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4 18:42: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新疆阿克苏·校考模拟预测)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2022·新疆昌吉·统考一模)如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据此描述正确的是(  )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零售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该市零售业发展
C.加入世贸组织使该市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市场活力
3.(2022·新疆·模拟预测)在学校组织的“历史知识问答”节目中,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4.(2022·新疆阿克苏·校考模拟预测)20世纪90年代初,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
A.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B.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提出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5.(2022·新疆昌吉·统考一模)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B.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八大确立了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
6.(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口号是意识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下列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 )
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二、简答题
7.(2022·新疆昌吉·统考一模)中国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这样描述中国近现代史:百年救亡,百年复兴。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砥砺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救亡中学习】
材料一:
(1)据图1、2、3写出与其相对应的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名称。图4企业的创办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救国主张?
【探索中发展】
材料二:
(2)毛泽东“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是指哪一重大事件?图中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建设方面确立了什么原则?
【创新中复兴】
材料三:
(3)图中所反映的深圳经济出现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1980年中共中央的哪一项战略决定?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哪一理念?
(4)综合以上探究你有何感悟或启示?
三、综合题
8.(2022·新疆伊犁·校考一模)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1)作为历史资料的这枚“纪念章”至今已保存了多少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
开国大典
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发言
(2)照片“开国大典”拍摄于什么时间?毛泽东在1956年的这次“发言”针对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什么阶段?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哪些具体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2022·新疆·模拟预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100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重大问题,从而……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1)请写出图中会议召开的地点。材料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哪次会议
材料二
(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材料表明党和政府为巩固新中国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3)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 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什么
材料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后期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4)图中会议上提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材料中“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指的是什么
材料五 从救亡图存到复兴逐梦,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需要全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需要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不同时期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人民网《习近平民族复兴思想的九个关键词》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0.(2022·新疆乌鲁木齐·乌市八中校考二模)道路自信源自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建设之路】
材料四
【创新之路】
材料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六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
(1)请写出图2、图3人物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2)材料二所述事件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材料三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
(3)材料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4)材料五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材料六中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11.(2022·新疆阿克苏·统考一模)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课题,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史时间尺(部分)》
(1)请依据上述时间尺,写出①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②处会议的历史意义。
【工业崛起】
材料二 我国不同时期工业分布图
(2)据图一,指出当时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据图二,指出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哪一政策有紧密联系。对比图一与图二,概括1978年以后中国工业发展的新特点(分布特点除外)。
【农村巨变】
材料三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份 农业生产项目
粮食 棉花 油料
1978年 3亿 217万 522万
1984年 4亿 626万 1191万
——摘编自韩俊《中国经济改革30年——农村经济卷》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开效窗口】
材料四 经济特区
(4)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图中①和②所示的经济特区名称。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带给你哪些启示?
12.(2022·新疆·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图1、图2人物分别是谁?他们所处时代的学术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
——赵宏宇《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载自“学习强国")
(2)结合所学知识,各举1例阐述“革命”及“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
材料三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假如由你设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题的黑板报,需要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写入其中,你会写什么?请从材料中提取。
13.(2022·新疆·统考模拟预测)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革命之路】
材料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1)材料一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什么革命任务?
【建设之路】
(2)与图一、图二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从图一到图二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转变?
【创新之路】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谁?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写出材料二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
【强国之路】
材料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中共十九大报告
(4)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能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事例。为适应时代需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哪一新的指导思想?
14.(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模拟预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晚,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从四面八方秘密地汇聚到这里,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用青春书写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李南清《奋斗百年路》
材料二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选择的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中“这里”是哪座城市?“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什么事件?
(2)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二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的成果有哪些?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哪一宝贵的历史经验?
15.(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百年变局加速社会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塞“实业救国”的大事业首先是从创办纱厂开始。…中国民间资本内受专制压迫、厘捐苛索;外受洋商排挤、兼并,处境艰难,形态奇形。纱厂的创办,让张謇领略到了有生以来从未遭遇过的种种艰难与挑战。
——邹迎曦陆碧波《张謇一生》
(1)材料一中张謇纱厂的性质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其遭遇“艰难与挑战”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时间 第一阶段 (1978-1992年) 第二阶段 (1992-2002年) 第三阶段 (2002一2012年) 第四阶段 (2012年至今)
特征 初步发展 快速发展 跨越式发展 转型发展
——改编自辜胜阻《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实行“公私合营”的目的是什么?民营经济发展历程是中国经济成长的一部缩影,谈谈其“快速发展”阶段的推动因素。
材料三 以开放型经济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晨,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凝聚起来,就一定能够形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磅礴力量。
——摘编自《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人民日报》2020.10.12)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两项具体举措。综合上述材料,请总结党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宝贵经验。
16.(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三模)发展,是历年两会高频热词中不变的主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发展”的次数高居热词榜榜首。发展的阶段在变、发展的理念在变,但坚持发展的主调没有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发展·制度之变】
材料一: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经济制度已经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与此同时,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在工业方面的表现是什么?1956年新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材料一中“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指的是什么?
【发展 路径之变】
材料二: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如何走好自己的路呢?邓小平鲜明指出:“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就是在“继续发展”中,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共产党员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摘编自沈传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继续发展”所走的道路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请举两例)
【发展 理念之变】
材料三:新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摘编自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新发展理念的内容是什么?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什么?
(4)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的认识?
17.(2022·新疆克拉玛依·统考一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领导人民铸就了今天的伟大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经过大革命,党从正反两个方面积累了深刻的经验,开始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简史》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一重要成果?
【改天换地】
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成为重大而迫切的任务。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简史》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指什么?1954年,“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成就有哪些?
【翻天覆地】
1978年 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据上表概括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惊天动地】
全会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4)“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怎样的中国道路?
18.(2022·新疆乌鲁木齐·统考一模)中华民族在创造五千年文明的过程中,各民族结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哪两位?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多元一体铸文化】
材料二 唐朝时期,汉语言成为官方通用语,儒家思想文化在新疆地区得到广泛传播。新疆地区的乐舞走进宫廷,长安城一时流行西域风,出现了“洛阳家家学胡乐”的盛景。
——《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二中“儒家思想文化在新疆地区得到广泛传播”的两部经典。新疆乐舞传到中原地区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众志成城反侵略】
材料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怎样的抗战主张?这场战争的胜利对中国革命有何意义?
【民族团结共发展】
材料四 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党的哪一新发展理念?
参考答案:
1.C
【详解】题干图片很明显是台阶状图形。显示了中国在一个一个台阶的上升。从辛亥革命时期被压迫被奴役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独立,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我国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所以答案选C。
2.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市场活力,D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4﹣﹣1956年,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1957年,排除B项;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1842年,《南京条约》中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和广州为通商口岸;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为经济特区。符合材料中条件只有厦门。故B符合题意;A、C不是经济特区,排除;D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排除。故选B。
4.C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故选项C符合题意;1984年,中国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1988年,确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A
【详解】由材料“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可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对邓小平的评价,A项正确;BCD三项属于历史陈述,排除。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在1992年的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012年十八大明确提出来的。口号出现的顺序依次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而ABD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7.(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实业救国。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确立了“思想建党。
(3)设立经济特区;共享理念。
(4)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实事求是。
【解析】(1)
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时期的著名洋务企业,谭嗣同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刊物,故图1、2、3分别对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图4企业是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大生纱厂的创办体现了当时实业救国的救国主张。
(2)
毛泽东“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当山大王”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
(3)
图中所反映的深圳经济出现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1980年中共中央的设立经济特区的战略决定;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
(4)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和实事求是等角度作答。
8.(1)①100年。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①1949年10月1日。②“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①做出了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提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经济建设一定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创新发展之路等。
【详解】(1)作为历史资料的这枚“纪念章”与1919年五四运动有关,由此推知至今已保存了10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依据材料二“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可知毛泽东在1956年的这次“发言”针对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社会主义改造。这一事件的完成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4)综合上述材料,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经济建设一定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走创新发展之路等。
9.(1)上海;遵义会议。
(2)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3)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4)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
地点:据图“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会议:据所学可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是遵义会议。
(2)
据材料“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受到西藏各界人民的欢迎”可知,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可知,这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可知,这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3)
措施:据材料“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b速度变化表”可知,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社会变革: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4)
决策: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可知,会议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指代:据材料“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期”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5)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方面回答。(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10.(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3)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4)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解析】(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人物是康有为,倡导了戊戌变法、图3人物是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3)
根据材料四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图片展示的是三大改造。我国于1953年—1956年底进行三大改造,主要形式为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4)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根据材料“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六中的“伟大创举”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取得成功的经验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11.(1)①抗美援朝。
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政策:改革开放。特点: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计算机、原子能、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重视能源开发(重视水利工程的开发),等等。
(3)总体趋势:和粮食作物产量增幅相比,经济作物大幅度提升。主要原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
(4)①珠海,
②深圳
(5)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等等。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①处于时间是1950.10-1953.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抗美援朝。②是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二“图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可知,当时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关于政策:根据材料二“图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可知,工业成就的取得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紧密联系。关于特点:结合图一、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企业数量增多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出现计算机、原子能、新型材料等新型产业);重视能源开发(重视水利工程的开发)等等。
(3)关于总体趋势:根据材料三“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得出,20世纪70-80年代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和粮食作物产量增幅相比,经济作物大幅度提升。关于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
(4)根据材料四“经济特区”可知,①是珠海,②是深圳
(5)关于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等等。
12.(1)图1:老子,图2:孟子;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本国国情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形成了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的统一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对统一全党思想,指挥全党行动,实习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时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道路,这样一条道路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指明了方向。
(3)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解析】(1)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可知,这是老子的思想,根据材料“民贵君轻”可知,这是孟子的思想;第二小问,老子和孟子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和学术异常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
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前期革命经验中总结教训,结合本国国情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并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挥全党行动;改革时期:邓小平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道路,这样一条道路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的难题指明了方向。
(3)
特点:根据材料中的“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可知,特点是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13.(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反帝反封建
(2)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李大钊;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1)
道路: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开始: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胜利: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任务: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
事件:根据图一及所学可知,图一反映了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根据图二及所学可知,图二反映了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
转变:根据所学可知,从土地改革到三大改造,农村的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
先驱:根据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名称: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
(4)
事例: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等角度作答。
指导思想:根据所学可知,为适应时代需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4.(1)上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共七大。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人民至上。
【解析】(1)
城市:根据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晚,来自7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从四面八方秘密地汇聚到这里”可得出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事件:根据材料一“他们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用青春书写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得出是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道路:根据材料二“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选择的人”可得出毛泽东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
成果: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成果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经验: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较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经验。
15.(1)①民族资本主义。②内受封建专制压迫;外受外国资本主义排挤。
(2)①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②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南方谈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答出三点即可)
(3)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
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答出两点即可)②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依靠人民,勇于开拓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依据材料一“中国民间资本内受专制压迫、厘捐苛索;外受洋商排挤、兼并,处境艰难”分析其遭遇“艰难与挑战”的原因是内受封建专制压迫;外受外国资本主义排挤。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实行“公私合营”是指三大改造期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而改造的目的是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依据材料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可知其“快速发展”阶段是1992-2002年,结合所学知识,推动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开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具体举措: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依据材料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组织起来,把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凝聚起来,就一定能够形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磅礴力量”总结党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宝贵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依靠人民,勇于开拓创新等。
16.(1)表现: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就: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4)发展要立足国情,选择适合的经济制度;科学处理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关系,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强民主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政治保障。
【解析】(1)
表现:根据材料一“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的新阶段。这一年,在全党空前团结的基础上,全国开展了一场又一场生气勃勃的革命和建设活动”可得出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变:根据材料一“到1957年,这个国家的工业化道路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建设增长速度”可得出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根据材料一“国家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了中国特色”可得出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道路:根据材料二“共产党员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可得出是由邓小平在1982年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
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新矛盾新挑战,着眼于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而提出的全新发展理念。指导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在党的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
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如发展要立足国情,选择适合的经济制度;科学处理市场与国家宏观调控关系,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强民主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政治保障。
17.(1)南昌起义。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如只答“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没有具体内容得分。)
(2)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意两点)
(3)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先农村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同时进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3点)
(4)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表述完整,不完整扣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名当发动统治的第一枪。故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的标志事件是南昌起义。“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成果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步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开辟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根据材料“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指的是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根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上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1954年,“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的成就有: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根据材料“1978年安徽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可得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是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先农村后城市;根据材料“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可得出特点: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同时进行;根据材料“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得出特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等。
(4)
根据所学知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8.(1)①炎帝、黄帝。②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或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①《诗经》《尚书》《仪礼》。(答对其中两个即可)②丰富了中华艺术的宝库。
(3)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人民游击战争等”酌情赋分)。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4)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共享;或协调。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祖先,被认为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中国人也以“炎黄子孙”自居。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主要作用是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或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儒家思想文化在新疆地区得到广泛传播”的经典有儒家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依据材料二“新疆地区的乐舞走进宫廷,长安城一时流行西域风”可知新疆乐舞传到中原地区的深远影响是丰富了中华艺术的宝库。
(3)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日本不断侵华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成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党的共享或协调的新发展理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