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8下物理 8.4大气压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8下物理 8.4大气压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5 10:4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且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及相关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硬纸片、两个相同的玻璃杯、空矿泉水瓶、抽气筒、塑料杯、吸盘、气球、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取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在大试管装满水后,再将小的空试管插入大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小试管后,会看到小试管在大试管内缓缓上升。
设计意途:通过小实验设计,让学生自己来演示,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在气压的神奇,体验成就感。
(二)新课教学:
大气压强的存在
问题:如何才能证明大气中存在压强呢?
(演示2)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鼓起来。
分析:小气球鼓起来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所以就鼓起来了。
(1.大气压强的产生原因:大气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设计意途:类比吹气球,仔细观察发现不同,进行思考,分析归纳,找出原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2.定义: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器材:空塑料瓶、塑料杯、硬纸片、吸盘、注射器、钩码等
设计意途: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参与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且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身边的科学。
方案一:用力吸空塑料瓶。
现象:瓶子变扁了。
分析:气体被吸出,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的压强,所以瓶子被压扁了。
方案二:用一张较硬的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用手扶住,将杯子倒过来(让纸片朝下),手慢慢离开。
现象:纸片掉不下来,水也流不出来。
问:什么原因使纸片掉不下来?
分析:有个力向上托住了纸片,而这个力可能大于杯子里的水对纸向下的作用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
问: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
只能是空气。
说明大气有压力,既,有大气压强存在。
方案三:取一注射器,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手将管口堵住,在活塞下端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松开手,活塞就掉下来了;
方案四:取一注射器,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再把注射器插入水中,
然后往上提活塞,发现针筒中有水进去了;
方案五:将两个吸盘正对挤出空气,发现两个吸盘吸在了一起,很难拉开;
马德保半球实验:格里克用两个直径约37cm的空心铜半球,在一个半球上装了一个活门,从这里可接上抽气筒,将两个半球紧压在一起,用抽气筒把球里的空气抽出来,关好活门;然后格里克在每个半球的拉环上栓了八匹马,使它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尽管马夫很卖力地驱赶马匹,两个半球仍旧紧紧地合在一起; 接着再拉呀,拉呀,突然“啪“一声巨响,好像放炮一样,16匹马终于把两个半球拉开了。
格里克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把活门打开,让外面空气进入球里,这时,只要用两只手就能很容易把两个半球拉开,不费什么力气。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第一个验证我们周围存在大气压的实验,它让人们见识了大气压的威力。
提问:与此可见,我们人体在大气中承受着强大的大气压力作用,为什么没有被压扁呢?
答:人体内部同样是充满空气的,人体内部的压强跟外界的大气压强相等,互相平衡了,所以人不觉得受到了巨大的大气压力作用。
问题:为什么小试管会自动上升的呢?
答:小试管里面的空气对小试管产生的压强作用大于水对它的作用,所以就上升啦!
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试着用这节课学的知识解释。
2、自制教具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喷泉装置;
器材:两个矿泉水瓶子,两根吸管,ab胶。
设计意途: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想一想有哪些测量大气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