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8年4月24日是我国第三个航天日。40多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l号 D.神舟六号
2.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莫言 D.邓稼先
3.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航天事业再传捷报。1999年11月,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的事件是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4.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C.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5.(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2022年,我国在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方面将完成6次重大发射任务,最终全面建成空间站。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
B.我国航天第一人——费俊龙乘坐神舟五号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C.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实现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
D.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6.(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三模)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7.2001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获奖和被授勋的主要原因是( )
A.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 B.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D.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8.下列属于我国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有(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②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首次培育成功柚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9.疫情期间,“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大众生活,让生产生活更加科学、有序。这里主要运用的技术是( )
A.计算机网络 B.航空航天 C.新材料新能源 D.生物工程
10.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出现了许多的出色作品。下列“出色作品”属于舞蹈史诗的是( )
A.《东方红》 B.《茶馆》 C.《英雄儿女》 D.《红岩》
11.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 )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发展是硬道理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科教兴国
12.“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来衡量伟大程度,那么,屠呦呦无疑是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那么屠呦呦团队研发的青蒿素是下列哪种疾病的“克星”( )
A.天花 B.麻疹 C.疟疾 D.痢疾
13.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2015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
A.邓稼先 B.屠呦呦 C.杨利伟 D.袁隆平
14.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各大超市的 “绿色食品”更是琳琅满目, 品种繁多。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B.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人们喜爱绿颜色的食品
D.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 “吃好”的变化
16.(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下面是广东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这说明( )
年份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 123.6 19.2 1 6.5
1996 73.3 32.8 10.7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增加 B.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17.对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 B.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C.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有明显改善 D.私家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二、填空题
18.(2022·新疆昌吉·统考一模)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______。
(2)宋代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
(3)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
(4)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______。
三、识图题
19.识图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图一所指的事件是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2)图二所指的事件是1971年第__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一切权力后,中国代表团出席大会时的场景。五星红旗第__________次在联合国总部前升起。
(3)图三所指的是20世纪80、90年代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包括__________个沿海城市开放,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省。
(4)图四所指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_,他实现了该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四、综合题
20.(2022·新疆阿克苏·统考三模)某中学的同学们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开展党史宣讲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任务。
(1)下面场景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开启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简述其“新”在哪里。
新面貌 新中国 新时期 新时代
(2)请结合共和国历史,以“筑梦·圆梦”为题,从图中任选两个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通过不懈奋斗、拼搏,创造了科技累累硕果,振奋了民心,树立了国威,也让世人真正感受到了中国能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蘑菇”云起,让国人远离核威胁】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有何现实意义?
【一粒种子,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三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2)材料三中“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
【医药创新,让人们远离疼痛】
材料四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3)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精神传承,让我们行动起来】
(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22.依据下面的颁奖词,准确写出对应人物的名字。
颁奖词 人物
(1)他拥有热肠,他有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在生活中,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宗旨。在军队里,他发扬钉子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是他的口号。
(2)他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3)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4)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5)他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擅长将乡恋、乡愁添加到怀乡念乡之中,顺便把他家乡的红高粱也搬到了世界的版图上。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C符合题意;神舟五号2003年发射成功,晚于“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神舟一号是1999年发射成功,晚于“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故B不符合题意;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晚于“东方红一号”发射时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一星”,D项正确;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的县委书记,为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A项;王进喜是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排除B项;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B符合题意;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在1970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是在2003年;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是在2008年,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4.A
【详解】材料信息“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A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B错误;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故C表述欠妥;七十年代,中国就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故D错误。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D项正确;排除B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排除A项;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创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袁隆平在1972年—1975年育成和推广籼型杂交水稻,这是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钱学森等人参与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是航天方面的创新,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屠呦呦发现了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C项;原子弹是我国核武器方面的创新发明,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在1967年。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疫情期间,“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入大众生活,让生产生活更加科学、有序”可得出这些主要运用计算机网络,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1956 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故而属于舞蹈史诗的是《东方红》,A项正确;《茶馆》属于话剧作品,排除B项;《英雄儿女》属于电影作品,排除C项;《红岩》属于长篇小说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C项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提出,排除A项;“发展是硬道理”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排除B项;1995年“科教兴国”提出,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C项正确;由此可知,屠呦呦团队研发的青蒿素是疟疾的“克星”,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20 世纪 60 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 70 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项正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一星”之父,其贡献主要是国防科技领域,排除A项;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他是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排除C项;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依据材料“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由此可知国家比较重视中国传统节日,假日天数增多有利于人民的休息生活,娱乐,休闲,消费,购物等。①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国家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脱贫任务,②与题意无关;题干涉及到节假日天数的增多,与法律建设无关。④与题意无关。ABD三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5.C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绿色食品”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通过无污染的生产过程生产出的安全营养、无公害的食品,而不是“绿颜色的食品”,C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说明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A不符题意;材料中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B不符题意;材料中人们开始追逐“绿色食品”,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反映了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吃饱”到 “吃好”的变化,D不符题意。
16.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广东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可知在1978—1996年粮食消费在减少,肉类、禽类、奶类,消费在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饮食消费品主食粮食消费在减少,肉类、禽类、奶类等类别增加,体现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民众的主食粮食消费在减少,A排除;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C排除;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是因为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D排除。故选B。
1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废除了凭票证购买物品的制度,因此A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选择A项;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废除了凭票证购买物品的制度,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健康食品。交通发展,出行便捷,现在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改变了住房短缺,狭小拥挤的状况。因此BC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 唐太宗 市舶司 华东军区海军 袁隆平
【详解】(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又建立了东海。
(4)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19.(1) 开国大典 新民主主义
(2) 26 第一次
(3) 14 海南
(4)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大会,心情激动,仰天大笑。中国在联合国成立之初就是常任理事国,但那时新中国还未成立,联合国总部飘扬的是中国的国旗,但不是五星红旗,所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前升起。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首批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为经济特区,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后逐步开放内地。其中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省。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四所指的科学家是袁隆平,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实现了该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20.(1)图一: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一无产阶级;新的奋斗目标一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等。图二: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等。图三: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等。图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等。
(2)人民富裕梦——党和政府先后进行土地改革、完成三大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精准扶贫等,不断满足人民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实现了生活富裕梦。工业强国梦——大力发展重工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实现国家富强梦奠定了基础。科技强军梦——发明“两弹一星”,建立五大军种,形成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筑成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外交和平梦——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多次主办国际盛会,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等。
【解析】(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一无产阶级;新的奋斗目标一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等。图二: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主人等。图三: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等。图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明确要求等。
(2)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人民富裕梦——党和政府先后进行土地改革、完成三大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精准扶贫等,不断满足人民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实现了生活富裕梦。工业强国梦——大力发展重工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实现国家富强梦奠定了基础。科技强军梦——发明“两弹一星”,建立五大军种,形成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筑成捍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外交和平梦——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多边外交,多次主办国际盛会,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等。
21.(1)原因: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防御与自卫。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意义: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2)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
(3)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热爱祖国、献身祖国、不为名利、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和材料二“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防御与自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维护了我国和世界和平,为我国实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跨越积累了宝贵经验。
(2)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此翁”指的是袁隆平。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于1973年首次在世界上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热爱祖国、献身祖国、不为名利、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团结合作的优秀品质等等。
22.(1)雷锋(2)王进喜(3)袁隆平(4)屠呦呦(5)莫言
【详解】(1)依据“在生活中,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宗旨。在军队里,他发扬钉子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是他的口号”可知指的是雷锋,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但是他一心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被誉为“解放军的好战士”。
(2)依据“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知指的是王进喜,王进喜是我国著名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铁人”。
(3)依据“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指的是袁隆平,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4)依据“青蒿一握,水二升……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可知指的是屠呦呦,屠呦呦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她研制青蒿素,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为此获得诺贝尔奖。
(5)依据“他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顺便把他家乡的红高粱也搬到了世界的版图上”可知指的是莫言,莫言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品有《红高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