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因此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中形成。
故答案为:A.
6.如图所示,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  )
A.痛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人的各种感觉;
【解答】人有多种感觉,如痛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 。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触觉;
故答案为:C.
7.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味觉是(  )
①酸 ②甜 ③苦 ④辣 ⑤咸 ⑥涩 ⑦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础的味觉和综合味觉;
【解答】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的味觉是辣、涩、麻。
故答案为:D.
8.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儿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受器可以相互协作,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解答】冰棒使得舌头的温度小爱酱,舌头血管收缩,舌头神经短暂缺血出现麻木,吃棒冰时, 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儿麻 ,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所引起的;
故答案为:D.
9.(2021七下·上虞期末)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B.一种感觉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
C.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D.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人体嗅觉神经末梢易疲劳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产生联系,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一类器官。人体的感觉器官有眼、鼻、耳、皮肤、舌头等。
【解答】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同时具有感受冷、热、痛、触等感觉,A符合题意;
B、人类大多数感觉器官只能感受一种类型的刺激,如眼睛、耳、鼻。但皮肤例外,可以接收多种刺激,如触碰、按压、寒冷、炎热等,B不符合题意;
C、酸甜是基本味觉,麻辣是多种刺激产生的感觉;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2021七下·西湖期中)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绘图笔在小徐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徐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针轻轻接触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徐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徐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皮肤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
A.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
B.本实验说明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C.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D.身体各部位的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解答】A、实验数据是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不能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A错误,符合题意;
B、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指尖感到针触的百分率最高,说明指尖的触觉敏感程度最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2021七下·浦江期中)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该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耳 B.皮肤、耳 C.鼻、皮肤 D.鼻、耳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是实现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部分。
【解答】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所以,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故B正确。
故选B。
12.(2021七下·衢州期中)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讲究“色、香、味”俱佳。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热觉、味觉、痛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 人体的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七大感觉。
【解答】感觉器官是带有附属结构的复杂感受器;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等;眼有视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鼻有嗅觉作用,舌(味蕾)能够感受味觉,皮肤有感觉、触觉等作用;人体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是视觉、嗅觉、味觉。
故选C。
13.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大蒜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治病。医生告诉我们,嚼大蒜能消灭口腔中的病菌。吃过大蒜,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自己却闻不到这股味道,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已适应
C.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嗅觉的形成,当鼻子中的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产生嗅觉,大脑嗅觉中枢易疲劳(或具有适应性),时间一长,就闻不出味道;
【解答】A. 嗅觉细胞并没有失去感觉功能,A错误;
B.大脑的神经中枢易疲劳,所以时间一长,大脑的嗅觉中枢已适应,B正确;
C. 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错误;
D. 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能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错误;
故答案为:B.
1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什么感觉(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嗅觉和听觉。
故选D。
15.(2022七下·龙游月考)3月,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
B.鸟鸣声频率大于20000Hz
C.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器是相同的
D.人和动物对“花香”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感差异很大,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动物对不同物质的气味敏感程度不同。
【解答】A.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与大脑的感觉中枢,符合题意。
B.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赫兹~20000赫兹,而鸟鸣声人能听得到,证明鸟的鸣声在人耳接受范围,不符合题意;
C.听觉是听觉感受器,嗅觉是嗅觉感受器,两者不同,不符合题意;
D.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生活经验表明,当人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之无味”。这主要是由于(  )
A.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
B.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中
C.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
D.人产生了味觉疲劳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
【解答】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在味觉形成过程中,刺激主要来自食物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味蕾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形成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生病和疲劳影响了味蕾接受刺激的敏感性,故食之无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经不能形成嗅觉
B.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触觉
D.皮肤各个部位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手臂
【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解答】A、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人体嗅觉神经末梢易疲劳,因此时间一长,腥臭味闻不出来,A不符合题意;
B、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B符合题意;
C、皮肤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C不符合题意;
D、皮肤各个部分,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2020七下·新昌期末)生物体的一些生命活动是按照一定方向进行的。下列表示不合理的是(  )
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B.味觉形成:化学物质→味觉细胞→神经→大脑
C.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母体→胎盘→脐带→胚胎
【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的生长时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一年生的被子植物在经过受精、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就会死亡。它们的生长时期在一年之内完成。多年生的被子植物经过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后,来年或多年后还会开花结果,其生长时期可达几年,甚至千年,但最终也会走向死亡。
(2)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3)家蚕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 ( 蚕 )、蛹、成虫 ( 蛾 ) 四个阶段,不仅幼虫和成虫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差别大,而且在两者之间出现了蛹期。
(4)胎盘连接着母体和胚胎,是母体和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靠近胚胎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胚胎相连。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可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解答】A、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可以表示为: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所以A表示合理。
B、 味觉形成可以表示为:化学物质→味觉细胞→神经→大脑,所以B表示合理。
C、家蚕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所以C表示不合理。
D、 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表示为:母体→胎盘→脐带→胚胎 ,所以D表示合理。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9.(2021七下·西湖期中)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用   (填感觉的名称)来感知大象的形状的,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   。
【答案】触觉;大脑皮层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瞎子是利用手的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形状,对这种感觉比较敏感的部位在指尖,这种感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解答】盲人的触觉发达,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利用触觉来感知大象的形状的,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触觉;大脑皮层
20.手机可以由多种方式感知来电,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   ;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听觉
【答案】A;D;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们用眼来感受光,产生视觉;用耳来感受声音,产生听觉;用皮肤来感受震动,产生触觉。
【解答】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触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听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视觉。
故答案为:A;B;D
21.“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这是由于大脑   的缘故。
【答案】嗅觉适应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嗅觉的特点:嗅觉的适应性;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
【解答】嗅觉适应是指气味持续作用于嗅觉感受器,使嗅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是为了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以便符合环境,增加生存能力。
故答案为:嗅觉适应
2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   。
(2)人在感冒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   (填“正常”或“不正常”)。
(3)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
(4)在测试舌头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   。
【答案】(1)嗅觉细胞
(2)不正常
(3)舌对液态物质比较敏感
(4)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嗅觉和味觉的相关知识;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七位的物质作用于嗅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是嗅觉;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酸甜苦咸是基本的味感;
【解答】(1)调香师这种行为是为了让更多的气体物质接触嗅觉细胞,嗅觉细胞是对气味的感受器,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在大脑中形成感觉;
(2)多种感受会相互影响,感冒是嗅觉感受器变弱了,会带动味觉感觉器也变弱了,所以此时味觉测试显示不正常;
(3)刚开始糖是固态的,慢慢的糖开始融化了,变成了液态,说明舌头上的味蕾细胞对液态的的物质比较敏感;
(4)漱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嗅觉细胞(2)不正常(3) 舌对液态物质比较敏感 (4) 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23.(2022七下·婺城期末)跑操是各校大课间活动的主项目,同学们跑操训练时,步伐整齐、气势宏博。请回答:
(1)班级跑操训练时,同学们听到指挥员的指令,听觉是在   中形成的。
(2)跑到指定位置后,同学们利用了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答案】(1)大脑皮层
(2)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听觉、视觉、味觉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1)指挥员指令的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听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听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同学们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24.(2022七下·定海期末)根据图示,说说人闻到蛋糕香味的过程。
(1)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   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   ,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答案】(1)嗅觉神经末梢
(2)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鼻腔内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细胞,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解答】(1)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25.(2022七下·诸暨期中)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
【答案】(1)眼
(2)大脑皮层
(3)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解答】(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眼。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26.(2022七下·东阳月考)每年的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当 F 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和耳蜗 B.半规管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鼓室和前庭
【答案】(1)耳蜗
(2)不能
(3)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F为听觉神经,当 F 受损时,反射弧不完整,造成的耳聋不能治愈。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27.用针挑手指上的刺,当针挑破表皮时,不感到痛,这是因为表皮中没有   。当小刀割破手指导致出血,这是因为在皮肤的真皮部分存在    。
A.血管 B.神经 C.毛发 D.汗腺
【答案】B;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构成。
【解答】解: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觉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针挑破手的表皮时,手不疼,是因为手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中没有感觉神经末梢,因此感觉不到疼痛。小刀划破手出血是因为刀划伤了真皮,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因此划伤真皮时会出血。
三、实验探究题
28.探究: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是否相互影响?
所需器材:A牌薯片(味道较淡)8~10片,B牌薯片(味道较浓)4~5片。
(1)小科先闭上眼睛,慢慢品味A牌薯片,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吗?
(2)小科继续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把几片B牌薯片靠近他的鼻孔,呼吸几次。现在他再尝另一片A牌薯片,这次A牌薯片的味道与第一次所尝到的不一样,有些B牌薯片的味道。在这次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案】(1)能
(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解答】(1)舌头能分出不同食物的味道,A牌薯片(味道较淡),B牌薯片(味道较浓),因此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
(2)在这次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1)能(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四、解答题
29.(2021七下·秀洲月考)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 说明理由。
【答案】(1)热
(2)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温度感觉是皮肤受到不同温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解答】(1)用手背感受温度的变化,是因为手背对热比较敏感;
(2)疼痛是一种警戒信号,表示机体已经发生组织损伤或即将遭受损伤,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保护机体避免伤害;
故答案为:(1)热;(2) 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30.邻居张爷爷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医院检查结果是,耳的各部分结构没有问题。明明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耳朵本身没有问题,怎么就会听不见声音了呢?根据本节你掌握的知识,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答案】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解答】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分析】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31.劳德(R.Lord)提出一个四阶段知觉模型,如下图所示。
分析情景“妈妈端上了做好的菜,正在看动画片的王涛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请你根据上面的模型,简述一下这个过程完成的程序。说明四个阶段。
【答案】答: 香味刺激鼻内的嗅觉细胞;王涛闻到香味,味道传递到了大脑形成嗅觉;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判断结果: 菜香;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环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脑对信息处理,决定行为方式。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1)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嗅觉。(2)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解答】根据题图模型,这一程序包括: 香味刺激鼻内的嗅觉细胞;王涛闻到香味,味道传递到了大脑形成嗅觉;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判断结果: 菜香;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环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脑对信息处理,决定行为方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 第1节感觉世界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下做法正确的有(  )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
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闭口
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关于人的感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B.感觉是在感觉器官中形成的
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D.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3.“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嗅觉和听觉 B.听觉和视觉
C.听觉和味觉 D.触觉和味觉
4.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其原因是(  )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道没有火锅的浓
5.感觉的形成是在(  )
A.大脑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神经末梢
6.如图所示,为了方便盲人行走,往往在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  )
A.痛觉 B.嗅觉
C.触觉 D.味觉
7.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味觉是(  )
①酸 ②甜 ③苦 ④辣 ⑤咸 ⑥涩 ⑦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
8.吃棒冰时,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儿麻,这是由(  )
A.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舌的味觉引起的
C.舌的痛觉引起的
D.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引起的
9.(2021七下·上虞期末)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B.一种感觉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
C.麻、辣、酸、甜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D.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人体嗅觉神经末梢易疲劳
10.(2021七下·西湖期中)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程度,小金用一支绘图笔在小徐皮肤的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小徐蒙上眼睛后,小金用针轻轻接触测试区上不同的点,当小徐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将小徐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记录下来。在不同部位的皮肤上重复此实验,其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皮肤部位 手臂 手掌 指尖 前臂
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 50 85 100 75
A.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
B.本实验说明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
C.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D.身体各部位的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
11.(2021七下·浦江期中)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该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耳 B.皮肤、耳 C.鼻、皮肤 D.鼻、耳
12.(2021七下·衢州期中)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讲究“色、香、味”俱佳。辨别“色、香、味”分别用到(  )
A.热觉、味觉、痛觉 B.听觉、嗅觉、冷觉
C.视觉、嗅觉、味觉 D.触觉、听觉、味觉
13.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大蒜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治病。医生告诉我们,嚼大蒜能消灭口腔中的病菌。吃过大蒜,旁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自己却闻不到这股味道,是因为(  )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已适应
C.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14.“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什么感觉(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视觉 C.触觉和味觉 D.嗅觉和听觉
15.(2022七下·龙游月考)3月,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下列有关“鸟语花香”这一成语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于大脑
B.鸟鸣声频率大于20000Hz
C.听觉和嗅觉的感受器是相同的
D.人和动物对“花香”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
16.生活经验表明,当人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之无味”。这主要是由于(  )
A.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
B.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中
C.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
D.人产生了味觉疲劳
17.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长了,腥臭味闻不出来”是因为这时已经不能形成嗅觉
B.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触觉
D.皮肤各个部位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手臂
18.(2020七下·新昌期末)生物体的一些生命活动是按照一定方向进行的。下列表示不合理的是(  )
A.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B.味觉形成:化学物质→味觉细胞→神经→大脑
C.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D.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母体→胎盘→脐带→胚胎
二、填空题
19.(2021七下·西湖期中)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用   (填感觉的名称)来感知大象的形状的,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   。
20.手机可以由多种方式感知来电,其中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   ;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   。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听觉
21.“如入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这是由于大脑   的缘故。
2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   。
(2)人在感冒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   (填“正常”或“不正常”)。
(3)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
(4)在测试舌头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   。
23.(2022七下·婺城期末)跑操是各校大课间活动的主项目,同学们跑操训练时,步伐整齐、气势宏博。请回答:
(1)班级跑操训练时,同学们听到指挥员的指令,听觉是在   中形成的。
(2)跑到指定位置后,同学们利用了在同一均匀介质中   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24.(2022七下·定海期末)根据图示,说说人闻到蛋糕香味的过程。
(1)蛋糕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   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   ,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25.(2022七下·诸暨期中)周末,小明同学跟随父母走进美丽诸暨市同山镇参加一年一度的樱桃节,樱桃树结果多,果熟之时,果红叶绿,甚为美观。他摘下一个,闻到了特有的香味,送进嘴里尝起来,“酸酸甜甜”…
(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   。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   。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   。
26.(2022七下·东阳月考)每年的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当 F 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   (填“能”或“不能”)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前庭和耳蜗 B.半规管和耳蜗
C.前庭和半规管 D.鼓室和前庭
27.用针挑手指上的刺,当针挑破表皮时,不感到痛,这是因为表皮中没有   。当小刀割破手指导致出血,这是因为在皮肤的真皮部分存在    。
A.血管 B.神经 C.毛发 D.汗腺
三、实验探究题
28.探究: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是否相互影响?
所需器材:A牌薯片(味道较淡)8~10片,B牌薯片(味道较浓)4~5片。
(1)小科先闭上眼睛,慢慢品味A牌薯片,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吗?
(2)小科继续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把几片B牌薯片靠近他的鼻孔,呼吸几次。现在他再尝另一片A牌薯片,这次A牌薯片的味道与第一次所尝到的不一样,有些B牌薯片的味道。在这次实验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四、解答题
29.(2021七下·秀洲月考)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后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   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 说明理由。
30.邻居张爷爷的耳朵听不见声音,医院检查结果是,耳的各部分结构没有问题。明明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耳朵本身没有问题,怎么就会听不见声音了呢?根据本节你掌握的知识,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31.劳德(R.Lord)提出一个四阶段知觉模型,如下图所示。
分析情景“妈妈端上了做好的菜,正在看动画片的王涛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请你根据上面的模型,简述一下这个过程完成的程序。说明四个阶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护耳朵,保护听力,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掏耳、耳机的音量不要太大、防止耳朵进水等;
【解答】 ①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就诊 ,以免引起中耳炎,影响听觉,正确; ②生病时要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造成听力损害,造成耳聋,正确;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者捂耳闭口,这是为了保护鼓膜,错误;④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影响听觉,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的形成过程: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有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导大脑,在大脑皮层相应的神经中枢,产生相应的感觉;
【解答】A. 感觉器官的作用是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正确;
B.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B错误;
C.刺激信息是由神经传送到大脑的 ,正确;
D. 感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人的感觉有冷觉,热觉,听觉,味觉,视觉,触觉等;
【解答】 闻韶音是指听声音,属于人的听觉;“知肉味” ,是指品尝肉的味道,属于味觉;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了根据味觉产生的过程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中唾液,刺激味觉细胞,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神经传到大脑, 经过分析,我们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所以题目中小张接下来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是因为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的形成都在大脑中,感受器官中的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可以使是各种神经末梢;
【解答】大脑皮层分布着各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即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有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因此所有的感觉都在大脑中形成。
故答案为:A.
6.【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察的是人的各种感觉;
【解答】人有多种感觉,如痛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人行道上铺设具有凹凸花纹的盲道 。盲人行走依靠的感觉是触觉;
故答案为:C.
7.【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础的味觉和综合味觉;
【解答】 人的味蕾分辨的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综合的味觉是辣、涩、麻。
故答案为:D.
8.【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受器可以相互协作,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
【解答】冰棒使得舌头的温度小爱酱,舌头血管收缩,舌头神经短暂缺血出现麻木,吃棒冰时, 人感觉冰凉,且舌头有点儿麻 ,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所引起的;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产生联系,感知周围环境变化的一类器官。人体的感觉器官有眼、鼻、耳、皮肤、舌头等。
【解答】A、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同时具有感受冷、热、痛、触等感觉,A符合题意;
B、人类大多数感觉器官只能感受一种类型的刺激,如眼睛、耳、鼻。但皮肤例外,可以接收多种刺激,如触碰、按压、寒冷、炎热等,B不符合题意;
C、酸甜是基本味觉,麻辣是多种刺激产生的感觉;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解答】A、实验数据是感觉到针触的百分率,不能判断实验时针触指尖的力度大于针触手臂的力度,A错误,符合题意;
B、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部位触觉敏感程度的不同,反映了相应部位功能适应性方面的差别,敏感部位为大脑皮层提供信息的机会远远多于非敏感部位,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指尖感到针触的百分率最高,说明指尖的触觉敏感程度最高;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是实现感觉过程的生理装置。包括感受器、神经通道和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三部分。
【解答】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所以,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故B正确。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 人体的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七大感觉。
【解答】感觉器官是带有附属结构的复杂感受器;人体有多种感觉器官,主要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皮肤等;眼有视觉作用,耳有听觉作用,鼻有嗅觉作用,舌(味蕾)能够感受味觉,皮肤有感觉、触觉等作用;人体与色、香、味对应的感觉是视觉、嗅觉、味觉。
故选C。
13.【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嗅觉的形成,当鼻子中的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入大脑,在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产生嗅觉,大脑嗅觉中枢易疲劳(或具有适应性),时间一长,就闻不出味道;
【解答】A. 嗅觉细胞并没有失去感觉功能,A错误;
B.大脑的神经中枢易疲劳,所以时间一长,大脑的嗅觉中枢已适应,B正确;
C. 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错误;
D. 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能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错误;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有许多感受内、外刺激的感受器,有些感受器比较简单,例如皮肤里的感觉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带有附属结构,叫做感觉器官,例如眼、耳。冷觉、热觉、痛觉、触觉等感觉都是由皮肤里的感受器感知的。
【解答】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题干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嗅觉和听觉。
故选D。
15.【答案】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感差异很大,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动物对不同物质的气味敏感程度不同。
【解答】A.鲜花很香的感觉形成与大脑的感觉中枢,符合题意。
B.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赫兹~20000赫兹,而鸟鸣声人能听得到,证明鸟的鸣声在人耳接受范围,不符合题意;
C.听觉是听觉感受器,嗅觉是嗅觉感受器,两者不同,不符合题意;
D.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
【解答】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在味觉形成过程中,刺激主要来自食物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味蕾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形成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生病和疲劳影响了味蕾接受刺激的敏感性,故食之无味,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解答】A、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人体嗅觉神经末梢易疲劳,因此时间一长,腥臭味闻不出来,A不符合题意;
B、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B符合题意;
C、皮肤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C不符合题意;
D、皮肤各个部分,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C
【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动物的生长时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一年生的被子植物在经过受精、种子的形成和萌发、幼苗生长发育、植株开花结果等生长期后,就会死亡。它们的生长时期在一年之内完成。多年生的被子植物经过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后,来年或多年后还会开花结果,其生长时期可达几年,甚至千年,但最终也会走向死亡。
(2)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3)家蚕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 ( 蚕 )、蛹、成虫 ( 蛾 ) 四个阶段,不仅幼虫和成虫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差别大,而且在两者之间出现了蛹期。
(4)胎盘连接着母体和胚胎,是母体和胚胎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靠近胚胎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胚胎相连。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可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解答】A、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可以表示为: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所以A表示合理。
B、 味觉形成可以表示为:化学物质→味觉细胞→神经→大脑,所以B表示合理。
C、家蚕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其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所以C表示不合理。
D、 胚胎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可以表示为:母体→胎盘→脐带→胚胎 ,所以D表示合理。
故答案为:C
19.【答案】触觉;大脑皮层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瞎子是利用手的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形状,对这种感觉比较敏感的部位在指尖,这种感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解答】盲人的触觉发达,在“瞎子摸象”这个成语故事里,瞎子是利用触觉来感知大象的形状的,此种感觉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
故答案为:触觉;大脑皮层
20.【答案】A;D;B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们用眼来感受光,产生视觉;用耳来感受声音,产生听觉;用皮肤来感受震动,产生触觉。
【解答】通过振动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触觉;;通过铃声感知来电主要靠听觉;通过灯光闪烁感知来电主要靠的是视觉。
故答案为:A;B;D
21.【答案】嗅觉适应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嗅觉的特点:嗅觉的适应性;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差异很大;随着人的成长,嗅觉灵敏度越来越低;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
【解答】嗅觉适应是指气味持续作用于嗅觉感受器,使嗅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是为了引起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以便符合环境,增加生存能力。
故答案为:嗅觉适应
22.【答案】(1)嗅觉细胞
(2)不正常
(3)舌对液态物质比较敏感
(4)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嗅觉和味觉的相关知识;嗅觉是由化学气体刺激嗅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七位的物质作用于嗅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导,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嗅中枢,形成是嗅觉;味觉是由味觉感受器感受到的,酸甜苦咸是基本的味感;
【解答】(1)调香师这种行为是为了让更多的气体物质接触嗅觉细胞,嗅觉细胞是对气味的感受器,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在大脑中形成感觉;
(2)多种感受会相互影响,感冒是嗅觉感受器变弱了,会带动味觉感觉器也变弱了,所以此时味觉测试显示不正常;
(3)刚开始糖是固态的,慢慢的糖开始融化了,变成了液态,说明舌头上的味蕾细胞对液态的的物质比较敏感;
(4)漱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1)嗅觉细胞(2)不正常(3) 舌对液态物质比较敏感 (4) 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导致“串味”,影响实验结果
23.【答案】(1)大脑皮层
(2)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1)听觉、视觉、味觉等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解答】(1)指挥员指令的声音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听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听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2)同学们利用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迅速排成整齐的队伍。
24.【答案】(1)嗅觉神经末梢
(2)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鼻腔内部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能使人嗅到各种气味,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细胞,将香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从而形成了嗅觉。
【解答】(1)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产生信息。
(2)这些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嗅觉神经中枢,产生蛋糕香味的感觉。这就是形成嗅觉的过程。
25.【答案】(1)眼
(2)大脑皮层
(3)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解答】(1)小明看到果红叶绿的感觉器官是眼。
(2)小明品尝到了樱桃的“酸酸甜甜”,形成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3)小明闻到了樱桃特有的香味,但农民却很难感觉到种香味,这是因为大脑嗅觉中枢适应。
26.【答案】(1)耳蜗
(2)不能
(3)C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
(2)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3)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耳蜗中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1)外界声波经过耳廓的收集,进入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经过听小骨的传递和放大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
(2)F为听觉神经,当 F 受损时,反射弧不完整,造成的耳聋不能治愈。
(3)打瞌睡时,头部下垂会立刻惊醒,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C。
27.【答案】B;A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主要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构成。
【解答】解: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觉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针挑破手的表皮时,手不疼,是因为手的表皮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中没有感觉神经末梢,因此感觉不到疼痛。小刀划破手出血是因为刀划伤了真皮,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因此划伤真皮时会出血。
28.【答案】(1)能
(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舌上的味觉感受器能够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
【解答】(1)舌头能分出不同食物的味道,A牌薯片(味道较淡),B牌薯片(味道较浓),因此他能尝到A牌薯片的味道。
(2)在这次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故答案为:(1)能(2)味觉与嗅觉在辨别食物味道时会相互影响
29.【答案】(1)热
(2)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痛觉是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温度感觉是皮肤受到不同温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
【解答】(1)用手背感受温度的变化,是因为手背对热比较敏感;
(2)疼痛是一种警戒信号,表示机体已经发生组织损伤或即将遭受损伤,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保护机体避免伤害;
故答案为:(1)热;(2) 不好,痛觉对人类十分重要,没有痛觉我们可能就无法感受到来自外界的伤害。
30.【答案】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解答】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分析】因为听觉的形成不是在耳内形成的,要最终在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张爷爷可能是听神经或者是听觉中枢出现了病变,所以听不见声音。
31.【答案】答: 香味刺激鼻内的嗅觉细胞;王涛闻到香味,味道传递到了大脑形成嗅觉;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判断结果: 菜香;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环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脑对信息处理,决定行为方式。
【知识点】人的感觉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1)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扩散到空气中,当人呼吸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进入鼻腔,并溶于鼻腔内的黏液中,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产生信息,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嗅觉。(2)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解答】根据题图模型,这一程序包括: 香味刺激鼻内的嗅觉细胞;王涛闻到香味,味道传递到了大脑形成嗅觉;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判断结果: 菜香;说到“真香”,跑过来坐下,吃了起来。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为环境刺激、感官感受,大脑对信息处理,决定行为方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