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基础知识综合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0分)
1.(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艾青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诗歌,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如他的作品《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红岩》这部小说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地区的地下党人的英勇斗争故事,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等。
C.《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严监生临死前吝惜灯草油等情节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讽刺艺术。
D.《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与才女谢道韫相关的典故“咏絮之才”即出自此书。
(2020·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还有一种南方的昆虫,其令人感兴趣的程度至少与蝉一样,但声名却远不及蝉,因为它总是悄无声息。如果上苍赐予它一个深得人心的第一要素——音钹的话,凭着它形体与习性的奇特,它准能让著名歌手蝉的声誉_____。这里的人们称它为“祷上帝”,学名则叫螳螂,拉丁文名为“修女袍”。
科学的术语与农民朴素的词汇在这儿是相互______的,都是把这种奇特的生物看成是女预言家、苦修女。( )古希腊人早就把这种昆虫称之为“占卜者”“先知”。庄户人在比喻方面也是乐行其事的,他们对所见的模糊材料大加补充。他们看见在烈日烤炙的草地上有一只____的昆虫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两只前腿,可以说是两只胳膊,伸向天空,____祈祷的架势。只这些足矣,剩下的由百姓们的想象去完成。于是乎,自远古以来,荆棘丛中就住满了传递这些神谕的女预言家、向上苍祷告的苦修女了。
2.文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án qiāo shēn zhì
B.cán qiǎo shēn jiù
C.chán qiǎo sheng zhì
D.cán qiāo sheng jiù
3.文中画横线处应填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暗然失色 吻合 仪态万方 一幅
B.黯然失色 稳合 风情万种 一副
C.暗然失色 稳合 风情万种 一幅
D.黯然失色 吻合 仪态万方 一副
4.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祷上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5.结合上下文,括号里应填入的一项是( )
A.这种拟人司空见惯。 B.司空见惯这种拟人。
C.这种比喻由来已久。 D.由来已久这种比喻。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句子结合语境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远古以来,荆棘丛中就住满了这些传达神谕的女预言家、向上苍祷告的苦修女了。
B.荆棘丛中自远古以来就住满了传达这些神谕的女预言家、向上苍祷告的苦修女了。
C.自远古以来,荆棘丛中就住满了传递神谕的这些女预言家、向上苍祷告的苦修女了。
D.荆棘丛中自远古以来就住满了这些传递神渝的女预言家、向上苍祷告的苦修女了。
(2021·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巴山民歌,情满巴山”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巍巍巴山,莽莽苍苍。千百年来,巴山子民聚居一地,同甘共苦,用民歌反映生活,用民歌宣xiè【 】情感。巴山民歌 。
大巴山是民歌的海洋,民歌让大巴山多情起来。民俗文化专家数十年如一日地采录、收集、整理巴山民歌。“通江河,南江河,我是巴山背二哥。太阳送我上巴山,月亮陪我过巴河……”这是米仓古道上巴山背二哥的山歌,粗犷朴拙,响彻云xiāo【 】;“半天下雨半天晴,斑鸠爱的刺笆林,牛儿爱的丝茅草,幺妹爱的勤快人……”这是山野田间里巴山幺妹的情歌,直率甜美,余音袅袅;“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这是村寨院落中巴山孩童的儿歌,清脆悦耳,久久回荡。巴山民歌呈现出鲜明的节奏,具有合辙押韵、语言活泼。
秀美的巴山孕育了勤劳善良的巴山儿女,巴山儿女传唱着动听的巴山民歌。民歌声情并茂,是巴山亮丽的文化名片,或高亢嘹亮,如山瀑奔腾;或婉转悠长,如清泉流淌;或浅吟低唱,如溪水淙淙。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着大巴山的风土人情。因为它源于群众生活的缘故,所以深受人们喜爱。岁月流长,世事变迁。虽然巴山民歌会被岁月剥蚀,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能够永远传唱下去。
7.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泻 zhuō 霄 zōng B.泻 zhuó 宵 cóng
C.泄 zhuō 霄 cóng D.泄 zhuó 宵 zōng
8.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甘共苦 B.孕育 C.声情并茂 D.亮丽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民俗文化专家数十年如一日地采录、收集、整理巴山民歌。
B.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承载着大巴山的风土人情。
C.巴山民歌呈现出鲜明的节奏,具有合辙押韵、语言活泼。
D.因为它源于群众生活的缘故,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10.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巴山民歌 。
①表达巴山儿女的是非观念和理想愿望
②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③还大量使用比兴手法,语言谈谐,艺术形式相对比较简单
④它不仅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而且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A.③①④② B.②④③① C.③④②① D.②①③④
1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秀美的巴山孕育了勤劳善良的巴山儿女”中“秀美”是形容词,“了”是助词,“儿女”是名词。
B.“勤劳善良”“高亢嘹亮”“山瀑奔腾”都是并列短语。
C.“村寨院落中巴山孩童的儿歌,清脆悦耳,久久回荡。”句中的主语是“巴山孩童”。
D.“虽然巴山民歌会被岁月剥蚀,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能够永远传唱下去。”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12.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即兴写了“巴山民歌,情满巴山”八个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楷书,笔画横轻竖重,方正端庄。
B.这是草书,运笔迅速,如旋风骤雨,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C.这是隶书,用笔平稳,字形扁平,蚕头燕尾。
D.这是行书,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
13.某同学与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B.我国古代有很多长度计量单位,如《愚公移山》“高万仞”中的“仞”,《鱼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
C.中国是礼仪之邦,“拜手”是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长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表示敬意,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长跪而谢之”。
D.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做标题,称为“回目”。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14.复兴乡土文化,延续自信之根。某同学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巴山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请你帮他设计两个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某校学生在端午节期间开展“穿越千年古镇,感悟家乡变化”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代的潮汐一浪高过一浪,生活的印痕还没有被完全冲刷湮没。幸存的一处处古镇老街,让我们幸运地触摸到历史的脉bó【 】,得以凭吊有根,回望可依。在唏嘘感叹之后,更能感知到这古色岁月的温度。
千年码头,续写繁华。历朝历代在恩阳设郡置县,古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繁华的通商。浩如烟海的古街古巷横陈,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川北民居矗立,恩阳古镇几乎差不多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格局。古镇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沉静。俗话说“客人哪里歇,早晚恩阳河”,恩阳河( )。而今,“恩阳船说”美轮美奂,“空港花海”缤纷绚烂,“未来之眼”俯瞰全城……千年米仓道上的重镇恩阳,在开发和保护中,以旧貌新姿闪光亮彩。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文星闪shuò【 】。白衣是集自然美景和地理优势的风水宝地,是一个古风浩然、文峰激荡的古镇。白衣历代人才辈出,尤以清代更是人文蔚起科甲盖世。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别具一格的古代建筑在白衣绽放奇异的光彩。感受白衣的古意古韵,就是感悟巴山文化的包容,就是领悟移民而来的风情。如今,围绕白衣古镇核心区为中心,政府规划打造的旅游景点,给游客留下“有文化、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全新旅游体验。
15.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搏 chù 烁 wèi B.搏 zhù 烁 yù
C.博 zhù 铄 wèi D.博 chù 铄 yù
16.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望可依 B.浩如烟海 C.层层叠叠 D.饱经风霜
17.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繁华的通商。(在“通商”后加“口岸”)
B.恩阳古镇几乎差不多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格局。(删除“差不多”)
C.千年米仓道上的重镇恩阳,在开发和保护中,以旧貌新姿闪光亮彩。(将“开发”和“保护”互换)
D.围绕白衣古镇核心区为中心,政府规划打造的旅游景点,给游客留下“有文化、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全新旅游体验。(删除“给”)
18.依次填入文中小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了恩阳河,脚步停下来,人就放松了,心才能安闲。
②是一个地域标记,从此到彼,是目标所在。
③恩阳,是旅人的归宿,是重新上路前行的起点,更是繁华的去处。
④其间包含着距离和时间,意即不论时间早晚,只有到了恩阳河才算告一段落。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19.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的印痕还没被完全冲刷湮没”句中的“印痕”“还”“湮没”分别是名词、介词、动词。
B.“凭吊有根”“饱经风霜”“安详沉静”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C.“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别具一格的古代建筑在白衣绽放奇异的光彩”句子主干是“建筑绽放光彩”。
D.“感受白衣的古意古韵,就是感悟巴山文化的包容,就是领悟移民而来的风情”,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20.探究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衣古镇名士吴德潇进士,任官知县。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中华诗文卷帙浩繁,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万钟”指优厚的俸禄,“桑梓”指故乡,“南冠”指俘虏,“扶摇”指旋风。
D.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习俗,如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除夕守岁等。
21.同学们在恩阳古镇举行“红军入川90周年”纪念活动,大家即兴书写了“红军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是楷书,笔画横轻竖重,方正端庄。
B.乙是草书,运笔迅速,如旋风骤雨,行云流水。
C.丙是行书,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
D.丁是隶书,用笔平稳,字形扁平,蚕头雁尾。
22.日子不停向前,人心总在思变,古镇变化令人欣喜,同学们即兴赋诗。阅读其中一首小诗,请你将画线处补写完整。
六月
古镇的六月
演奏夏的序曲
我的六月
①______
你的六月
②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辨析。
A.有误,《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都是艾青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以土地为主要意象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则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现代诗;
故选A。
2.C 3.D 4.D 5.C 6.A
【解析】2.“蝉”读作:chán;
“悄无声息”读作:qiǎo wú shēng xī;
“烤炙”读作:kǎo zhì;
故选C。
3.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及正确使用词语。
黯然失色:指事物失去了原有的色泽和光彩,也指心情沮丧,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暗然失色”中“暗”为错别字,排除A、C两项;
吻合:完全符合。“稳合”中“稳”为错别字,排除B项;
仪态万方:姿态美丽多姿。风情万种:形容让人观之入迷,深陷其中的仪容姿态,多用于人。语段中说的是昆虫,用“仪态万方”更恰当;
一副:数量词,一组或一对的事物,也形容人脸上的表情。一幅:表数量,用于图画或布帛等,可以是单数。语段中用于形容“架势”,用“一副”更恰当;
故选D。
4.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祷上帝”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反语或讽刺;
B.表示引用;
C.表示强调突出;
D.特定称谓;
故选D。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
前文语境中提到“把这种奇特的生物看成是女预言家、苦修女”,题干中的“这种”为代词,放在句首能与前文语境衔接,排除B、D两项。由后文的“古希腊人早就把这种昆虫称之为‘占卜者’‘先知’”可知,“由来已久”放在句末语意上能与后文衔接。
故选C。
6.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这些”应修饰“女预言家”和“苦修女”,因此应放在“住满了”后面;二是搭配不当,应该是“传达神谕”。正确句子为:自远古以来,荆棘丛中就住满了这些传达神谕的女预言家、向上苍祷告的苦修女了。
故选A。
7.C 8.C 9.B 10.B 11.A 12.C 13.B 14. 你知道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保护和传承巴山民歌? 你身边有哪些人会唱巴山民歌?
【解析】7.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根据积累作答。
宣xiè,写作“宣泄”:①使积水流出去;②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③泄露。
云xiāo,写作“云霄”:极高的天空;
朴拙:意思是质朴;纯真敦厚。“拙”读作“zhuō”;
淙淙:拟声词,形容流水的声音。“淙”读作“cóng”;
故选C。
8.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运用。
A.同甘共苦:意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这里是说千百年来,巴山子民同享幸福,同担艰苦。使用恰当;
B.孕育:其本意是使哺乳动物得以在体内孕育其后代。也指一样事物衍生,及帮助了另一样事物的发展生长。秀美的巴山帮助巴山儿女成长。使用恰当;
C.声情并茂:引伸为美好,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不能用来形容民歌。使用不恰当;
D.亮丽:明亮美丽。这里是说美妙动听的巴山民歌成为巴山的文化名片。使用恰当;
故选C。
9.本题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
A.“采录、收集”用词重复,删去一个;
C.成分残缺,在“语言活泼”后加“的特点”;
D.句式杂糅,将“的缘故”去掉;
故选B。
10.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根据题目内容,我们可以确定本题主要是对“巴山民歌”的阅读排序。序号①-④句分别是对巴山民歌的理想愿望、起源、艺术形式、历史价值进行阐述。按照其内在逻辑以及关键词提示,我们首先将②句,起源放在前面,再根据关键词“它不仅”“还大量”可以确定依次是④句历史价值,③句艺术形式,最后总结①句理想愿望。因此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
故选B。
11.本题考查语文综合知识积累。
B.有误,“山瀑奔腾”是主谓短语;
C.有误,句中的主语是“儿歌”;
D.有误,是转折关系复句;
故选A。
12.本题考查书法知识。这八个字的字体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字体端庄,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结体扁平、工整、精巧,方劲古拙。很明显是隶书;
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
B.错误,《鱼我所欲也》“一豆羹”中的“豆”不是计量单位,“豆”是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形似高脚盘;
故选B。
14.本题考查设计问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保护和传承”来提问即可。
示例:①你是通过何种途径知道和了解巴山民歌的?
②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学唱巴山民歌?
③你认为谁在传承和发展巴山民歌中承担主要责任?
④认为目前影响巴山民歌传承及保护的因素有哪些?
15.A 16.B 17.D 18.B 19.C 20.A 21.C 22. 渴望着远方, 拥有一切希望。
【解析】15.考查对字音字形的辨析。
第一空,bó——搏 ,脉搏: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
第二空,矗—— chù, 矗立:高耸地立着;
第三空,shuò—— 烁,闪烁: 亮光摇晃不定,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第四空,蔚——wèi,蔚起:兴旺地发展起来;
故选A。
16.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回望可依:回头看的时候有所依据、依靠。使用正确;
B.浩如烟海:广大繁多如茫茫大海。多指书籍、文献等数量多,极其丰富。不符合“古街古巷”的内容和语境,使用错误;
C.层层叠叠:重复,连接不断。形容层次繁多、错综复杂。使用正确;
D.饱经风霜: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使用正确;
故选B。
17.考查病句修改能力。
D.有误,“围绕白衣古镇核心区为中心”句式杂糅,应把“围绕”改为“以”;
故选D。
18.考查句子排序。
结合前一句主语“恩阳河”,后面应该紧跟谓语,②④两句的主语都是“恩阳河”,②句点明“恩阳河”的重要位置,所以为首句,④解释了前文“客人哪里歇,早晚恩阳河”的含义,因此④句承接②句,接下来①句描写来到恩阳河的感受,最后③承接①句进行总结。故正确排序为:②④①③;
故选B。
19.考查语文语法知识的理解和辨析。
A.有误,“还”是副词;
B.有误,“饱经风霜”是动宾短语;
D.有误,“就是感悟巴山文化的包容”“就是领悟移民而来的风情”是并列关系,此句应为并列关系的复句;
故选C 。
20.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辨析。
A.“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有误,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故选A。
21.考查对字体的理解和辨析。
A.有误,甲是行书,特点是笔法灵活,字体舒展,自然流畅;
B.有误,乙是隶书,特点是圆起圆收,提笔运转,粗细一致;
D.有误,丁是楷书,特点是横平竖直,方正有力,严谨端庄;
故选C。
22.考查诗歌内容的补写。根据题意,这首诗要抒发的是写作者在参观古镇后的欣喜之情。古镇的变化令人欣喜,也让参观者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并对未来的生活无比憧憬。据此补写的句子与“演奏夏的序曲”结构相同,表达出人物对未来的憧憬,充满正能量即可。
示例:充满夏的激情;谱写夏的赞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