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2.认识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感受其文明多元特征。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之一,是七大洲当中面积最大的大洲,如此之大的面积,注定亚洲各地区的国家和人们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区域内有具有很强的相似性。
一、阿拉伯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622—1258)
(一)建立与扩张
1.创立伊斯兰教
原意:服从、归顺,顺从安拉的旨意
创立者:穆罕默德 信仰者:穆斯林
经典:《古兰经》 圣地:麦加
基本教义:万物非主,唯有真主
《古兰经》具有法律效力
规定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教法、宗教义务和作为穆斯林必须恪守的道德规范。
(一)建立与扩张
1.创立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
3.632年,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4.7世纪中期,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5.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政教合一
“大食国”,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
8—9世纪鼎盛,10世纪衰落,1258年被蒙古西征军灭
632
661
1258
750
四大哈里发时期
倭马亚王朝
(白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
(黑衣大食)
鼎 盛
一、阿拉伯帝国(622—1258)
(二)统治
1.政治稳定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财政税务部门至关重要
材料一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材料二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
——古代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2.经济繁荣
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繁荣;城市繁荣(巴格达)
3.文化兴盛
融合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
【思考】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哈里发马门(813-833年)十分热心扶植科学文化事业。曾派著名学者向拜占庭皇帝索取希腊古典著作,包括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将这些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以与译稿同等重量的黄金酬劳翻译者。他还在巴格达创建了规模宏伟的学术研究中心——智慧馆,把从各地搜集来的文化典籍收藏在这里。智慧馆集图书馆、科学院和翻译局为一体,既是科学研究所,也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高等学府。
——朱寰《世界古代史》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
统治者重视文化事业;
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
学者勤奋研究
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
二、奥斯曼帝国(1299—1923)
(一)建立与扩张
1.13世纪,征服小亚细亚
2.14世纪中期,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3.1453年,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作为首都
4.16世纪后期,地跨欧亚非三洲
(二)统治
1.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2.经济
经济繁荣,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帝国控制了欧亚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影响:
阻碍东西方贸易;
推动新航路开辟。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印度-笈多帝国(约320—540)
1.建立: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
2.统治:几乎征服了北印度;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统一;
印度教发展为主要宗教。
(二)印度-德里苏丹国(1206—1526)
1.建立:13世纪,突厥人建立
2.统治:
最高统治者称苏丹
伊斯兰教为国教
地方设行省,重要职位任用穆斯林
(三)日本
1.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2.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庄园形成,武士集团日益重要
3.12世纪末,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源赖朝(1147—1199)
(1)幕藩体制
天皇是名义上的统治者
将军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藩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2)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
(四)朝鲜
1.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2.10世纪初,王建建立高丽王朝(918—1392)
3.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1392—1910)
4.16世纪末,抗击日本侵略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