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意蕴丰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意蕴丰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4 20:4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意蕴丰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棉衣
孙博闻
隆冬已至,惹得人频频打颤。
这片老城区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些年头儿了。顺子一家就住在这儿,据街坊邻居讲,顺子一家四口,除了顺子还有一位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她患了耳疾,听不清人讲话;有一位骨瘦如柴的老父亲,他常年都抽着散花牌的烟;还有一个已经远嫁他乡的姐姐,好几年都没联系了。这一家的生活过得清苦贫寒,顺子在家附近给人打零工,卖过报纸、洗过鞋、修过自行车,最近又换了份差事——在巷子口给过路的人发单子。老父亲愈加年迈,身体不吃力了,帮街坊邻居收收废塑料瓶,也赚不了几个钱。老母亲更不中用了,半聋的她整天呆滞地望着窗外,盼着儿子回来,偶尔蹬蹬那个一碰就“吱扭”响的老缝纫机,做几个简单的手工。
冬天的早晨,天色亮得特别晚。顺子还没等天亮就摸索着出门了,留了几个昨夜的馒头在小方桌上,好让父母起床后垫垫肚子。顺子一如往日地来到巷口发单子,他琢磨着等干完今天这份工,就去集市里给父母添件棉衣。今年的冬,实在是冷得让人受不住。寒冷好似把老城区的人们紧紧地锁在了屋里,一上午过去了,顺子也没发出去几单。顺子有些着急了,不断搓着那双紧握着单子的被冻得通红的手,跺着穿了好几个年头儿都有些开胶了的鞋子,神情无助又局促。冬日里的一整天实在是溜得飞快,眼看夜色将至,顺子一咬牙,急急忙忙收起没发完的单子,骑着那辆旧得不能再旧的自行车向集市驶去。看着五花八门的开襟棉衣,顺子露出了辛苦一天后久违的笑容,而后紧接着脸色就黯淡下来了。他与卖衣服的女人不断交谈着,问来问去要几个钱,声音有点儿颤抖,语气里夹杂着哀求。那个女人似乎可怜他,按比平时低很多的价钱卖给了他。顺子把选好的棉衣挂在车把上,随即将口袋里被捏得皱皱巴巴的钱递给了那个女人。夜色越来越暗了,看不清顺子的表情,无法辨别是难堪还是满足。随后,他一转身,骑上车子,飞快地向家的方向驶去了。
昏黄的路灯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温暖澄亮,树上本已没剩多少的叶子还在不断被风吹散,最后被行走在寒冬里的人们踩在脚下。顺子一如既往地将自行车倚靠在楼道,然后进了屋。屋中的父母早已准备好几碟咸菜和一碗粥,静默着等儿子归来。“爹,娘,我回来了。”顺子的语气故作轻松。“快坐下吃吧,在外受冻了吧。”父亲一边拾掇着塑料瓶子一边说着,声音有些哑。顺子摇头道:“不冷!今儿生意特别好!”边说边将买来的棉衣递给老母亲,比划着让母亲套上。父亲缓缓抬起佝偻着的背,嘬了口烟,皱了皱眉头,然后问:“几个钱?”顺子咬了口馍,笑着说:“不值钱。”父亲低下头继续拾掇起塑料瓶,没再吭声。母亲坐在床边反复端详着新衣服,神情有些欣喜,又似乎溢着心疼。
再过半个月就是新年了,近些日子又飘起了雪。顺子熟练地操起火炉生起了火,木柴在火焰里噼里啪啦地响,泛起点点火星。母亲躺在床上一阵一阵咳喘,父亲叹道:“一入冬啊,你就受不住,年年都这样,拗着不去看病,谁劝都不肯呐。”顺子挠了挠头,有些用力,而后透着燃燃的火光痴痴地望着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
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除夕前夜,她走了,静悄悄的。外面还飘着雪,父亲神情哀伤,在一旁默默地整理着母亲的遗物,安静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顺儿。”父亲叫道,“这是你娘留给你的,她让我撇下的。”顺子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棉衣,再也忍不住了,突然悲恸起来。听父亲讲,母亲早一个年头就开始为顺子做棉衣了,她身体不好,老了眼也花,一天做不了多少,但她每天都会坚持做点儿,一来二去,就做成了。顺子紧紧地抱着怀里的棉衣,似有难言之隐,站在门槛边久久不能回神。
新年的炮声放得响亮,黑白电视机里的春晚节目热闹非凡。父子俩待在空荡的房间里,感受置身于时间里的沉寂,若有所思。父亲无神地看向电视,嘬着烟,发出浅浅的哀叹。一旁的顺子静静地望向窗外,漫天飘散的雪花与散落在地面的红色炮纸碰撞,静谧与热闹在此刻相交。恍惚间,顺子似乎看到了孱弱的母亲坐在昏暗的灯下一针一线缝制棉衣的模样,她佝偻着背,戴着一副老花镜,手指套上了顶针,脚踩得那缝纫机吱吱作响。那一刻,她安静无声,却又好似热情恣肆。
这个大雪夜晚即将过去,似乎将失去一切与它连接的线索,只有记忆,将会以一种深刻的不可触及的形式,存留在顺子的心里。
往后的每一年春节,顺子都会照旧穿起母亲为他亲手缝制的棉衣,这件满溢着无声母爱与火热温度的棉衣,成了他今生最珍视的礼物。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顺子坐在窗前静静地写下:冬去春来,爱无声,却常在……
1.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是的,我听见了
张洁
我爱上那个女人的时候,她离开这个世界差不多一百年了。
不过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爱,姑且这么说吧,要不又该怎么解释?也许我还没有碰上能让我爱的那种女人。究竟哪种女人,我也说不清楚。说实在的,如今有哪个女人值得你动真格地和她恋上一把?好比电视相亲节目上的某些女人,说什么“宁肯给亿万富翁当工具,也不愿接受穷光蛋倾其所有的爱”……我恨不得一脚把她从电视上踹下去。
我就是富二代,你以为富二代都是色狼怎么的?这样的女人,能和她谈情说爱?明天要是有个出价比我高的男人,她肯定就会弃我而去。
顺便说一句,电视机是我花两百块钱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这事儿让我妈气不打一处来,看到他们为我这种“廉价”行为气愤的样子,我那个乐啊。
我只对电视里的体育台感兴趣,特别是前些日子的国际足球赛,看得我那叫废寝忘食。只恨广告的插播,让我抓狂,那时我总会不耐烦地转台、转台、转台……就在转台那几秒钟里,我看见了她——
跟老电影似的:特写。黑白镜头。
一个不知哪年、哪月、哪个国家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演奏。我的心猛然为之一震,尽管是很轻的一震,但我马上明白我中枪了。
是什么让我动心?
她的容貌?乏善可陈。
她的音乐?我对所有的音乐连“所知甚少”都谈不上,整个一个“乐盲”,不论古典还是通俗,包括当下走红的什么“快男”“快女”。
她的头侧向提琴——可我怎么都觉着她的头是悬空的,也就是说她的脖子下根本就没夹着那把琴,而是将她的头、甚至整个身躯依靠在她演奏的那首乐曲上,那似乎就是她终生可以依靠的、音乐的肩膀。
看来这是个聪明的女人,没有像很多女人那样,把男人的肩膀当作最坚实的依靠。尽管我是男人,但我得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说,男人的肩膀靠一时可以,打算靠一辈子的话,可得仔细掂量掂量。
她的眼睛随着琴弓向右下斜去……按理说我什么也不可能看到,那双眼睛是半阖着的,而我却透过她低垂、遮蔽的眼帘,看到了一个人可以为他的所爱——我指的可不是爱情——付出多少,这样的人即便在一百年前,怕也寥若晨星。
她那与当下这个世界毫无关联的眼波,只属于另一个世界——一个我完全不了解的、难以达到的世界。不但我达不到,也很少有人可以达到。
还有她回弓时那弯曲的手腕——不是手指, 而是弯曲的手腕!我这才知道,不管你的身躯,还是你的心,都被那弯曲的手腕化作“绕指柔”了——有句诗是不是这么说的?
她结过婚吗?有无子女、恋人?不过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
我开始收罗她的音乐,在Google上搜索有关她的资料。这个过程非常不易,就连专卖店里,也没有她的几张CD,而Google上有关她的资料,也就是那么几行。
我只好放弃搜寻,找回电视上她演奏的短暂一瞬并拷贝下来。其实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无论CD还是资料,哪一项能像她的眼波那样,无穷无尽?
于是我又回到巴黎。说“又”,意思是我的博士是在巴黎读的。我之所以“海归”可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腻味那个装腔作势的巴黎。
当年之所以来巴黎读书,是我父母的事儿。你能指望还没有能力挣一分钱的儿子,扛得住父母的干涉吗?
他们总以为巴黎是全世界最时髦的地方;以为自己是精神贵族,是懂得巴黎之妙的人;也或许他们想让我替他们打前站,指不定哪天他们就栽了。
话又说回来,他们也不想想,我翅膀硬了以后,还能按照他们的意愿,在巴黎为他们建立一个根据地吗?
可我现在又回到巴黎来了。心甘情愿。
但我放弃了自己已然学就的专业,上了烹饪学校。
周末或是假日,我就到她的墓地去。
不过是坐在她的墓前抽两支烟,“想”或者叫“思索”一会儿。如果问我思索了什么,又似乎一片空白。就那么有心无心地听着在故土根本听不到的各种鸟儿的啼鸣。不明白鸟儿的啼声为什么如此婉转;不明白树们为什么如此婀娜多姿;不明白树荫下、坟墓里的这个女人究竟皈依了什么,竟能如此了断地告别了各种干扰。我的不知道是如此之多。
也不久坐,就两三支烟的工夫,然后起身走人。
这难道不是最惬意的生活?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更重要的是随时可以到她的墓前坐坐。
有其他人到她的墓地来过吗?当然,她的亲人、情人,但有像我这样的人吗,与她什么瓜葛也没有的人?
可我从来没在她的墓前遇到过其他的人,我也从来没在她的墓前,看到过鲜花,哪怕一束也没有。作为一个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难道没有一个悼念她的“粉丝”,或亲人、情人为她献上一束花?
可我,不也从来没在她的墓前献上一朵玫瑰?
不过有这种眼波的女人,还需要玫瑰?无论生前,更别说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再说一朵玫瑰,哪怕是一束玫瑰,能表达我对她那不清不楚、复杂而又难以名状的感觉吗?
是啊,就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能爱她多久,三个月?三年?一生一世?我不敢确定“永远”那个词儿,我只能确定我爱过了,然而我又的的确确不知道这算不算爱,而我又爱她的什么。
世上所有的、所有的东西都会消亡,什么都不会永恒,但偶尔,有些东西可以闪回。
在这个没有永恒的宇宙中,有一种东西能有一个瞬间的闪回,就不错了,还想怎么着!
即便她的在天之灵也永远不会知道,她在我这里得到了闪回。
墓碑上除了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什么装饰也没有,作为一个曾经闻名世界的小提琴家,甚至连一把石雕的提琴也没有,更别说她的雕像、照片、墓志铭。
只在墓碑底座上,镌刻着一行小小的文字:“你听见了吗?”是问来这里祭奠她的人,还是她生命中某个特别的人?
又听见什么?琴声?话语?心语?似乎都不是。
可我却听见自己说:是的,我听见了。
(有删改)
2.小说结尾“是的,我听见了”意蕴丰富,这是对前文的回应,更是对自己人生困惑地回答,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银匠满满
第代着冬
鹤游坪的银匠满满,十五岁那年去王官岭学艺,除了背着被褥、粮食,还揣着两颗九岁时换下来的乳牙。按照鹤游坪的习俗,换下的乳牙应该放在虚楼木柱的孔洞里,据说这样有益牙齿生长。满满等牙齿长出来后,把乳牙从孔洞里拿出来揣在身上,不时掏出来看上一眼,仿佛在看另一个自己。
满满的师父是个名声很响的银匠,传说他能打制出比蝉翼还薄的银片、比鸟声还悦耳的响铃、比真花还迷人的花朵。满满见到师父时,有些失望。师父长得尖嘴猴腮,喜欢斜眼看人,脾气很暴躁。一天早晨,师父一边洗脸,一边斜着目光,看满满从怀里掏出乳牙玩耍,他说:“乳牙不是应该放在木柱上的孔洞里吗?”
“是呀,后来我把它带在身上了。”
“找个地方埋起来吧。”师父说,“你快要当银匠了,不能像孩子那样只顾玩耍。”满满到王官岭学会的第一件事,不是烧炉子,也不是使用小铁锤,而是学会不要玩耍。他按照师父的要求,找了只竹筒把乳牙装进去,拿着一把小挖锄,一本正经地到虚楼后面的桃子树下去埋好。路过堂屋时,师父唯一的儿子天赐坐在板凳上看太阳。天赐有先天性眼疾。满满往外面走时,天赐听到了他的脚步声,歪过头来问:“弟弟,你到哪儿去?”
“我去埋我的牙齿。”
满满把最后一抔泥土撒到竹筒上,突然觉得自己有一部分身体被埋在了王官岭。
回到虚楼,师父让满满坐在炉子前看他打制银器。当小锤落在银片上时,空中响起好听的“叮当”声,那些声音从树梢落下来,像浮土似的堆积在秋虫鸣叫之上。满满问师父:“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成为银匠呢?”
“等你的手艺超过我,就成为银匠了。”
“我等不了那么久,”满满往小泥炉里加上一块木炭,轻轻扯着风箱说,“学得差不多就行了。”
“既然给我当徒弟,”师父严肃地说,“手艺超不过我就别想出师。”
之后,满满不敢贪玩了。他知道自己要想早点出师回鹤游坪,手艺得超过师父。可是,师父是很难超过的。在触摸师父的工具前,满满先是漫山遍野地认识植物:洗银藤、锁银草、马奶叶……他把这些东西采摘回来,放在铁锅里煎煮,直到成为能够擦除银锈或保护银饰的汁液。汁液的火候很难掌握,只有经过师父验收,满满才能带着天赐去楼廊上玩一会儿。
洗了一段时间旧银器,满满终于有机会摸到师父那把小锤子了。满满快乐地把它握在手里,等待师父给他一块银子敲打。师父说:“你不知道铁锤的轻重,我怎么敢把银子交给你?”
“没银子我敲打什么呢?”
“铁砧呀。徒弟,你记住,你心里已经有一块银子了。”
满满按照师父的要求,用小锤子在空铁砧上敲打。尽管他开始时用力很轻,第一锤的声音还是把他吓了一跳。他赶快把手劲往回收了收,第二锤下去,还是响得像敲锣。满满尴尬地回望了一下,看见师父站在竹林边,歪着头,假装没听见。师父背后,是空旷的田野。田野之上,天幕如同被洗染过了一般,海蓝色的天穹深处,几只南迁的候鸟落下喑哑的鸣叫,奋力飞过了山冈。
满满敲打空铁砧那段时间,声音显得莽撞、粗鲁、混乱,连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只有天赐对他充满了信任。天赐坐在板壁前,不时对铁砧前的满满露出干净的笑容。天赐的笑容激励了满满,他手中的小铁锤渐渐有了节奏,声音很均衡地落满了虚楼外的树梢。
等他的锤声像鼓师的鼓点那样自如时,师父说:“徒弟,你手里的铁锤可以跟银子见面了。”“师父,”满满放下小铁锤,心里“怦怦”跳动着,像有一只出洞的兔子正用力往外撞,“我什么时候可以出师呢?”
“你出师容易,可要当一个好银匠很难。”“什么是好银匠呢?”
“能够打出‘百鸟醉’的银匠。”
“师父,你为什么不打制‘百鸟醉’呢?”
“我不行,”师父看了一眼天赐说,“我要照顾天赐,他把我的专注带走了。”“那就没人能打制出‘百鸟醉’了。”
“你呢?”
“我也不行,”满满遗憾地说,“鹤游坪在修铁路了。人们说等到鹤游坪通了火车,大家就不需要银匠了。”
“瞎说,”师父愤怒地说,“徒弟,你答应我,你学了我的手艺,就好好当个银匠。”“师父,我答应你。”
天赐快乐地抖动眼皮说:“弟弟,你也得答应我,等到鹤游坪的火车来了,你得带我离开王官岭,去听听火车累了吐气的声音。”
满满答应师父和天赐后,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方向。白天,他跟师父下地,或者坐在小泥炉子旁边,用微火修补一些旧的银饰。到了晚上,他就在师父指导下敲打新银饰。那时,疲倦的月光在地上摊成一张薄饼,像水一样发亮。两个敲打银子的声音在王官岭你追我赶,它们攀上树枝、月亮,然后又跟着月光的汁液从天上落下来,在安静的土地上流淌。
到了满满二十岁那年春天,师父觉得教不动他了。那时,王官岭的桐梓花开了。到了炒爆米花的季节,师父把剩下的玉米种子炒成爆米花,说:“徒弟,我教不了你了,你吃了爆米花回家吧。”
“可我还是打制不来‘百鸟醉’。”
“那得靠你自己想办法,师父教不了你了。”
春天的早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临王官岭,满满已经登上了山冈。从栎树的阴影里回过头来,他看见师父牵着天赐站在水渠上,像两根一动不动的木桩。他们身后,那棵桃树的枝头已开满桃花,正像一朵粉红色的云朵悬停在空中。桃树下,埋着装有满满乳牙的竹筒。
(有删改)
3.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百鸟醉”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的牺牲
欧·亨利
乔和德丽雅在一个画室里见了面,那儿有许多研究美术和音乐的人经常聚会。乔和德丽雅一见倾心,短期内就结了婚。夫妇租了一层公寓,那是一个寂静的地方,单调得像是钢琴键盘左端的A高半音。可是他们很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各自的艺术,又有了对方。家庭只要幸福,房间小又何妨。乔在伟大的马杰斯脱那儿学画,德丽雅在罗森斯托克那儿学习钢琴。
可是没多久,艺术动摇了,该付给马杰斯脱和罗森斯托克两位先生的学费也没着落了。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于是,德丽雅说,她得教授音乐,以免断炊。她在外面奔走了两三天,兜揽学生。一天晚上,她兴高采烈地回家来。
“乔,亲爱的,”她快活地说,“我有一个学生啦。爱·皮·品克奈将军的小姐克蕾门蒂娜,住在第七十一街。她只有十八岁。我一星期教三次课。你想想看,乔,每次课五块钱。等我再找到两三个学生,我又可以到罗森斯托克先生那儿去学习了。”
“德丽雅,”乔说,“我能让你忙着挣钱,我自己却在艺术的领域里追逐吗?决不能够!我想我卖卖报纸,搬石子铺马路,多少也挣一两块钱回来。”
德丽雅走过来,勾住他的脖子。
“乔,亲爱的,你真傻。你一定得坚持学习。我并不是放弃了音乐去干别的事情。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我永远跟我的音乐在一起。何况我们一星期有十五块钱,可以过得像百万富翁那般快乐。你绝不要打算脱离马杰斯脱先生。”
“好吧,”乔说,“可是我不愿意让你去教课,那不是艺术。你这样牺牲真了不起,真叫人佩服。”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德丽雅说。
“我在公园里画的那张素描,马杰斯脱说上面的天空很好。”乔说,“可能卖掉一张。”
“我相信一定卖得掉的,”德丽雅亲切地说,“现在让我们先来感谢品克奈将军和这烤羊肉吧。”
周末,愉快自豪,可是疲惫不堪的德丽雅,得意洋洋地掏出三张五块钱的钞票,扔在那,“有时候,”她有些厌倦地说,“克蕾门蒂娜真叫我费劲。”接着,乔带着基度山伯爵的神气,掏出一张十元、一张五元、一张两元和一张一元的钞票——全是合法的纸币。把它们放在德丽雅挣来的钱旁边。“那幅方尖碑的水彩画卖给了一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他郑重其事地宣布说,“他另外预定了一幅勒加黄那货运车站的油画,准备带回家去。我的画,加上你的音乐课。呵,我想艺术还是有前途的。”
“你坚持下去,真使我高兴,”德丽雅热切地说,“你一定会成功的,亲爱的。”
下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乔先回家。他把他的十八块钱摊在客厅的桌子上,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
半个钟头以后,德丽雅回来了,她的右手用绷带包成一团,简直不像样了。
“这是什么?”乔轻轻地握住那只手,扯扯绷带下面的几根白线,问道。
“那是涂了油的软纱。”德丽雅说,“喔,乔,你又卖掉了一幅素描吗?”她看到了桌子上的钱。
“可不是吗?”乔说,“只消问问那个从庇奥利亚来的人。你今天下午什么时候烫伤手的,德丽雅?”
“大概是五点钟,”德丽雅可怜巴巴地说,“熨斗,我是说奶酪,大概在那个时候烧好。你真该看到品克奈将军,乔,他……”
“先坐一会儿吧,德丽雅,”乔说。他把她拉到卧榻上,在她身边坐下,用胳臂围住了她的肩膀。
“这两个星期来,你到底在干什么,德丽雅?”他问道。
她带着充满了爱情和固执的眼色熬了一两分钟,终于垂下头,一边哭,一-边说出实话来了。
“我找不到学生,”她供认说,“我又不忍眼看你放弃你的课程,所以在第二十四街那家大洗衣作坊里找了一个烫衬衣的活儿。乔,你怎么会疑心我不在教克蕾门蒂娜的音乐课呢?”
“到今晚为止,我始终没有起疑。”乔说,“本来今晚也不会起疑的,可是今天下午,我把机器间的油和废纱头送给楼上一个给熨斗烫了手的姑娘。两星期来,我就在那家洗衣作坊的炉子房烧火。”
他们两个都笑了。乔开口说:“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
她说:“只需要说‘当你爱的时候’。”
4.作者以“爱的牺牲”为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1.①“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与前文描绘的冬季景象形成对照,在时间变化中顺子的生活也将迎来春天,充满希望;②“爱无声,却常在”意指母亲为顺子做棉衣,即使母亲不在了,但依然可以让顺子感受到母爱;③体现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然处境艰苦,但亲情之爱可以给生活带来希望、温暖和支撑。
2.①“我”听见了小提琴家的心声,沉醉于音乐而不顾世俗;②听见了自己的心声,不在意物质而执着于精神追求;③听见了自己对父母与世俗的反抗,坚持独立意志,坚定走自己选择的路;④听见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回答,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答出三点即可)
3.①“百鸟醉”,是高超技艺的象征。只有能打制出“百鸟醉”的银匠才是了不起的银匠。②“百鸟醉”是满满成为一个好银匠的追求,代表了满满今后成为好银匠的努力方向。③“百鸟醉”是对传统手艺的继承和弘扬,也蕴含着人们对传统手艺人高超技艺的赞美。
4.①“爱”指乔和德丽雅夫妻之间的真诚之爱和呵护之爱,因为心中有“爱”,所以他们坚强乐观,对生活保持积极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爱”的崇高礼赞。②“牺牲”意味着乔和德丽雅这对夫妻为了成全彼此的艺术追求而各自牺牲自己的艺术。德丽雅为了乔追求理想的艺术而去做工,乔为了减轻德丽雅的负担也选择出去辛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