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2课《蜀相》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2课《蜀相》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15:08: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2课《蜀相》同步练习
一、课内基础知识
1.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开创,“济”扶助。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C项“‘频烦’即频繁,连续”解释有误,应为“多次地烦劳”;“‘两朝’指东汉和蜀汉”理解有误,应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2.选出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能)
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愿意)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胜任)
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与尹师鲁第二书》(忍受、经受)
【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蜀相
【解析】【分析】B项:忍受。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3.(2022高二下·尚志月考)下列选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使用夸张手法描写山之高峻,壁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B.《蜀相》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伟大的功业。
C.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明清则称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D.“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古代下级向上级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表”中可以有所陈述、请求、建议。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蜀道难;蜀相;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A.应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应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古代下级向上级……的文体”错。“表”特指古代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具有浓厚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C.王维,中唐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孟浩然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蜀相
【解析】【分析】C张冠李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应该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诗经》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叫做赋、 比、兴,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作风、雅、颂,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通常称为“诗经六义”。
C.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风。《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B项中《诗经》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叫做风、雅、颂,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作赋、 比、兴。
6.下列对《蜀道难》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答案】D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点评】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7.《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答案】D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陆游立志于恢复中原而难以实现和诸葛亮一致,引起共鸣。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二、问答题
8.阅读下文,《蜀相》的颔联自古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答案】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派盎然春景;而作者用“自”“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赏析诗句一般要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分析作答。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属于景物描写,“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派盎然春景,而由“自”“空”两字可体会出凄清的环境氛围,由此可得出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因此采用的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点评】景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景情关系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景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然后选择恰当的术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中国传统的艺术讲究一个“虚”字,虚处见实。画家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   ① 。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签》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家和篆刻家讲究“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中国文学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虚处见实,计白当黑,   ② ,进而领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有所了解,   ③ 。
【答案】①让观画的人自己去想象补充;②让读者在无字之处看出字来;③就会有助于对中国文学的鉴赏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蜀相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要根据“画家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来考虑;第二空,要结合中国文学的特点来概括;第三空,应是前一句的结果。
【点评】考查简明、连贯、得体,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简明即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要表达清晰,力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罗嗦。得体即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注意字数要求
四、诗歌鉴赏拓展
10.阅读《武侯庙》,回答后面的题目。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法法,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所引《武侯庙》诗“为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对比《蜀相》简要分析。
【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抒发了诗人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
(2)不同意。杨慎的引诗在内容上充分肯定、赞扬了诸葛亮的功绩,似与杜诗并无多大不同。但它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这主要与杜甫、杨慎引诗作者的不同身份遭遇和思想感情有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杨慎引诗作者不可企及的。(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赞颂诸葛亮的探究题,答题时,可先明确自己的看法,即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然后可结合着杜甫与杨慎的不同身份遭遇和思想感情,联系两首诗歌思想内容对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类题目,应该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大意进行分析
11.阅读宋词《破阵子》,回答(1)--(2)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答案】(1)(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 ,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明显不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是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同样也写到黄鹂,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明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2)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考生在解答这个题目时,除了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外,不要忽视第二问“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刻画青年女子的角度有:①声音:巧笑 。②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③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点评】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艺术形象。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2.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以外的人物形象。答题规范: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①塑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②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③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2课《蜀相》同步练习
一、课内基础知识
1.对《蜀相》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开创,“济”扶助。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选出对“堪”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能)
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愿意)
C.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胜任)
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与尹师鲁第二书》(忍受、经受)
3.(2022高二下·尚志月考)下列选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使用夸张手法描写山之高峻,壁之陡峭,以此表现蜀道之难。
B.《蜀相》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高度概括评价了诸葛亮一生伟大的功业。
C.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明清则称府、州、县学生员为秀才。
D.“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古代下级向上级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表”中可以有所陈述、请求、建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B.《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具有浓厚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C.王维,中唐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孟浩然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B.《诗经》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叫做赋、 比、兴,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作风、雅、颂,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通常称为“诗经六义”。
C.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诗风。《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6.下列对《蜀道难》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峰,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7.《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二、问答题
8.阅读下文,《蜀相》的颔联自古为人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语言文字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
中国传统的艺术讲究一个“虚”字,虚处见实。画家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   ① 。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签》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书法家和篆刻家讲究“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中国文学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虚处见实,计白当黑,   ② ,进而领悟作品的情趣。如果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有所了解,   ③ 。
四、诗歌鉴赏拓展
10.阅读《武侯庙》,回答后面的题目。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法法,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清人沈德潜说,自古以来咏诸葛亮诗中以杨慎所引《武侯庙》诗“为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对比《蜀相》简要分析。
11.阅读宋词《破阵子》,回答(1)--(2)题。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杜甫在《蜀相》中写道“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在晏殊的这首词中作者也写到了黄鹂鸟的声音——“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试结合原诗词,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词的下阕写人物,试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C项“‘频烦’即频繁,连续”解释有误,应为“多次地烦劳”;“‘两朝’指东汉和蜀汉”理解有误,应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2.【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蜀相
【解析】【分析】B项:忍受。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最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并加以归纳整理。
3.【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蜀道难;蜀相;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A.应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B.应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D“古代下级向上级……的文体”错。“表”特指古代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4.【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蜀相
【解析】【分析】C张冠李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应该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5.【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B项中《诗经》编排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叫做风、雅、颂,其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通常称作赋、 比、兴。
6.【答案】D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点评】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
7.【答案】D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陆游立志于恢复中原而难以实现和诸葛亮一致,引起共鸣。
【点评】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8.【答案】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派盎然春景;而作者用“自”“空”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赏析诗句一般要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分析作答。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属于景物描写,“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派盎然春景,而由“自”“空”两字可体会出凄清的环境氛围,由此可得出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因此采用的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来表情达意。
【点评】景情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景物特点或画面特点与作者情感是否一致。景情关系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景情不一致,即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然后选择恰当的术语: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9.【答案】①让观画的人自己去想象补充;②让读者在无字之处看出字来;③就会有助于对中国文学的鉴赏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蜀相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应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要根据“画家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来考虑;第二空,要结合中国文学的特点来概括;第三空,应是前一句的结果。
【点评】考查简明、连贯、得体,连贯即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简明即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要表达清晰,力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避免罗嗦。得体即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注意字数要求
10.【答案】(1)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也抒发了诗人不能实现远大抱负的抑郁之情。
(2)不同意。杨慎的引诗在内容上充分肯定、赞扬了诸葛亮的功绩,似与杜诗并无多大不同。但它显得有些刻露浮薄,不及《蜀相》含蓄深厚。这主要与杜甫、杨慎引诗作者的不同身份遭遇和思想感情有关。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是杨慎引诗作者不可企及的。(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赞颂诸葛亮的探究题,答题时,可先明确自己的看法,即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然后可结合着杜甫与杨慎的不同身份遭遇和思想感情,联系两首诗歌思想内容对比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类题目,应该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大意进行分析
11.【答案】(1)(1)《蜀相》中,作者写黄鹂鸟的叫声是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凄凉的哀叹和同情。亟盼良相贤才平叛定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
晏殊的《破阵子》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
(2)活泼天真、纯洁无瑕的少女形象。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刻画青年女子形象——声音: 巧笑 ,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知识点】形象、意象、意境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蜀相
【解析】【分析】(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明显不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是用黄鹂鸟的叫声反衬出诸葛亮祠堂周围的寂寥冷落,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同时也有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感慨;“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同样也写到黄鹂,用黄鹂鸟的叫声衬托明围的幽静,写出了春光的美好,抒发了热爱春光的欢快自在之情。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2)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考生在解答这个题目时,除了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外,不要忽视第二问“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一青年女子形象的”,刻画青年女子的角度有:①声音:巧笑 。②表情和动作:逢迎、笑从双脸生。③心理:疑怪昨宵春梦好。
【点评】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艺术形象。1.诗歌中的诗人形象: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2.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以外的人物形象。答题规范: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①塑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及身份)。②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③人物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人物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