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物质运输的器官 教案(表格式)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2.2.2 物质运输的器官 教案(表格式)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5 09: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授课内容: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一、血液
授 课 人: 授课类型:互动课 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课本安排“血管”内容在先主要是考虑到三种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学习相对简单,在已知不同血管功能的基础上,再观察向和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灌水所发生的现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和学习。因此,“血管”内容的学习不仅是血管知识的学习,也是后面“心脏”内容学习的基础。课本分别叙述了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需要以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加以引导。本小节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出血的初步护理,并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做”模拟练习,这样不仅呼应引言中的问题,使学生知道了不同出血现象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且介绍了对不同出血情况的判断和处理,真正使学生学有所用,使学生得到实用性训练。
学情分析 血液循环中血液流经的器官是心脏和血管,对于这一点学生可能并不陌生,但对血管种类及具体功能、心脏结构及工作机理等可能不甚清楚。心脏和血管两种器官之间是有联系的,学生先学习血管的结构及功能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1班教学课堂优势:智慧课堂的“教师提问”、“屏幕广播”、“课堂检测”等技术,在本节课中“屏幕广播”可以克服幻灯片中学生看不清楚某些内容的弊端,方便学生快速进入讨论的状态,“教师提问”可以验收学生对知识点学习后的掌握程度或展示评价小组讨论后的学习成果,“课堂检测”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掌握以及在应用中发现学生的不足。
设计意图 关于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内容,通过观察自己身体或与同学亲身经历的事件相联系。可摸一摸自己的颈部或腕部动脉的搏动,看一看身体表面特别是手臂上的“青筋”(静脉),回忆医生在给病人静脉注射时针头插入的是什么血管,这样能增强对血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用列表的方法比较三种血管的概念、血流方向、血流快慢、管壁厚薄和分布。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描述血液在不同血管中的流动的特点。2.说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功能及和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技能性目标:尝试区分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感受真实物象和示意图的关系。情感性目标: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说出血管的类型及功能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1.明确不同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观察生活中熟悉的公路,这是行人、车辆通过的渠道。而我们身体里血液的运输同样有着类似的通道。那就是血管。那么,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是否像车的行驶一样有方向和速度呢? 血管与公路进行类比推测 在类比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自主学习 观察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横切图,找出它们结构上的不同点。1班【教师提问】任务:将各血管的结构特点用线对应连起来。感受手腕处的动脉脉搏或颈动脉处的脉搏与手背静脉血管的不同。推测:动脉血管中流动速度快还是静脉血管中流动速度快?提示:由于动脉血管的管壁厚,弹性大,所以动脉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比静脉快。观察毛细血管中血液流动的特点。所以,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动速度最慢。判断不同血管在人体内的深浅分布。过渡语:那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方向有没有不同呢? 学生发言,展示连线结果:动脉:管壁厚、管腔小静脉:管壁薄、管腔大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腔极细学生推测学生判定:动脉血管流速快红细胞单个通过 将较为抽象的展示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得学生在自己真实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判断、知识的学习。以可观察、可操作的方式,将较为抽象的展示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
观察思考 活动一:(1)感受动脉跳动时,同桌用力掐住肘关节处,再次感受动脉跳动的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判定动脉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活动二:用拇指压住手背上的一条静脉,一段时间后,观察静脉血管的变化,判断静脉血管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思考:为什么我们用拇指压住静脉后,有一段静脉会鼓起来呢?教师总结:静脉瓣的存在防止血液回流。 小组展示:合作探究结果判定动、静脉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学生回答:动脉: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静脉:血液从全身各处流向心脏学生:静脉血管里的血液留不回心脏,又不能倒流。 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究及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知识点的探究及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实验观察,帮助理解静脉瓣的作用,在通过静脉曲张的实例加深学生印象,进一步理解。
互动辨析 展示图片请学生绘制动静脉血液流动方向【教师提问】 小组讨论【学生提交答案】以小组为单位 对已学知识的应用
观察思考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思考:在毛细血管中血流的方向? 学生观察,回答
互动辨析 毛细血管的功能:知识回顾——鱼鳃完成呼吸、营养物质的吸收,物质的交换。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能够与其功能相适应? 学生讨论回答 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实验思考 直接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方向。 学生观察 激发学生兴趣,为下一节实验课打基础。【导学本】实验操作视频
互动辨析 1.为什么选取尾鳍色素少的小金鱼?2.为什么用湿纱布盖住小金鱼?3.观察用凹面镜还是平面镜? 学生讨论回答 明白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反思梳理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以致用 结合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判定止血方位。1班学生进行课堂测试,统计出答分率。
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二节 物质运输的器官一、血管结构特点血流速度功能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心脏 全身各处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较慢全身各处 心脏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腔极细血流速度极慢物质交换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对于中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都会观察到“青筋”,输液时观察到“青筋”的暴起,手腕处的脉搏,陌生的是这些血管的具体分类、结构特点、功能等。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较抽象的结构。利用学生真实的感知,通过自己真实观察到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带动学生的思考探究。在三种血管结构特点观察时,给出学生指示进行连线,降低学生观察难度,使得更多的学生知道观察点是什么,顺利掌握此教学点。由于没有止血带,将探究实验的步骤进行改进,学生们在活动时很兴奋,但是会存在部分学生忘记最终的探究目的,在学生活动时走入到学生中,在兴奋中、兴趣中完成目标。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1班学生在使用凹面镜的问题探究中,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小鱼尾鳍有鱼骨的存在,血管是密布在鱼骨周围的,只有当光线强时,透过骨的光线更强,更能观察到血液的流动方向,并同时解决了自己班学生观察到类似“竹节”的结构是鱼骨。学生探究的热情也被激发。