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20·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静谧(mì) 窗棂(níng) 憔悴(cuì) 拈轻怕重(niān)
B.恼愠(yùn) 怅惘(wǎng) 间或(jiàn) 矫揉造作(jiāo)
C.自矜(jīn) 谒见(yè) 佝偻(gōu) 瞠目结舌(chěn)
D.翩然(piān) 翌日(yì) 轻觑(qù) 巧妙绝伦(lún)
2.(2020·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 忏悔 雷霆 饥肠漉漉
B.帐篷 诬蔑 幌子 殚食壶浆
C.羁绊 萦绕 汲取 接踵而至
D.掂量 架驭 囫囵 战战兢兢
3.(2020·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华蓥山新建的几个风景区和老风景区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B.曾经有一位美术专业的学生外出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是轻描淡写,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C.一年一度的四川武胜龙舟节拉开了帷幕。远远望去,嘉陵江畔巧夺天工。
D.正如演出前预料的一样,初三(1)班的同学将话剧《屈原》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班主任喜出望外。
4.(2020·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领悟它、感知它。
B.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C.监察组将继续紧盯网吧乱象治理,努力营造健康绿色的上网。
D.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
5.(2020·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在探险路上,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若疏于训练,大自然将把你收为己有。
B.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C.对这样的做法,我们是支持呢?还是反对呢?
D.今天下午,小静给我们送来了香蕉、苹果、梨子……等水果。
6.(2020·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是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B.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C.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D.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变色龙》。
7.(2020·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民间认为龙司雨,掌管人间的降雨。
②不同的地方舞龙习俗不同,有舞布龙的、有舞龙灯的、有舞草龙的,还有把人连接起来腾舞的。
③年节舞龙或舞狮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俗传统活动
④舞龙便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
⑤舞者手执木杆上下飞动,翻转腾跃,犹如真龙现身人间。
A.③①④②⑤ B.③②⑤④① C.①④②⑤③ D.②①④③⑤
8.(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绰号(chuò) 亘古(gèng) 粗犷(guǎng) 藏污纳垢(gòu)
B.坍塌(tān) 蛮横(hèng) 荣膺(yīng) 自惭形秽(huì)
C.柠檬(ling) 滞留(zhi) 驰骋(chéng) 怒不可遏(é)
D.虬枝(qiú) 簇新(chù) 倜傥(tǎng) 悲天悯人(mǐn)
9.(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匿 褴褛 懦夫 坦荡如砥 B.狡黠 竹蔑 狂澜 惊慌失错
C.猥琐 帷暮 凌乱 震耳欲聋 D.篡改 镌刻 恣睢 自出心栽
10.(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当年隐姓埋名研两弹,今日家喻户晓扬美名。
B.党员干部凡事要首当其冲,工作中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C.广安医务工作者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D.他上课时老是心不在焉,所以老师讲的什么他根本就不知道。
11.(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本书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广安市的全体初中毕业生。
B.由于老师带领我们认认真真地复习,使我们班的成绩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C.能否在公共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12.(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B.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C.习近平主席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D.我们每天都需要摄入蛋白质维持健康,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大豆、鸡蛋……等。
13.(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表述错误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B.《刘姥战进士观同》书选白《红楼林》第四十同。《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阳”。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D.古代称谓有谦辞和敬辞的区别。谦辞如:家严、小店、拙见、寒舍;敬辞如:令爱、垂念、高朋、贵庚。
14.(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_____
①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子弟帖》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②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
④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⑤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不消化。
A.④⑤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⑤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⑤②
15.(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绚丽(xuàn) 褶皱(zé) 酝酿(niàng) 目眩神迷(xuán)
B.桑梓(zǐ) 凫水(fú) 归省(xǐng) 心有灵犀(xī)
C.粗拙(chuō) 嗔怪(chēng) 缅怀(miǎn) 锲而不舍(qiè)
D.孕育(yùn) 匿笑(lì) 缟素(gáo) 妇孺皆知(rú)
16.(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箴言 潮讯 拖踏 诲人不倦
B.牛椟 推搡 寒噤 人情事故
C.干涸 虔诚 轩昂 取义成仁
D.阴翳 雕缕 曼延 酣然入梦
17.(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近年来,广安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政府因地制宜,打造了许多农家生态文化旅游景点。景区里的游客络绎不绝,场面十分热闹。景区里还安排了文艺汇演:舞台上轻歌曼舞,意境唯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品表演,常常令游客们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A.因地制宜 B.络绎不绝 C.轻歌曼舞 D.忍俊不禁
18.(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长期滥砍滥伐造成的。
B.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几个学校的老师都获得了政府的表彰。
C.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D.城乡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
19.(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文段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是( )
我看着父亲两鬓霜花尽染,走路也不再像从前那般虎虎生风,①不知道那个曾经专横霸道的人去哪儿了?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无力的老者,看得我心中生出痛楚。③“爸爸,您的箫呢?”我说:“真想听您再吹吹!”父亲笑,把箫放在嘴边比划着,④一首“月光下的风尾竹”仍能吹响,曲调却没有当初那么流畅了。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周敦颐是北宋的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名篇。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英国作家雨果写的一封书信,以此控诉英法联军的罪行。
C.汪曾祺写的《昆明的雨》,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但其中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D.演讲词具有针对性,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21.(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②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③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④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⑤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A.①④②③⑤ B.①③②⑤④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④⑤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应为:窗棂(líng);
B.应为:矫揉造作(jiǎo);
C.应为:瞠目结舌(chēng);
故选D。
2.C
【详解】A.饥肠漉漉——饥肠辘辘;
B.殚食壶浆——箪食壶浆;
D.架驭——驾驭;
故选C。
3.A
【详解】A.珠联璧合: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使用正确;
B.轻描淡写: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嘉陵江畔”的景色为自然景观,对象使用错误;
D.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和句中“正如演出前预料的一样”矛盾;
故选A。
4.D
【详解】A.语序不当,将“领悟”和“感知”交换位置;
B.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在“能”后边加上“否”;
C.缺宾语,在句末加“环境”;
故选D。
5.B
【详解】A.“如果困难出现,就要战斗到底”与“如果训练有素,你就会生还”是两个并列分句,中间要用分号隔开,故将冒号改为分号;
C.选择疑问句,前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D.“……”与“等”不能同时出现,删除省略号;
故选B。
6.D
【详解】D.我们学过莫泊桑的小说是《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故选D。
7.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作答此题,要通读文段,了解表达的中心内容,再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借助关键词语排序。文段说明的中心是中国的民俗传统活动,年节舞龙或舞狮,判断③为首句。①④句阐释舞龙的意义,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龙司雨”“舞龙便成为民间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活动”判断顺序为①④。②⑤句具体描绘舞龙习俗,②句总写,⑤句具体描绘,判断顺序为②⑤。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②⑤。故选A。
8.B
【详解】A.亘古(gèng)——gèn;
C.柠檬(ling)——níng;驰骋(chéng)——chěng;怒不可遏(é)——è;
D.簇新(chù)——cù;
故选B。
9.A
【详解】B.竹蔑——竹篾、惊慌失错——惊慌失措;
C.帷暮——帷幕;
D.自出心栽——自出心裁;
故选A。
10.B
【详解】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D.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故选B。
11.D
【详解】A.语序不当,可修改为“这本书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广安市的全体初中毕业生。”
B.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或“使”;
C.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故选D。
12.A
【详解】B.名词后有叹词,应该用逗号,不应该用“顿号”;
C.习近平的话是完整引用,应改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同时去掉引号后面的逗号;
D.“等”与“……”不能连用重,可去掉省略号;
故选A。
13.C
【详解】C.“河阳”指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故选C。
14.D
【详解】本段文字主要阐述读书也要循序渐进。④句承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引出观点;③①句从正面阐述观点;⑤句从反面阐述观点;②句得出结论。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④③①⑤②。故选D。
15.B
【详解】A.褶皱(zé)——(zhě),目眩神迷(xuán)——(xuàn);
C.粗拙(chuō)——(zhuō),嗔怪(chēng)——(chēn);
D.匿笑(lì)——(nì),缟素(gáo)——(gǎo);
故选B。
16.C
【详解】A.潮讯——潮汛,拖踏——拖沓;
B.牛椟——牛犊,人情事故——人情世故;
D.雕缕——雕镂,曼延——蔓延;
故选C。
17.D
【详解】A.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这里写人多,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与“笑起来”重复,使用不恰当。
故选D。
18.C
【详解】A.句式杂糅,重复累赘,可去掉“因为”和“造成的”;
B.歧义句,既可以是几所学校的老师,也可以理解为学校的几位老师,可修改为“学校的几位老师都获得了政府的表彰”或“几所学校的老师都获得了政府的表彰”;
D.语序不当,将“合理开发”与“精心规划”位置互换;
故选C。
19.B
【详解】A.①句并不是问句,可改为逗号;
C.③句“我说”后面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D.④句的引号应该改为书名号;
故选B。
20.B
【详解】B.雨果是法国作家,并非英国作家;
故选B。
21.C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③句通过引用林语堂的话,引出语段的论点,应排在段首;④句是对③句中林语堂的话的阐述,应排在③句之后;②句“读书还可以……”承接④句内容,继续讲读书的好处,应排在④句之后;①句为过渡句,承接②句中的“品读经典”,论述品读经典的益处,应排在②句之后;⑤句中的“总之”为段尾标志词,应排在最后。故选C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