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主要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相似。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Fe B.CO2 C.CuO D.CaCO3
2.从反应原理和产物纯度两个角度考虑,下列制取FeCl2溶液的方案中可行的是( )
A.过量的Fe粉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B.过量的Fe2O3与稀盐酸混合后,过滤
C.过量的Fe粉和ZnCl2溶液混合后,过滤
D.过量的CuCl2溶液与Fe粉混合后,过滤
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B中反应比A中快,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B. 根据混合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C. 来回拉动绳子,胶塞被冲出,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D. 将自制气压计从山脚下拿到山顶后,玻璃管内液柱会升高
4.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
A.复分解反应中可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的物质一定是酸的溶液
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
B 稀释浓硫酸 将水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搅拌
C 区分氧化钙与碳酸钙 取样品,加入适量水
D 除去K2SO4溶液中的KOH
加入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B.有盐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碱中一定含氢、氧两元素
7.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农业上可采用喷灌、滴灌来节水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有颜色的植物均可制成酸碱指示剂
D.在钢铁表面涂油可防止生锈
9.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向磷肥滴加适量水,磷肥全部溶解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
B. 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C. 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
D.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
11.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H2SO4溶液 HCl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B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C H2气体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CO气体 CO2气体 通过灼热的Fe2O3
A.A B.B C.C D.D
12.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
A.红色 B.紫色 C.无色 D.蓝色
二、填空题
13.现有一瓶长时间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处有白色粉末状固体,某同学感到很好奇,对白色粉末可能的成分进行了猜想: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②可能含有碳酸钠。
(1)该同学得出猜想②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小明同学想证明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滴入酚酞溶液,酚酞变红,因此小明同学认为一定含有氢氧化钠,你认为对吗? (填“对”或“不对”),你的理由是
14.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鉴别化肥硫酸铵和氯化铵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Fe中的Fe2O3 加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C 除去N2中的少量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15.小鹏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溶液呈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鹏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铜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和硫酸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鹏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16.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
(2)根据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三、综合题
17.学习了盐酸的性质后,小军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
(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军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 色;
(2)图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试写出一个盐酸与该类别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 (填一种即可);
(4)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现在小军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下列因素不影响镁和锌与盐酸反应快慢的是 (填序号);
A.盐酸的质量分数
B.温度
C.反应容器的大小
D.两种金属的形状
写出锌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氯酸钾、氢氧化钾、碳酸钙、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白色固体的组成.某小组学生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情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试管滤液中的物质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学式为 .
(3)原白色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
19.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从微观角度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
(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 不同。
(2)CO和CO2虽然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 不同。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都含有大量的 。
20.在H、O、C、S、Cl、Na、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
的物质.请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2)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3)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化合物: (任填一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1)
(2)碳酸钠;
(3)不对;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4.【答案】C;加热观察是否熔化
15.【答案】酸;中;红;酸性或中性;OH﹣;2NaOH+CuSO4=Cu(OH)2↓+Na2SO4;有气泡生成;Zn+2HCl=ZnCl2+H2↑
16.【答案】CO2;Ca(OH)2+2HCl=CaCl2+2H2O;Na2CO3+Ca(OH)2=CaCO3↓+2NaOH(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17.【答案】(1)红
(2)碱;NaOH+HCl=NaCl+H2O(符合条件即可)
(3)符合条件的盐即可
(4)C;Zn + 2HCl = ZnCl2 + H2↑
18.【答案】(1)2KOH+CO2=K2CO3+H2O
(2)BaCO3
(3)碳酸钙、氢氧化钾、氯化钡
19.【答案】(1)碳原子排列方式
(2)分子构成
(3)OH-
20.【答案】(1)Ca(OH)2
(2)CO
(3)NaHCO3
(4)HCl或H2SO4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