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4 18:3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校考期末)表中史实与推论对应准确的一项是
史实 推论
A 伯利克里建立津贴制度 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学校”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标志着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 查士丁尼命人编纂《罗马民法大全》 有利于稳固拜占庭帝国的秩序
D 孝德天皇实施大化改新 加速了日本封建专制制度瓦解
A.A B.B C.C D.D
2.(2022秋·新疆喀什·九年级校考期中)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通过吸收中国文化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改革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彼得一世改革 D.明治维新
3.(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乌市八中校考期中)12世纪晚期,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的影响是( )
A.大化改新取得胜利 B.武士集团覆灭
C.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天皇大权独揽
4.(2022秋·新疆克拉玛依·九年级统考期末)标志着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 马特改革 D.梭伦改革
5.(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模拟预测)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的改革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克洛维改革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6.(2022秋·新疆塔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幕府统治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大和统一
7.(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末)根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材料的“倭奴国”指的是( )
A.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 B.6世纪前的日本
C.天皇统治时期的日本 D.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8.(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校考期中)为有助于开展线上教学,某历史公众号推送了如图专题资源包。请判断该专题是( )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9.(2022秋·新疆塔城·九年级统考期末)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材料表明( )
A.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
B.基督教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
C.阿拉伯文明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D.阿拉伯人保存并传播了全部古代文明
10.(2022秋·新疆克拉玛依·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世界古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哈里发建立的是 ( )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查理曼帝国
11.(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末)将下列各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罗马共和国建立
②大化改新
③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
④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12.(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校考期末)小明在学习了世界三大宗教的内容后,运用比较法列出了它们的相同点,其中错误的有
①都产生于亚洲
②都信仰耶稣
③都产生于同一时期
④都宣扬服从神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3.(2022秋·新疆吐鲁番·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1)根据材料一说说日本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次改革模仿对象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改革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14.(2022·新疆乌鲁木齐·乌市八中校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这位大征服者最重要的业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注进了亚洲,它确实使希腊的影响更广泛的为人所感知了,希腊和东方文化在短期内相互渗透。
——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人们通常称之为阿拉伯文化。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四: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1)材料一中的这位“大征服者”是指谁?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其征服对于文明交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次变革有什么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概括出阿拉伯文化在数学、拜占庭文化在法学方面的成就。(各举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你对古代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作用有何认识?
15.(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东夷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成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音(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请回答:
(1)从材料中看出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哪一朝代?
(2)中国史书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中看出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哪个朝代?从“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什么?
(4)日本历史上学习中国的一次最重要的改革发生在何时?史称什么?有何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我们能从改革中得到什么启示?
16.(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末)世界古代史的一些重要改革,对所在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材料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三:把很多贵族的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1)材料一中“全体人民”指的是什么?当时“全体人民”可以参加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这种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先开始于哪一国家?图中依次是以什么作为纽带进行封赐?
(3)材料三反映日本哪次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稳固了拜占庭帝国的秩序,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所以史实与推论对应准确的一项是C,C项符合题意;A项伯利克里建立津贴制度是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排除;B项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标志着罗马帝国的建立,排除;D项孝德天皇实施大化改新,加速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排除。故选C。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取中国隋唐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正确;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A;彼得一世改革向西方学习,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排除C;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D。故选B。
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 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C项正确;646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与题干“12世纪晚期”不符,排除A项;从题干“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可知,幕府统治时期,武士集团长期统治,天皇大权旁落,因此,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4.B
【详解】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伯里克利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人物,查理 马特改革时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的改革,ACD都与日本无关,排除ACD。故选B项。
5.C
【详解】从6世纪开始,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他们回国后仿照中国唐朝制度、结合日本国情,于646年开始了大化改新,使日本逐渐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C项正确;伯利克利改革是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改革,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排除B项;克洛维改革是发生在5世纪后期的法兰克王国,排除B项;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的日本,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7世纪中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改新从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用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正确;ABD项不是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事件,排除。故选B项。
7.B
【详解】汉朝时期,一个来自东方海域的岛国因为久慕大汉文明与繁华,便不远万里涉海越山来朝汉朝,汉光武帝赐倭奴国,自此至6世纪前,“倭奴国”便成了日本最初的国名,B项正确;公元6世纪,倭国国王逐渐对“倭”的称号感到不满,并自认为居于国之东,乃日出之处,便逐渐用“日”字代国名。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公元1192 年到 1867 年,在日本历史上是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6世纪开始,日本已不再称“倭奴国”,因此,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不以“倭奴国”为国名,排除A项;从1868年10月23日,明治天皇宣布改元明治开始,日本走上了一条由天皇操纵并主导政权的,向着封建军国主义国家进发的道路,从该时间看,天皇统治时期的日本,不以“倭奴国”为国名,排除C项;646年开始,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此时已是7世纪中期,而日本自6世纪开始,不再称“倭奴国”,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汉谟拉比法典》是亚洲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成就。因此专题资源包反映的专题是“古代亚非文明”。选项C符合题意;古代欧洲文明与专题资源包内容没有联系,A排除;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欧洲,B排除;题干材料内容涉及亚非文明,D排除。故选C。
9.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这段材料说明阿拉伯文明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选项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洲、基督教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排除AB项;保存并传播了大量的古代文明非全部,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把原来只局限于阿拉伯半岛的国家扩张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拜占庭帝国,原为东罗马帝国;选项C亚历山大帝国,是亚历山大建立的;选项D查理曼帝国,是查理大帝统治时期;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是在公元前509年;大化改新是在646年;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是在632年;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逐渐建立。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④,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主张“众生平等”;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创始人是耶稣,提倡平等、博爱、互助;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号召人们信仰宇宙唯一的神—真主安拉,经典是《古兰经》。因此世界三大宗教的相同点是都产生于亚洲,所以错误的有②③④,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3.(1)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唐朝。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说明日本改革的原因是日本国内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社会动荡。根据所学可知,六七世纪时,日本向中国的隋唐政府排除使节,学习中国文化,他们被称为遣隋使和遣唐使,尤其是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较大,所以改革模仿对象是唐朝。
(2)根据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改革对日本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使日本从奴隶制国家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此次改革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4.(1)亚历山大。影响: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大化改新。影响: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3)阿拉伯数字;《查士丁尼法典》或者《罗马民法大全》
(4)文明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互相学习、融汇,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战争与和平都是文明交流的方式②不同文明有自身的特点,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要相互包容和尊重。
【解析】(1)
根据材料一“这位大征服者最重要的业绩是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注进了亚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这位“大征服者”是指亚历山大大帝。根据“将希腊文化注进了亚洲,它确实使希腊的影响更广泛的为人所感知了,希腊和东方文化在短期内相互渗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对于文明交往造成的影响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2)
根据材料二“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在数学上的成就是,传播了阿拉伯数字;拜占庭文化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创造了《查士丁尼法典》或者《罗马民法大全》。
(4)
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作用的认识是: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世界的进步和发展,文明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和平交往应成为文明交往的主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15.(1)汉朝
(2)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3)唐朝;“日出之国”的意思
(4)7世纪中期;史称“大化改新”;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②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③一个国家要利用其有利条件并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④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详解】(1)根据材料“《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可知,中日之间的交往最早始于汉朝。
(2)根据材料“《汉书·地理志》、《隋书·东夷倭国传》、《新唐书·日本传》”可知,中国史书中多次出现有关日本的记录,说明中日之间交往比较密切。
(3)根据材料“《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成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音(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可知,日本正式称日本是在中国的唐朝。从“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看出日本国名的含义是“日出之国”。
(4)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历史上向中国学习的改革发生在7世纪中期;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5)综合材料可知,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要利用其有利条件并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16.(1)指的是:成年男性公民;机构:公民大会;实质:奴隶制民主政治。
(2)制度:封君封臣制;国家:法兰克王国;纽带:土地的封赐。
(3)改革: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要以改革的心态吸收他国优秀文化,加以创新利用等。(言之有理皆可)
【详解】(1)指的是、机构、实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的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雅典由选举产生奴隶制国家元首或代表机关的国家形式,这种国家形式本质上体现的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2)制度、国家、纽带: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此即封君封臣制。11 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3)改革、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4)启示: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要以改革的心态吸收他国优秀文化,加以创新利用等。(言之有理皆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