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亚非文明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校考期中)文明古国都有其突出的文化特征。右图反映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2.(2022秋·新疆喀什·九年级校考期中)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的文明标志是( )
A.种姓制度 B.木乃伊 C.金字塔 D.《汉谟拉比法典》
3.(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中)以“金字塔的国度”著称的文明古国所在的大河流域是 (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中)《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这表明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全体居住者利益
5.(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三模)人类的进步伴随着文明的繁荣与发展。从人类产生至今,文明的脚步不断前进,而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大河流域文明古国与文明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
A.古埃及—甲骨文 B.古印度—金字塔
C.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中国—种姓制度
6.(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对下图所示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B.人类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
C.此地人们发明了象形文字 D.奥林匹克运动会源于此地
7.(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中)为实行有效的统治,汉谟拉比采取的措施是
A.诸侯林立,封邦建国 B.民主共和,人民主权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中央集权,地方郡县
8.(2022秋·福建泉州·九年级福建省永春第三中学校联考期中)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人们发明了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他们还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材料中的文明成就诞生于( )
A.爱琴海区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9.(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校考期中)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可以采用的一手史料是( )
A.狮身人面像传说 B.《十二铜表法》青铜板 C.帕特农神庙遗址 D.《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10.(2022秋·新疆吐鲁番·九年级校考期中)某部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该法典宣扬“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割掉。这部法典通行于
A.古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罗马
11.(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中)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是指
A.尼罗河和黄河 B.黄河和长江
C.印度河和恒河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12.(2022秋·新疆乌鲁木齐·九年级校考期中)下面是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地图显示,四大文明古国( )
A.处在不同的纬度区间 B.都处于大河流域
C.存在密切的交通往来 D.以海外贸易为主
13.(2022秋·新疆阿克苏·九年级统考期中)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C.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D.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14.(2022秋·江苏扬州·九年级统考期中)“一个种姓与另一个种姓有所区别,各种姓之间不许因通婚而混淆起来,各种姓因地位不同而完全不同,每个种姓都有它特别的、不变的职业。”马克思的这番话揭示的制度出现在(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 D.古代希腊
15.(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如下表是某校初三的某同学整理的关于古代印度文化成就的草稿,里面错误很多。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类别 成就 选项 类别 成就
A 历法 《太阳历》 B 建筑 金字塔
C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D 宗教 创立了佛教
A.A B.B C.C D.D
16.(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习近平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古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下列关于这些地区文明象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印度的太阳历是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B.《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文字为象形文字
C.佛教的产生源于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D.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生活的主要为河姆渡居民
二、综合题
17.(2022秋·新疆吐鲁番·九年级校考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处以死刑。
材料三: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文明的著名建筑物?。该文明的发源地是哪里?该文明创造的文字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个国家的什么文件?该文件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是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化遗存,A项正确;空中花园等是古巴比伦王国文明的象征、哈拉帕文化遗址等是古代印度文明的象征、长城等是古代中国文明的象征,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选项C符合题意;种姓制度与印度相关,A排除;木乃伊的制作反映了古代埃及人的医学防腐技术和人体解剖技术的高超,B排除;《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巴比伦相关,D排除。故选C。
3.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金字塔的国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相传是古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所以北非埃及成为金字塔的国度,而埃及的母亲河是尼罗河,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属于印度文明;选项C属于古巴比伦文明;选项D属于中国文明,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4.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它允许主人买卖或转让奴隶;还规定拐走他人的奴隶或隐藏逃奴者处死”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是奴隶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而《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不是全体居住者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汉莫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C项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排除A项;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排除B项;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根据图片可知,图片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B项正确;此图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排除A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是“楔形文字”,排除C项;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C项正确;封邦建国指的是分封制。与题不符。排除A项;古巴比伦实行君主专制,没有采用民主共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与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古两河流域,人们使用人类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制定了迄今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律——《汉摩拉比法典》,这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C项正确; 爱琴文明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代表是金字塔,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佛教,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9.D
【详解】据所学知识,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首都是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汉谟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D项正确;狮身人面像传说属于古埃及,在尼罗河流域,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青铜板属于古罗马,排除B项;帕特农神庙遗址属于古希腊,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某部法典条文共282条,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君权神授”“它还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用来抵债……”,可知这部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为了维护奴隶制统治,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C正确;据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中属于“两河流域”的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两河流域冲积的平原叫美索不达米亚平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地点不是“两河”的地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B项正确;四大文明古国都处在北纬20°~40°之间,排除A项;由于条件限制,四大文明之间相互往来比较困难,并没有密切的交通往来,排除C项;四大文明都是农业为主的经济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项正确;尼罗河是埃及的,甲骨文是中国的,排除B项;印度河、恒河是印度的,金字塔是埃及的,排除C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一个种姓与另一个种姓有所区别,各种姓之间不许因通婚而混淆起来,……每个种姓都有它特别的、不变的职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 等级刹帝利,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项正确;题干揭示的制度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希腊”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佛教,故选项D正确;太阳历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
16.C
【详解】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给印度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在社会问题上,佛教反对“婆罗门至上”,反对种姓歧视,主张众生平等,C项正确;今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制定新的历法,称为儒略历,后来成为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上的文字为楔形文字,排除B项;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生活的主要为半坡原始居民,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古埃及(或古埃及文明);尼罗河;象形文字。
(2)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古印度;种姓制度。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或古埃及文明)的著名建筑物;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根据材料二可知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根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通过法典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3)根据材料三“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