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8年4月12日上午,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展示人民海军崭新面貌,激发强国强军坚定信念。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海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南海舰队
D.东海舰队
2.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战绩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3.2019年12月1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
A.北洋舰队 B.华东军区海军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4.军种是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我国海陆空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C.陆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空军 D.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5.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长期以来却并非海洋强国。在一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上,仅来自海上的外国入侵就达470余次。中华民族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彻底改变开始于( )
A.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B.成立华东军区海军
C.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 D.“辽宁舰”交接入列
6.火箭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新军种,被称为“国之利器”,她是由哪一军种更名而来
A.海军 B.第二炮兵 C.陆军 D.战略支援部队
7.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主旨内容是( )
核潜艇 “辽宁舰” 歼—20战机 水下发射导弹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外交成就 D.钢铁长城
8.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鹰击长空 C.科技强军 D.和谐发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乘势而上,开启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而把我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新征程。以下对国防现代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C.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规模和数量 D.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
10.“两国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两国力量悬殊,力量就是外交(即: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打破这种状态的是提出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睦邻友好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1.(2022·新疆·模拟预测)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活动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万隆亚非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C.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
D.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2.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1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4.尼克松总统在回忆首次访华在机场与周恩来总理见面的情景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在这里,”另一个时代开始“是指( )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D.中印两国建立邦交
15.(2022·新疆伊犁·校考一模)1972年3月6日,以《尼克松的中国之旅》为标题的一组图片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这组图片传递的信息是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6.(2022·新疆克拉玛依·统考一模)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这说明中国
A.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B.实现了民族的独立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 D.开始结束屈辱外交
17.(2022·新疆·模拟预测)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飞往中国,和周恩来“前前后后谈了17个小时,这两个敌对形态阵营的代表简直喜欢上了对方。”基辛格后来评论说:“这是抛弃过去的包袱所迈出的第一步。”该事件
A.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标志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推动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18.20世纪70年代,标志着中美结束长期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历史事件是( )
A.乒乓外交 B.基辛格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交
19.(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三模)2022年2月2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王毅说,中方愿本着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有效管控分歧,稳定中美关系。下列反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基辛格访华
C.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某中学八年级同学进行“周恩来活动”的主题探究,下列各项活动中按照时间 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周恩来于尼克松举行会谈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参加日内瓦会议 ④出席万隆会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21.(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改善主要是因为中国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实行了对外开放
C.推行全方位外交 D.建成了小康社会
22.曾于2001年、2014年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举办的规模大、规格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
A.博鳌亚洲论坛 B.万隆会议 C.APEC会议 D.亚信峰会
二、识图题
23.识图题
【政权新生开新路】
(1)图一典礼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哪一革命运动取得胜利?自此诞生的新政权是?
(2)在抗日战争中,他指挥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在图二战争中?他指挥部队打败美帝国侵略者,“他”和“他指挥的部队”指的是?他们出兵朝鲜的目的是?
(3)图三运动开展的根本原因是?自此哪一阶级被消灭?上述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东方日报》的社论说:“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根据图四指出这件大事是?
(5)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参加了图五会议,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周总理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展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才能,因为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6)结合图六,列举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两例)
三、辨析题
24.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请对材料三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四、综合题
25.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国际会议,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 “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其他国家的干涉。…如果这些原则能为所有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周恩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被,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相互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十六亿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
——周恩来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召开的什么会议?周恩来促成“会议成功”的“金钥匙”是什么?
材料三: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案时,76张赞成票中有53张是亚非拉国家投的……乔冠华发表了经周恩来亲自改定的第一篇重要讲话。
材料四:周恩来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几十台摄影机拍下了这次跨越大洋的“历史性握手”。
——以上均摘自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3)材料三中所说的“决议案”指的是什么?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26.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明立场]
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中国声音]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的“中国声音”指的是哪一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不卑不亢]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的发言
(3)根据材料三,概括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并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
[扬眉吐气]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4)材料四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
[历史新篇]
材料五:“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中国历史谱新篇。”
(5)这首诗中的“喜”是指什么?请写出一例。接连出现“喜事”是由于哪种制度的实行?
[强硬回击]
材料六: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面对美国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杨洁篪表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的同我们讲话!”这一强硬的回击,一定会在中国的外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敢于在国际舞台上“强硬”回击不合理言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7.重温周恩来外交遗产,重走周恩来的外交足迹,不光是为了缅怀周恩来总理,更在于,今天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也能从中汲取营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外交文选》
(1)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以往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1954年6月28日《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外交原则?“这些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当时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郭伟伟《周恩来万隆会议展风采》
(3)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此次会议的特点是什么?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四: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在回忆录里,尼克松这样描述他同周恩来的历史性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峥嵘岁月)》
(4)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哪一个重要文件?
材料五:
(5)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一1901年的割地赔款到图二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对你有什么启示?
28.材料:有人说外交是智者的游戏,也有人说外交是妥协的艺术。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彻底告了任人欺凌的时代,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改革开放后又取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
(1)请你从材料中找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的“中国声音”主要指的什么?
(3)建国初期,美国政府的对华的态度是什么?什么时期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并走向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成功加入了APEC和WTO等国际组织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5)今天国际形势变化无常,你认为中国应如何继续提高国际地位?如果你立志做一个未来中国的外交家,你会做何准备?
29.新中国的外交彰显了中国智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过去殖民统治在亚非国家间所造成的不和和隔闳,不应该继续存在。我们应该互相尊重,消除互相间可能存在的疑虑和恐惧。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55年4月19日)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材料三: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亚非会议”是在哪个国家召开的?为“消除互相间可能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是在哪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政府于1997年收冋香港成功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根据这一伟大构想又使我国的哪一地区成功回归?它们的回归有何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综上所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0.(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对外交往,既有交流互鉴,也曾固步自封。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结合下列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材料一:
(1)图一、图二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图二人物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时期哪一政策的实施导致“与外界完全隔绝”局面的出现?“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节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什么样的外交部布局?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海军发展情况,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由此可知①说法错误;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的,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敌机300多架,取得了辉煌战绩,②③说法正确;1966年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④说法正确。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3.B
【详解】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B项正确,排除CD项;北洋舰队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排除A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是陆军,兵种也比较少。新中国成立前夕(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人民空军是在陆军基础上于1949年11月建立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空军部队已拥有各种飞机3000多架。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等任务。故按照时间顺序应是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为“人民海军成立日”。其时第一支人民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人民海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结束了有海无防的耻辱历史。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B项正确;由此可知,火箭军是由第二炮兵更名而来,因此,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核潜艇、辽宁舰、歼-20战机、水下发射导弹都体现了我国国防力量壮大,D项正确;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外交成就与题干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8.C
【详解】依据题干“核潜艇”“辽宁舰”“歼—20战机”“地空导弹”,可知图片反映的主题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显著发展,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体现了科技强军的主题,C正确;题干的主旨是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没有体现祖国统一或和谐发展,AD排除;鹰击长空反映是我国空军建设的发展,但题干还涉及到海军和陆军,B排除。故选C。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质量,而不是规模和数量,C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不符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打破了弱国无外交的局面,C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在开国大典时提出的, 睦邻友好政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国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而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万隆会议圆满结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被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在1971年;美国在中美建交的《联合公报》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部分是在1979年;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十八大以来。所以BCD项与题意时间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分析选项事件时间是否相符。
12.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②出席万隆会议,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的外交成就。①APEC会议成立于1989年,④WTO成立于1994年,周恩来于1976年逝世,仔细审查B. ②③符合题意;含有①④的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周恩来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周恩来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的识记能力。
13.D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外交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因为选项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1971年);选项B,1972年;选项C,1972;选项D,1953年。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4.B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使得我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B项正确;“尼克松总统”是美国总统,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项;中印两国建立邦交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图片反映是尼克松访问中国的画面,传递的信息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6.A
【详解】题干中展示的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三大外交成就。这些事件打开了外交新局面,此后,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A项正确;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是新中国成立,排除B项;美国和中国不是睦邻,排除C项;开始结束屈辱外交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为尼克松访华做铺垫,有利于中美关系的改善,所以本题选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基辛格访华无关,B排除;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建立外交关系,C排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外交布局,D排除。
1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进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乒乓外交”是中美关系“破冰”的契机,排除A项;1971年基辛格访华为的就是为尼克松访华探路,准备前提条件,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立建交标志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是19世纪末期,排除A项;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是美国尝试与中国友好的开始,排除B项;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两国关系完全正常化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①周恩来与尼克松在此种情况下举行会谈;1953年周总理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③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周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 ④出席万隆会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改善,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对外开放 , 并为推行全方位外交奠定了基础,建党一百年建成了小康社会,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APE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2014年APEC会议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起的会议,是继2001年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再一次在中国举办,于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包含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部长级会议、高官会等系列会议,C项正确;博鳌亚洲论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万隆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亚信峰会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3.(1)革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
(2)“他”:彭德怀;“他指挥的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4)这件大事:澳门回归
(5)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方针:求同存异
(6)重大成就: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建交。
【详解】(1)依据图一开国大典结合所学可知,开过大典的成功举行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因此,自开国大典诞生的新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依据“他指挥百团大战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结合所学可知“他”是彭德怀;依据“打败美帝国侵略者”以及图片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美国侵略朝鲜,派遣第七舰队侵人台湾海峡,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因此“他指挥的部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依据图片三结合所学可知,图三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改,到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士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图三运动开展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自此地主阶级被消灭。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结合单元标题来回答即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4)依据图四以及社论信息“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2 月20日,澳门回归,中国收回了最后一个殖民地——澳门的主权,因此图四指的这件大事是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5)依据图五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参加的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的万隆会议,这次会议的特点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图六是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建交。
24.(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一点即可得分)
(2)共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双方关系
变化:从敌对状态到走向关系正常化。
(3)排序:CBA
(4)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一点即可得分)
【详解】(1)依据题干“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可知反映的抗美援朝。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侵略朝鲜,应朝鲜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了国内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2)依据材料二“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结合课本所学,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此可知中美双方达成以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依据课本所学,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从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3)依据图A文字人民日本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图B尼克松访华,结合课本所学,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由此按时间顺序排列:CBA
(4)依据上述材料二“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双方达成处理国家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双方建立友好关系;材料三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出中美关系的前提是相互尊重、支持、合作、互不干涉内政;中国发展壮大、立足于世界舞台。
【点睛】(1)问图片“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是解题的关键,由此确定相关史实抗美援朝,据所学回答问题抗美援朝的目的、影响;(2)问材料二“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双方达成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3)问据图片文字图A人民日本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图B尼克松访华,图C第26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相关史实,确定先后顺序;(4)问综合性问题依据前面的答案分析,中国的强大,中美关系就会有所改善,中美两国相互尊重,中美两国就能和平相处。
25.(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尼克松访华。
(4)综合国力的提升;周恩来在外交上的贡献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其他国家的干涉。”可知,周恩来提出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与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被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对维护国家之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展示的周恩来的发言,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针对“求团结”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根据材料三“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案时,76张赞成票中有53张是亚非拉国家投的……乔冠华发表了经周恩来亲自改定的第一篇重要讲话。”中的信息,可知,这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的决议。根据材料四中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尼克松在1972年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4)根据上述材料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及周恩来的外交活动,可以从国家实力和外交人物的作用分析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如综合国力的提升;周恩来在外交上的贡献等
26.(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4)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
(5)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一国两制。
(6)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分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的“中国声音”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根据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可得出,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求同存异,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的名称是万隆会议。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
根据材料五“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中国历史谱新篇。”可得出,紫荆和白莲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首诗中的“喜”是指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接连出现“喜事”是由于一国两制的实行。
(6)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敢于在国际舞台上“强硬”回击不合理言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7.(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3)万隆会议或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4)中美关系由敌对关系走向关系正常化;中美《联合公报》。
(5)弱国无外交;国家实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认真学习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符合题意主旨,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原则"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即万隆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尊重、民主、平等地对待各国。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洲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依据材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中美关系由敌对到缓和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根据题干图片1901年的割地赔款,说明弱国无外交;到图二2021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启示我们我国增强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在世界事务中掌握发语权。
28.(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3)敌视,20世纪70年代。
(4)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大力提高综合国力等,准备:(言之有理就行)
【详解】(1)依据材料“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彻底告了任人欺凌的时代……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可知,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彻底告别了任人欺凌的时代,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由此可知,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1972年(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91年成功加入了APEC;2001年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01年加入WTO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5)此题为开放型试题。回答此类问题,要求抓住材料和问题的主旨,围绕主旨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提高综合国力等;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成为真正的外交家打下坚实基础等。
29.(1)印尼;“求同存异”;第26届。
(2)“一国两制”;澳门;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港澳历史发展新纪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非会议”在印尼召开;为“消除互相间可能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通过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是我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1999年,利用“一国两制”收回澳门;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开创了港澳历史发展新纪元,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综合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0.(1)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
(3)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1972年尼克松访华;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导致落后,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中外友好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时间:根据图一“六次东渡……”及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图二及所学可知,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地方: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
政策: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外界隔绝。
条约: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
政策: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
标志: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外交布局: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
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导致落后;应该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中外友好交流等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